《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爹爹,娘……去了哪里?”

    吴万英想起了进门时捂住小女孩眼睛的景象。

    “他们……去了很远的地方。”吴万英轻声道。

    “奴家知道了。那奴家……会去寻爹爹,娘的。不给恩人添乱……”说着,小女孩认认真真行了一礼,朝着门楣上的祖宗排位重重磕了一个头,随后蹲在了地上,抱起了自己的膝盖,将一个小瓶子放在了地上,静静地看着,也不顾两人了。

    丁高天松了一口气,就要扯着吴万英离去。

    吴万英走了几步,忽然间转过身,看着这庭院三进的屋舍,叹道:“这本是个书香门第罢,只可惜让鞑子祸害了……”

    “再不走,我看你就要被军法祸害了。”丁高天叨叨絮絮了起来:“本来是估摸着还有人活着,能救一个是一个,可看你还打算多插手,那可就祸事了。你也不想想,让女子进了军营,那成什么模样了?”

    “随军医院的护工身前,你敢这般说?”吴万英一语道出,顿时噎住了丁高天。

    这丁高天别看嗓门大,模样凶悍,却是个内心柔和的人。尤其面对女子,更是畏缩得手脚伸不开。

    一连嗫嚅了好多声,丁高天忽然间顿住了:“对了,那孩子爹娘不是死了么?”

    “那小瓶子里……?”吴万英说完,便转身大步冲了回去。

    里面,那小姑娘正将小瓶子里的一个红丸倒出来。吴万英身为连队卫生员,当即就认出来了这是鹤顶红,有名的毒药,冲过去,一把夺走,道:“何必这么想不开?”

    小姑娘一双眼珠子盈满了泪珠,盯着吴万英,久久哽咽着道:“大哥哥,你何必救我,让我去寻我爹娘多好……我晓得他们还未走远,只想早些去,寻我爹娘啊!”

    吴万英看着这一幕,心中猛地一狠,一把扯过小姑娘,道:“你没爹娘,我也没爹娘!那今日,便跟着我一起活下去!活着见这世道,将那群狗鞑子杀个干干净净!放心,行军又如何,干系军法又如何,救了你,我便要一直就下去!走,活下去!”

    说我那,吴万英扯着小姑娘,一把罩上自己身上一间卫生员的白色军服。

    这军服与寻常士兵的服饰大致一样,但袖标与帽子上却多了一个红色的仁字。大明这地方虽然有基督教,但让十字架成为救死扶伤的标志可没有任何可能。故而,最终陆军医院为医护人员做出的区分便是写上一个仁字。

    医者父母心,仁之一字最能诠释。

    丁高天看着吴万英穿着中单,一边的小姑娘套上了明显大了一码的医护军装,愣了半天,憋出来一句话道:“欢迎归队!”

    “全体集合!”忽然间,一道嘹亮的集结号响了起来。

    三人急忙冲出屋外,在村庄外集合起来。

    小姑娘穿着大了一码的医护军装,跟着两人气喘吁吁地冲到屋外,看到了无数人行动迅速地从各个角落里涌来,最终纷纷列队。

    当一行人列队完毕以后,带领他们的团长张庭骑在一匹高头大马上看向东方。

    那里,一条巨龙缓缓驰来。

    小姑娘静静地打量着这一切,杏口微张,惊讶地道:“好多人呀……”

    这是一条宛若巨大长龙的队伍。他们将整个官道甚至两旁所有可以行走的地方都占据得满满当当。

    天色已经开始渐渐晚了,夕阳西下,红霞照满大地。一片赤红的世界里,大明的第一支主力队伍开始开拔向北。

    主力部队抵达了,作为先遣连队的将士们亦是准备好了临时营帐。

    鉴于医护人员优先安排,吴万英带着小姑娘重新进了村庄内歇息。村外,延绵数里的帐篷不断立了起来。将士们开始安歇,处理了十数个因为行军外伤的士兵以后,回到卫生室里的吴万英这才终于有机会问到小姑娘的名字。

    “还没说……要如何喊你呢?敢问,姑娘名讳?”吴万英躺在铺盖上,和衣而卧。

    小姑娘悄悄递出来一个还留着惹起的馒头,低声道:“爹娘都唤我馒头,往后……就喊我,馒头吧。”

    “馒头?”吴万英喃喃地说着,将馒头又重新递给了小姑娘,道:“嗯,好名字。来,馒头,吃掉吧。”

    说完,吴万英便沉沉睡了过去。

    大同城。

    大明枢密院副使兼三边、山西总督倪元璐看着枢密院的军师们汇总着各处情报,将沙盘上的地标开始更新。

    而这,亦是可以算得上每次主帅必定观摩的时候。

    整个山西的山川地表直观可见,代表着粮食转运基底的白色米堆,代表着一个主力团的一个小红人,以及各处城镇的模样,都在沙盘上清晰可见。

    而此刻,被军师移动的小红人已经徐徐开始从整个帝国的内陆,从太原、从宣府、从保定、从西安、从榆林开始徐徐朝着北方草原上移动过去。

    大明这个庞大的巨人,就要开始伸出自己的拳头了呢。

    “就是不知道……那些蒙古鞑子,知道这一切以后,会是个什么样的反应呢?”倪元璐万分期待着。

    “也许他们还会期待女真人的救援吧。”倪元璐目光落向了辽东:“如果是这样的话,坐看敌人失望会更加的让人欣喜呢。”(。)

第五十四章:辽东女将() 
♂,

    大明二七七年三月,阳春三月,寒冬渐远,北方大地开始复苏。而追先迎来温暖洋流与季风的,自然是海边。要论起北方最先温度复苏的,那或许便要首推辽东,也就是后世辽东半岛一地。

    这一年在历史上是崇祯十八年,当然,历史上是没有再用崇祯十八年这个年号的。西元1645年的这个年头在历史上已经是被称呼为甲申之变过后的一年了。按照原定历史,大明举国报丧,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国破山河动乱。

    辽东这个已经失去的地方要一直到五百年后辛亥革命后才会迎来新政权,又要在等足足五百年,才会迎来统一与恢复。

    好在,历史已经改变。

    经过朱慈烺从抄袭奇袭入盛京,辽东的版图亦是大为改变。

    这里,终于再一次有了汉家军队的入驻。

    自从朱慈烺当年主力从朝鲜渡过鸭绿江奔袭盛京以后,辽东的局势就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就是朝鲜的丢失。

    朝鲜不是什么小国,而是人口数百万,占地千里的一个中等国家。这样一个中等国家,每年便可以压榨出数十万石的粮食,提供数万的军队与夫子,维持着清国庞大的军需开支。

    但朱慈烺一番奇袭盛京不仅振作了大明官军的士气,也着实刷新了明军在朝鲜人眼里的印象。尤其是大明官军在辽东的常驻,更加让朝鲜拥有了与清国说不的全力。

    朝鲜国王李倧当即便宣布与清人明清不两立,将竭力支持大明消灭罪恶的满洲建奴。如此一句,不仅让过往数十万石的军粮等军需灰飞烟灭,更是一进一出后,造成了巨大的战略劣势。

    其后,便是更加**裸的威胁。

    而这,就是驻扎在辽东的明军了。

    他们驻扎的地点是原来的凤凰城,也就是此前的定辽右卫。当然,这会儿是确定为凤凰城的名字了。

    驻扎在这里的明军有个颇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这里的主将竟然是一个女子。

    说起来,原本驻扎在这里的是近卫军团系统里的大将虎大威。但后来国内的情势格外严峻,虎大威自然率军回国,其部兵马也就跟着回来。

    而辽东,便悄然间都丢给了一个女子为主将。此人,便是红娘子。

    红娘子所部兵马旗号第六步兵营,原本就是直属于近卫团的兵马,负责辽东一地的防务从级别上来讲自然是够格的。这一回军制改革,更是给了第六步兵营一个崭新的旗号,明月:帝国禁卫军第六禁卫师。

    显然,这是一个极高的待遇,也是对于红娘子战绩的认可。

    就在去年,红娘子便率领在辽东驻扎的兵马远征渡海,冒险离开辽东偷袭了辽西走廊,一路收复了失却的山海关、宁远城以及锦州城。

    解决完了辽西的战事,红娘子也并未被闲置,而是更加委与重任,担任了辽东总兵,正式负责整个辽东战区,包括朝鲜一地的军略。

    凤凰城地处鸭绿江一西,也不如九连城那样就在鸭绿江附近有水师直接支援,深入腹地,环顾周遭皆是强敌。

    毕竟,辽东可是建奴的老窝。从西南边的金州到中间的复州卫、盖州卫那都是建奴掌控的地盘。

    朱慈烺奔袭盛京再是如何武功赫赫,那也只是趁虚而入,伴随着后来多尔衮回师,整个辽东地区也开始重现被充实。

    而这些女真人回到家却发现自己老窝被端了,亲人被杀了,家财被抢光了,虽然他们在明国做的也是如此。但知道这一切的女真人定然是愤怒不已的。

    故而,主力离开后的辽东可以说是深陷敌国,四处皆敌。

    但在红娘子的治下,辽东战区却坚守住了这么一看近乎飞地的失地。

    曾经的凤凰城已经烟消云散,砖瓦尽数被拆出,靠着从故国源源不断运来的水泥等速干建筑材料,一个位于草河与大虫江交汇处的新城市出力起来。

    靠着两河交汇之处的肥沃土地,数万从盛京、从辽东、从海外各处孤岛里艰难求存的汉人们如同在黑夜之中看到了一盏明灯,在暴风雨后见到了指引返航的灯塔。

    他们不畏寒冬的冷冽,躲过了初春的饥饿,靠着帝国的竭力支持下,开垦了田野,修筑了堡垒,更是拿起武器,守住了这方圆数百里的飞地。

    从此,从凤凰城向东南的方向渐渐平静,再也没有成群的建奴胆敢袭扰。

    因为,不仅随时都有强大的明军用坚决的意志报复回去,那些散步在乡野里的普通百姓也没有一个是好相与的。

    那些原本在建奴手中苦苦求存,被压榨数十年,积累了数十年仇恨的汉人且不说,自然是恨不得生吞活剥。

    就是那些流落在海外荒岛里的辽人,也没有一个不是战斗意志与战斗技能坚韧熟练的存在。

    一旦这些人人在帝国的旗帜下被组织,被武装,那些日渐虚弱的鞑虏便再也难以视为肥肉,随意宰割了。

    ……

    九连城。

    迎着晚春的暖风,红娘子将双手缩在袖笼里,今日的她,没有穿着往常百年不变的军装,而是一身红装,犹如隔壁小姑娘一般,站在栈桥上,看着波澜宽阔的鸭绿江。

    鸭绿江是一条大河,亦是可以让海船直接在岸边停靠的良河,孕育着两岸诸多的良港。在后世喊作丹东与义州是一处,而现在,一切的中心都转变成了九连城。

    因为,同样是新修筑的九连城选址便选在了上游草河汇入鸭绿江的地方。没错,从这里启航,同样可以往北直通凤凰城。

    红娘子便是连夜从凤凰城赶到了这里,而他期盼着的,赫然便是来自本土的运输船。

    此前,渤海封冻,在京师打造的军械颇多转运不便,只能转道江南,绕路众多。而现在,大战将起,更加庞大的军需与强大的武器都将迅速汇聚,赶往这里。

    红娘子知道麾下将士对于更新军备,补充军资的渴望,在这样的四战之地里,屯田耕战只能弥补少部分,更加主要的还需要本土的支援。

    而更加让人期待的……

    却是红娘子此前上奏上去的一封信。

    要不然,红娘子也不会听闻这一批军需船里会有圣上的圣旨以后,便亲自赶了过来。现在的他,可是事务繁忙,等闲不能离开片刻。

    就这么一个乱糟糟念头闪过的空隙里,鸭绿江上,一道黄点划破了海天一线里的空旷。慢慢的,黑点越来越大,借着东南的海风,海船顺丰直入鸭绿江内。

    终于,不知道让红娘子等了多久都快身子要冻僵的时候,海船停靠了。

    先是一箱一箱的军资被力夫运入城内军仓之中,直到船上来人听闻辽东总兵红娘子亲自等候时,这才惹得船上众人一阵慌乱。

    没多久,一个匆匆换上官袍的年轻官员头晕眼花,脚步虚浮地走了下来,身边依仗紧随其后。

    “本以为要等我等先行通传过去,才能等到九连城的将士们赶来迎接,未曾想,竟是劳累朱总兵亲迎久候,实在是让小官心中感动又过意不去呀。”来的官员名作庄池,原本是翰林院庶吉士,现在的身份却是枢密院通政处郎中。

    作为宰辅预备役,翰林院原本是个极其清贵的地方。

    但伴随着内阁渐渐有了两重,悄然间改革,而当今皇帝又是最不喜清谈阔论无无实务之人。这枢密院原本的清贵光环也就渐渐消减了几分。

    地方的清贵光环消减了,但枢密院里头的人是活的。

    春江水暖鸭先知,里头的翰林们自然也是纷纷想着办法寻新的地方。庄池也便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调任枢密院通政处。

    通政处虽然与通政司同名,做的是文件的上传下达工作,类似后世的办公室。但原本却是不被人瞧上的,因为嫌弃不能做出功业来。

    作为调岗之人,庄池自然没有嫌弃,调任之后,亦是干活卖力。

    这一回,便作为传信之人千里迢迢来了辽东。

    伴随着庄池的客套与礼数,从床上下来的仪仗队也迅速摆开。显然,这是代表天子钦差的依仗了。

    好一番闹腾过后,红娘子却有些蒙。

    能够升任总兵,尤其还是一个女子,红娘子自然是经过培训,对大明管制礼仪谨记于心,心中虽乱,手头上的礼数却没乱。

    让人头晕眼花的礼仪过后,红娘子终于在庄池的话里听明白了意思。

    最先明白的,自然就是庄池的称呼了。

    红娘子其实一直以来都是个昵称,或者说,就是个外号。这年头男子基本上都有个姓名,但女子却很多都是某某氏,极难留下全名。

    至于红娘子,作为造反起家投诚的将领,竟是一直没有人问本名。就是红娘子自己,也一直以来以红娘子自称,从来没有换过,亦是不肯说自己本名是什么。

    故而,这数年以来,竟是没有一人知晓红娘子的真名到底是什么。

    一直到朱慈烺收到红娘子的亲笔书信,发现红娘子一直都是以红娘子自称。

    一番探查,竟是真的没有人知道真名。为此,朱慈烺便提笔一书,便赐给了红娘子国姓:朱。

    而全名,便是朱笛。

    这,也就是庄池称呼朱总兵的用以。

    要不然,就是官方场合里也用红娘子,那实在是太尴尬了。

    红娘子对于这些虚礼自然不在意,只是再怎么不介意这些繁文缛节,听闻自己被赐予一个国姓新名字,自然是心中雀跃,只是忍着身为大将的仪表没有发作。

    其后,就是整个运输船队的清单了。

    只听庄池将整个船队上的清单一一道出,红娘子脸上渐渐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她猜到,此前他上书的信件里恐怕有了让人惊喜的回应了。

    整个九连城的全部栈桥都被这一支运输船队占据,伴随着海量的物资入城,谁都明白,辽东要用兵了。

    尤其是看着那一层层蒙步下遮盖着的新式火炮,红娘子更是跃跃欲试,心中格外雀跃。

    这时,庄池拦住了一队运输的士兵,道:“暂且停一些,恰好朱总兵在此,便掀开说一说这新式火炮天罚一式!”

    红娘子见此,眼睛徒然亮了起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