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天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正统天命-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围的一圈儿官员看着两人,从脸上道眼神里面,全是羡慕。

    这俩人一个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孙原贞,另一个是兵部右侍郎兼山西、河南巡抚于谦于廷益。

    都是名震一方的大员,而且现在在外朝的文官序列里面,地位都不低。

    孙原贞现在是浙江的左布政使,位高权重,要知道,自南方大开发之后,浙江一地都是朝廷的赋税重地,虽说在大明朝,有着一系列的政治因素,朝廷从太祖开始就喜欢给浙江加税,可是再加,浙江还是鱼米之乡。

    至于于谦,从入了三杨的眼睛,跟着宣宗皇帝征讨汉庶人之后,地位、名声那就是节节拔高,现在虽说还是个兵部右侍郎,正三品的官职,可是寻常的小省份的布政使,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的,没办法,于谦出身好后台硬,自己还有清名,太特么叼了。

    而且所有人都知道,现在挂着兵部尚书衔儿的三个人里面,王文、王骥这俩姓王的基本就是不被待见的,王文现在还在南方陪着丰城侯李贤,和南方士族暗地里支持的矿贼们玩着躲猫猫。

    至于王骥,基本就是一块质地好、手感好、效果好的抹布,还带自净的属性,哪儿有反贼,直接扔过去,就像擦污渍一样,擦完了就扔一边,下次想用的时候再捡起来。

    苦劳很让人同情,但是功劳嘛……死球去吧,给几句口头夸奖就得了,毕竟叛徒比敌人可恨的多。

    现在掌着兵部部事的是邝埜,出身名门,湖光宜章县邝氏,算是地主阶级的“自己人”,但是吧,邝埜有个缺陷,那就是履历好看,实际经验丰富,可是吧,科举的时候,他是三甲出身,所以一旦比他小了七岁的于谦攒够了声望,他很有可能要靠边站。

    虽说永乐年间那会儿进士含金量相对较高,可是呢,三甲就是三甲,“同进士,如夫人”这个概念虽说没有成形,却也是有了一个雏形了,这特么就和五百多年之后,大学只认“第一学历”一样,不是数字序列的高校,你还想在学校任职?醒醒,二道沟站到了!

    多少老教授哭笑不得、乃至眼泪吧差地看着学校的招人条例,比如“第一学历985、211高校毕业”、“有留学经验”之类的玩意,上着课给学生感慨:“感情我这个在XXX大学混了一辈子的,现在还不够格在本校做老师了?”

    所以于谦这个人吧,哪怕不会抽烟喝酒烫头,依旧是证明人类是不会进化的这个铁律的铁证。

    “谦便是在晋、豫两地巡抚,也曾听闻浙江剿倭连胜连捷之讯息,传言如今宁波、台州、温州三府沿海,没说真倭,便是假倭都不剩下半个。”于谦若有所指地说道,脸上的笑意很是灿烂。

    旁边跟着上朝的官儿耳朵瞬间就竖起来了。

    “宁波、台州、温州”这三个地名,可是击中了不少人的心坎,没办法,这地名太特么敏感了。

    那里有谁?杨戬杨尚荆。

    最近有啥关于杨戬杨尚荆的新闻?和魏国公徐家联姻。

    徐家的背景是啥?皇亲国戚,南京勋贵之首,定国公家血亲。

    特么的大家还在被杨尚荆和魏国公徐家的大新闻震撼着呢,你特么就直接在这等着大朝会的当口上,还是各省主官、外放巡抚等要害职官一起等着大朝会的当口上,直接提这个?

    你们是不是想要搞大新闻?是不是?!

    感受着周围或好奇、或惊悸、或淡漠的眼神,于谦微微一笑,又给这句话加了点儿料:“前日谦收了封家书,似乎如今那三府之中,便是连个山贼水匪都不曾见到了?”

    尼玛……

    旁边一众南方出身的官僚当即吸了一口冷气,你这是想要给杨尚荆请功吧?一定是吧?!

    我们知道你们都受过杨荣的恩惠,可是杨荣已经是个死人了啊,死人哎!人家的称号都变成了“先太师文敏”了哎!人走茶凉,咱们讲讲规矩,行不行?你们搞的这么讲义气、有气节,这是严重拉高大明朝朝官的平均道德水准的事儿,这是必须要被批判的!

    你这简直就是不给咱们这帮同僚活路哇!

    然后这帮人转了转眼珠子,就看见站在那边儿墙角,低着头做背景墙的,整个人都仿佛融入了那一抹阴影之中的杨溥,不过想要从蹲了好多年大狱、经历过真正的大波折的杨溥身上看出什么东西来,显然不是这帮还很年轻的官僚们能做到的。

    所以他们决定去看看曾经修仙访道,帮着永乐皇帝寻找过张三丰、满天下抓过朱允炆的胡濙,希望从这位礼部尚书的脸上看出什么东西来。

    然后他们就看见胡濙这个礼部尚书一脸兴致盎然地凑了过来:“老夫近日里倒也听说过类似的消息,这杨尚荆在南方到底做了甚么事,原贞你可要和老夫好好讲讲啊。”

    你修仙是去修脸皮的?

    所有看着他的大臣脸色都变了,整个大明能排的上号的大臣,您老人家能排到前三了吧?还有能瞒得过您老人家的事儿?您特么在逗我?

第四六八章 演戏(下)() 
    第四六八章

    胡濙不是王司徒,满朝文武自然也没人能做的了诸葛孔明,所以自然也就没人敢去喊出那一句“我从未见过有如此厚颜如此之人”了。

    毕竟胡濙太特么牛逼了,谁敢这么喊,都不用胡濙出手,直接就会被胡濙的门生故旧摁在地上摩擦,摩擦,留下的血迹一如魔鬼的步伐。

    朝堂上不太平的光景,这满朝文武的求生欲都很强,强到离谱的那种强。

    然后接下来,更毁三观的事儿出现了,蟒袍玉带的张辅晃晃悠悠地晃过来了,这会儿七十多的老头儿已经不再署理什么中军都督府了,不过嘛……老头活到这么大,又是什么英国公、又是什么光禄大夫、又是什么左柱国,还是叼的没朋友,满朝的武将,至少一半要看他眼色行事,包括执掌京营的成国公朱勇。

    当年征交趾的时候,朱勇他老子朱能病死军中,可是张辅接下执掌兵权这事儿的,标准的长辈。

    至于剩下的一半……要看着看张辅眼色行事的人的眼色行事,谁不服……戍边了解一下?

    “老夫这些日子也有所耳闻,不过没有听到甚么具体的消息,要不原贞你受受累,给老夫讲讲?”张辅咳嗽了两声,好像真的很老了一般。

    你们这帮大佬是不整死内廷、不整死司礼监心里不舒服?!

    外朝的朝臣都特么惊呆了,他们又不是傻逼,怎么可能看不出来,胡濙和张辅这是要在大朝会开始之前,给他们这帮外朝的瘪三上上课,吹吹风呢,到时候上了朝堂,谁要是敢违背这次吹风会的决议……

    弄死丫的没商量。

    杨溥看着是在做背景板,可是背景板的本身,就代表着对这次行动的默许,乃至是直接参与了,万一把杨溥这么个老好人逼得赤膊下场……

    嗯,按照现在外朝的这个阵势,那还真是想死的多难看,就能死的多难看,而且难看的程度有很大的几率会超过人的想象力的极限。

    然后就在大朝会开始之前的这段时间,孙原贞这个正二品的大员,就在那儿吹嘘杨尚荆的“功劳”,反正战绩这东西,注不注水都挺骇人的,大明朝建立这么久,这么有效率的对山贼水匪的屠杀,还真就没出现过。

    毕竟嘛,杨尚荆先是排除了对大家族的爪牙的屠杀,然后才开始清剿没什么根底的垃圾,这就降低了一层难度;往后呢,杨尚荆手底下的部队虽说没见过太多的血,但是有效的组织度就能弥补一切;最后呢,是民怨,那帮山贼水匪可不是什么当年方国珍、陈友谅之流的余部,他们要的只是钱,对于寻常乡民的压榨更狠,自然也就更遭人恨。

    有的时候,地主家给指路说“太尉这边走”走岔了路,可能就有那种见多识广的老农从田间地头钻出来,给指一条明路,毕竟基层铺上了精锐士官,对军队的掌控力就能飞速上升了,这个时候谁要是敢扎刺儿什么的,想要来个老式军队的“合法劫掠”或者“老乡,借你人头领个军功”……

    精锐的“士官”们会优先对他们说“这位弟兄,借你脑袋严明一下军纪”。

    毕竟杨尚荆给他们扫盲的时候,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灌输工作还是没有放下的。

    所以这帮外朝的文武,也就是那帮地位不咋高的,听了孙原贞的讲述,感觉自己就像在茶馆听戏一样,这特么的……太渗人了吧?令行禁止啊!被那帮说书先生吹到天上的八百岳家军有这么牛逼不?

    不过仔细琢磨了一下,好像位置到了孙原贞、于谦、张辅等人这种位置,就没必要在这个时候撒谎了吧?要知道,这一系列的数据,可绝对不是上下两层官僚造假就能弄出来的。

    毕竟,在南方和杨尚荆不太对付的武将,就有一个正二品的备倭总兵、浙江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李信,那个被同行们嘲笑为“李朦朦”的倒霉鬼。

    而且吧,这事儿事关军国大事,李信只要背靠皇权,无论从大义上来讲,还是从操作上讲,都没有任何问题,到时候倒霉的只会是张辅等人。

    毕竟在皇权的压制之下,整个浙江就算全都是张辅、孙原贞等人的人,也不可能揭竿而起直接干挺了李信,而少数几个人……李信会怕?

    挑战朝廷权威的傻事儿,可不是一句简单的“法不责众”就能揭过去的,挑战了游戏规则,还特么没有颠覆规则的实力,就得做好被杀全家的准备。

    “听了原贞一番话,便是老夫对着杨尚荆的练兵之法,都是心向往之啊。”张辅叹了口气,整个人瞬间演技上线,一张脸上全都是向往的神色,“若非老夫如今年迈力衰,拉不得强弓、骑不得快马,只怕也要南下,看看这军威军容啊。”

    尼玛……

    旁边围观的一帮小瘪三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特么……太不要脸了吧?直接这么夸,你不怕捧杀了他?

    然后就看见演技上线的英国公继续发挥演技,扭头看向一旁的成国公朱勇:“如今惟真执掌京营,总要多多上心才是,京师三大营乃是我大明精华之所在,若是被南方卫所士卒比下去……”

    张辅的话没说完,朱勇却是有些黑脸地点了点头。

    大明朝的军队序列里面,按照官方排序,是京营最高,北方边军次之,南方边军再次之,寻常的卫所士卒……那就是弱鸡,要是京营被寻常的卫所士卒摁在地上摩擦,那他也就不用混日子了。

    所以朱勇应了一声:“大朝会过后,勇将禀明陛下,率人南下,总归是要亲眼见见这般士卒一番的。”

    张辅点了点头,背着双手,慢吞吞地向着大殿里面走去:“若是真个如此,这杨尚荆便要重用了啊。”

    似乎是早已经安排好了剧本,随着张辅的话音落下,那边正好就到了上朝的时间,一众下层的文臣武将大眼瞪小眼,居然从同僚的眼中看出了一点点的兴奋之情。

第四六九章 阶级属性,一沾就明() 
    第四六九章

    “吾皇圣明”这句话,是一个很响亮的口号,也是涉及到统治稳固与否这一问题的关键。

    总体而言,皇帝陛下必须是圣明的,哪怕他是一个不知民间疾苦的傻逼,那也必须圣明,否则的话,上层官僚怎么去威慑豪族?下面的底层官僚怎么去威慑不听话的泥腿子?

    至于什么文死谏……嗯,唐太宗为什么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他能容得下魏征这个大喷子啊,大喷子都忍了,容人之能都有了,当然是圣明的陛下啦!

    但是呢,上层自然有上层的博弈手法,一句话不能明着说出来,或者说缺了一个魏征这样的大喷子明着喊出来,那就要换一个方法隐晦地表达出来。

    换句话说,屏蔽关键字之后,你特么还不会说话了?搁在五百多年之后,微博上、贴吧里的缓则们都知道用各种隐喻、暗语进行影射,何况这帮五百多年前的人精?

    大活人是不能被尿憋死的!

    所以呢,上层想要从皇帝陛下的手中抢夺话语权,或者说决定权,就必须要用上各种隐喻了,换句话说,使用一些列小手段,在权力运行的规则允许内,暗示一下皇帝陛下,你特么就是个傻逼。

    眼下以英国公张辅,晋豫巡抚于谦,浙江承宣布政使孙原贞,成国公朱勇等一众外朝大佬要做的,就是这么一件事——把杨尚荆的功劳簿拍在桌子上,权当是拍在皇帝陛下的脸上,然后告诉他,“你特么就是个傻逼,这么一个有能耐的好官,就因为锤死了一个违法乱纪的太监家奴,你就给发配出京了,你丫是不是瞎了?”

    皇帝的权威降下去了,为了平衡,为了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绝对统御,当然就要加强皇帝下面内阁、六部、五军都督府的权威,这就叫权力的下移,受益者当然是张辅他们这帮大佬了。

    而对于下面的六部官僚,也就是各部侍郎往下、不包括侍郎这一级别的官僚们,皇权高涨还是六部牛逼,其实没什么区别的,都是要卑躬屈膝尽心做事呢,升迁路上要看的脸色,还是那几个人的。

    刚刚在大朝会之前,这帮大佬的谈话,实际上就是一次吹风会,告诉一下下面的小瘪三们,等下我们要在朝堂上和皇帝陛下掰腕子了,你们老老实实站着看,谁敢在这个时候做不明智的站队,别怪我们打破他的屁股的同时,顺便打破他的脑袋。

    这要是正统九年之前,不说下面的小瘪三会不会理会这个,就是这帮大佬,都是脑子有包了才会说出这种话来,毕竟那个时候,除了张辅、于谦、薛瑄等一众死硬分子之外,就是右都御史陈镒见了王振,都要“每至屈膝”。

    但是现在……

    王振有起复的迹象,但是本人还在城东的皇庄里面唱着凉凉,姿势都是跪着的;智计、能力都没话说的金英,受到了皇帝的猜忌,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拉下水,去城东皇庄接替王振的位置呢。

    谁特么在这个时候扎刺儿,南边那位被皇帝陛下摁在闽北的十万大山里面,陪着丰城侯李信唱山歌的兵部尚书王文,或者是还在麓川和思任发们捉迷藏的黔国公沐昂都在等着他呢,嗯?你说南边怕是不适应?没事没事,北边还没回来的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正在欢迎你呢。

    脑子正常点儿的都清楚,只要外朝的铁骑继续前进……

    大朝会嘛,本来就是各地官员进京朝觐,让皇帝陛下感觉自己真牛逼的时候,结果这正统十年的大朝会,简直就是特么历年大朝会之中的奇葩,外朝负责戍守一方的承宣布政使、代天巡狩一方的巡抚、京中总揽全局的内阁大学士、操持军务的英国公,集体发难。

    大佬们说话的时候,姿势是跪着的,但是呢,精神上却不是,朱祁镇看着这帮外朝的大佬们,感觉他们一个两个都有一个顶天立地的灵魂,站在玉阶之下,拍着他面前的桌子,指着他的鼻子骂他傻逼。

    可尼玛这局面……

    别说叔叔要忍着了,只要不是他爹、他爷爷、他太爷爷……婶婶都得忍着,不忍着也不行啊,他总不能拍桌子瞪眼睛,直接把外朝所有的大佬都拖出去砍了吧?

    所以回到宫中的朱祁镇,又把书房咋了一遍。

    要是搁在正统九年之前,这特么可是大新闻,这证明皇帝陛下最锋利的那把刀,司礼监大太监王振又被磨得雪亮,指不定就要在哪个外朝的大佬身上开个洞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