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称孤道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称孤道寡-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刘表此时立足为稳,若等零陵和贵阳完全归附刘表,届时便相当被动。

    四,以上几点,都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有了这批‘甲’,孙坚有了战胜刘表的资本。

    刘坤若知,因为送给孙坚一批防刺服,又给了孙坚硬气的资本,从而将孙坚击刘表的剧情扳回了原点,不知会作何感想。

    三月中,孙坚率部五千,雄赳赳、气昂昂的进击刘表,一日内便抵达刘表治所,汉寿县城。

    汉寿这个名字,诸位是否觉得熟悉,汉寿亭侯这个爵位便是出自这里,汉寿县位于洞庭湖边,直接和孙坚的长沙郡接壤。

    此城原本曾是刺史治所,刘表迁至这里,也在意料之中。

    无力抵挡刘坤的进攻,使得刘表痛定思痛,开始学习刘坤的长处;第一件事便是任人为才!来到江南之后,擢升文聘为军中主将!

    若依旧是蔡中,蔡和,蔡勋这几个废物掌握军权,孙坚这次攻击,八成会将刘表直接干掉。

    寿春城没有战事,守城士卒并不多!文聘正在军营训练士卒,守城卒急报,:孙坚率部五千,已经兵临寿春城下!

    文聘急忙将麾下士卒分为四部,前往四门!自己亲率三千士卒来到东城门处!

    孙坚趁敌不备。赶至城下之后。当即对寿春城发动了攻击,孙策一马当先,率先上了城头。

    仿佛是命运的指引,孙坚的打扮太过烧包。又距离城池太近,文聘赶到之后。一箭射穿了孙坚银光闪闪的皮夹,孙坚直接跌下马去。

    刚刚冲上城头的孙策看到父亲中箭,直觉睚眦欲裂。顾不得即将登上的城头,大吼一声:“父亲!”下城直奔孙坚而来!

    孙坚从地上爬起来。挥手拔掉了箭矢,对孙策道:“若非燕王送来的防刺服,我命休矣!”

    孙坚跌下战马。攻城士卒士气顿时受挫,文聘率部控制了城上局势。孙坚突袭失败。

    没有一鼓作气攻上城池,孙坚失去了突袭的优势,攻城战斗一直持续到晚上。再也没有登上汉寿城墙的契机!

    防刺服仅能防御上半身,脑袋和下半身无法防御,而攻城士卒最容易收到攻击的部位,恰恰是脑袋。

    半日攻城,麾下士卒阵亡数百,伤者过千,孙坚心知此番出兵已经无法建功,无奈恨恨的离去。

    蔡中,蔡和,蔡勋几人要求追击孙坚,文聘冷冷的道:“若非我一箭射中孙坚,打断孙策攻城的节奏,寿春城早已告破!

    由此可见,孙坚麾下战斗力之强。尔等出城攻击若是失败,孙坚顺势攻入城中,如之奈何?”话毕,文聘拂袖而去。

    蔡中、蔡和、蔡勋三兄弟虽知文聘说的在理,却恼狠文聘抢了他们的军权,现在又不给他们留脸面,逐视文聘为眼中之钉。

    此时的文聘年纪尚轻,虽然武功、能力出众,却对人心的把握不足,无端得罪蔡氏兄弟,以后的日子怕是难过。

    蔡中恨恨的道:“竖子猖狂,必须给他一点颜色瞧瞧!”

    蔡和冷冷的道:“主公此刻尚且需要此獠,眼下对付他,恐惹主公发怒,且容这厮再蹦跶几天,待没有了孙坚的威胁,看他怎么死!”

    蔡勋符合道:“此人与大公子刘琦过从甚密,若不除,日久必为后患!”

    蔡中问道:“有这样的事吗?我如何不知?”

    蔡勋一幅‘你懂的’表情,道:“我们说有,就是有!妹妹一定会相信我们的!”

    蔡和道:“即便是现在没有,日后也一定有,这个说法却也没错!”

    老话说的好,宁罪君子,莫惹小心!文聘以后的日子,注定难过了。

    孙坚虽然攻击刘表失败,却让准备归顺刘表麾下的零陵郡和贵阳郡太守起了其他的心思!

    二郡的太守心道:刘表不过如此嘛!被长沙孙坚攻击到家门口,却像一个缩头乌龟一般,只是防守,不敢还击!

    我们为什么要听命与他呢?这年头有地盘、有兵马便是土皇帝,谁愿意给别人做孙子?

    有了这样意外的收获,孙坚也不算无功而返,这两郡不与刘表形成合力,刘表仅仅指望江夏和武陵郡的兵力,却奈何我不得!

    更何况,江夏黄祖需要防御江北的燕王军,刘表可以调动的,只有从襄阳带来了一万多士卒,以及武陵郡的千余郡兵而已,不足为虑!

    ——————————————————————————————

    九月,泰山脚下,一行数百人,浩浩荡荡的往山顶而去,且山道两侧,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防御相当严密。

    为首一人,身着一身金黄色龙袍,头戴王冕,身边跟随二人,一个身高九尺,腰有十围。初看很猛的样子,但是看到他身边的另一人,便会觉得,他不过是个矮人。

    因为他身边之人,身高丈八,(相当于现今三米多)一天腿便有一个成人大小,真乃世所罕见。

    这几人正是刘坤和他的侍卫队长许褚,以及侍卫雷蒙多,后面还有很多的文武大臣。

    刘坤来泰山做什么呢?效仿古代皇帝——封禅!

    刘坤本人不愿意做这些劳民伤财的事情,搞这些花样实在是没有必要。

    无奈这个时代的大臣和百姓都信这个,若在封禅之时,天空彰显祥瑞,大臣,百姓便会对刘坤的统治更加归心。

    对于增加皇权影响力的事,刘坤还是很乐意去做的,因此有了这趟泰山封禅之行。封禅之礼相当复杂,总共要行礼三次,刘坤也不懂,只要跟着蔡邕的指示来做!

    首先到梁父山行禅礼,祭拜大地,然后到泰山东方设坛,坛效古礼而制,宽1丈2尺,高9尺,其下埋一份玉牒书。,举行第一次封礼祭天。

    而后一行人登上泰山之巅,举行第二次的封礼祭天。

    蔡邕主持的封禅祭天,祭拜的是太一神。太一神祭拜之礼,需在山顶设坛三层,四周为青、赤、白、黑、黄五帝坛。杀白鹿、白猪、白牦牛等作祭品,用一茅三脊草为神籍,以五色土益杂封,满山放置奇兽珍禽,以示祥瑞。

    而皇帝须身穿黄色龙袍,在庄严的鼓乐声中跪拜行礼。

    祭天完毕,刘坤按下袖中的信号发射器,少时,天空从东南西北,各飞来四朵云彩!

    不错,刘坤又要装逼了,这是四架飞机涂成金光闪闪的颜色,与刘坤的头上往来盘桓,洒下无数鲜花,忽悠在场的众臣。

    果不其然,见到这番情景,无数的大臣和观礼百姓代表,各个神色激动,兴奋异常。跪倒在地,扯着嗓子高呼:“天佑大汉!天佑吾皇!”

    “天佑大汉!天佑吾皇!”

    “天佑大汉!天佑吾皇!”

    金色的云朵扔完大片的鲜花花瓣之后,盘桓几圈之后,向远方飞去。(。)

    ps:感谢帝皇龙葬天的打赏,感谢5′为祢和〤孤独月票的支持,求推荐票!!!

第一二二章 视察民生 触景生情() 
祭天完毕,刘坤便脱离大队,仅仅带着许褚、陈到以及陈道夫妇,五人便装向南而行,刘坤想要看一看,治下百姓究竟过的如何。

    由于身边没有官员跟随,刘坤放松了许多,静下心来,一边赶路,一边欣赏沿途的景色。

    此时的汉末世界,天空与大地没有丝毫的污染,山青水秀,空气清新,心神沉入其中,令人心旷神怡。

    博县属于泰山郡,位于泰山的南方。博县的学堂,乃是满宠上任郡守之后,于其他诸县一同修建而成,此时乃下午申时,学子们正在上课。

    几个游侠打扮的人进入学院,这几个人正是刘坤一行。

    刘坤一路走来,对一路的所见所闻非常满意,逐对身边人道:“泰山郡被满宠治理的不错,一路行来,各县皆治理的井井有条,伯宁是个人才。”

    众人点头应是!

    刘坤话音方落,两个文人打扮的人,从几人的身边路过,二人对话的内容引起了刘坤的深思。

    路人甲道:“长岭兄,你说县学招收这么多学子,将来如何安置?”

    路人乙道:“有德贤弟所言甚是!百姓皆知;县学不仅管饭,而且吃的饱吃的好!送孩子前来上学,一来,有机会出人头地,二来,可以给家中剩下不少的口粮,故而百姓纷纷将孩子送至此处。

    如今县学的学子已然过千,这个数字依旧不断上涨。若大汉各地皆是如此,数年后,便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士子。何其恐怖也!!”

    路人甲点头符合道:“是吖!长岭兄说的这个人数,尚且只是初期,随着一批又一批的学子结业,人数会逐年递增。届时的大汉的土地谁来耕种?这些人学习数年之后,还可以种地吗。。。。。。。”

    二人渐行渐远,刘坤沉吟良久。暗道:看来本王错了!让古代人人读书。不仅多余,而且相当多余!

    孤被穿越小说给带歪了!!

    后世之人歪解:‘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这句话不对。应该将其断开,成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是孔子的本意!

    刘坤结合汉朝当前的国情,细细思量。这样的解释简直荒缪之极,最令人可气的是。朕当时竟然相信!

    孔子的传承断过吗?没有!

    古人读书,先学识文断句,若这句话是断开的句子。岂会留到后世给尔等来断?

    朕以前以为:孔子推崇有教无类,便是要天下人人读书。如今看来,这种解释也是无稽之谈!

    孔子说有教无类,其意应当是;不管是农民。还是贵族,我都可以教授你学问。

    仅此而已,并非是要让天下人人读书!

    有心求学、天资聪颖的孩子,可以进学读书,而心思朴拙,老实忠厚的孩子,便在家中子承父业,岂非两全其美!

    有人觉得做一辈子农民,或者做一辈子工匠很可怜。然;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此时的刘坤,如同进入了顿悟一般,越想越远;

    幸福需要建立在自我满足的基础上,知足常乐!农民就应该种地,工匠就应该做工,自我满足,才会产生幸福感。

    现在的这些学子,将来有八成以上的人,要回家务农种地,经过数年学子生涯,众人还可以安安分分的种地吗?

    若是没有做过学子,没有学到过学问,这些人一辈子不会有当官的野心,八成都会过的很快乐。

    若是学会了当官执政的本领,还能够甘心做一个农民吗?

    朕以前以为;读点书最少可以科学种田!

    仔细想来,这个说法也很荒缪,若要百姓科学种田,一个村长指导即可,何须人人都去读书?

    想想后世的大学生,其实朕早就应该知道:经过数年读书之后,众人都想从事体面的职业,几乎没有学生愿意回家种田!

    既然本王错了,那么就要改正!

    刘坤命陈到赶往通讯处,向各个学院传令;明年春季对所有的学子,进行一次考核,择品学兼优者,留下两成,余者遣散。

    陈到领命而去,刘坤提醒自己:日后行事,定要三思而后行,朕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这个时代产生莫大的影响与破坏,这可不是玩游戏,过家家!

    目前的大汉就很好,朕对大汉的民风很满意,后世的东西,还是尽量不要带到此处为好。

    现实的很多看起来不错的东西,未必是真的好!

    不少的穿越者来到古代,忙死忙活的搞科研,搞格物,造化肥,造蒸汽机,开采石油,开采煤矿,甚至还有人修改法律,推广合约精神。

    这样做真的好吗?

    例如化肥,若要生产这东西,必会对古代环境造成污染,而且古代地广人稀,粮食产量提高了,吃不完怎么办?

    只有一个结果;粮贱!粮食价格低贱会有什么后果?伤农!

    农民购买了化肥,无形中增加了种地的成本,而收获得粮食却只能贱卖,或许化肥钱都赚不回来!

    看起来对百姓好的东西,最后的结果却是伤农,如此一来,搞化肥的意义何在?

    于其这般,不如将精力放在养牛上,若家家户户都有一头牛,对百姓来说,才是真正的实惠!

    还有人提倡挖煤取暖!此举更是不必!从这个时期便开始挖煤,千年之后便会无煤可用。

    最主要的是,百姓并不需要煤炭来点火做饭。

    只要百姓在田地里种上玉米或棉花,这两种作物的枝干,烧火做饭都是用不完的。

    有人说城里人烧柴,会砍光山上的树木!这样说话的人,一定没见过樵夫。

    樵夫砍柴,只会砍伐已经干枯的树木,或着大树的枝桠,没听说砍伐大树去卖柴的。

    还有那些舶来的合约精神,朕更不会带到这里来!契约合同,皆不如汉人的千金一诺,冰冷的合约,没有一点人情味可言。

    正是这些舶来的合约精神,使朋友之间丧失了最基本的信任。

    还有修改法律!朕从不推崇后世冰冷的法律,如今大汉朝的法制便很好,很对朕的口味。

    在后世,正是严苛的法律,是百姓丧失了侠义精神。遇到小偷不敢抓,遇到流氓不敢管,甚至遇到跌倒的老头、老太太都不敢去扶。

    人性冷漠至此,何其悲哀!

    诸位身边都有类似的事例,抓住小偷,扭送进派出所,或许你还没做完笔录,小偷已经被放走。说不定便在外面等着报复你。

    若你被打,那是活该,没人替你出头!

    若你受伤,甚至残疾,更是要命,因为见义勇为而成为残疾,后半生凄苦度日之人,几乎各地都有。

    若你把小偷打伤,恭喜你,你摊上事了,你摊上大事了!医药费、误工费、营养费,说不定还会被行政拘留。

    有这样的前车之鉴,谁敢越雷池一步?

    别的统治者不喜欢侠客精神,认为侠以武犯禁,而朕不能苟同,

    汉人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一次次被侵略,一次次反击,靠的便是这种骨子内的侠义精神。

    汉人的侠义精神,这是大汉民族的脊梁,这种宝贵的精神绝不能丢。刘坤希望他的大汉,是一个鸟语花香、山青水秀的大汉,所以,他不准备大搞科技。

    他希望他的大汉,是一个民风淳朴,安居乐业的大汉,所以他不会让所有人都读书,试试证明,读过几年书的人,种地的水平真不如没读过书的。

    他要要一个道义为先的大汉,所以,他不准备修法律,搞合同,大汉现行的法律已经足够,主要还是靠道德来约束百姓的行为,这比法律可靠的多。

    他想要一个铮铮铁骨、宁折不弯的大汉!

    朕不会包庇犯罪者,年龄十五岁以上犯罪,被打伤便是活该,被打死便是报应,而见义勇为者——无罪!(。)

第一二三章 炼气九层 佛教又现() 
刘坤的这一番顿悟,竟然使得真气自行运转,不知不觉,便突破了炼气第九层,只差一步便能筑基。

    这一番顿悟,同样使得刘坤,彻底融入了大汉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以前那种‘过客’的感觉。

    其实,当下大汉的律法,便有缉盗拿匪,死伤勿论的惯例!另有捉奸在床,愤而杀之,罪减三等的说法!随便遇个大赦,便会被释放!

    还有为报父仇,为友报仇,都会被判的很轻,出狱之后不仅不会被人排斥,相反,还会获得良好的口碑和巨大的声望。

    类似的法律法规,或者是潜规则,并不需要刘坤制定,只需不做破坏便好!

    (以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