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关山路远,必有种种劫难!因此这样的计较,乃是下下之策,非万不得已不可为!”
大帅想了一下大觉有理,‘嘶…’的吸了一口凉气问道:“那先生的意思是?”
华飞转着佛珠说:“大帅的先师为道教之人,当是熟知阴阳之论的!所谓暗中亦为阴,明处也指阳,阴阳合一则有天下无敌之像!”
他略停见得大帅点头才道:“而我想说的就是,既然大帅不能在明处活动,何不转入暗中?再寻一同道之人在明处,双方合作着暗暗发展势力,以图大事?”
大帅闻言低头背手的急速转起了圈子,转了几圈他停下抬头,沉吟着说道:“先生说的固然很有道理,可是以我等的名头…怕是没有人愿意和我等合作的。”
华飞心知机会终于来了,乃脸作花开之样自荐着说道:“我仅以两天的时间,就能做出这许多的事情,我自信只要给我更多的时间,我就能迅速的发展强大起来。大帅觉得我有没有机会和您合作?”
大帅疑惑的看了他一眼,既觉得他的实力实在是太弱,又因他的发展迅速而动心。一时难以选择。
却听得华飞又说道:“而且眼下就有一个大好的机会,摆在了眼前。只要我处理得好,那么肯定会迅速的发展壮大。”
说到此他伸一指大帅又指着自己道:“到时你我阴阳合一,又何愁大事不成?您先师的遗愿不达呢?”
大帅听得他说‘你我阴阳合一’时,似是微抖了一下身子,却问道:“不知是什么样的大好机会?”
十四章感恩图报得良将()
华飞也不隐瞒,直接说起了彭城大战即将来临,而他有很大的把握,能够击退曹操。到时名声固然陶谦会有,而他这个献策的人也同样会有!
更兼他是主谋的人,陶谦若不对他进行封赏,怕是说不过去的。名利双收对他来说,像已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当然机智如华飞并没有点明,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打败曹操的基础上的。而以华飞对曹操的了解,想打败他,当真是谈何容易?吃一堑长一智,他可不会再搬次石头来砸自己的脚。
大帅听完了他的述说,并没有马上回答他,而是又深思了将近半日的光景。才告诉华飞,因为华飞的发展迅速,打动了他。他又确实很难找到合作对像,因此他觉定和华飞合作,阴阳合一共谋大事。
华飞大喜之下,拍着自己的胸膛做出了承诺:“但凡大帅有事的话,他将竭尽全力的运用自己的智力,来帮助大帅解决问题。”
有了新希望的大帅,也极为开心而诚恳的道:“先生眼下身边无人,本帅的麾下虽然少,却全是先师当年,亲自从无数黄巾信徒中挑选训练,组建而成的黄巾精锐。号为‘黄巾力士’!”
华飞闻言‘嘶’的倒抽了一口冷气!双目都放出光来。他万万想不到这些人竟然是,黄巾军中最为精锐的力士!
又想当年黄巾信徒高达三十五万人,而从这里面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再经过这几年的厮杀,最终才存活下来的兵,会是何等的精锐?当真是可想而知!
忽听得那大帅又说道:“今日你我既已经为盟友,本帅愿赠先生一什之兵,以贴身保护先生的安全。”
华飞一听只给他一什,不由暗叫道:“虾米?才给十个?”
却听得大帅又说道:“望先生莫要嫌少,黄巾力士久经战阵,无一不是以一当百之精锐!”
他“唉!”的低叹了一声,声音有些低沉的道:“屡经战阵历尽苦战的他们,早已死伤惨重!到得眼下本帅的身边,也只余得这五百余人了!”
华飞一想,确实是自己太贪心了!休说此等精锐光一什,就顶得上普通郡兵的千人之数,就算是人家愿意多给,自己也养不起啊!
再说双方已经达成了互助的关系。华飞知道大帅为了自己的理想,肯定会不遗余力的帮助他的,也就是说他已经间接的获得了,指挥大帅和他的麾下们行动的能力!
心中暗爽的华飞谢过了大帅,大帅便命那黄脸汉子去挑选了十人,他告诉华飞这伙十人小队,善长刺探埋伏与暗杀!都是弓马娴熟之辈!
并且个个都是忠心梗梗的,一生只为无压迫剥削,无灾难病痛,无偷盗诈骗的,太平教理想而奋斗,希望华飞能善待他们!
华飞心知这些人还负有监视他的使命在身,然而却也会奋不顾身的保护他的安全。这让他喜不自胜,自是不住口的承诺,定当待他们如手足决不食言!
随后华飞和大帅共座再进美食,庆祝联盟的达成!两人详细就将来的发展问题,细细的进行了一番诚恳的交谈和协商。最终他们商定,大帅全力帮助华飞,立战功夺地盘取得立足之地。而华飞则尽力提供,大帅所需要的粮食军械等器物。
华飞告诉大帅,自己归去后,可能将会很快的前往彭城。他请大帅率领麾下暗中前往彭城,也好暗中助他一臂之力,共抗曹军。
大帅本就和曹军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自是没有不答应的道理。华飞心系徐州安危,不敢多待。当下便向大帅辞行。大帅亲自相送,并备战马十匹为他送行。
临行前华飞好奇的打量着,这个身材像水桶,声音嘶哑却手掌白嫩,并有着一双大眼睛,和一身淡淡梅花香的大帅,欲言又止。
大帅按剑道:“本帅知道您对我的身份很好奇。这样吧,只要您能拥有立足这乱世的资本,本帅就与您坦诚相见!”
华飞点了点头,正要告辞忽又闻得大帅高叫道:“伍旭!”
“伍旭在!”一人高呼应喏,奔出人从。华飞视之却是那黄脸汉子。
只听大帅说道:“命你统率这什人,贴身护卫华先生的安全,不得有误!”
黄脸伍德急声道:“可是大帅您?”
大帅挥手阻击他道:“我这边还有你的兄长在,而且本帅的武艺你是知道的,比你只强不弱!你可放心追随华先生。”
伍旭不敢抗命,闷闷不乐的答应了,提把寒光闪闪的大长刀,上马来到华飞身边。
华飞听他们说话,猜想这伍旭,当是大帅的贴身护卫。不料大帅为了他的安全,竟然忍痛割爱!当下心中大为感激!
他觉得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无论是大帅对他的赏识,或是今番相赠力士之情!都让他暗下了决心,定要助这大帅早日实现,他和他先师的愿望。
一行十二人,告别了大帅后,由力士引路下山,取道策马直奔郯城而回。路上华飞才知道,他晕迷之后到现在,竟然已是足足过去了四天的时间。
只因一路上大帅怕他醒来吵闹,对他使用了药物,他才一直人事不知。只以为是小睡了一会罢了。
华飞这才知道这神秘大帅,竟然还是个杏林高手。他又一想也对,这大帅称张角为先师,而张角本就是用符水治病救人,才起的家的,大帅会医术倒也不足为奇。
华飞一路上马不停蹄,于六月上旬赶回了郯城,先不管城中人流爆增的事情,率力士们急速回到他的小院。推门入内却见得当日相助的徐太公,正和一个年青强壮的小伙子,正在院中忙碌。
华飞劫后余生,又见故人,心中大喜!正好太公听得开门声,回头看来见得是华飞,连忙张着双手大叫着:“华小哥,你回来了?这可真是太好了!”快步向他奔来。
华飞连忙扶住他,心中不胜嘘唏,眼见得他激动得险些落泪,忙安慰道:“我没事,还因祸得福呢,是麋别驾送您来的吗?”
徐太公伸手抹了下眼睛,才连声道:“是是是!哦对了。”他又转身指着身后的少年道:“这就是我的儿子,徐盛字文向,年方十六岁。”
华飞闻言张着个大嘴,一时就愣住了。他心想:“不会这么巧吧?徐盛可是江东有名的二十四虎臣之一啊!老子这是中大奖了吗…”
却听徐太公又对少年叫道:“天天叨叨着,想见华先生,现在华先生来了,还不快过来见礼?”
那少年连忙上前施礼道:“琅琊徐盛参见华先生!”
华飞闻言心知错不了,史上记载徐盛年少家贫,正是琅琊人士,后来因为避乱才跑江东去的。他只高兴得心都要蹦出来,须知这徐盛虽然比不得关张之类的,一流猛将,却胜在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华飞连忙道:“文向不要多礼,快快请起。”又拉着他详细打量,只见得这徐盛生得眉清目秀,身体极为结实,虽然尚末完全长成,亦有七尺身材。
他正打量间,忽听徐盛说道:“盛心仪先生为人,想要跟随在先生身边,还望先生恩典!”
华飞乐得差点蹦起来,这也太意外了,他还没想好怎么才能招揽徐盛呢?徐盛竟然主动想要认主了。
有这种好事,华飞向来是不会推辞的,当下徐盛再次施礼,口称:“主公!”华飞一把拉起,带着徐太公,一起叙话。
这才知道,徐太公直到三十八岁,才得了这么根独苗,自是心疼得不得了!徐盛自小就聪明伶俐,向来听话。
至十一岁上,因黄巾这乱徐太公见得天下纷扰,自思乱世当以武立命。遂尽全力为徐盛寻访名师。
数年来耗尽了他一生的老本,令徐盛遍访东海有名望的武者和名师,倒也使得徐盛,学得一身的武艺与兵书战策!犹其善长弓术和枪术。
当日华飞相遇徐太公时,徐盛正在东海一带游学,忽闻曹军攻城,急归来寻其父亲。想带着父亲避祸江东,才得知其父已前往郯城避难。
他又寻来郯城,正好碰上麋竺的家兵,这才详细的知道了,华飞献策破曹的故事。他对于华飞能一针见血的指出,曹军弱点的本事,大为佩服!
又因家贫,向来不怎么让人看得起。便想着要跟随华飞,也好建功立业。因此才有了这自动认主的事情。
华飞这才了解得,徐太公竟也是个有见识的人物,心中开心之极!又感慨幸好自己知恩图报!一有了安生立命的地方,就想起徐太公的恩情,请麋竺帮忙接他来同住。要不然岂不是和这良将失之交臂…
其间华飞又自腰中摸出麋竺,所赠的金子一锭,交给徐盛。命他拿去置办米粮等物。为伍旭等力士兄弟们,置办一些行头。
却又突然想起,大帅眼下落魄,而自己随身携带的金银,竟然一点也没有少,不由得对大帅再起佩服之情。
正在说话间,忽闻得门外有人高叫:“华先生可在?”
华飞应了,有两人入门来见,却是陈圭听得他归来,派人来传达陶谦临行前,所留下的命令。命华飞一旦归来,即刻前往彭城帮他参赞军事,不得有误。
另外就是陈圭送来纹银百两,称是谢他举荐陈登,并贺他安全归来的礼物。
华飞自是来者不拒的收了银钱,打发两人归去。他眼见天色已晚,加上众人一路奔波,便想着先休息一晚,明日就启程赶往彭城。
当夜他因得了徐盛,暗想着这徐州还有什么人才,没有被人发现的。自己可得早早下手,先捞到手中再说。这一想却是让他想起了个,了不得的大材。
又因手中无人可用,眼见徐盛聪明,遂急唤徐盛执锦帛一付,取笔墨伺候,准备书信一封招大才。
十五章谋猛将敌军临城()
夜色已经降临,孤独的小院中,凉风清送。在‘吱吱…’的虫鸣声里,摇曳的孤灯之下。华飞转着佛珠,在淡淡檀香味内,慢慢的踱着方步。谋划着要如何去,招揽这个举世无双的猛将?
他所想起的人。不是别个,乃是离徐州不远,弓马娴熟能力敌孙策,勇比关张的,三国神将东莱太史慈!
他清楚的记得太史慈是在北海酬恩之后,才去扬州投奔同乡的。也就是说他现在应还属于在野人物。
可是在野归在野,眼下他华飞也只不过是个小小散史。想要招揽人家,那可当真是谈何容易的事?
华飞并没有气馁。他觉得想要招揽人才,除了自己要有名声与地位外,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那就是找到对方的痒痒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志气相投。
就如刘备一样是起身微末,却可以带着关张两大绝世猛将,甚至还有个万人迷的赵云,到处乱晃是一样的。
华飞努力的,细细回想着关于,太史慈的一切资料。他还记得太史慈是和老母相依为命的,而且其母还屡次受到孔融的馈赠。从这一点上他可以判断出,太史慈的出身应当并不富贵。
他还依稀记得,太史慈似乎也老大不小了。虽说广有侠名,却一直没有得到重用,直至在神亭与,江东小霸王孙策的一战,才让他得遇明主。
他认为这也说明了,太史慈是个怀才不遇的人。不过也可能是因他本人择主极严。神亭的战斗只能说明他的勇武是无双的!华飞认为这帮不了自己什么忙。
他又想起曾听到过的一个典故,传闻曹操在知道了,太史慈的勇武之后,曾令人给他送他一个锦囊。囊内中没有子言片语,只有当归一株。
华飞知道这是曹操,想招揽太史慈归来的意思。可惜曹操最终还是失望了,因为太史慈压根就没有鸟他。可是这也只能说明了,太史慈是个讲义气够忠诚的人,同样也是帮不了自己的。
倒是太史慈当年临终时所说的:“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末遂奈何死乎!”
这一句话让华飞觉得,是异常重要的!因为这句话里说出了,太史慈的生平志向。同时也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与方向。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着,徐盛执笔端坐。在明亮的灯光下安静的看着,在室中走来走去。忽而抬头望天,忽而皱眉深思,不时做出诸般思索状的华飞。
直至半夜时分,华飞突然转头盯着他问道:“文向!你决定一个人,辛辛苦苦的,学了一身武艺之后。他最想要做的是什么?”
徐盛歪着想了一会儿,突然‘忽’的站起身来,双目放光的挥着右拳叫道:“那自然是想要扬名立万了!”
华飞闻言嘴角划起了一道,高高的孤线。他冲徐盛点了点了头。又仰头挺胸的,背着手高声道:“文向执笔。”
徐盛知道他已有定论,连忙应“喏!”端坐执笔,只等他一声令下。
华飞又略作腹稿,这才徐徐的开声道:“书奉大侠,太史子义!今有东海野人华飞,有幸闻听得,东莱有侠者名慈,不但弓马娴熟武艺绝伦!更是常怀匡济天下之心…”
华飞侃侃而谈,徐盛奋笔疾书,洋洋洒洒上百字,尽道华飞对太史慈的仰慕之情,更是给太史慈戴上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高帽子。
这一招华飞取的是,尊敬二字。亦含有知音的意思在内!他常思自古就常有人感叹,千里马不遇伯乐?
紧接着他话锋一转,又说起了彭城的形势,由交战双方的目地,到双方兵力对比,参战人数更是高达半百万!点明了这一战乃是为民而战,是一个巨大的舞台。
他告诉太史慈,若是太史慈愿意来彭城,与他华飞共抗暴军!凭他的武勇定当能大放异彩!展绝艺于九里山侧,逞神勇在百万军前。一战而名扬天下!
最后他很可耻的盗用了,太史慈的原话:“大夫夫生于乱世,当提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只这一句把书写中的徐盛,给激得满面都胀红了起来。
华飞自己也是心情为之激荡!他觉得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