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血- 第8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时,才真叫进可攻退可守。

说实话,被战功以及嫉妒之心冲昏了头脑的折大将军,醒悟的实在有些晚了,作为一军主将,在意识到夏州空虚的时候,就应该能够察觉到,夏州很可能是个陷阱,夏州如果粮草丰盛,怎么又会如此空虚?

折汇立即聚集众将议事,众将一听,也都傻了,这个时候,任谁也能闻出危险的味道来了。

这个时候,大军其实还要面临选择,一个就是火速回军石州,以免为西夏人所趁,一个却是继续进兵,沿无定河向西南,攻嘉宁军司防地,也许可以为大军找到足够的粮草。

但到了那里,大军就算找到粮食,也不再有什么回头路可走了,只能顺长城越过大片戈壁滩甚或是沙漠,去到中路与中路大军汇合。

显然,无论是西北镇军诸将,还是大将军折汇,都没有那样的魄力,那注定是一条充满了艰难险阻和死亡的道路。

当年秦军伐夏时没敢走,而是选择越过横山,于是在山中溃败,而今,秦军更不敢走,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机会,秦军也不会孤注一掷在这样一条道路上。

在这样的关头,折汇再不敢犹豫,命大军扔下夏州和一城嗷嗷待哺的百姓,回军石州。

晚了,实在是太晚了。

几乎刚离开夏州,便接到探报,西夏右厢军司挥兵猛扑石州,等到大军来到半途,横山城失守的消息也传了过来。

横山诸部,两万余步跋子,出横山,半日下横山城,进兵石州,与赶到的左厢军司大军一起,重夺祥佑军司驻地石州,彻底将大军退路封死……

说折汇所部兵败夏州并不准确,实际上,折汇部在去到石州的路上,全军上下才陷于频临崩溃之境。

粮道被断,前有阻隔,后无退路,又因西北镇军多年未经战事,军纪松弛,事机不密之下,大军上下,一下便有了恐慌,接着便是各部抢粮,大军未战先乱。

赵石和种燧两人还是高估了折汇,不要说他心思多,便是领兵之能,也远不如乃父,偶遇小挫还看不出什么,但来到生死关头,缺点一下便暴露了出来,甚至无限制的放大……

作为一军主帅,根本拿不出什么主意,精气神儿好像一下就没了,众将看他这个模样,也一下便没了主张。

其实,此时大军完整,饮水粮草还能支撑,若折汇有那个胆魄,也不是没有机会率军突围而出。

最终,还是靠着两位西北镇军的老将,凭着多年的威望,命众将弹压众军,几颗血淋淋的人头以及陈说利害之下,让大军平静了下来,勉强激起众军生死一搏的决心。

不过,这个时候,大将军折汇的威望,也就不用多说了。

此时,折汇部终于送出了请种燧率军来救的消息,这也成了折汇部唯一的希望。

种燧此时已经知道了折汇率兵攻夏州的消息,但不是从折汇部的战报上得到的,而是从运粮的护粮官那里得到的消息,自此以后,便再没了折汇部的战报。

种燧大怒,想命人传书折汇,命其率军回石州,但转念一想,便抛开了这个心思,折汇自大军启行之后,每每都是自行其是,他这里送去再多的书信,说再多的话,也是枉然,遂置之不理。

等到听闻西夏左厢军司的动向之后,种燧已经知道,折汇部危险了,但种燧也想,折汇部攻取了夏州,粮草应是无忧,还能牵制左厢军司,到也不错。

所以,等左厢军司远去,种燧开始猛攻银州。

银州大城,又有祥佑军司主力驻守,急切间哪里能攻得下来……

十余日后,种燧部堪堪攻下银州一段城墙,城门也几乎就要破碎,终于接到了折汇部被围的消息。

但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波来求援的信使了,他们走的横山外围,多数被横山羌拦阻,这个信使不是有多骁勇,而是有着足够的幸运。

听了原委,种燧大惊,立即停止了攻城,这个时候,种燧已经知道事不可为,不再犹豫,立即令大军拔营,退兵十数里,这个时候,大军粮道受袭的消息也传到了他手里。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263章 天狼(一)

粮道受袭,种燧不怕,因为这里离秦境很近,种燧自信,如果率兵回转,即便西夏祥佑军司,左厢军司主力齐至,也不可能留得下他十余万大军。

而且,有大将王览率领八千猛虎武胜军兵卒为大军运送粮草,保证粮道。

出兵至今,种燧还觉得让王览一部这样的精锐运送粮草乃大材小用,他们应该用于攻城拔寨的战事当中。

不过,有王览八千猛虎武胜军在后,种燧却也觉得安心无比……

事实也是如此,猛虎武胜军成军之后,就从没有让任何人失望过,这次也不例外。

数千西夏骑兵在猛虎武胜军的反击之下,丢盔卸甲,一千猛虎武胜军兵卒据地而守,便让西夏人吃尽了苦头,当猛虎武胜军骑军来援之时,便是一场屠杀。

猛虎武胜军在大将王览率领之下,逐敌二十余里,连破小股西夏军,杀伤无算,在大股敌军到来之前,毫不犹豫的率兵回转。

用兵之凶悍,决断之坚决,皆为人所侧目……

小胜一场,却并不影响大局。

此时,大将军种燧已经意识到,折汇部应该已经凶多吉少了,即便折汇部仍在,他这里也不打算率兵救援。

只因为,他信不过折汇。

若是换一个人,种燧还会考虑,令一部在此,拖住祥佑军司,另外一部,率兵攻横山城,与西进大军合力,也许能击溃左厢军司于石州……

这并非不可能,在得知横山城失守的消息之后,只要足够迅速,两部配合默契,种燧相信,他能在短时间内破了横山,与西北镇军合力攻石州,石州小城,左厢军司腹背受敌之下,支撑不了多久。

但领兵的如果是折汇,种燧断不敢轻起大军去攻横山。

实际上,现在说什么都也晚了,大军之后,竟然出现了敌军骑兵,不问可知,折汇部十有八九,已然兵败。

几乎就在一日之后,两千西北镇军骑兵,护卫着大将军折汇,狼狈来到大里河畔。

人人浴血,各个带伤,最让人心痛的是,这些西北镇军的老底子,饿的连挥刀的力气都没了,战马大多已然脱力。

折汇部在石州与左厢军司血战两日,大溃,折汇率骑兵突围,血战连连,八千西北子弟,突围而出者,不足四千,沿途又受西夏人阻击,能逃出来的,只有两千余。

西北镇军的两个偏将,说到这里的时候是痛哭流涕,六万大军,皆为西北镇军之精锐,一战之下,惨败至此,几乎全军尽殁,西北镇军的家底,也算是一战而空,不但种遂心痛,这些西北镇军的老人,更是如此……

那许多同袍将士,埋骨沙场,他们又如何能够不哭?

大将军种燧根本没见折汇,此时,见之也是无益,随即,种燧便令人将所有逃回来的西北镇军扣押了起来。

但这样大的动静,根本瞒不住人,种燧只能尽力安抚军心,还好的是,这里都是殿前司禁军,没有西北镇军人等,不然麻烦还要多的多。

随后,种燧立即命种磬带着他的书信,传信于大将军赵石,一面派兵往西搜索收拢败兵,尽人事以听天命,自己则率兵驻于原地,观望西夏人的动静。

一面令王览率猛虎武胜军封锁粮道,不让消息马上传回延州。

大将军赵石的回信来的很快,信很简单,大军已克灵州,前面一片坦途,你部率兵原地驻守,细加戒备,不久自有战机。

折汇争功冒进,兵败辱国,罪不容诛,然此乃朝廷枢密事,我等无缘置喙,为防其人回京,胡乱攀诬,暂羁押军中,待回军之后,随战俘一起解往京师。

西北镇军,遭此惨败,军中将领,难辞其咎,皆斩之,伤兵可速解往延州,善加安置,其余留于军中效力便可。

前面的到没什么,都是题中应有之义,其中隐含的意思,种燧都可以体会的到,还是怕现在放折汇回去,以折氏在朝中军中的势力,怕其为活性命,不择手段罢了。

但看到后面所说,却让他皱起了眉头。

然后种燧便问回来已经瘦了整整一圈的种磬,种磬这才道,“大帅还有口信。”

“流言可疏不可堵,折汇战败,拖延不报,将来必有后患,不如借运送伤兵为由,于其中选一二能言善辩之人,将折汇部之种种,公之于西北镇军,所谓公道自在人心,不怕有心人作祟。”

“如此,传之于朝廷之耳,不比我等上书言事强的多了?”

种遂略一琢磨,不由连连点头,自家这个妹夫,是越来越让人放心了,这里面的好处确实很多。

一来,流言既起,还出自战败归来的伤兵之口,与他种燧便没多少关系了,毕竟,折家在军中可不只一个折汇,虽然折种两家早已反目,但能避开,他也绝对不愿跟折家彻底撕破脸皮。

二来,逃回来的西北镇军几个将领,都掉了脑袋,折家再想找几个够分量的人为折汇脱罪,也就不可能了,剩下的都尉校尉什么的,说出来的话自然也就无足轻重。

这个时候,他再将折汇兵败的战报报上去,旁人也只能说大将军种燧说的都是实情,没有故意委过于人,因为西北镇军那里都已经传遍了嘛。

三来,中路大军已经克下灵州,不日便能到兴庆城下,中路大捷,折汇兵败之事,动摇不了军心。

至此,种燧心中已然安定无比,这才想起中路大军竟然攻下了灵州重地。

再问种磬。

种磬脸色古怪,只干巴巴的道:“大帅用兵如神,火烧灵州以及城外西贼大军军营,大败西贼各路人马于灵州城下,斩获无算,小弟到军前时,见得西贼俘虏,都快赶上中路大军多了。”

种燧喜上眉梢,却也有些郁闷,只是拍案叹息道:“折汇误人误己,真是该死。”

种磬点了点头,因为大将军赵石在得到消息的时候,也说的差不多,甚至还有一句,折汇怎么还有脸活着?

这一句,种磬感同身受,都是大秦将门子弟,兵败至此,回军途中,换了是他,一定已经抹了脖子,省得让祖宗蒙羞,旁人受了连累,如此一死了之,不定还能得个刚烈之名,不定朝廷顾及折家脸面,再有同情之人游说,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

但折汇还活着,数万大军一战而殁的罪责,几乎也就全在他身上了,朝廷不管怎么做,首先都会重处折汇,说不定就要累及家眷亲人……

折家怎么就出了这么一位?

种磬摇了摇头,他祖母便姓折,种折两家就算反目,之间的牵扯也不是一会两会能甩得开的……

既然事情已经差不多有了结果,种遂的心思一下便转回了当前战事上面,战事还没完,围歼折汇部的左厢军司也不是丝毫无损,驻守银州的祥佑军司战力不强,实际上,现在右路这里,已然形成对峙之局。

西夏人虽然胜了一场,但并没有彻底扭转战局,他麾下大军几乎完好无损,还有一战之力……

此时,种燧的目光遥遥望向了北方,期待什么,自然不言而喻,但到了现在,草原胡骑的影子都没见到一个,种燧怀疑,木华黎是不是已经回兵草原去了?

事实上,与他想的相反,右路最惨烈的一场战事,就发生在屈野川旁的天狼原上……

……

日渐西斜,残阳如血。

天狼原上一片狼藉,到处都是草原战士的尸体,再也听不到草原骑兵们狂野而又充满兽性的呼嚎声,箭矢如同蒿草般遍布地面,血水浸透了这片草原,许多地方如同溪流一般在流淌,无主的战马在战场上流连不去,声声哀鸣,为逝去的主人奏响最后的哀歌。

天上寒鸦遍布,如同乌云。

这已经成为一处地狱一般的地方……

一万三千左厢军司最精锐的士卒,以及左厢军司两千最彪悍的骑兵在他们的主将西夏东北经略使,左厢军司司主李元翰的率领之下,结寨而守,牢牢的钉在了草原骑兵进兵的路上……

他们是如此的坚定,如此的自信,将战场设在了天狼原最开阔的地方,来面对成群的骑兵的冲击。

血战连连,即便草原上最骄傲,最英勇的武士如今也要承认,守在这里的一群西夏人是那样的英勇,是那样的无所畏惧,是那样的难以战胜。

蔑儿乞人损失惨重,乃蛮人碰的头破血流,鞑靼人尸横遍野,克烈部的战士颜面无存……

这些西夏人就像一堵坚固的大坝,拦在路途之上,让草原勇士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河流……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264章 天狼(二)

落日余晖之下,木华黎漠然望着远方。

只要仔细看,你就会发现,此时的木华黎和赵石在神态上十分相像,浑身上下都散发着丝毫不为外物所动的冷漠气息,这样的他,却还能让人感觉出一种异样的威严。

当然,这并不奇怪,木华黎向以大将军赵石奴仆自居,实际上,他既是大将军赵石的旧部,也是大将军赵石的学生,更是大将军赵石的心腹将领之一。

他的一切,都来自于大将军赵石,到如今,随大将军赵石南征北战多年,不自觉之间,便带上了大将军赵石的一些习惯和模样,而他确实也是国武监生员中,最像大将军赵石的一个人……

不过此时,木华黎,奉令抚草原诸部,无论官职,还是兵权,实际上已经一步跨入大将军行列,大秦最特殊的一位冉冉升起的军中新贵,被草原诸部尊为拉乌尔汗,众军之主的他,眉宇间还是带出了几许焦灼之态。

大帅交给他的任务,他完成了大部分,一个,廓清不曾顺服的乃蛮部落,这个他在春天时,就做的差不多了。

另外,在大军征战西夏时,尽量消耗草原各部实力,眼前的景象,也证明他完成的很不错,血战至今,几乎一个万人队便这样消失在这天狼原上。

但最重要的一个,牵制西夏左厢军司,配合秦军伐夏,却是……

左厢军司司主李元翰就在对面的那些敌人当中,他已经十分之确定,对面的敌人,也确实是西夏左厢军司的人马,但……人数上……

人数太少了,一万到两万兵马,不会再多,对于西夏最古老也最庞大的军司之一来说,这点人马肯定不是左厢军司的主力。

但另一方面,这又极可能是左厢军司最精锐的一部,甚至可以确定的说,这就是西夏左厢军司司主李元翰的亲军。

到得如今,连木华黎也分不清,自己到底完没完成大帅的嘱托。

而他之前也从没有想到,世上除了猛虎武胜军之外,竟然还有如此能战之军伍,望着那片狼藉血流成河的战场,他心里不由升起几分敬佩,大帅果然说的不错,每一个兴盛的部族,都有他们自己的英雄,西夏人还不例外。

自己碰到的,可不就是一位党项英雄?

之后他便有些纠结,要说将西夏左厢军司的司主以及他的亲军卫士拖在这里,让其无法离开,应该算是将左厢军司拖住了,群龙无首之下,左厢军司又能有多大作为?

但……这点人马,实在谈不上左厢军司主力。

远方升起炊烟,那是西夏人在埋锅造饭,并默默舔着自己的伤口,他们安静无比,却又有着几许从容,因为和草原胡骑厮杀久了,便知道,草原人在夜晚中从不会发起进攻,也就没了防备夜袭一说,草原人,好像天生就对黑暗充满恐惧。

反而是西夏人,在他们骑兵还多的时候,屡屡发起夜战,让草原胡人吃尽了苦头。

开始时,西夏人还会收拾战死同袍的尸体,并加以焚烧,现在嘛,他们已经没有那个力气了,他们要加紧休息,包扎伤口,为明天的战事做好准备。

西夏人在天狼原上立下的营寨已经残破不堪,让草原骑兵头疼无比的寨墙早已被拉倒,沟壕被填平,西夏人现在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