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将血- 第7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过,想到这里还没有西北王家的人参与,心中稍安之余,却也难免升起几许势单力孤的感觉出来。

“难道总管大人信不过末将和种将军?”最终,他还是忍不住再次开口说道,实际上,看似强硬,但和他之前计较的底线,也差不了多少了,如此,与服软也没什么两样。

这时,赵石才显出些犹豫的神色,道:“折将军应该知晓,大秦几乎以倾国之力,出兵西北,数十万大军,在瀚海之间为西贼所乘,损兵折将,几乎一败涂地,何也?”

“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粮草饮水艰难,一路败,则数路尽都受累,被西贼分而破之罢了,所以,此战……我想,先克灵州,再图其他,虽然略显谨慎了些,但又有什么错处呢?”

折汇皱了皱眉头,咬了咬牙关,他已经感觉到了其中的凶险,与统兵大帅意见不合,本就不是什么好事,再想让统兵之人改了主意,一旦有事,也就罪责难免……几年不见,这个寒门子的心计却是越发深沉了。

这种被人处处压制的感觉真的很不好,但此时让他退让,却镇守延州,给种遂输送粮草,做个押粮官,却是绝对不可能的。

“总管大人尽管放心,末将麾下,尽多精锐,又有种将军率大兵在侧,断不会有所差错,还望总管大人三思……”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213章 布置

赵石点着头,笑容愈盛,刚刚的敌意和散发出来的威严,好像都已经消失干净。

对于身在西北的折汇,任其强硬也好,服软也罢,实际上,对于如今的他,造成的威胁已经不大。

如果想要让折汇老老实实,一点不敢动弹,他有的是手段,但以他如今的身份地位,已经早已不是当年,走一步看一步的时候了。

不说谋之于后世,为子孙造福什么的,他没那么长远的打算,但一旦伐夏功成,今后几年该干些什么,他心中已经有了些谋算,所以,军中像折家这些人,就要顺手清理一下,尤其是掌着延州军权的大将军折汇。

此人数次躲在后面,谋算于他,这个帐早已该算一算了,只是没有腾出手来,今日他挟势而来,又则能给这位折家当家之人好果子吃?

折汇这番话正是他想要的,此言一旦出口,这一战,无论怎么打,折汇一旦行差踏错,立即便是万劫不复,也许会对战事有一定的损害,但今日之势,西夏人再是如何,在他眼中,也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折汇既然已经开口,赵石这里也不再作态,举杯便笑:“折将军如此豪情,其心可勉,其志可嘉,我又怎能不成全呢?”

说着话,微一沉吟,便又道:“折将军于西北任职多年,于军中深有威望,不如这样吧……延州,庆阳镇军,任折将军挑选,若有不足,我还可从西北诸处边军中抽调一些,为折将军补齐六万之数……”

“至于种将军这里,我调十万殿前司禁军予将军,张承将军留守绥州,为大军留后,这样一来……东边之事,也就交付于两位将军了,望两位能同心协力,克敌建功,扬我大秦威名于西北。”

折汇听了这个,心中错愕,接着便是大喜过望,六万人看似不多,但任他挑选延州,庆阳镇军的话……在他看来,六万镇军精锐,足可抵得十数万殿前司禁军,而且,张承要是留在了绥州的话,也就是说……在他的身侧,没有人能牵制的了他,如此自主之权,正是领兵大将最喜欢的。

不过,大喜过后,便又生出许多迟疑和不安出来,他可不会认为,这样的好事,会无缘无故的落在他的头上。

他与赵柱国,可是非亲非故,一点多余的交情也没有,反而深有仇怨,赵柱国会这么好心?

左思右想,心念电转,但真的想不出其中道理,只能在心里告诉自己,以不变应万变便是,到时领兵出征,除了粮草有些挂碍之外,好像也没什么了,攻下银夏等地,粮草辎重,也便不愁。

到时山水相隔,西北诸路兵马总管?韦州,灵州皆为坚城要塞,哪那么容易就能攻的下来,拖延时日下来,不定还要求援于他,到时候,瀚海难以逾越,就只这一个借口,就能将他打发了。

虽然,攻取灵州,直逼兴庆的功劳很可能不会落在他的头上,但覆灭西夏左厢神武军司,又陷银夏等地,功劳也就差不多了。

当然,如果能等到这位总管大人在灵州城下,碰的头破血流,灰头土脸来相求的时候,未尝不能出兵,底定大事,也好叫世人都知道,折家还是那个英雄辈出的折家……

其中利钝,这个时候还不及细想,手已举起酒盏,脸上勉力露出最诚恳的笑容,“总管大人如此重托,末将怎敢不尽心竭力为之?这一杯,算末将敬总管大人的。”

这个时候还要来占上风,种遂心下冷笑,折家这些白眼狼,还真是出息了。

不过,这本就是他与赵石在平凉便商量好了的,心下虽然不快,却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同时举杯,“预祝大帅能一战功成,名标青史,末将今日能附于大帅翼尾,何其幸哉……”

赵石望着他,微微扬头,笑道:“种将军不必客气,天下纷争,烽烟四起,能生逢此时,正是我等武人之大幸,来,尽饮此杯,过后,喝的可就是西夏人的血了……”

如此杀气俨然的话,最是能让男儿热血沸腾,种遂不由大笑,顺手将酒盏凑到嘴边,一饮而尽,即便是心思多多的折汇,也是愣了愣,眼中精光一闪,毫不犹豫的将酒喝了下去,同时心底的豪情壮志,都翻涌了上来。

气氛从这一刻开始,渐转轻松,大略也算是定了下来,之后就剩下整兵出征了,还有许多的琐碎事情,三个人都是大将军,那些细微活计,却不用在此时谈及。

不过就算气氛轻松,也轻松不到哪里去,折汇怀着莫大心事,酒也喝的没有半点味道,只想回去,跟身边的人商量一下,看看这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形。

而有他在,赵石和种遂也不会太过随意,虽没了之前剑拔弩张的意思,敌意也都收敛了起来,但隔阂已深,说着话,就会偶尔冷场。

三位大将军聚在一处喝酒,可不多见,除了当年东征,张培贤,赵石,王佩三人,加上折汇,杜山虎,这两位准大将军,比之现在,声势好像还要盛上一些。

但话说回来了,伐夏之战的意义,却非是当年可比,兵强马壮的大秦,也早已与当年不是一个等级了,据有蜀中,河洛,河中,河东的大秦,大国之势已显。

而这次攻夏之役,也再不用动什么倾国之力了……

当然,如果张培贤在这里,定然不会让气氛如此尴尬,但赵石不成,在为人处事上,与张大将军相比,两人同样不会处在一个层次。

而种遂和折汇两人,真的是相看两厌,更没有一笑泯恩仇的意思。

不多时,心事重重,又唯恐赵石改口的折汇,便以军情紧急为由告辞而去,厅中一下就剩下了赵石和种遂两人。

两人对视了一眼,转头望向折汇的背影,不约而同的脸上露出些笑容。

只是赵石的笑容中藏着几分轻蔑,种遂则带着几分痛快之意罢了。

到得折汇去远,两人说话立即便随意了起来。

“大帅,家里一直没什么消息传过来,也不知七娘……”到这个时候才记起此事,不是说种遂这个兄长粗心大意,而是从年后开始,军务缠身,比赵石还要忙碌的他,连与家中的联系都已经断了好些时日,如今能够记起来,还是要托折汇那小子的福呢。

赵石也是苦笑,一儿一女,生产的时候他都没在旁边,这一回,也不例外,他把玩着手中的酒撰,头也不抬一下的道:“与你一般,家里人不愿让咱们分心,家书上尽多琐碎事情,看不出什么来。”

种遂呲了呲牙,想想也是,领兵伐夏,多大的事情,家里人肯定都担着心事,更不敢跟他们说些旁的什么。

高兴不高兴的,好像都能分了他们的心,算算时日,自家妹子也已产下了孩子,没消息过来,一个是路途远,另外一个,怕是家里人也要商量一下……

遂笑着安慰道:“大帅不必忧心,七娘向来身子硬朗……怕是这几日的工夫,也就该有消息过来了。”

赵石一笑,“七娘好动,想来孩子应该肖母,若是那般,无论男女,都是一件喜事。”

种遂微笑点头,想起金州时和妹子间的趣事,心中也有暖意流淌,这么多年过去,不想那个刁蛮任性的妹子,却也有了孩子了……不过,赵家那边的人丁,确实有些过于单薄了。

自家妹子在三十头上,才有了孩子,另外一位也是如此,而赵府的女主人,却一直没什么动静,想来岁数也不小了,按照规矩,这都在七出之列了呢……

想到这里,不愿再往下深想了,只是心里念叨几句,愿妹子生个男孩儿,也好能在赵家那边站稳脚跟,若是男孩的话,就是赵家嫡长,说不定,日后赵家的基业,就是这个孩子的了,作为舅舅,自然乐见其成,尽力帮扶,那才叫皆大欢喜……只是不清楚,这位妹夫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正思绪连篇之际,赵石的声音传过来,“不说这些……折汇争功之心如此之切,许别有差池,所以,你那边,最好还是谨慎为上,不用去多管他,只要稳扎稳打,相信,即便西夏左厢军司全军而来,也吃不下你的十万大军,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粮道。”

“我会调王览以及六千猛虎武胜军予你,专门看守粮道,加上张将军那里,就算全军被围,也应该不会有事,拖住他们,等待木华黎,张将军的援军便是。”

第十二卷 千秋功业需百战 第1214章 镇军

“只是可惜了那六万西北儿郎……”

种遂瞄了瞄赵石的神色,貌似随意的感叹了一句,事实上,他一直不很赞同这一次让折汇率领延州,庆阳镇军精锐,只是摸不准赵石的意思,才不能执意反对罢了,所以,瞅着空总想提醒两句。

赵石摇头一笑,他现在所有的心思都在伐夏之役上面,但他的目光,却已经放在了战后,这个没必要跟种遂细说,也不到时候,不过为防战时种遂心软误事,他还是要有一个说辞……

“当年,我也曾在庆阳这里呆过一段日子,说起来,那时候,论起大秦精锐之师来,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西北镇军。”

种遂抿着酒,遥想当年,确实也多有感慨,“是啊,当年西北镇军之盛,大秦其他诸处兵马,可不能比……”

赵石笑了笑,继续道:“当年我初到潼关,随魏王殿下东征,区区一座解州城,潼关守军就打了好几天,当时西军诸将大多幸灾乐祸,有人言道,若换了西军精锐,解州城必定一鼓而下,那用废得那长时日?”

种遂也笑,那会儿他还在金州无所事事,不过东征诸事,也瞒不过种家耳目,父亲当时说起来,也是这般口吻,“东军以潼关守军为首,善守之名遍传军中,在攻城上面,确实不如西军精锐多矣……”

说到这里,却是话锋一转道:“但那也是从前之事了,如今此言哪个还能说的出口?大帅率军东出,每次都是连克坚城,张大将军那边,也陷了洛阳,这精兵啊,还是打出来的……”

“没错,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赵石轻轻拍了一下桌案。

“那会儿我就听闻,你们种家,还有折家,甚至大秦多数军中将校,稍有些才干的,都出自西北边寨……不过这些年过去,西北精锐多有抽调,因与西夏休战,边寨之处,也废弃了不少……”

“这次重回庆阳,于西北守军,我也多问了问,西北镇军……”说到这里,赵石轻轻摇了摇头,“早已非是当年那支令人闻风丧胆的西北强兵了……”

种遂抿了抿嘴唇,没忍住,还是反驳了一句,“就算如此,末将看来,却还是要比殿前司禁军强上一些的。”

赵石干脆的点头,这个上面没什么好争,殿前司禁军精锐,还是几次东征练出来的,也只一小部分,剩下的,多数还只是地方守军而已,自然谈不上什么精锐。

实际上,殿前司禁军的优势不在于有多少嗜血敢战的精锐人马,而在于他的人数,以及兵员征召上的范围之上。

而对于越来越庞大的殿前司禁军群体,边军也在一点点的丧失他们的优势,将来征战中原,那才是殿前司禁军达到巅峰的最好机会。

无论攻城拔寨,还是驻守地方,都少不了殿前司禁军的参与,这样看来,种家也不可能一直牢牢握住殿前司禁军的兵权,种遂的权力,会随着大秦疆域的扩展而大增不假,但各路宣抚使,正在分走殿前司禁军的掌控权力。

在一定的时候,殿前司禁军必然会被割裂开来,朝廷不会容许如此庞大的军队集群都控制在一个人的手上,实际上,在景兴一朝,军中裁撤各处团练,统一殿前司禁军兵权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苗头,只是因为殿前司禁军威势一直不显,这才拖延了下来。

等到伐夏之役,殿前司禁军几乎可以称之为令人恐怖的数量优势,也彻底的展现在了世人面前,等这一战过去,朝廷必然会有所动作,即便是种遂本人,也应该能感受到这一点才对。

这话说的有些远了,其实这般说来,殿前司禁军的缺点也就很明显了,在精锐程度上,自然没法跟边军相比,因为来历驳杂,在军中若没有很高的威望,想要越过各路宣抚使,指挥殿前司禁军,也是妄想。

这次伐夏,像汉中路宣抚使郭猛,利州路宣抚使折沐等人,都已带兵过来,加上秦川北路宣抚使张峰聚,若没有赵石在这里坐镇,以种遂,折汇两人,还真的很难让这些宣抚使全都俯首听令。

但说起来,伐夏的主力,也正是殿前司禁军,这就是大势……

听种遂这般一说,赵石只能摇头失笑,“你想过没有,等这一战过后,延州,庆阳镇军到底该何去何从?”

种遂一下就皱起了眉头,种家到底已经离开西北镇军多年,折家在东军经营,种家则在殿前司禁军当中有了建树,他还真没往这个上面去想。

“大帅的意思是……”

“西北镇军,久驻于延州,庆阳等要害,军中士卒,多出于西北边地,勇悍善战不假,但……”

赵石顿住话头,他心中的想法,还不很周全,也就不愿这个时候说出来,只是呵呵一笑,接着道:“今后,西北守的就是玉门,兀剌海城等处了,防的也是契丹人,西域诸国,还有回鹘人,西北镇军,故土难离,军中部将,多数也是如此,而西北镇军,这些年下来,还能在诸军之中稳稳占着一席之地,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会如此?”

种遂想了想,“大帅……西夏未灭……”

赵石摆了摆手,笑道:“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不过这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前几年一战之下,西贼边军之怠慢懈怠,你也应该听说了,若是搁在当年,西北镇军虽也能占些便宜,但断不会像这般如入无人之境……”

“所以啊,在我看来,西北镇军之所以还有几分精锐之姿,一个便是军中将领还算勤谨,第二个,我大秦军中各处将领,位居高位者,多出于西北边地,朝野内外,与西北镇军有故旧之情者,可是不少。”

“粮草军械,这些年从来没缺了镇军的,连年抽调西北精锐往各处,但你瞧瞧,西北镇军这么多年没有战事,吃的穿的用的,只有比以往更好,朝中也从没人提上一句,削减西北镇军用度的话,却是东征各部,殿前司禁军,总为人所刁难……”

“所以,大帅是想……”这话语中的意思让种遂心中一寒,一些话几乎脱口而出,总算有着些机警,在当口上又咽了回去。

赵石神色不变,脸上还挂着笑意,点了点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