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187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华1873-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德国教官的加入,使本已如火如荼的军事训练,显得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率。

第三十九章 争议() 
义勇军使用的步兵操典本来就是德国式的,这也有利于教官们展开工作。

    以前不管湘军还是淮军,对敌作战时只是站成几排,就像打靶练习一样,大炮都夹杂在士兵空隙当中,等着军官一挥旗帜,枪炮一同开火,战术呆板落后。

    而格斗训练都像是做广播体操,大家拿着刀枪,听着口令,做着同样的动作,看着整齐划一,其实都是花架子。

    这样训练出来的部队,根本不符合真正的战争需要,手里的武器再先进,也只是一根根烧火棍。

    夏云桐认为没有一个国家的军事经验可以照搬,但在最初可以模仿先进国家,有了基础,再经过实战的磨练,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到那个时候,德国教官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义勇军现在的训练内容,主要强调散兵战术和步炮协同。

    开枪时机、射击方式统统受到严格的规定,在确认敌人进入射程前,在精确瞄准前,射击都将被严格禁止。

    部队进攻时,或者使用突然袭击,或者先进行炮火准备,然后吹起冲锋号,步兵要以散兵线方式进行突击,士兵之间拉开五六步的间隔,以跃进方式运动,在运动中始终以火力压制对方。

    防御时,部队依靠掩体,建立防御纵深,注重火力配置,并保留预备队。同时防御也要步炮协同,尽量用炮火阻击对方,再用排枪击退。

    炮兵要尽量集中使用火力,设立特定的观察哨,时刻校正火炮的攻击坐标。

    骑兵主要是用于侦察,侧翼偷袭或者骚扰,在台湾这种山峦平地交错的复杂地形,尽量避免用骑兵正面强攻。

    改变传统的白昼进攻,晚上休息的方式,强调白天防守,晚上强攻。

    从大北电信购买了一批电报机,每个连要配备一部电报机,用电报结合通信兵运动通信。

    后勤支援设立补给站,负责部队的物资补给、辎重调运外,同时承担部队的营地建设、战斗人员的维持增补,伤病员和各种物类的收容、诊疗,以及战场清理、遗弃军需品收集、战地调查、战地民生等繁杂事项

    ……

    这段时间,夏云桐与父亲夏献纶之间的争论,尤其是意识形。态方面的矛盾,也渐渐多了起来。

    两人都强调爱国,但对夏献纶来说,这个国就是大清王朝。

    而对夏云桐而言,国家却是以义勇军为核心的汉民集团,这个理念贯彻始终,在政治宣传上搞个人崇拜,不断抬高夏云桐个人,而不是强调“皇恩浩荡”。

    士兵入伍前要宣誓忠于“元首”,而不是忠君,在群众中更是强调,汉人要保卫汉人的土地,这种理念与“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格格不入。

    这些都让夏献纶感到痛苦。

    淡水厅的汉移民是以农民与手工业者为主体,本来就是受压迫和剥削的群体,更关注自己的生存处境,在他们心中,清王朝只带来了恐惧和痛苦。

    当团结起来获得力量时,恐惧消退剩下的就只有厌憎了,更容易接受夏云桐所灌输的思想。

    有个最明显的标志,无论在民间,还是在军队里,已经有一些激进分子偷偷剪去自己的辫子,而夏云桐却命令听之任之。

    但像夏献纶这样的知识分子,精神上多少有些包袱,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没有皇帝,只讲元首的环境,连竹堑城的道台衙门,都专门增设元首办公室,政令军令皆出自其中,他对未来的发展颇为担忧。

    按照“黑幕”计划,那两个主力团的情况,连夏献纶也蒙在鼓里。但即便如此,三个普通团的训练如火如荼,却是摆在眼前。

    五千全副武装的精兵,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压得台南的周懋琦大气不敢喘,这段时间躲在府城里都不敢出来,所谓“手握利刃,杀心自起”,将来会不会干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但夏云桐态度坚决,现在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已经没有回头路可走了,只能不断强大自身实力,否则求一富家翁而不可得。

    他现在已经不是从前依靠父亲庇佑的小少爷,而是手握军权的“元首”,义勇军是他一手创建,军官都是其提拔的,士兵们都历经洗脑宣传,加上分田分地,对他崇拜之极,说白了这是他的私人军队。

    今非昔比,夏献纶最后也只能长叹一声,随他去吧,索性将政务全数交给夏云桐,自己要了个文化司长的职位,去做一些文化教育方面的工作。

    权力完成了转移,虽然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现在名正言顺,最终确定了领导核心。

    当然政府和军队内部,总是还有人会抵触、会反对,这些人都被袁世凯的军法处以各种理由解决了。

    11月29日,德**火终于秘密抵达沪尾港,这是“黑幕”计划的一个关键环节,所有武器都被伪装成日用百货,其运输、储存都是最重要的机密,从入港到配备到第三、第四团,军法处都进行了最严格的封锁,只有夏云桐一个人了解整个过程。

    只是那两门超级克虏伯重炮,还得过段时间才能运到。

    从柯尔特公司订购的二十五挺加特林1872式机枪也已先期到达,两个主力团各获得十挺机枪,每个连一挺,剩余五挺则配给了夏云桐的加强警卫营。

    夏云桐考虑到自己暂时没有海军,未来的战争会在一段时间遭受日本的海上封锁,觉得有必要储备足够的弹药,而且演习也会有大量的弹药消耗,因此于12月2日与克劳奇签了一个补充条款,再花费十万马克,采购大批的枪炮弹药,保证足够的弹药基数。

    基于同样的理由,他还联系了李鸿章。

    这时,花房义质又上门了。

    随着协议的签署、贷款的支付,花房义质已经没有当初的那种谦恭态度,言辞间逐渐露出本来面目,到竹堑城的元首府就像串门,隔三差五的想来就来。

    这个日本外务省的小小使者,现在一定有了点太上皇的感觉,有一点人生高光时刻的成就感了。

第四十章 备战() 
这段时间花房义质不断提出过分的要求,几天前要求批准第一国立银行在竹堑城开设分行;

    隔两天又要求允许三菱商行承办台北近海航运;

    今天又提出为日本专家队在基隆勘探地质提供便利等等

    夏云桐心中冷笑:这真的是把我当成傀儡了吧,也许是试探我是否真的对日本有诚意,渗透银行和航运是想控制经济,勘探基隆更可能是为未来侵略做准备。

    也罢,就给你们一些甜头,时机一到,加倍捞回来就是。

    因此夏云桐几乎是有求必应,花房义质对他的态度很满意,还对他的宣传工作表示赞赏和理解。

    在日本人看来,宣传汉人利益正是在做造反的准备工作,这符合他们对夏云桐的期待。

    当然夏云桐也不能白受敲诈,他也不断向花房提出要求,比如造反起兵,需要大批的粮食和药物,希望日本方面能够援助一些,多多益善。

    两人每一次见面的时候,这种相互索取的场面都会出现,双方都乐此不疲。

    从12月初开始,义勇军开始不断地进行军事演习。

    演习分成两部分,兵棋推演和实战演习。

    夏云桐找来许多泥塑艺人,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叫“沙盘队”,用泥巴捏出大量台湾北部的地理模型,包括山川、河流、海岸等,以便进行兵棋推演。

    世界上最早的兵棋推演产生于十九世纪初的普鲁士总参谋部,这跟古代的纸上谈兵可不一样,首先仿真模拟不同地形,不同兵种的火力输出值,不同角度的伤害程度加权,再配备一套包含随机参数的计算公式,以此推演战场进程,检验作战计划。

    在台湾这样山地、丛林、平原、河流各种地形复杂交错的地区,兵棋推演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实战演习的必要补充。

    而在实战演习过程中,通常是将参演部队分成黑白两军相互对抗,一军火力攻击特定区域,根据火力打击的精确度,对照另一军的防御密度,估算伤亡人数,从后者当中减去。

    在这方面,对两个主力团的要求尤其严格,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演习,都是采用实弹射击。虽然做了许多措施,但仍然出现了一些误伤,这让参演的部队也非常紧张,精神高度集中。

    夏云桐提出口号:演习就是战争,战争也是下一场战争的演习!

    演习出现伤亡是可以接受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磨练部队,而不会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

    军法处更是时刻严密监督,演习认真与否,或者成绩优劣,都会被呈报给夏云桐,然后对相关的部队做出奖惩。

    军队建设的同时,就是需要建造一些工事。

    一旦与日本开战,就必须面对日军的大规模入侵,台湾虽然四面环海,但大部分地段都是悬崖峭壁、浅滩礁石,以此时的航海技术,难以进行大规模登陆,日本可能的进攻方向只有台北的基隆以及沪尾一带,或者台南一些地段。

    历史上日本是登陆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此时名为瑯峤,但是由于山林众多,地势崎岖,尤其是水源咸苦,痢疾横行,外来者很难适应,日军战死者寥寥无几,病死的倒有好几百。

    若是登陆安平港,且由周懋琦去操心,而且台南从郑成功收复台湾开始,经过长年的建筑整修,堡垒工事众多,地形复杂,易守难攻。

    相对而言,台北地区是平原地带,地势平坦,物质丰富,水源充足甜美,尤其是基隆的煤矿,更具有战略意义。

    夏云桐对整个防御阵型进行了规划,如果把整个淡水厅比喻为一个倒立的人,竹堑城就是头部,大稻埕、艋牛嗟庇谏硖澹敲椿ξ埠突【褪亲笥伊教跬取�

    左面的沪尾港必须死守,因为其后方无险可守,而且后方的艋牛⒋蟮聚粢淮写罅康墓こА⒆鞣弧⒌昶痰冉ㄖ嬉谡饫锝邢镎剑没∷鹗蟆�

    夏云桐认为最好的决战区域就是右面的基隆,也只能是基隆。

    基隆地区仿佛一个小盆地,前面是海,后面则是一小圈连绵的丘陵,从港口西边极为陡峭的基隆岭,到南边宽约五公里的月眉山地区,形成一条短小而又浑然天成的“长城”,越过基隆岭就是沪尾港,而越过月眉山就是艋牛恕�

    而在月眉山的东侧则是高耸入云的中央山脉。

    基隆港很容易成为攻击目标,其丰富煤矿能为敌方舰队提供能源补给,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因此他订下了一个大胆的作战计划:在沪尾港修筑炮台,驻扎重兵,严密把守,不容有失;而在基隆港则是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在适当的时机可以放弃。

    基隆后方的那一圈山小“长城”是最好的防御工事,只要能将日军引诱到这里,使其远离海军舰炮的支援,最后在“长城”之下掀开“黑幕”,用主力团与日军决战!

    要实现这个计划,前提是沪尾港必须守住,使日军除了突破基隆,没有其他选择。

    按照计划,夏云桐下令在基隆方向建立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基隆港口;

    第二道防线是以寿山奠济宫为制高点的基隆城区,;

    第三道防线自然就是小“长城”;

    月眉山正面不过五公里,山上修筑了大量地堡、障碍、壕沟,沿着山脊建起护墙,并在山后设立驻军用的营房,使“长城”更加牢固。

    在山顶上建造了大量炮位,包括一些重炮位,从德国购买的八门210mm重炮,有四门被放在了这里。

    同时山顶还建造了巨大的交通壕,不但让部队可以灵活调动,甚至能让野战炮和机枪进行机动。

    在月眉山的后面还划出大片空地,修建居住设施,计划以此安置未来从基隆撤出的百姓。

    至于基隆岭则是崖面陡峭,易守难攻,地方县志有记载“山曰基隆岭,虽不甚高,然呈建瓯之势,为守淡水之扼要也……”,只需少量兵力就足以让飞鸟难渡。

    另一方面在沪尾港和基隆港大力修筑工事,尚未完工的大屯山主炮台周围,加建了许多小型炮台,来加强整体火力配备。

    这时图穷匕首见,早在签订军火合同之前,夏云桐就计划要在大屯山上修建重型炮台,一切防御措施都是保卫这个大屯山炮台。

    只要这个炮台不丢,凭借那还未抵达的超级重炮,就可以四面轰击,震慑日军。

    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夏云桐忙得脚不点地,他感觉自己在全速飞奔着,向着某个神圣的目标在加速冲刺……

第四十章 备战() 
这段时间花房义质不断提出过分的要求,几天前要求批准第一国立银行在竹堑城开设分行;

    隔两天又要求允许三菱商行承办台北近海航运;

    今天又提出为日本专家队在基隆勘探地质提供便利等等

    夏云桐心中冷笑:这真的是把我当成傀儡了吧,也许是试探我是否真的对日本有诚意,渗透银行和航运是想控制经济,勘探基隆更可能是为未来侵略做准备。

    也罢,就给你们一些甜头,时机一到,加倍捞回来就是。

    因此夏云桐几乎是有求必应,花房义质对他的态度很满意,还对他的宣传工作表示赞赏和理解。

    在日本人看来,宣传汉人利益正是在做造反的准备工作,这符合他们对夏云桐的期待。

    当然夏云桐也不能白受敲诈,他也不断向花房提出要求,比如造反起兵,需要大批的粮食和药物,希望日本方面能够援助一些,多多益善。

    两人每一次见面的时候,这种相互索取的场面都会出现,双方都乐此不疲。

    从12月初开始,义勇军开始不断地进行军事演习。

    演习分成两部分,兵棋推演和实战演习。

    夏云桐找来许多泥塑艺人,成立了一个专门小组,叫“沙盘队”,用泥巴捏出大量台湾北部的地理模型,包括山川、河流、海岸等,以便进行兵棋推演。

    世界上最早的兵棋推演产生于十九世纪初的普鲁士总参谋部,这跟古代的纸上谈兵可不一样,首先仿真模拟不同地形,不同兵种的火力输出值,不同角度的伤害程度加权,再配备一套包含随机参数的计算公式,以此推演战场进程,检验作战计划。

    在台湾这样山地、丛林、平原、河流各种地形复杂交错的地区,兵棋推演有重要参考价值,是实战演习的必要补充。

    而在实战演习过程中,通常是将参演部队分成黑白两军相互对抗,一军火力攻击特定区域,根据火力打击的精确度,对照另一军的防御密度,估算伤亡人数,从后者当中减去。

    在这方面,对两个主力团的要求尤其严格,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演习,都是采用实弹射击。虽然做了许多措施,但仍然出现了一些误伤,这让参演的部队也非常紧张,精神高度集中。

    夏云桐提出口号:演习就是战争,战争也是下一场战争的演习!

    演习出现伤亡是可以接受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磨练部队,而不会变成形式主义走过场。

    军法处更是时刻严密监督,演习认真与否,或者成绩优劣,都会被呈报给夏云桐,然后对相关的部队做出奖惩。

    军队建设的同时,就是需要建造一些工事。

    一旦与日本开战,就必须面对日军的大规模入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