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华1873》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中华1873-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相援助”的宗旨。

    但就在前段时间,副岛种臣再次率领使团访华,要求修改条约,希望能和西方列强一样,在中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其居高临下的态度让李鸿章十分厌恶。

    其代表团的副使柳原前光,更突然提出了琉球渔民在台湾遇害一声。

    总理衙门大臣毛昶熙一时失言,称台湾生番为“化外之民”,就像美国的印第安人,政府不能对其行为负责。

    柳原前光抓住其中语病,大做文章,称既然台湾生番是“化外之民”,那其所在地就是“化外之地”,不属于中国领土,日本有权自行处置了。

    双方争论不休,迄今未有定论。

    夏云桐一针见血地指出,日本人为琉球渔民出头,就是以此为借口吞并琉球,李鸿章听了颇为赞许,可还是那句话“不可浪战”,总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多做文章。

    而且他还希望能拉拢日本,共同应对西方列强,因此存了绥靖的想法。

    夏云桐暗叹,真是幼稚啊,所谓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清朝大臣都是思维病态的精神病人,才让李鸿章这个平庸凡人显得杰出。

    不过为了防范于未然,李鸿章还是同意夏云桐的看法,台湾方面要小心谨慎,预先防备。

    夏云桐见时机成熟,便提出希望得到金钱和武器的援助。

    武器方面他已经想好,义勇军三个普通团步枪就选用施耐德步枪,火炮就用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英式45mm格鲁森轻型炮。

    施耐德步枪全称施耐德恩菲尔德1866式步枪,是淮军的主力装备,李鸿章有大批的库存。这种枪不管是威力和精度各方面性能都不如毛瑟步枪,毛瑟的表尺射程有1200米,实际上能打到1600米,而施耐德射程不到800米,唯一的优点是便宜,价格只是毛瑟枪的一半,毕竟老式步枪,技术含量有差距,

    天津机械局曾经仿制过,但从英国进口价是每支10两白银,自己仿制却要每支15两,比进口还贵,只好作罢。

    格鲁森轻炮非常轻便,适合复杂地形下的作战,而且是中国唯一仿制较好的产品,江南制造总局成功使用了国产材料,工艺也较为成熟,虽然在钢材强度、使用寿命上不如英国原产,但性能还说得过去,价格却降了近一半。

    一说到钱和武器,;李鸿章的脸上就露出了难色,虽然已经定下了翁婿之谊,但说到实际利益那又是另一码事。

    夏云桐早有预料,假装失望,便提出钱就算了,至于武器方面,自己愿意用现金购买。

    李鸿章松了一口气,多少也有些尴尬,答应给予最优惠的价格,施耐德枪每支10两银子,格鲁森轻炮则是900两一门。

    夏云桐事先早已了解过价格,一听,基本上是不赚钱,说明李鸿章还够意思,算是给未来女婿一个大礼,初步定下了7000支步枪,60门火炮,这是一个大合同了。

    不过还有一个重点,他顺便提出希望能调一批人才去台湾,多少有些帮手,还望岳父大人助一臂之力,说着便呈上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名单。

    李鸿章拿过名单一看,咦,这都是些什么人啊,都是些微末小官,要么待罪在家,要么麻烦缠身,还有些更是听都没听过。

    他心里纳闷,也不知这未来女婿从哪里打听来的,又要这些问题人物干些什么。

    只有夏云桐自己知道,这些人都是清末中国难得的精英,只不过现在是珍珠沙里藏,宝钗雪中埋,暂时未露出峥嵘罢了。

    每个人都有不堪的往事,名单中的丁汝昌,因为与淮军名将刘铭传闹翻,此时正赋闲在家,忧谗畏讥,度日如年;

    未来与聂士成并称清末三大名将的王孝祺与章高元,其中王孝祺因为坐视主将阵亡,偏偏主将又是大臣张树声的弟弟张树珊,因而被革了职;

    至于章高元虽已四十不惑,因为性格耿直,与上司、同僚关系紧张,只能在淮军底层做个小军官,正郁闷得很;

    还有张謇,未来的大实业家,此刻已经中了秀才,但却是冒用了张育才的名义,被张家告上公堂,官司缠身,家财散尽,弄得焦头烂额;

    还有袁世凯,这时正科举不中,养父袁保庆也刚去世,因此窝在家里无所事事,据他后来回忆,八股文背得快吐血了。终其一生,袁世凯也没考上,难怪未来会成为第一个上书废科举的大臣,可见少年时期的怨恨之深;

    还有丁守存,研究了一辈子地雷,被讥笑为“不务正业”,怀才不遇,黯然隐退乡里;

    还有严信厚,中国近代企业的先驱,这时在李鸿章手下当个小幕僚,天天抄抄写写;

    还有黄宽,中国第一位医学留学生,在英国前后共学习七年,也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西方医学博士学位的医生,医术极其精湛,尤其擅长外科,。

    但他西医理论在此时的中国仍然不被接受,在李鸿章的幕府中担任医官受尽排挤,不到半年就不得不辞职,此时在广州博济医院边当医生,边当老师。

    还有经元善、谢家福、许鼎霖、沈云霈、沈敬夫等人,这些未来的大人物,现在都还在底层苦苦挣扎着。

    看着名单,李鸿章疑惑归疑惑,但夏云桐一口一个岳父大人,结果要钱没有,要枪还得自己出钱买,他也有些不好意思,现在女婿要几个人,也就没理由推脱了,何况这些家伙显然都是混不出来没出息的,索性一口答应下来。

第三十五章 金元宝() 
两天后,盛宣怀在与夏云桐吃喝时,还特意问为什么要找这些歪瓜裂枣一样的人。

    夏云桐知道,这肯定是李鸿章让他问的,便回答自己是在烧冷灶,这些人要么麻烦缠身,要么仕途黯淡,自己把他们带到台湾去,委以重任,不管有才没才,个个都会深感知遇之恩,感激涕零,指挥起来也顺手些。

    盛宣怀听了,又是一番赞叹。

    两人又谈起了理财项目,夏云桐初步规划叫“金元宝”系列产品,第一个为一月期,收益率8%,额度最低为5000两白银,针对的客户群就是官员。

    盛宣怀已经承诺四处打广告,但说归说,好处费自然是不能少,夏云桐开始想介绍一单就给他本金的1%,盛宣怀嫌少,2%嫌少,3%还是嫌少。

    “那您觉得多少才合适?”夏云桐问道。

    至少这个数,盛宣怀伸出一巴掌。

    “5%?”,夏云桐吃了一惊,觉得对方实在贪婪,别人是8%的收益,他是一个子儿不出,帮忙介绍一下就要5%。

    盛宣怀显然看出了夏云桐的心思,手一摊,“兄弟,咱现在是自家人了,有些事不必瞒着你,我还得上交一份呢。”说着手指往上点点。

    夏云桐想想也罢,盛宣怀愿意去打广告,为了能顺利开展业务,就让他多得些好处吧。

    转眼间,夏云桐已经在天津待了将近一月,有了李鸿章的辩诬,李鹤年等人的攻击最后不了了之。

    夏云桐心里还牵挂着台湾方面,有一点可以确定,自己的出现会诱使日本采取相对前世更加极端的政策,以日本民族的投机性格,这是可以预期的。

    战争已经迫在眉睫了。

    此时日本人也确实开始了外交动作,努力争取列强的支持,至少是默许。

    从前世的结果来看,日本人的外交相当成功。

    本来清廷的态度颇为强硬,到最后却赔偿50万两白银,除了清王朝自身的懦弱和愚昧,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英国公使威妥玛的所谓“协调”。

    而美国在这方面的态度显得异乎寻常,表面上其驻华公使表示对于沸沸扬扬的“牡丹社事件”,不支持中日任何一方。

    但是驻厦门的美国领事李仙得,不仅出任日本的外交顾问,一口气写了几十篇备忘录和意见书,为日本寻找犯台的国际法依据;甚至还亲自搜集台湾的地理资料,毛遂自荐愿意做日本人的向导。

    如果是个人行为倒也罢了,事实上有一批的美国退休外交官在怂恿着日本,这背后或许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交易,比如日本侵占台湾后,美国可以独享贸易利益,甚至获得一部分作为殖民地等等。

    时间紧迫,必须让义勇军尽快做好准备,有能力执行他心中那个大计划。

    只要在台湾能给日本造成重大杀伤,使其在国内舆论中下不了台,就能打乱其既定的发展步骤。

    9月10日,夏云桐向李鸿章告辞,表示要加强台北防务,为对日交涉增加谈判筹码。

    李鸿章深以为然,勉励再三,保证能将所需的枪弹和人员尽速送达。

    临走时,夏云桐还与盛宣怀“依依惜别”,在盛看来,对方是干爹的准女婿,也就是利。益集团的自己人了,双方商定了关于“金元宝”项目的合作细节。

    几天后,轮船经过了上海,夏云桐在这个远东第一大都市做了短暂停留。

    他特意前去拜会了一个商人,名叫郑观应。

    说起这个郑观应,后世人只知道他是《盛世危言》的作者,却不知此人未来还是一位著名的买办。

    上海出过许多大买办,像席正甫、严兰卿、王槐山等等,但大都吃着洋人的饭,只为东家的利益着想,实际上已经不把自己当中国人。

    而郑观应却是买办中少有的赤诚爱国者,发财后便想着振兴民族工业,到处奔走呼吁关税自主,提高对洋货的关税,还因此惹怒了洋商人,假借贸易纠纷关了他一年。

    其理念相较同时代的人更为进步,当洋务派还在讲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时,他已经提出要效仿西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郑观应经营的和生祥茶栈刚刚停业,扬州的宝记盐务则发函聘请,他正犹豫着要不要前往。这时夏云桐上门了。

    面对郑观应,他晓之以历史规律,动之以民族大义,坦言非为一身富贵,是为了中华民族能够奋发自强,昂首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西方列强一争短长,要将其建设成中国发展的样板,改革的试验田。

    郑观应此时已三十而立,眼见国家积弱,自是胸中郁闷,虽然满怀政治抱负,但暂时只能为稻梁谋,空有理念也只能想想而已。

    现在夏云桐来与他谈未来,谈理想,真的是受宠若惊,尤其是要在台湾实现富国强兵,正是他的政治宏愿。

    两人秉烛夜谈,一拍即合,夏云桐正式任命郑观应为华夏银行副行长,第一件任务就是筹建电报线路。

    在郑观应的协助下,夏云桐找到了大北电报,这家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的电报公司,两年前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路,日本长崎至上海。

    夏云桐提出自己的合同:给予大北公司独家专营,在淡水厅全面敷设电报网,并跨越海峡连接台北与上海,同时在价格上可以比市场价格多支付两成。

    但这样优惠的合同不是无条件的,大北公司必须与淡水厅官方合作,共同进行工程运作,并有义务进行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

    大北电报在中国已经经营数年,但由于清朝政府的愚昧,民间对邮电通信重要性的无知,其在中国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

    现在夏云桐的到来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如果这份合同能够顺利实施,不仅是利润可观,而且等于在中国市场上打了一个大广告,对公司的未来有极大的好处,因此即便做出技术转让也是划算的。

    双方初步商定了合作意向,大北公司将派出工作人员,与夏云桐一起前往台湾,进行地理勘验、线路考察,并最终敲定合同细节。

    夏云桐让郑观应暂时留在上海,“金元宝”项目在上海的操作,将由其直接负责。

第三十六章 各司其职() 
9月17日,夏云桐终于回到了竹堑城,父母都是喜形于色,李鸿章正派人来台提亲,希望与夏家联姻。

    这对夏献纶来说,简直是天降福音,能与朝廷重臣结成儿女亲家,谅那周懋琦不敢再动什么手脚。

    双方正商量着纳彩、问名、纳吉、纳征等等诸项礼仪,夏云桐对这些不感兴趣,入内宅见了小四。

    小四自然也听到了一些风声,盈盈给少爷贺喜,神情间却微微有些落寞。

    夏云桐嬉笑着拿出一件衣服,笑道:“这是上海滩洋人店里买的,西式背带裤,小姑娘穿上活泼好看,送给你。”

    小四试着套上,却直挠头:“这是什么呀,上身只有两条带子?”虽然觉得怪异,但少爷还能想着给自己带礼物,心情算是开朗了许多。

    第二天,德国领事克劳奇过来,一脸的兴奋。

    原来德国政府对他的报告非常重视,几天前就已经将批复发回台湾,就等着夏云桐回来最后定夺,事先谈好的协议内容,基本都得到了批准。

    德国人愿意签约,也就是承认了夏云桐的战略价值,说明他是一个值得培养的政治盟友。

    从长远角度看,这比协议本身更宝贵。

    这对夏云桐来说,可算是一个重大胜利,

    协议主要是四个条款:

    第一,由德国政府向华夏银行提供一笔200万马克的贷款,相当于40万两白银,年息为3厘,数额不大,利息也合理,但毕竟是投资给一个地方军阀,太多也不现实。

    不过贷款有一个前提,就是这笔钱只能用来德国制造的产品,称为“专款专用”条款。

    第二,是聘请德国的教官、技师、顾问;

    第三,夏云桐分别向克虏伯公司和毛瑟公司提供一份军火合同,购买火炮和步。枪。两个主力团约3600余人,还加上夏云桐1000人的加强警卫营,以及一些必要的储备,总共是5000支毛瑟1871式步枪,还有40门78mm野战炮,另外还增加了8门210mm重型榴弹炮的订单,每一门达到13500两白银!

    枪炮总金额近36万两白银,180万马克。

    由于跨洋运输,武器的交付需要两个月的时间。

    夏云桐暗中吐槽,德国人的算盘打得真精,军火合同,加上购买大量维护设备,零配件储备等等,几乎已经耗掉了所有的贷款,还要高薪聘请一大批德国专家,不想“专款专用”都不行了。

    第四,当然贷款也不能光说借,还得说好怎么还,双方商定两年后开始偿还,一年内还清,抵押品为淡水厅的茶叶出口税收。

    双方谈妥协议,夏云桐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感觉像杨白劳签了卖身契,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不过有一个细节不可不知,胡雪岩向英国汇丰银行借款,利息动辄8厘、1分的,而德国愿意给予3厘的较低利息,也是充分体现了诚意。

    一签完协议,夏云桐突然想起一事,他原先还问过超级重炮,为什么只字不提?

    原来克劳奇觉得一个地方军阀哪里用得上这种超重型武器,再加上价格惊人,就以为夏云桐只是随口问问。

    但夏云桐却是认真的,在他心中酝酿的作战计划,这种超级重炮不可或缺。

    看他这么严肃,克劳奇才认真起来,再次和克虏伯公司沟通。

    几天后军火合同又加了一个附文,夏云桐再向克虏伯订购两门280mm口径重炮。

    这是克虏伯公司目前为止,所能生产的最大、最重的钢炮,能360度旋转炮口,全重达到惊人的60吨,有效射程更是达到疯狂的16公里之遥。

    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种装甲能够抵挡这样重炮的轰击,不过价格同样惊人,一门就要4万两白银。

    夏云桐忍痛咬牙订购两门,克劳奇对此很是不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