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墨码字太慢,还好,紧赶慢赶算是把这第三章赶出来了,借此章答谢各位书友,谢谢大家的支持。
明天老墨继续努力,再次更三章,一共7000——8000字。这已经是老墨极限了,但绝对会说到做到。再次感谢各位的支持
正文第八十五章干卿何事(上)
长孙无忌装聋作哑了许久,就在这关键时刻,他一句“臣有罪,臣认罪。”气坏了殿内的众人,半天的争辩不休做的都是白工,轻飘飘的一句话让众人无可奈何,总不能真的治罪吧。众臣可以说,却不敢做。上边还一个李世民在看着呢,没人相信李世民会放弃长孙无忌。
殿中高坐的李世民也是一肚子气,心说,你早不认罪晚不认罪,偏偏已经有了周旋之地的时候认罪,李世民可不相信长孙无忌看不出来这个拖字诀。责怪的眼神扫过俯身认罪的长孙无忌。
李世民是生气,李承乾却是开始发傻了,李泰和他之间的耳语内容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搅合,只要达到拖延时间的目的就可以了。监门校尉不会上殿在李泰的意料中,长孙无忌的俯首认罪却出乎李泰的意料之外。
按照李泰教给李承乾的说法是长孙无忌不认,然后李承乾在其中胡乱搅合,摆明话语偏帮自己的舅舅,这样一来给李世民一个缓冲的时间,众位大臣对着年幼的储君也不好说的过分,这样一来,最会很容易终达到“拖”的目的。
而此时长孙无忌没有等到李承乾偏帮他的时候,就开始俯首认罪,面前的一幕让李承乾无计可施,这个情形太像是李承乾在逼迫长孙无忌认罪一样。李承乾心理也明白,得罪这个朝中最有权势又深得李世民信任的舅舅,对自己没有丝毫好处,心中开始暗自责怪李泰,面色阴沉不愉。
李世民虽然不知道背后出谋划策的是李泰,但却注意到李承乾的懊恼,以为是为长孙无忌的误解而懊恼,所以对李承乾轻轻点点头,以示安慰。
李承乾的担心是多余的,以长孙无忌的精明岂能看不出李家父子是想用拖字诀?又岂能不知道李承乾是在想办法偏帮自己?只不过他对此事还有别的想法,不能被众人理解罢了。
若是再晚十年,长孙无忌肯定会顺着李氏父子的安排进行下去,此刻长孙无忌还没有那份奸诈,一时被仇怨蒙蔽,圆滑之心也就少了。
若是李泰在此,一定能明白长孙无忌的用心。
长孙无忌心中清楚,自己认罪之后,监门校尉和长孙安业都会受到牵连。小小的周姓监门校尉生死还不放在他眼里,他最终的目的在幼年时期欺凌他们母子的长孙安业,将长孙安业拉下马来,也能稍减他的心头只恨。
这样一来可以在低级官员和百姓心中对他留下公正无私的印象,二来一个御史都可以让大唐仆射俯首认罪,又有利于朝廷律法的实施。他到不太在意李世民的生气,事后小心解释,将以上理由详细对李世民诉说,很有可能感动李世民,将这份怨气转化成赞赏。不得不说长孙无忌的算盘打得极其精明。
虽然长孙无忌是冲着报复那位同父异母的哥哥去的,但他的认罪却成就了一举数得之功,至于代表各自利益的朝臣此刻骑虎难下却不在他的考虑之内了。
现在的李承乾看不出长孙无忌行为背后隐藏的算计,正在心里埋怨李泰为他出了个馊主意。
在李承乾离开梧桐苑不久,李泰也坐不住了,略一思考就径自来到了丽正殿,想试探长孙皇后对此事的反应。
丽正殿什么时候给李泰的感觉都是温馨,如果说梧桐苑给李泰的是存在感,那么丽正殿给予李泰的就是归宿感,一种家的归宿感,而这种感觉就是眼前这位端庄典雅的妇人长孙皇后给予的。
看着李泰微笑着走进殿内,长孙皇后回应他的同样是和蔼的微笑,不同于往日的是这份微笑在眉宇之间多了一份沉重。
“青雀来了。”长孙皇后简短的招呼却十分自然平和。
“向母后问安。”李泰行了一个很不标准的礼,笑嘻嘻的坐在长孙皇后的身边。
“母后想什么呢?”
“青雀又是为什么而来呢?”长孙皇后微笑着反问。
“没事就不能来看看母后了吗?”李泰依旧是笑嘻嘻的问道。
长孙皇后笑而不语,爱怜的看着李泰,半响母子二人相视一笑,无言的默契在大殿中回荡。
“母后知道了?”
“嗯。”
“想好怎么做了吗?”
长孙皇后摇摇头,叹息一声。
看着长孙皇后美丽的面孔展露着担忧,李泰故作轻松的宽慰道:“母后不必担心,父皇会处理好的,何况大哥承乾也过去了。”
长孙皇后听李泰提及李承乾,眉头一皱问道:“是你让承乾过去的?又给他出了什么主意?”
“母后放心。”李泰笑着沾起一颗身旁几案上的蜜饯,扔到嘴里,含糊不清的说道:“我只是让大哥去拖住众人,拖过一段时间就会不了了之了。”
长孙皇后为李泰擦去嘴角的残渣,笑道“这次怎么不自己去了,我的小青雀学会躲在身后当谋士了?”
李泰嘿嘿一笑,却不搭言。李承乾是同样是长孙皇后的儿子,李泰可不想因为说错话被长孙皇后训斥。
长孙皇后对自己的同胞兄长了解要深于李泰,叹道:“青雀的想法是好的,母后十分欣慰,不过这事恐怕拖不了啊。”
拖不了?虽然李泰没有身处明德殿,但长孙皇后的提示却让李泰清楚的判断出明德殿的情况啊,丝毫未加考虑的脱口而出:“母后(W//RS//HU),莫非舅舅真的会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
长孙皇后对李泰的反应十分惊讶,上下打量李泰片刻,才幽幽的道:“青雀也想到了?”
“是的。”
长孙皇后起身挥手示意,片刻大殿内的宫女内侍全数退出,宽阔的大殿中只留下这对母子。
长孙皇后凝视着紧闭的殿门,叹道:“青雀,我不知道你从哪里听到那段陈年往事,不过外人说来恐怕有失偏颇,今天闲来无事,我就对你说说吧。
李泰可不敢说“我是从历史上看到的”,即便此刻长孙皇后要说出那段往事在历史上都有记载的故事,仍然让李泰兴奋不已。
……
这是第一章,第二章马上就送上,各位书友稍等。
正文第八十六章干卿何事(下)
没等李泰坐好,长孙皇后那温婉空明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那个时候我还小,有些事记不太清楚,不过我还记得我父亲,也就是你外公的样子。
你外公在世的时候,家里还算和睦。你无忌舅舅小的时候长的十分清秀可爱,我自幼谨慎乖巧,家人对我们也就多些偏爱。特别是你外公对我的偏爱,不下于我现在对你的溺宠。”
长孙皇后看一眼端正坐好的李泰,继续说道:“那个时候安业大哥虽然对我们有些冷淡,但还算有个当哥哥的样子。几个同龄的兄弟姐妹之间平时玩耍嬉戏也算相得。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我九岁那年,你外公辞世,我和你无忌舅舅的境况就发生了改变。安业大哥对待无忌开始刻薄。那个时候安业大哥好酒,有一次酒后和无忌发生争吵,原因是什么直到现在我也不清楚,你无忌舅舅也不肯说。总之第二天我和你外婆还有你无忌舅舅三人就被赶出长孙府。
谈不上流落街头,你外婆早有计较,带着金银细软出的长孙府,你安业舅舅做的也不算过于绝情。没有强行将金银收回,甚至还委派了两个仆人护送我们。这也是今天我能容忍照顾他的原因之一。”
以为长孙皇后讲完了,李泰插言道:“母后,那你是在这段时间认识的父皇吗?”
“闭嘴。我还没讲完,不要插话。”李泰的问题让长孙皇后有些羞怒。
平息一下心情,重新整理被李泰打断的思路后,长孙皇后再次说道:“后来我们跟着你外婆来到了你舅公家里,就是高家。虽然你舅公对我们母女十分维护,但也有些不开眼的人在言语上怠慢些。那个时候你无忌舅舅总说,早晚有一天要让所有人对他另眼相看恭敬有加,在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份怨恨已经被他埋藏在心底。
在高家你无忌舅舅总偷跑出高府,有时候也带我出去。后来你无忌舅舅认识了你父亲,再后来……。”
长孙皇后很平淡好像在讲述旁人的故事,但是字里行间,李泰总能感到一阵阵酸楚,艰辛的童年生活让长孙皇后学会坚强,学会隐忍,却没有学会嫉恨。听得出长孙皇后已经放下了往日的仇怨,此刻只有担心,担心长孙无忌心中的仇怨爆发出来,担心长孙无忌那过重的名利之心会让他酿成大错。
李泰静静的看着面似平静的长孙皇后,不知道长孙皇后这份心底的负担已经独自承受多久,更不知道长孙皇后处于何种目的在今天对李泰讲述出来,但李泰此时满心酸楚,好似青色的山杏榨成汁,滴入心底,酸涩中带着浓浓的苦楚,李泰的眼角不由的渗出点点晶莹的泪花。
“母后。”李泰轻拉长孙皇后的衣角,用力的抱住半蹲的长孙皇后,眼角晶莹的泪珠染湿了长孙皇后粉颊上的铅红。长孙皇后反抱住李泰,将头靠在这并不宽大的肩膀上,轻轻抚慰着李泰那稚嫩的脊梁。
母子相拥无言,半响,李泰在长孙皇后的耳边,轻声却十分坚定的喃呢:“母后,不苦,不愁,以后有我呢。过去的往事不会重演,我这双并不宽大的臂膀将会为你遮挡风雨,且耐心的等我长大。”
长孙皇后被李泰的话语温暖了心扉,却也将李泰的坚决当成孩子的戏语,展颜一笑,葱白般的玉指划过李泰的鼻梁,笑道:“好,我等我的青雀长大,好保护母亲。”
长孙皇后话音一转:“不过,现在的青雀还是让母亲来保护好了。”
李泰低头打量一下自己这依然是幼童模样的身形,心底无奈的长叹一口气。
长孙皇后附身拉着李泰的小手,对视而坐,素手抚摸过李泰的脸庞,帮李泰整理好有些散乱的鬓角,轻叹一声,庄重的说道:“你的心思是好的,但大人之间的事很复杂,还不是你能处理好的,所以你现在要安心,不要管这些事,即便你聪慧,但也不适宜掺杂到这些事情中来。要相信父母,这种事由父母来做就好了。还是那句话,现在让母亲来保护你们。其他的想法等你长大了再说今天的事你不该管,也不必管。”
长孙皇后的话语庄重而又坚决,不容李泰反对。李泰也无力反对,虽然李泰现在有心,却着实无力。即便是名义上的老师房玄龄对他也是唯恐躲闪不及,若是和房玄龄之间的关系融洽一些,今日在明德殿上房玄龄略微偏颇一下,恐怕也就没有着些风波。
心中有些委屈无奈的李泰,喃呢着:“我也没管啊,就是在看着。”
“那就继续看着,千万别管。”长孙皇后笑着说道。
丽正殿内长孙皇后和李泰二人一片母子和睦,离这里并不远的明德殿内却是风波未平。
长孙无忌为了幼年时期留在心里的对长孙安业的仇怨,不顾李承乾的好意,一心拉这位同父异母的哥哥下水,顺便一举多得的在他人眼中捞些名望,甘心俯首认罪。
这下难为住了争论不休的众位大臣,也让李承乾心中对李泰起了埋怨。
李承乾生怕长孙无忌误会自己,看一眼皱眉的李世民,一咬牙说道:“父皇,我不认为舅舅有错,事情的根源不过是舅舅的一时疏忽大意,不能称之为罪过。”
李承乾为长孙无忌出言辩解引起了御史杜淹的反对:“殿下,即便是疏忽,结果却是危险的,很容易陷陛下于危机,所以此事必须慎重,殿下也不想让陛下以后有可能处于危险之中吧。”
杜淹的话太狠了,不仅仅是反驳李承乾,话里话外透漏的意思,李承乾再说下去就是对李世民的不孝。
李承乾只是政治经验少,不代表他傻,听出杜淹话外之音后,李承乾不敢再开口为长孙无忌讲情,狠狠瞪了杜淹一眼,委屈的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看了一眼杜淹,心里明白为什么他对长孙无忌这般愤恨。本来长孙无忌由吏部尚书升尚书右仆射之后,应该卸任的。而这空下来的吏部尚书应当由杜淹迁任。
长孙无忌却坚持不肯在吏部尚书上退下了,目前是以右仆射兼任吏部尚书,这样一来,长孙无忌堵死了杜淹的升迁之路,又岂能不招惹杜淹的愤恨。今天有这个机会,杜淹不抓住不放才怪了。
李世民对杜淹也有着愧疚之心,不然也不能允许杜淹如此的在大殿之上肆意妄为。可杜淹一次次的得寸进尺惹得李世民心头发怒。
此时李世民看着自己精心培养的储君吃瘪,心头更是恼火,对杜淹的忍受已经到达极限,强压心头怒火说道:“行了,不用争了。”
说完看着房玄龄说道:“宣旨,尚书右仆射长孙无忌一时疏忽,带刀入殿,念其以往功勋卓著,罚闭门思过三天。当值监门校尉玩忽职守,念其事出有因,免于死罪,流放三千。监门将军长孙安业对下属疏于管教,罚……。”
李世民说到这里,看看下边跪伏的长孙无忌,考虑片刻,长叹一声,说道:“罚其闭门思过十日。”
“此时就这样吧,大家不用多说了。”李世民手指点点伏地的长孙无忌,说道:“无忌,你起来吧,这事就这样算了,你也不要多想。”
长孙无忌连声谢恩,心中却想着长孙安业,不为人察觉的摇摇头,心想,这次没有机会了。
看着大事化小,杜淹心中不愿,小声试探道:“陛下,这样处理有失公允吧?”
李世民瞥了一眼杜淹:“那你说怎么样处理才不失公允?该罚的罚了,该流放的流放了,你还想怎么样?”
“可是……。”
“可是什么?”李世民蔑笑道:“官员升迁处罚是我的职责,干卿何事?你就好好的做你的御史吧。”
李世民话中带话的敲打杜淹。官员升迁不过是皇帝一句话,你可以不服,可以委屈,但就是不能干涉。
“干卿何事?”一句话明确的告诉你,不干你的事。
就像李泰在这件事中的作为一样,不干自己的事,一旁旁观瞧乐就够了。
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
干卿何事?
第二章送上,昨天说过今天更三章,第三章正在码,估计写完上传的时间可能有点晚,希望大家谅解。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
正文第八十七章作茧自缚
时光过的飞快,从炎热的夏季到寒冷的冬天,仿佛只是眨眼之间。
丽正殿内的冰盆早已换成了火盆,鎏金铜盆内红通通的上品白炭偶尔迸射出几点火花,却逃不出笼罩其上的镂空铜罩。
李承乾、李泰、丽质三人围着长孙皇后而坐,长孙皇后斜靠在金丝楠雕花凭几上,微笑着看着兄妹三人愉快的嬉闹。
长孙无忌带刀入殿的风波早已过去,在长孙无忌连续对李承乾表示感谢之后,李承乾也明白李泰没有陷害他的想法,明德殿的误会不过是阴差阳错形成的。因此李承乾对李泰心存感激,兄弟二人关系也就更加亲密了。
兄妹之间嬉闹的动作越来越大,李泰偷偷捶了李承乾一拳之后,没等李承乾还手,指着长孙皇后说道:“别闹了,小心碰到母后。”
李承乾收回拳头,悻悻的说:“每次都是这样,占到便宜就跑。”
“没事的,你们玩你们的,不要紧。”长孙皇后温婉一笑。
李泰表情上一本正经,眼神中却透着笑意,说道:“还是不要了,碰到弟弟就不好了。”
小丽质凑到长孙皇后身边,胖胖的小手抚摸着长孙皇后微鼓的小腹,仰着小脸看着长孙皇后,嘴角呢喃:“母后,我想要个妹妹。”
“是弟弟,不是妹妹。”李承乾在一边嚷着。
“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