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不能获得战功,也没有办法在敌战区获得物资和人员补给了。
对辽南的骚扰也同样是无功而返,并且女真人有一种无所谓的感觉。
如果说对牛毛寨等三寨的攻打威胁到了赫图阿拉,中路的威宁营一路威胁到了辽阳,辽南的东江军就等于是武装游行,毫无意义了。
复州一带已经成了蒙古人的牧场,没有人耕作和居住,只有少量的女真牛录在那里驻守,耕作的面积相当有限。
这样的地方就算大军打拉锯战也根本是无所谓的事,何况大家都知道,东江军根本就没有能力攻城。
努儿哈赤回师之后就迅速解决三寨一路的威胁,追赶东江军往宽甸和铁山一带,也是试图想彻底解决东江的威胁,可从绵延不绝的战事来看,距离完成这个战略目标恐怕是遥遥无期。
对此多尔衮当然也是持无所谓的态度,他还小,连贝子也没有封,他的哥哥阿济格倒是封了贝子,这也很不容易了。
多尔衮还没有到承担责任的年龄,尽管他已经有了十五个牛录,而且都是极为强悍的牛录,可谁都知道这个小阿哥还处在学习的阶段,距离叫多尔衮出兵放马主持战事还有较长的时间。
多尔衮自己也明白这一点,他对前方的战事兴趣不大,因为没有谋略和计策,也没有血腥的厮杀,有的就是追捕和逃亡,女真军要在密林深处和东江军捉迷藏,不停的玩猫捉老鼠的游戏,这叫多尔衮感觉毫无意义。
这是一种浪费生命的行为,他不太明白老汗为什么要亲自去主持这种无聊的战事,而不是回辽阳城里的汗王宫舒舒服服的等着夏天的到来。
夏天极好,可以每天都出门射猎,可以出门游山玩水。
多尔衮还没有摆脱爱玩疯闹的年龄,这并不奇怪,在后世他的年龄也是成年前比较疯野的年龄,没有哪个男孩子在这样的年龄能老老实实的呆在家里。
叫多尔衮沮丧和不满的就是多铎可以跟着父汗出去疯狂,他却只能呆在辽阳城里。
“说来说去还是东江和毛文龙可恶。”曹振彦在这个小主子身边久了,知道对方的固执和易怒,也知道多尔衮的心思复杂,过于敏感。
当下曹振彦想了一些好听的话,好好劝慰了一阵这个女真少年。
曹世选在一旁不好插嘴,只能垂首侍立着。
好在多尔衮也不介意,他喜欢曹振彦就是因为这个汉人青年长相不错,英俊挺拔,气质出众,因为是将门世家出身,虽然不是大富的官绅世家出身,曹振彦一路都是在较为优裕的环境中长大,也受过良好的世家子弟的教育,这一点来说,女真人侍从们的粗俗语言和礼仪,还有那些满嘴破损的大黄牙和身上的恶臭都令这位女真少年贵族倒足了胃口。
女真人的贵族在十年前还住在普通的木楼里,居住的环境和条件也相当恶劣,但十余年之后他们已经开始学着做一个贵族,汉人的这些将门世家出身的包衣,就是最好的学习对象。
当然以将门子弟的审美也实在承担不了这个重任,于是近三百年的满清,从皇室到民间的审美都逐渐陷入一场悲剧之中。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山涧()
女真主力最少在几十里外追着东江的尾巴打,没准要一路追到江口,东江可能是留下陈继盛断后,毛有俊等将领协助,可能毛文龙和一些将领早就回到岛上去了。
“要打,这边离我们身后的基地只有不到十里了,再叫他们渗进来,迟早会发现的。”
李方已经是中队长,这个一年多前的普通的山地步兵经过了战火和多次前方情报任务的洗礼,又通过了战地军官试,成功的由士兵晋级为军官。
这在和记之中是相当常见的事情,如果一个士兵缺乏进取心,按部就班的训练和参加战事,数年时间可能也就到小队队官或是中队级军士长,几年的时间下来总会能升职,如果一个老兵三年时间升不上去,不是兵油子就是身体素质和能力都有所欠缺。
对商团军人来说,兵油子较为罕见,当然也不是没有,对策是调到二线部队或是驻守部队里去,兵油子也有相应的经验,总能发挥作用。
或是干脆转辎兵,再由辎兵退役,成为治安人员,各地的警备士或镇抚兵都有相当大的缺额,不必担心找不到事做。
要是个人能力有所欠缺,那就只能始终当大头兵了,这样的士兵其实并不少,不少六七年前参军的老兵可能最多是个小队级军士,还是因为其有充足的经验和人脉,有很多事情可能轻松的办好。
也有当兵五年以上转辎兵再转治安警备士,这也可以,如果立下过军功又或是伤残人员的话,退伍之后的生活相当惬意,比当兵要舒服的多。
主流当然就是李方这样的愿意上进,训练时愿多吃苦,也愿主动出危险任务的士兵。
经过半年的训练期,再度过一定时间的新兵期,然后被老兵带着出小规模的巡查战斗任务,积累经验之后,自己单独出任务或是带着新人出任务,功劳慢慢积累,上司也认可能力之后,升职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李方出过好多次渗透任务,早期是带着辽民往宽甸这边逃难过来,后来成为各个伐木小分队的武装护卫,有半年时间就在宽甸到牛毛寨的深山密林里活动。
这些地方在几百年后都是山多水多林地覆盖率全国领先的地方,从风景上来说是无可挑剔。绵延的群山和一眼看不到边的密林,到处都有溪流河水。但长久在这里生活问题就很大了,蚊子快要有拳头大了,到处是毒蛇和猛兽。各个小分队还会时不时的遭遇一些野人女真或越境打猎的朝鲜猎户,争执和厮杀都不可避免,人和野兽毒蛇争斗的同时,还得面临和敌人的殊杀拼杀,每个小分队出去之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人员损失。
伐木的主力人手当然是逃难被收容的辽民,他们有勇气也有力气,也有在山地里行走和过夜的经验,士兵组成的小分队帮这些人解决野兽和敌人,而这些伐木工人就贡献血汗,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几条重要的河流和山涧溪流每天都会有大木头在水面上漂浮着,然后汇入鸭绿江,慢慢流出江口,进入大海。
李方经历过这些,已经看不到去年的稚嫩了,从缺乏经验的新兵到潜伏在灌木里被蚊子咬的满头包也不吭一声的老兵,所需要的也就是时间和毅力而已。
在他身后有豹眼和短须,黄脸留在基地种地,没有当兵,短须和豹眼如愿的加入了和记商团军,并且领到了足够的军饷,过起了想对以前想也敢想的优裕生活,这两货当了半年辎兵,成功的转入了战兵队伍,现在来说还算是在新兵训练期,够格出来出任务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近来压力较大,类似的小型的分遣队最少有好几十个,战兵主力则集结待变,所以很多新兵也被派了出来,一方面是人手不足,另一方面也是叫这些新兵汲取经验。
既然决定要打,所有人都开始进行战前最后的准备。
这个中队并没有满编,其实就是两个小队多些。
其中一个战兵小队,披重甲,蹲伏在地,借着灌木掩护藏身。
一个小队有两名刀牌手,其余的就是镗把手和长枪手,队伍中有三个辽民擅长弓箭,猎户出身,也可说是百发百中,这三人都持着铁胎步弓,箭矢虚抬在弓弦之上。
另一个小队则是火铳手小队,豹眼和短须两人俱在其中。
在皮岛上训练了三个月,除了队列训练外,就是每天不停的打放火枪。
滑膛枪说简单是十分的简单,从枪筒里装入射药,然后塞进子弹,接着压实,然后扳开龙头,扣动扳机,打出火星,引燃药池里的引药,然后引燃射药,射药燃烧推动子弹破膛而出,“砰”的一声,整套流程就完了。
老的火铳手可以完成两分钟三发的训练速度,在战场上也能三分钟两发,完成这样的速度就算合格了。
火铳打放其实要比火炮慢些,火炮的发射流程和火铳是一样的,不同的就是火炮大一些,炮手的数字也很多。
说复杂也是很复杂,引药和射药要发别放置和倒入,子弹要自己平时打磨,装填时不能出错,要塞的不太紧也不能不紧,打放时要端平,瞄准,听候命令……打完之后要迅速清膛,再装药,再装入子弹,压实,然后又是一整套的流程。
在平时训练时新兵还不免会手忙脚乱,把事情弄的一团糟,在战场上,头顶是嗖嗖的箭矢飞掠而过,那些面目凶恶的敌人挥刀冲过来,手脚慌乱不可避免,这个时候就靠着经验和军官还有士官们的喝斥和叫骂,才能把新兵们的魂给叫回来。
打上两三场,新兵成了老兵,手上的动作就不会乱。
哪怕敌人已经跑到近前了,身体能抖,手却不能抖,手一抖,身体就再也不能抖了。
豹眼现在还记得当时训练教官的话,训练时也是看着各人的手,稍微不稳或抖动,鞭子就直接抽过来。
和记的商团兵规矩很严,开始时叫人觉得宽松,没有大明官兵那种动辄斩刑的严苛,将领也不怎么摆架子,没有内丁,也没有什么亲兵护卫,当了连级指挥,麾下三百来人,在辽镇那边抵得一个守备了,最少该有十几二十个内丁,讲究点的守备还有幕僚清客,还要养几房小妾,几百人的兵血根本不够喝的。
这边的连指挥不要说内丁和幕僚,连个护兵也没有,只有统一的勤务辎兵,统一替连里的军官做一些杂务。
战兵不做杂务,任何杂务也不必做,军官们除了管理没有办法役使战兵,也不会随意打骂。
但在训练时,稍微做的不好,军士长们绝不会客气。
藤条打已经算是客气,违纪的话有军棍,禁闭,甚至开革。
只要犯了规矩就一定罚,没有情面,没有例外,看似宽松的表面,其实是慢慢把人训练成商团军需要的样子。
豹眼在入伍前也是个桀骜不驯的人,现在他自己都不知道,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成了一个标准的商团军人。
所有人慢慢的将火铳递向前方,黑洞洞的枪口对着那些还一无所觉的女真人。
这是两个对望的小山谷,森林茂密,一条清流的小溪从李方等人所在的山谷流淌下来,到了涧底变成平缓的小河,慢慢的由那边的山谷向远方流淌而去。
到处都是绿意盎然的树木,几人合抱的大木象是撑着伞的巨人,把这一方天空都笼罩在巨伞之下。
太阳很好,天气暖和,如果不是在打仗,人们行走在这样的地方,听着水流潺潺流过,水清流见底,有游鱼明显可见,走在这里,想必是一种相当惬意的感觉。
曾经有相当多的汉民在这里开垦荒地,射猎和采集山里的特产,万历中期李成梁撤宽甸六堡,一次就撤走六万多人,辽民不肯走的就烧杀抢掠,死者无数,生者哭声震天,不得不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
在小溪流淌而过的山谷平地,一大片灌木的底下,似乎就有大片的田亩开垦过的痕迹。
不过女真人对此一无所知,他们在观察了很久之后没有发觉危险,李方等人经验丰富,在动手前把兵器都藏在背光的地方,也没有发出一点儿声息,时不时的还有鸟叫兽吼,这给人很安心的感觉。
如果有人在行走,兽吼会停止,鸟也会在半空乱飞,而不会安然的鸣叫。
李方等人在这里潜藏了一夜,感觉自己已经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是长久在森林里执行伐木任务,还有越境接逃民任务后锻炼出来的本事,山谷之下的女真人不曾发觉,并不奇怪。
两个白甲一直用警惕的眼神扫视着这一片山林,也并没有发觉什么异常。
从整队人的服饰来看,这一队人马应该是镶白旗的人,还有几个镶蓝旗的人,两个旗的人配合并不奇怪,但各旗之间争斗不休,彼此很难说和睦,在山下哨探行走的时候,几个镶蓝旗的人隐隐有傲色,只跟着自己人的队列行走。
第一千四百一十章 山涧()
女真主力最少在几十里外追着东江的尾巴打,没准要一路追到江口,东江可能是留下陈继盛断后,毛有俊等将领协助,可能毛文龙和一些将领早就回到岛上去了。
“要打,这边离我们身后的基地只有不到十里了,再叫他们渗进来,迟早会发现的。”
李方已经是中队长,这个一年多前的普通的山地步兵经过了战火和多次前方情报任务的洗礼,又通过了战地军官试,成功的由士兵晋级为军官。
这在和记之中是相当常见的事情,如果一个士兵缺乏进取心,按部就班的训练和参加战事,数年时间可能也就到小队队官或是中队级军士长,几年的时间下来总会能升职,如果一个老兵三年时间升不上去,不是兵油子就是身体素质和能力都有所欠缺。
对商团军人来说,兵油子较为罕见,当然也不是没有,对策是调到二线部队或是驻守部队里去,兵油子也有相应的经验,总能发挥作用。
或是干脆转辎兵,再由辎兵退役,成为治安人员,各地的警备士或镇抚兵都有相当大的缺额,不必担心找不到事做。
要是个人能力有所欠缺,那就只能始终当大头兵了,这样的士兵其实并不少,不少六七年前参军的老兵可能最多是个小队级军士,还是因为其有充足的经验和人脉,有很多事情可能轻松的办好。
也有当兵五年以上转辎兵再转治安警备士,这也可以,如果立下过军功又或是伤残人员的话,退伍之后的生活相当惬意,比当兵要舒服的多。
主流当然就是李方这样的愿意上进,训练时愿多吃苦,也愿主动出危险任务的士兵。
经过半年的训练期,再度过一定时间的新兵期,然后被老兵带着出小规模的巡查战斗任务,积累经验之后,自己单独出任务或是带着新人出任务,功劳慢慢积累,上司也认可能力之后,升职也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李方出过好多次渗透任务,早期是带着辽民往宽甸这边逃难过来,后来成为各个伐木小分队的武装护卫,有半年时间就在宽甸到牛毛寨的深山密林里活动。
这些地方在几百年后都是山多水多林地覆盖率全国领先的地方,从风景上来说是无可挑剔。绵延的群山和一眼看不到边的密林,到处都有溪流河水。但长久在这里生活问题就很大了,蚊子快要有拳头大了,到处是毒蛇和猛兽。各个小分队还会时不时的遭遇一些野人女真或越境打猎的朝鲜猎户,争执和厮杀都不可避免,人和野兽毒蛇争斗的同时,还得面临和敌人的殊杀拼杀,每个小分队出去之后,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人员损失。
伐木的主力人手当然是逃难被收容的辽民,他们有勇气也有力气,也有在山地里行走和过夜的经验,士兵组成的小分队帮这些人解决野兽和敌人,而这些伐木工人就贡献血汗,在他们的努力之下,几条重要的河流和山涧溪流每天都会有大木头在水面上漂浮着,然后汇入鸭绿江,慢慢流出江口,进入大海。
李方经历过这些,已经看不到去年的稚嫩了,从缺乏经验的新兵到潜伏在灌木里被蚊子咬的满头包也不吭一声的老兵,所需要的也就是时间和毅力而已。
在他身后有豹眼和短须,黄脸留在基地种地,没有当兵,短须和豹眼如愿的加入了和记商团军,并且领到了足够的军饷,过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