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1617- 第5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今次挤兑风波之后,可能会有小部份的回流,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帐局存银会有大幅度的减少,关系到身家性命,就算人们理智上相信和裕升,但在时间冲涮之前,帐局生意会相当的惨淡。

    眼看两个青年后生都面露忧色,王发祥哈哈一笑,说道:“今年财务预算出来,京城的三个理事都是惊跳了一地的眼珠子,毕竟缺口太大了。现在左右腾挪,开源节流,缺口已经只有数十万,这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军司方面,也会想办法多赚银子……近来已经有所主张了。”

    “我便不回李庄了,”张续文断然道:“先和平之你一起去皮岛,然后回台湾,回禀常政事,台湾那边还是要多赚些银子,自立之余,亦要多多回馈给青城。”

    “正是。”李平之也道:“我听说林丹汗已经西迁,战事恐不可免,一旦开战就不是日常训练的开销了,一旦军队动员,那就是最少加一百万的缺口上去。”

    和裕升并没有主动出击的打算,商团军都是收缩在各处驻守,白洪大台吉和他的几万喀喇沁部牧人开始择地安置,但如果林丹汗执意西迁,一路向西过来,战争就不可避免,就算是商团军固守待战,军费必定少不了。

    “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张续文听王发祥介绍的最新情况,一种十分迫切紧张的感觉也是涌上了心头,在台湾那边,和裕升一家独大,没有任何势力能与之相比。而且当时人的认知台湾是化外番岛。就算福建水师从和荷兰人的战事里抽身出来,从巡抚到总兵和普通的水师将士,没有人会想着去打台湾的主意,毕竟距离郑成功击败荷兰,正式将台湾纳入治下还有好几十年的时间。

    孤悬海外,一家独大,又有近两万屯民和数千军队,台湾那边的小日子过的还是很舒服的,到了天津这里,感受到这种紧张的氛围,张续文和李平之顿时都感觉到了台湾那边的可贵之处。

    李平之油然道:“一北一南,皆大明天子治外,大人的布局真是深远,令人由衷敬佩。”

    “那还是要我们把事情做起来再说,台湾那边,造船的进度要加快,那个纵帆船必须早日造成,我要回去,拿鞭子站在杰日涅夫身后了!”

    “嗯。”李平之对王发祥道:“王兄还请加快速度,交割之后,在下立刻往皮岛去,那边有一些帐目和货物需要交割。”

    “好。”王发祥当然爽快答应,军司那边叫他负责这件事的总提调也是对其能力的信任,若是这样简单的事情也办砸了,他也真是没脸。

    所有人都动作起来,在场的人都是和裕升的内部体系内的精英,做事的手段方法都是有着明显的和裕升内部人员的痕迹,快捷,高效率,层级分明,整船的银子很快搬空,而手续还做的特别快,等车队开始起行时,往各部门的回执和给军司的单据已经全部列好,所有人签字画押完毕,待一会王发祥汇总之后,送给军令司回执记录入档。

    所有的分店在今天晚上会根据财务那边的划分,将收到不同数额的银两。

    天黑之前,大船上的淡水和各种物资补充完毕,郑绍来下令准备起锚升帆,驶向皮岛。

    王发祥和京城的随员站在岸边,向着大船挥手告别。

    暮色之中,天津港口的很多人也跑了出来,他们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着眼前的巨舰。

    是的,对北方的海商和港口的这些人来说,眼前这艘一百六十多吨的大船就是当之无愧的巨舰。

    一般的中国商船到吃水四十多吨已经是能正常出海,造价好几万两的大船了,通行在辽东和天津,再到登莱的船只多半只是几吨重的小船,是商船和渔船的混合体,毕竟相隔只是海湾,中间还有很多岛屿可以中转,又是以货运和打渔为主,商贸往来规模很小,造大海船并无必要。

    就算是北方有一些海商往南方去,也多半就是几十吨的小船,眼前这艘船,确实当的起巨舰这两个字。

    而船身上还有三十个炮位,常年在海上往南边跑的海商多是见识过荷兰或是西班牙人的战舰,对这种盖伦船并不陌生,他们很容易的看出来这是一艘拥有数十门火炮的正经的战舰。

    在所有人的眼中,和裕升的形象又有了一点错位的感觉。

    此前和裕升的根基只被人认为在宣大,然后又是草原,人们没有料想到,在大海上居然也有和裕升的战船,而且是这种极为先进的,火炮众多,火力十分犀利的大型战舰。

    当然这也是港口中的人此段时间并未南下,在福建海面,和裕升的名头已经扶摇直上,不在当年李旦等海上大豪之下了。

    平安状已经卖出六十万两,涵盖了大多数闽浙商船,往下去还会有更多的商人知道和裕升的海上实力,到明年此时,恐怕全国的海商都知道了。

    湛蓝的海水之上,大艘迎风破浪,很快消失在碧涛之中。

    ……

    温忠发在四月时正式接到调令,任职为第十二步兵团的团指挥。

    在此之前杨二和成方,赵立德等人都恭喜过他,众人已经喝过了酒,彼此告过别,所以当正式的调令送到十三山之后,温忠发和王彪等人接了调令,便是自己择日下山,分批就道出发,当成方等人在山上别处地方接到消息,赶来送行时,温忠发和王彪等人已经早就离开了。

    往东江的路线是先从十三山潜出,长兵器和铠甲等重装备留在山下,有一些有经验的军官,比如任穆这样的教官人才留在山上,帮助成方等人继续训练合格的重甲步兵,早期训练出来的一个营的精锐步兵和温忠发等人分批下山,轻装潜越后金防线,进入锦州一带的大明控制区。

    后金的包围圈已经形同虚设,大量的精锐被调回辽东,只留一些汉军和少量的女真和蒙古骑兵维持粮道,随着贸易的大幅度缩水,后金方面保护贸易线路的需求也大幅度下调了,和裕升的车队还是抵达科尔沁地方,后金只需要动员以前一半不到的人手和畜力就可以将大量粮食运回辽东,他们只要有少量精锐保护好粮道,同时监视十三山上的驻军动向,也防范锦州一带的大明骑兵,完成这几方面的任务,只要一千到两千人的披甲兵加汉军就足够了。

    千人层面的会战,明军此时还没有哪个将领敢打,后金原本的打算是困死十三山军民,以断粮之法使十三山军民降服,后来和裕升和明军配合,趁后金主力西向蒙古时打通了道路,大量老弱下山,大量粮食送上山,算算足够青壮支持几年,这围困还有什么屁用?况且现在后金国力不足,再用万人大军驻屯于此,十三山不知道会怎样,后金孱弱的国力非被这样的围困给拖跨不可。

    穿越稀疏的防线毫无困难,到锦州时更是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驻锦州总兵也真是老熟人……麻承恩年后奉命调任,交卸了大同总兵一职,然后率自己的家丁部曲一千余人上任。

    带部上任在大明是允许的,有总兵甚至有带数千人上任的先例,一切就是看将领自己是否有实力养的起那么多的家丁苍头,将领的内丁朝廷会帮助养一部份,如果扩充太多就得将领自己掏钱来养活,比如当年的辽东李家和现在的辽西祖家,他们的实力来源于自身的家丁,朝廷的经制之军不能打,这一点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麻承恩是东李西麻的当世麻家的首领人物,带一千多人上任实在太过平常,朝廷不仅不会怪罪反而会大力支持,因为将领的实力越强,意味着防线的稳固和安全。

    事实上也是如此,麻承恩在锦州上任后,多次和后金骑兵爆发几十人乃至百人规模的骑兵战,麻家部曲是西军精锐,战斗力不在关宁骑兵之下,而战斗意志远超所谓关宁铁骑,虽然麻承恩也不敢与后金合战,但小规模的骑兵战打的也是有声有色,后金防线一再收缩,温忠发等人轻松突破,也是和麻承恩的努力有关。

    确实,麻承恩也是向张瀚当时说的那样,世受国恩,哪怕是奉调辽东,亦要做出一番样子来,叫辽西的将门看看,什么样的将领,才是真正的秦军男儿!

第九百三十五章 简报() 
从锦州过境后就简单了,一路横渡下海,再乘船到皮岛,然后三百多人再一路抵达宽甸。

    岛上原本就有两千多和裕升在辽东招募的新兵,也就是步兵第十二团的架子已经搭起来了,温忠发一至便带走了大多数人,在皮岛上只留了一个港口基地,几个连的兵力保护港口和仓库,大半的部下随他一起前往宽甸。

    在宽甸和铁山,仍然有大量的辽民衣食无着,经过军司允许后,温忠发又招募了大量的流民编成了两个团的辎兵,辅助战兵开辟前进基地。

    在宽甸,到处是高山密林,险峻之处山道异常崎岖,当年刘铤进兵之时,明军就是在溪流和山地里艰难前行,有不少地方需要砍伐灌木和树林才能继续前行,这也导致这一路的明军行动异常困难,最后失期。

    待后金打跨了好几路的明军后,刘铤这一路才姗姗来迟,结果被后金兵伏击合围,明军多半战死,朝鲜兵选择投降,在层层重山与密林之中,至今犹可见当年战死明军将士的尸骨与残破的兵器甲仗。

    商团军的基地,就建在宽甸堡东南侧的密林之中,前方就是鸭儿河,数十里外就是牛毛寨,再走不到百里就是阿布达里岗,也就是刘铤所部被歼灭的地方,十二团所部有一个精锐的山地步兵营,张瀚同意将温忠发等人调任至此,主要原因也就是想叫山地重步兵有用武之地。

    在此驻军之后,首要之事就是保障粮道,也就是补给路线。

    从大局来看,现在东江镇的核心控制区还是皮岛为核心的一系列的岛屿,次核心区域就是铁山和义州等离海和鸭绿江很近的地方,甚至是朝鲜境内。旅顺因为袁可立和毛文龙的重视也是次核心区域,但东江兵战力所有不足,去年张盘拿下了金州,但无力控制,只能又重新放弃,金州和复州等数百里地方成为东江镇和后金政权的扯皮区,就象是鸭儿河到牛毛寨等地一样,东江游兵和后金哨骑经常在大山里互相攻击,但并不代表东江镇已经获得了控制权。

    再次一级的就是各个游击区了,东江镇极盛时的天启六年,远到赫图阿拉和接近辽中的甜水井都算是东江镇的游击区,毕竟毛文龙确实派出大大小小多股部队去这些地方进行游击战事,在天启六年之前,东江镇是以煽动造谣和投毒等手段为主,天启六年时是东江镇活动的最厉害的一年,兵锋直抵赫图阿拉。

    经过数月经营之后,十二团终于在宽甸六堡区域建立了多个基地,最大的可容纳千人左右,最少的也有数百人。

    废弃的六堡其实底基尚在,都是用大块的条石筑成,这六堡是李成梁主持修筑,有此六堡,对女真人的威胁很大,当时女真部落势力最强的是董鄂部,直接被六堡压的喘不过气来。然而二十年后,当李成梁再次为辽东总兵时,努儿哈赤已经基本完成了对女真各部的兼并,反而是六堡孤悬在边墙之外,面临女真人的巨大压力。

    为了使自己不失名将之威,李成梁主动拆毁六堡,撤走数万军民,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六堡汉民的斑斑血泪,至今可见踪迹。

    一个中队的步兵自从林中穿梭而出,行走在大片的稻田边缘。

    一条小河蜿蜒流过,这应是鸭儿河与苏子河的一条支流,从山间和有限的平原地区穿梭而过。

    四周层林尽染,到处是绿色和浅黄色的树木,大群的飞鸟不停的飞掠过天空,那是往南方过冬而迁徙的鸟群。

    走兽在从林中活动着,但白天时很少有野兽会发出明显的吼叫,等天黑之后,兽吼声就是此起彼伏,一刻不停。

    这是一处几乎没有开发过的地方,所有的一切都近乎于原始从林。

    在数十年前时,这里有六堡为核心,四周的从林被砍伐,山峰被烧荒削平,人们建立村落,开垦荒地,在这里以耕作和射猎打鱼生存下来,后来家园被毁,辽东明军强制汉人搬迁,在商团军的基地旁,一座座大山的间隙是小块的平原区,到处可以看到被烧毁或是遗弃的村落残骸。

    稻田是去年时先发人员开垦的,东北的气候和土地其实很适合种稻米,几百年后松嫩平原成为中国最大的粮仓,主打作物就是大米。

    在这里有河流水域,引水方便,基地建立的时候正是春季,适合开垦种稻,到了夏末时节,稻穗已经十分沉重……宽甸这里的田亩荒芜多年,烧荒过后地力充沛,水源也是足够,金黄色的稻穗挂满稻杆,将稻杆压的弯下腰来,一阵风吹拂而过,稻田如海水般的上下翻涌着。

    步兵们穿着黑色与银白色交杂的铠甲,多半是外披铁甲,内穿锁甲加绵甲,加上铁网裙,护胫,皮靴,铁盔,长短兵器,盾牌,投枪,短弩,手铳,然后是背包,水囊,饭盒,铁锹等杂物,每人负重都在七十斤以上。

    “坐!”

    带队的中队长一声吆喝,所有的重步兵才停住脚步,缓缓坐在稻田边上的田埂上。

    “休息十五分钟。”

    中队长又吆喝了一声,然后自己坐下,解下头盔,汗水哗一下从头盔里流淌了出来。

    每个人的头盔内几乎都是一样的情形,汗水从铁盔里沽沽流出,每人的头发都湿透了,甚至由于流汗太多,天气又热,头发梢上都结了盐晶。

    “真不如剃光头爽快。”

    “咋,想当鞑子?”

    “你他娘的才鞑子,老子只是想凉快。”

    “少废话了,嘴干裂了也堵不住你们的嘴?”

    步兵们七嘴八舌的说着话,卸下头盔之后就解了水囊开始喝水,喝饱了水之后众人开始半躺在田埂上休息,因为是短休,并不能解下沉重的铠甲,不过好在可以放下兵器,半躺着身上的负重也减轻了很多。

    重甲山地步兵的武器也是十分沉重,他们多半是长短兵器配合使用,长挑刀,虎牙枪,铁矛,铁枪,马槊,铁镗都有,短兵器则是改良之后的戚刀,也象骑兵用的马刀,刀柄厚实,有护手,刀锋底厚而前薄,刃口十分锋锐。

    加上每人都配有的短火铳,也有人用短弩或是投枪,阔刀,飞斧等物,这些兵器都要随身携带,长兵器一般都有五六斤重,听起来并不沉重,但背着几十斤的铠甲和重物,于山林中攀爬行走,有的地方连小路也没有,纯粹是密林和灌木,在体力消耗特别厉害的时候,一柄沉重的兵器也就成了不小的负担。

    “做一下简报……”中队长第一个站起身来,对麾下的五十多个部下道:“今日是卯正出发,现在是申末,翻山七座,来回行程四十五里,午时初刻休息,午饭时间一刻钟,休整一刻钟,申末休息一刻钟,在酉时二刻之前回营。无人掉队无人缺员,本中队完成了今日越野拉练的训练计划,明日继续拉练,完毕。”

    一个队官仰脸笑道:“咱们今日多走了五里,可是真不容易。”

    另一个队官道:“早晨六点出发,下午五点返回,十一个小时来回四十五里,要是在平地上轻装能叫人笑死,记得咱们在李庄时拉练,不披甲普通越野跑,一小时十里,四个半小时就能完成今天的科目,要是在操场跑圈,两刻钟就得跑五里路哩。”

    中队长点头道:“全身披甲负重,翻山越岭,有的地方还没有路,平均一小时四里路,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