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说,在江南和浙江一带,人们利用船的机会比骡马要多的多。
到处都是河流和大大小小的港口,不仅是货运,普通人走亲访友,捕鱼捉虾,利用船的机会实在是太多了。
在这件事之前,如果有人说大江两岸因为要看一只船队聚集起了成千上万的人,怕是要把人的嘴巴给笑歪,谁能想到,现在涌动的人头,几乎把两岸边的灌木和草皮都压平了的庞大人群,竟然是真的跑来看一支传闻中的船队?
“几乎没有漕船……”张岱看了一眼大江,沉声说道。
马士英噗嗤一笑,说道:“除此之外,还没看到驻军兵马呢。”
四周的人也是皱着眉头看向大江,年尾的时候长江处于枯水期,水流很明显的减缓,水面也缩减了很多,就算这样,想看清楚对岸的情形也较为困难,只能看到江北也是密密麻麻黑压压的人头。
在这个年代,对岸的靖江和东边的扬州府城也都是相当富裕的所在,商民众多,闲人也多,怕是也有不少从四周跑过来瞧热闹的士绅商民。
这些无关要紧,要紧的是浩浩汤汤的江面上一片空白,往常会有少量的客船和近岸的小渔船存在,今天也是完全不见踪迹了。
小船是规避了,大型的连成一片的漕船在这个时候也会偶见踪迹,大规模的漕船北上会是在四月之后,涨水期会有大股漕船从江南浙江一带北上,在枯水期也会有漕船,一般要配大量的纤夫,好在北方劳动力充足,过了清江浦到山东与河北地界时,纤夫的数量都相当的多。
大明还在沿漕的两岸设置了不少卫所,沿漕运的路程都处于帝国的核心腹地,简单来说,就是把卫所兵当漕运的苦力纤夫。
这些卫所兵到了清朝就彻底成了纤夫苦力,并且很快有了自己的行会组织来维持自己的利益,这就是清帮的来源……
现在江面天青水阔,一览无余,不仅没有拦截的船队,也不见运粮的漕船和货船。
两岸也没有兵马,据钱谦益等人得到的消息来说,各州县象征县的征调了一些民壮上城防守,开销由地方州县自己负责,当然这不是怨气的主要来源,被抽调的民壮最生气的就是他们不能到江边看热闹了。
恐怕守土有责的州县官员们也是一样的看法吧……
“国运真的是江河日下了。”尽管早就下定决心,马士英还是有些唏嘘,一些感慨。
没有兵马,没有战船,连固定的漕船也终止了。
这个曾经强大而兴旺的帝国,赶走了蒙元,一扫胡人气运,将丢失了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收复的大明帝国,似乎真的在这一刻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一群人缓缓摇头,终于有人低声道:“自古无不亡之国,可是,我真的不记得亡国有这样的亡法的,现在的情形,大明还是有江南之地,但又等于失了江南之地。这么不用一刀一枪,也没有血战厮杀,人心尽失,这般亡国情形,举二十二史,我未曾见过。”
“可不是……”另一人幽幽叹息一声,接着道:“还有北方胡虏,自有柔然,匈奴,突厥,汉家强盛时足以扫荡漠北,然从未有兵马能常驻草原,真正臣服此辈。我大明太祖以淮右布衣提三尺剑,荡平群雄,也只是将蒙元驱离中国之地,回返北方而已。此辈,彪悍勇武,又地广人稀,纵以大兵前往也难获战机,太宗皇帝五征草原,所获着实有限。而后勤供给,消耗的国力却是以海量计,所以委实难以支撑。草原之地,得到无法管理,牧人凶悍不服,朵颜三卫,太祖年间穷极来投,太祖高皇帝设卫管制之,永乐之后,就算太宗皇帝想反悔,其部也是桀骜不驯,根本不服我大明管制了。”
这人长篇大论,但说的无非就是一个事实,张瀚和他的部下用几年时间完全臣服了蒙古人。打从和记进入草原之后,不仅再没有一个蒙古牧民南下,也从来没有任何一场被大明所知道的动乱或反复。
简单来说,和记象一块巨大的海绵,草原上所有的桀骜不驯,彪悍的传承,传说中无敌的蒙古骑兵,传说中百步穿杨的射术,所有与记忆有关的那些东西象是水一样被和记给吸干了。没有了任何有特色的东西,只剩下一个传说,属于张瀚一个人的传说。
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 舰队()
“我看也未必有和记吹嘘的那般神奇。”有人不服气了,说道:“到现在也没看到那什么舰队的影子,我看未必是真的。”
这话倒也得到一些人的赞同,但毫无例外都受到了驳斥。
有人冷笑道:“自和记出现在南直隶,我就未见和记有一例违约的事情发生。”
“从他们的各种买卖到海事险,哪次说了不算的?”
“海事险,在下的三堂兄和几个大商家投资了一艘海船,连船带货十一万两银子的保价,结果船在福建外海遇到台风沉了,一船的人和货全没有了。和记二话不说,十一万两没有少一文银子都赔付了。”
“这事可不是一回两回,一年好歹得有几艘沉船,我算过,和记去年在江南一地就赔了好几十万两。”
有人感慨道:“有和记之前,海盗猖獗的很,十艘出海的船,有一艘沉于风浪,到有三四艘是被海盗弄了去,连船带货都归了别人,所以海贸利大,敢出海的却总是不多。自从和记到我南直,不仅有海事险来赔偿,咱们商家少了许多风险,还有和记的舰队打跑了海盗,这可是千真万真的事实。”
“这倒是真的。”一个粗豪汉子穿着灰色的短襟棉袄,他很起劲的点头道:“这我可是亲眼见过,两艘海盗嗷嗷叫着向咱们冲,要靠帮来抢货,咱们一共才二十人不到,当下都已经绝望了,有人跳海想游着跑,几下就被大浪给扑翻了,就在这当口和记的舰船赶过来,就是那种纵帆船,速度太快,海盗船根本跑不掉,一路跑一路打,很快和记的军舰就把小船给击沉,那帮子海盗在海里随波翻涌,一个个叫着求饶,和记的兵用火铳不停的打,一直打,海水都红了……”
这个汉子说到这里,浑身都是打了个冷战,显然是对当日的情形记忆犹新,并且相当的恐惧……
在场的人都是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和记的保险费已经深入人心,花几千两买十万两的货物和船只平安,在真正的海商眼里是相当合算的买卖。
天灾是无可避免的,没有人能完全规避天灾,在后世有卫星预警的情况下这种风险被降到最低,但肯定还是会有海船遭遇台风遇险,在几百年前的明朝末期根本不会太多好的办法,只能根据船长的经验来判断,经验十次会对九次,只要有一次不对就可能是灭顶之灾。
所以再小气的船主也会买海事险,虽然会被分薄几千两银子的利润,和记的海事险价值不菲,但所有购买的人都觉得这钱还是花的很值。
在海事险推出的早期,很多人不信任,或是觉得和记不能长久下去,一艘船赔十余万,一年赔几艘船就是好几十万两的银子,这实在太可怖了。
但和记一直坚持做了下来,后来人们才逐渐明白,拥有良好商业信誉和海上力量的和记,推出这个保险实在就是大股的利润来源。
一艘船三千到五千两不等,百艘船按比例来说就够赔付一年的风险金额,而江南一地何止百艘商船?
随着和记的信誉深入人心,海贸的推广也深入江南各府和浙北一带,愿意投资海贸的人也越来越多,不仅是投资买船,建立各种工厂,扩大生意,多雇工人,这都是与和记息息相关的事情。
可以说,一艘海船代表的并不是一艘船,从购买木料到造船,需要大量的人手,港口,船场,还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然后就是大量的布匹,铁器,一艘能出外海的船总得几十上百人造上一年到一年半,乃至两年时间。
造船相关的就是木料场,铁匠铺子,布匹相当的行业都会有收入。
这一段时间这些行业雇佣的人有稳定的工作,可以用收入来消费,可能带动若干个小饭馆,几个酒楼,若干成衣店,若干米店粮行和肉铺,而经营这些饭馆酒楼和各种杂货的商店的人也会获得收益,他们也会拿钱出来去购买东西。
一个地方如果有发展相当良好,生意兴旺的实体经济,接着会有兴旺的金融业,比如钱庄银号的生意也会很好,因为用钱和存银兑钱的人也会增多。
然后房铺的价格会一直稳步上涨,因为人们购买产业的意愿和能力也会增加。
只要能持续的发展,一个地区会因为实体经济而全面发展起来。
这就是实体经济的重要之处,它比金融或地产业更象是一幢大楼的底基,不打好底基,别的成就都相当的虚幻。
和记带来的变化只要不是蠢猪大家都明白,如果不是和记的进入,现在江南这边几个府的生活水平最少要下降三成,这是相当多人明显并可以确定的事情。
这也是此番和记舰队要进入长江,并没有多少人起劲反抗的根本原因所在。
可以说,江南一带肯定不如福建或大同被和记影响的深,和记也没有故意下多大功夫在江南经营,但和记在江南这边的影响力反而会超过福建,因为经济上的联系更加的紧密和深入。
一个产业,影响到更多产业,进而辐射覆盖了全部产业,这就是和记在江南的现状。
众人时而怀疑,时而期盼,也有兴奋,惶恐或不安。
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笼罩着众人,终于有人指了指西边,用变异的嗓门叫道:“来了,来了!”
这可能是第一声呼喊,接着更多的人发觉了,不管是男女老幼,都是一起大叫起来。
叫声象是风吹过林梢产生的呼啸,也象是冬雷震震,几乎所有人都轰动起来,站在稍远一些地方的人还看不到,但听到暴风般的呼啸声时,也是禁不住跟着一起叫喊起来。
钱谦益感觉自己身处在风暴的核心,他的身边人其实叫喊的不多,这样反而形成了一个诡异的气场,这些士大夫们尽可能的矜持,但几乎所有人都是面色发白,甚至是身体晃动起来。
在远方的天际,白灰色的江面上原本一片凄清冷寂,这是冬天的江面,但一支舰队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的宁静,第一艘战舰出现在人们眼前之后,很快就出现了第二艘第三艘,一直到远在舰队末尾的第十一艘。
七艘盖伦船和四艘纵帆船,这是和记北上江口舰队的全部主力舰的数字。
这也是组建好的针对西班牙人的大舰队,等他们从长江口南下之后,这只艘队会再加入四艘盖伦船和四艘纵帆船,舰队战舰数增加到十九艘,同时会征调十几艘武装商船跟随,运送更多的人员和物资。
武装商船假定是十五艘,每艘十五门火炮,全数就是一百七十五门火炮。
而战舰十九艘,假设平均每舰是四十门火炮,火炮数量达到七百六十门。
商船和战舰的火炮总数将超过七百门,更大可能是超过八百门火炮。
王鄣站在主力舰大同镇号的船头,这是一艘崭新的盖伦船,它不同于克拉克大帆船和西班牙大帆船,这是一种制造工艺更完美,火力更强,风帆更多,动力更强,速度更快的新型的战舰。
看着两岸耸动的人头,王鄣内心却是一片平静。
这里只是一次武装游行,这只舰队真正的对手是西班牙人,当然,也是西班牙人掌握的风帆战舰。
在长江游行过后,王鄣等人要面对的是殖民者敌人,尽管还没有开战,每个人都是有明确的必胜信念。
在不远处,大明户部郎中马士英死死的盯着那些战船,他一时间没有顾得上看战舰的大小,而是开始数起两舷的火炮数量。
在此之前,马士英估计这支舰队会有三四百门火炮,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大明九边和京师城头所有红夷大炮的数字,不过从马士英脸上的震惊之色来看,火炮的数字应该远远超过他的预期。
可能这位未来的大明精英,凤阳总督,内阁首辅也刻意打听过海上的情形,了解了一下风帆战舰的存在,但马士英不会明白,眼前这支舰队在吨位上没有超过西班牙和葡萄牙战舰太多,大明这边应该是对这两个国家的战舰最为了解,其次才是荷兰人。
马士英不会了解,在大航海时代,对战舰的改良和革新也是日新月异,每隔三十年左右就会更新换代,而和记这一次已经代表着华夏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
王鄣在此前巡回中已经一再提醒江南士绅,出现在他们眼前的会是一只他们不曾见识过,也很难想象的一支超级舰队。
事实上这支舰队不仅仅是大明这边前所未见,在整个世界来说,这支舰队也属于最令人感觉惊奇和仰望的存在了。
四艘纵帆船在舰队最前列,人们也是最早发现了纵帆船的身影,这些帆船是这一年来陆续下水的,在这四艘之前是四艘三百多吨到四百吨之间的纵帆船,而这几艘都是六百吨左右的大型纵帆船,漂亮的船身在长江的江面上留下了飞掠向前的剪影,尽管没有刻意加速,这种帆船的高速行进还是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江风很冷,这可是冬天的带着湿度的冷风,但舰队上的人们却是昂首挺胸,每个人的脸上除了自豪之外,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表情。
在岸上,那种如雷鸣般的呼声已经彻底停止了。
象是有一双大手掠过人群,扼住了所有的喉咙,把他们想要表达的所有的想法和声音都掐住了。
这是一双无情的大手,扼住了一些人心中的残留的希望,就算与和记合作愉快,大明近三百年的统治之下还是会有相当多的自觉不自觉的站在大明一边的人,他们虽然希望继续与和记合作下去,也是希望和记的力量并不会强到真的推翻大明的地步。
可是现在,一切终止了。
只要智识是正常的人都能明白这支快速又缓慢驶来的舰队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没有抵抗,没有希望,没有机会。
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 下船()
一艘艘巨舰在冰冷的江面上向人们驶来,冬季的风力不小,水手们在甲板上调整着侧帆,使帆船的速度不那么快,使得长江两岸的人们能仔细的观看到所有战舰的全貌。
不光是纵帆船漂亮的剪影,也有盖伦船坚固高大的后尾舱,以及那门超出人们经验以外的庞大的火炮。
黑洞洞的炮火对着南北两岸,每当有火炮的炮口经过时,岸上的人们情不自禁的会往后退上几步。
有不少人泪流满面,尽管在此之前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但不知道为什么,在长江的江面上看到这么一支舰队耀武扬威的往南京方向而去时,很多人还是流下了悲伤的泪水。
如果在此之前大明将会亡国会是一种猜测,那么现在就几乎成了一种不可挽回的事实。
和记不需要做别的,甚至不需要炒粮食,只要将这支舰队放在镇江和扬州的江面,一部分放在荆州一带,那么大明帝国的南北就彻底隔绝了。
只要半年不到的时间,大明的北方就彻底崩溃,和记的大军根本不需要打仗,只要从北方的草原开进来维持好秩序就可以了。
等北京失陷,和记放开漕运恢复经济,由这只舰队配合陆军轻松渡江,然后南京到手,整个东南几个月时间就会平定。
底下无非就是慢慢开进湖广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