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李清的吩咐,身如铁塔一般挺立的青衫武士,当即止步拱手说道:“属下遵命!殿下放心,只要属下活着,任何人休想伤到王妃!“
走出府门,果不其然的见到一辆华贵的马车正停在府门左侧,车旁一个老成持重身材偏瘦的青衣侍者躬身而立,马车之后,四名背负阔身短剑的青衫武士立于马旁勒住马缰,蓄势待发。
越上马车,对着驾车的青衣侍从吩咐道:“丹凤门,出发!”
一声令下,马车之后的四名青衫武士一跃上马,动作出奇的一致,负责驾车青衣侍从相比于在马车之后护卫的四名青衫武士虽然略显老态,但是观其动作却是出奇的矫健,早在四名青螟卫越上马前,就以架着马车向着丹凤门不快不慢的驰驱。
十王街本就是长安重地守卫森严,行人少之又少,再加上十王府位于长安城东北角,距离大明宫本就不远,所以仅仅用了两刻钟,李清的车架就已经出现在丹凤门前。
此刻正值上朝时间,虽然天还未大亮,东方天空仅仅浮现一抹血色,但是丹凤门前却已经热闹非凡,李清的车架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李清的护卫虽然不多,但是青螟卫的精锐有目共睹,而能够位列朝堂参与政事的百官哪一个不是眼尖之辈,他们自然能够发现,面前的这只突然出现的队伍,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却无一不是精锐中的精锐。
看到这些青衫武士的一刹那,众人第一时间就暗自猜测,难道是常年远离京师神秘莫测的王家家主王忠嗣回京述职了,毕竟放眼如今朝中百官,能够让这样的精锐武士贴身护送的恐怕除了在军中有着极大背景的王家能有这份大手笔,而且面前的青衫武士虽然精锐,但是数量极少,倒也符合王家一向低调内敛的家风。
但是看到从马车下来的竟然是一位面容俊逸淡然儒雅的玄衣寿王之时,所有人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直到此刻,一些认为寿王能取得松州之战胜利纯属侥幸的官员,方才发现,面前的玄衣青年能取得今日这般辉煌的战果,靠的并不仅仅只是运气。
因为很多人都知道,面前的这位寿王担任剑南节度使一职仅仅只有半年的时间,仅仅半年就能取得这班成绩,换位思考,就算是他们,若是处在寿王的位置上,做得也绝对没有面前的青年好。
经过昨晚宫廷夜宴之后,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朝中百官发现面前的玄衣青年似乎有重拾恩宠的意思,所以经过短暂的惊讶之后,一些平日里摇摆不定的官员纷纷走上前来,对着突然出现的李清热情问候。
虽然知道面前的很多人的客套都是虚与委蛇,但是李清倒也并没有当场揭穿,对于很多人的客套,纷纷一脸笑意的报以回礼,每一个动作让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大明宫们共有九道门,丹凤门作为九门之首,是唯一的一座有着五个门道的宫门,虽然是五个门道,但是秩序井然等级森严,并不是谁想走哪个门道就能走的。
以中间一门为界限,文官进出大明宫走右侧两个门道,武官进出大明宫走左侧两个门道,而中间一个门道却是专供宗室人人员出入的宫门,平日里能够出入次门的除了皇帝、贵妃,只剩下嫡系的王子皇孙了。
所以虽然此刻丹凤门前人数众多,但是中间一道门前却是并没有多少人,正当李清想要迈步走向中间一道宫门的时候,却被一个突然出现的身影给挡住了去路。
看着面前突然出现的身影,暗道了声“冤家路窄”之后,李清淡淡的说道:“永王拦住本王的去路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交代本王吗?”
面对着李清的不假辞色,相比于李清随意的打扮显的要郑重许多的永王此刻脸上一脸的笑意开口说道:“十八弟好威风啊!仅仅半年不见,就不把本王放在眼里了!”(。)
第413章 两王示好()
自然听得出面前永王的明嘲暗讽,虽然李清并不想闹事,但是架不住永王的已在挑衅,在想着昨夜自己差点遭了这个永王的暗中报复,淡然一笑,向前一步,看着面前咫尺之遥的永王,李清收起脸上的从容,取而代之的是桀骜之气,毫不退让的说道:“永王若是不服,大可让你的那些废物属下来试试本王的底线,本王也想见识一下十六哥的实力!”
听到李清此言,永王看着不远处策马而立的壮如铁塔半挺立的青衫武士,眼角一跳,不自觉的把想要嘲讽的话语重新咽了回去,虽然没有见识过这几名青衫武士亲自出手,但是凭借着常识,永王依然能够发现不远处那几名青衫武士的不凡之处。
在看着自己身后一脸不知所谓的披甲壮汉,自己的这些护卫虽然都是从长安守军之中挑选出来的精锐兵士,平日里倒也拿得出手,但是人比人气死人,若是那他们与面前的青衫武士比较,永王毫不怀疑,即使此刻自己身边的护卫占着人数优势,但若是一旦火拼起来,永王依然不看好自己身边的将近二十名披甲护卫。
正当永王因为李清出奇的反击而陷入沉寂之中,李清决定在给面前的永王加一剂狠药,虽然有着青螟卫的护卫对于永王的报复李清不用太放在心上,但是蚊子多了能够叮死大象,更何况若要论起真正的实力,恐怕还是自己处于弱势的一方,此番前来长安可是有着自己的目的的,自然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应付永王的报复身上。
迈步上前,用仅有两人能够听见的声音冰冷的说道:“昨夜的事情本王记下来,十六个最好祈祷不要给本王找到机会,否则?”
说罢转身,向着门前早已等候多时的龙武军士走去。
见识过刚刚寿王的威风,此刻守卫宫门的龙武军将士自然不敢有半点的刁难之意,负责把守中间一个门道的是一位老成持重已过不惑之龄的中年男子,对着李清拱了拱手,一脸尴尬的说道:“殿下,规矩如此,还望殿下勿怪!”
言罢,示意身旁的两名年轻的龙武军将士上前搜查李清浑身上下,以防外臣携带利器进入大殿,威胁到宫内之人的安全。
对于中年男子的动作,李清自然没有异议,毕竟规矩如此,莫说自己就算是当朝太子进入此门的时候也得经过一番严格的盘查。
两名龙武军士动作十分老道,并没有多少时间,对着李清抱了抱拳,而后对着身后的中年男子点了点头,向着两边退去,给李清让出一条道路。
盘问完毕,中年壮汉,当即对着李清躬身行了一礼,而后开口说道:“殿下,请!”
经过了丹凤门的层层盘查,接下来的李清行走的十分顺利,并没有多长时间,李清就已来到含元殿上,方才发现,此刻的大殿之上已经来了不少人,原本以为自己来的已经算得上早的李清看到早已就绪站在百官之首的延王和棣王两人,暗自苦笑一声,没想到这些人的积极性竟然如此之高。
李清虽然如今身为剑南道节度使,但是毕竟又是当今陛下的皇子,所以李清很自然的越过百官径直来到延王和棣王两人的身边。
原本闭目养神的棣王和延王两人听到脚步声,睁开眼睛,看到李清的到来,出乎李清预料的竟然对着李清善意的点了点头。
因为有着永王和太子的影响,李清对于长安城的这些兄弟并没有什么好印象,但是眼看着面前的两位兄弟的示好,李清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选择同样点头问候。
虽然自己刚刚返回长安两日的时间,但是却已经树敌不少,一夕之间,得罪了当今长安城权势最为巅峰的三位皇子,面前的两王虽然实力相较于太子和永王两方势力相对较小,但是毕竟两人都是位列十王的人物,若是能够交好,自然再好不过。
三人的动作虽然是是在百官的面进行的,但是由于三人的动作十分细微,所以百官并未察觉。
并没有等待多久,百官就已经全部就位,这是李清重生以来第一次上早朝,然而就在这短短的半个时辰之内,李清却是已经发现如今的朝堂之上,太子和永王有着多大的势力,除了尤其是太子一党,有着盛王的加盟,太子一党简直是如虎添翼,就算是比起曾经巅峰一时的寿王一党也不逞多让。
永王一班人马虽然没有太子一党看上去人多势众,但是如今的永王既然敢首先跳出来与太子争夺储君之位,自然也有着不小的势力,当然了除了两位皇子,如今已经成为御史台实际上有着监察百官大权的杨钊身后同样也有着不少的追随者。
只不过最让李清惊讶的却是身旁紧紧跟随这一个中年男子的华发老者李林甫,虽然此刻的李林甫形单影只,但是李清可不会天真的以为能够把如今权势滔天的太子一党的压得抬不起头的巅峰人物仅仅如此的势单力薄,虽然首辅宰相在百官面前县的位高权重,但是不得不说,面对着盛王和当朝太子的联手,区区一个宰相的官职还不够看。
李林甫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地步,很明显的他身后同样有着绝对不少于太子一党的追随者。
虽然李清一直不明白同样在长安城有着不小权势的盛王为何会选择跟太子联手,但是仅仅两日的光景,李清却不得不相信自己所见到的一切,盛王……自己一母同胞的弟弟的确已经选择跟太子联手了,虽然他们的目的不明确,但是李清自然清楚的知道,他们有着共同的敌人……自己。
经过李清的观察,如今的朝堂之上大致可分为五股势力,为首的自然是太子一党和宰相李林甫集团,紧随其后的是永王一党和以杨钊为首的外戚集团,相比于前四股力量,剩下的一股力量就是棣王和延王集团,由于太子一党的日间强势和永王一党的嚣张跋扈,棣王和延王的日子并不好过,所以无奈之下,两王也只好联手,才能在朝堂之上获得一席喘息之地,当然了,这些都是日后李清方才得知的。(。)
第414章 党派林立()
此刻的大唐帝国虽然依旧繁荣,但是朝堂之上却再也不复开元年间那般清明,朝堂之上党派林立,背后若无依靠,很难在朝堂之上立足!
并没有让百官等待许久,内殿在一群宫女太监的侍奉下,一袭暗黄龙袍显得极其威严的李隆基就已经登上帝位,只不过与以往不同,此刻本应该出现在后位之上的杨贵妃却并未出现。
接下来一段时间,自然是无聊的朝会时间,由于如今的朝政李隆基大都交给李林甫处置,所以朝堂之上官员虽然有好几百,但大多都是李林甫在回话。
期间李清并没有急于表现自己的存在感,而是选择闭目养神,此次返京,自己已经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如今的长安城势力云集,低调内敛才是王道,虽然明面上有着李林甫的鼎力支持,但是时至今日李清依然拿不准此刻站在百官之首精神矍铄的华发老者为何偏偏会选中自己。
若说合适,恐怕此刻自己身旁的棣王和延王二人之中的任何一人都比自己合适,毕竟一个常年镇守边地的放逐皇子要想与一个常年立于朝堂之上参与朝中大小政事的皇子争夺储君之位,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此次来京,查清李林甫的真正态度同样是此行的最终目的之一。
闭目养神的李清听到高力士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的话语之后,李清当即睁开眼睛,走出皇子序列,对着高座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躬身行礼道:”禀父皇,儿臣有事起奏?“
原本已经露出疲态的威严男子正想起身,看到站出身来的竟然是寿王,压住心头的不耐,当即开口说道:“何事?瑁儿但讲无妨?”
听到帝位之上威严男子的允准,李清开口不慌不忙的说道:”儿臣此番前来京师,目的有三,一来奉父皇之命参加四日之后的祭祀大礼;二来,奉命回京述职;三来,三日之后,就是母后十年一度的忌日,儿臣此次携王妃前来就是希望能够到母后的陵前去祭拜母后!“
一句话,让朝堂之上的两个人神情未变,一个自然是坐在帝位置上的威严男子,另一个出乎预料的竟然是位于百官之首的一头华发的李林甫,只不过除了当事人,任何人也无法发现李林甫藏在宽袖之中的手随着李清的话语而青筋毕露。
重新平复了心绪之后的李林甫一脸复杂的看着不远处的玄衣青年,眼中夹杂着毫不掩饰的欣赏和赞叹意味。
“儿臣奉命驻守剑南,身为一方统帅,本就以保境安民捍卫边将为己任,若无意外,儿臣此生返回长安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日后能够到母后陵前祭拜的次数少之又少,因此,还请父皇恩准儿臣的请求!“说着,李清向着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双膝跪下,以头点地!
原本还因为李清的贸然请求和此刻在后宫之内心情不好的贵妃对面前的十八郎怀有怨气,听到面前瑁儿的诚信恳请,饶是李隆基铁石心肠内心也不由得为之一软。
毕竟说到底,自己终究亏欠了面前的这个像极了自己的儿子,想想也是,这些年自己虽然长居深宫,但是对于寿王的处境还是有着几分了解的,而且半年之前,自己更是狠心的将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只晓的孔孟之道的寿王扔到剑南边地,期间面前的十八郎到底遭受多少苦,可想而知。
内心感慨之余,李隆基的话语也不由得慈祥许多,少了几分平日的威严,多了几丝为父者应有的宽容:”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十年都已经过去了,瑁儿孝心天地可鉴,为父允了!贞顺皇后若是在天有灵看到瑁儿成长至今,定然能够心满意足,含笑九泉!稍后朕会让力士陪同你们一同前去!“
听到此言,李清没有抬头,将头沾地,更加恭敬的说道:“多谢父皇!”而后起身,退到百官序列,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
因为李清的沉寂,朝堂之上随之而来也陷入短暂的沉寂当中,只不过这种沉寂并未持续多长时间,就已经打破,而打破此人的不是别人正是站在首位一向低调内敛的首府宰相李林甫。
身着一品官服的李林甫并没有像其他官员那般卑躬屈膝,仅仅对着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拱了拱手,而后就开口说道:“禀陛下,自寿王殿下镇守剑南以来屡有建树,先是节度使衙门孤身对峙扳倒敢于拥兵作乱的鲜于仲通,而后更是带兵剿灭为祸成都府近十载的悍匪龙虎寨,半月之前,更是仅仅率领三千兵马长途奔袭数百里,挽大厦于将倾,击溃了在吐蕃国享有盛誉的论钦陵率领的两万大军。”
“下臣认为,如此滔天之功,不赏不足以平民心,不赏不足以激励边关将士为我大唐浴血奋战。”
李林甫话罢,当所有人都以为为李清请功已经结束的时候,众人确实没有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继李林甫之后,短短的片刻之间,朝堂之上呼呼啦啦的竟然站出来不下于四十位大小官员为李清请功,这些官员之中不乏六部之中的要员,尤其是吏部,上到吏部侍郎,下到小小的吏部员外郎,吏部之中的大小官员至少有着七成站出来为李清请功。
当然了,吏部之所以如此尽心尽力,李清自然清楚,这其中和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如今的丞相李林甫身兼吏部尚书一职,多年的苦心经营,如今的吏部早已经成为李林甫的一言堂。
也是直到此刻,李清方才发现,以李林甫为首的宰相集团在朝堂之上到底有着多大的权势,这还仅仅是突发之举,若是事先准备,恐怕此刻站出来为李清请功的官员绝对要多上一倍不止。
相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