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隐龙- 第5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排长心中暗叹,怎么这么倒霉遇到他了,但是还是得给面子,他回头跟值班的士兵喊了一句“让这位老先生加个塞……咱们怎么也得尊老不是!”

    老排长扭头对范儒笑道“老先生不是我说您啊,您这一身富贵气可得收一收了,进到西水门里面当然是安全的,可是在大清的地界上,贼偷土匪那么多,您这一身……”

    哧……范儒冷笑一声“谁敢动我?有我姑爷坐镇,我看大清谁敢动动我?小的门让军爷看看咱们的家伙事……”

    “嗻……遵大爷的命!”身后一群彪悍的护卫,顿时从后背摘下一挺挺式的毛瑟步枪,烤蓝锃亮寒光闪烁,而且二十多名护卫人人腰间都别着两把上膛的左轮手枪,一长两短这配置居然比陆战队的士兵还要猛。

    老排长当时就笑了“得了,您真有钱,算我白嘱咐了,您这就派管家登记吧,我送您先过关……”

    正说话呢,突然从东面传来一阵声嘶力竭的哭声,这西水门关隘一共有三个,南北两岸大堤上各有旱路哨卡,大河上还有水兵长期检查行船,而范儒所在的位置就是南岸大堤上的旱路关卡。

    人们定睛一看,原来是几名士兵正押送着十几名百姓从东面走来,那些衣衫破烂的百姓拖儿带女显然是三四个家庭,一路走、一路哭、最后一路还骂。

    “兵爷,俺求求你们别赶俺们走,俺们真的是无家可归了,老家田地都卖了,回乡也是饿死啊……”

    “达官爷……求您发发慈悲让俺儿子进铁厂上班吧,他机灵还手巧,就连铁厂的洋人师傅都夸呢……”

    “妈……俺不回去……这里比老家好,大街上比村东头地主家还干净呢……”

    这一路真的是哭声震天,闻者无不动容,范儒也愣住了“这是怎么回事?他们犯法了?”

    老排长苦笑一声“您好长时间没来了,这段时间塘沽出了不少的事情,乱七八糟的不像个样子……”老排长从士兵手里接过公文看了一眼长叹一声。

    “一家小偷小摸被连续抓住三次,裁定驱逐……这一家是天生的乞丐,特区救助了三次让他们做工就是不愿意干,也裁定驱逐……”

    “这一家挺好,儿子被铁厂招工的人看上了,想培养当技术兵种可是死活不愿意加入琉球国籍也更不愿意剪辫子……最后钱都花光了,气急败坏天天去铁厂骂街,甚至骂丞相,最后裁定驱逐……”

    “剩下这一家更有意思,男人以前是个账房先生,来乐天洋行应聘掌柜居然过了,随后也同意入琉球国籍,甚至同意剪辫子……可是他死活不让媳妇和闺女放脚,就必须缠足,最后辱骂公堂,也被判处驱逐……”

    范儒瞪着眼睛就楞了“这这这……这算什么狗皮倒灶的事啊?这种事怎么能驱逐呢?肖乐天这是要干吗?胡闹……”

    那些被驱逐的百姓,一看这位衣服华贵的大老爷都说开公道话了,顿时围了过去跪在地上当他是救命稻草。

    “老先生啊,求求您给俺们评评理,俺们到底哪里错了……都说琉球肖丞相公道,可是今天一看,这肖丞相真欺负人啊!”请访问et

937 巨变的特区 1() 
晚清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新旧思潮的相互碰撞让人们的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反差,再加上晚清的变革并不是由内而外的自发形成的,而是由外部势力强行干预而产生的,所以这种冲突更加的让人触目惊心。

    平心而论,肖乐天也是一名外来者,他虽然是中国人而且两世为人都是正儿八经的汉人,但是对于这个晚清来说,他的思想其实和洋人的思想一样带有强烈的破坏性。

    落后者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落后,就好像一次雪崩中每一片雪花都认定自己没有错一样。拥有陈旧思想的人们都是很拒绝改变的,因为改变就意味着否定,否定自己以前的认知。

    要知道,想让人自己认为自己错了,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这难度不亚于让顽石点头。所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见一些人明明已经被逼到绝路了,明明已经没有一丁点道理了,可是还死不悔改。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的那种痛苦,要比否定自己的以前那种痛苦要小的多,至少他是那么认为的。

    否定自己的前半生?否定自己爹妈、爷奶的教育是错误的?这多没面子,这多痛苦,谁能走出那种坎呢?

    但是生活还得,人拒绝改变可是他们又同时奢望改变带来的好处,就比如说眼前的塘沽特区,这个财富之地现在已经成了北中国,尤其是直隶一带人心中的一个梦。

    想当年塘沽特区刚刚筹建的时候,黄举人在别有用心人的鼓动下拼命的攻击特区,大小王庄等一批土著百姓,昏头昏脑的跟肖乐天作对,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那时候人们真的把这个特区看成了洪水猛兽,肖乐天在他们的心中就是西方的邪魔。可是后来在肖乐天一次次四两拨千斤的巧妙应对下,塘沽本地的抵触情绪渐渐淡化了。

    直到最后,当工业特区开始释放财富魔力之后,这些本地人彻底改变了思维,看着兜里白花花的银元,他们完全投入到了肖乐天的计划当中。

    自古讲究财为水,水过地皮湿,的资金筹建特区,周围的民众怎么可能不占便宜?家里有地的谁还种庄稼?把地赶紧租出去盖仓库,盖商铺每年吃的租金就得有好几百银元。

    光吃租金也不行啊,中国的百姓那叫一个勤劳,年轻有力气的去工地上随便干点活就是钱,上点年纪的也可以在工厂外面支起一个煎饼果子摊,包子铺什么的,甚至几家合伙弄一件二荤铺,给工人们点小炒菜,寻常烧锅酒之类的。

    这都是钱啊,当地人只要不懒,这钱赚的跟淌海水一样。

    最一开始人们还担心朝廷来摘果子呢,结果等到梅勒带兵围攻塘沽,最后让新军彻底给灭了之后,人心全都放到肚子里了。

    那时候大街上当地百姓就一句话“哎呦……二哥!咱们这富贵日子可算赶着了……这北京城都让丞相给占了,以后谁还敢冲咱们着呲牙咧嘴?咱们就放心赚钱吧……”

    后来北京和肖乐天密约,把塘沽特区的面积整整扩大了几十倍,南边到唐家铺靠近岐口村,西边一直到北塘建立西水门,往北一直走,过七里海、宁河再往北一直到了开平。

    这一大圈子足足圈走了九百多将近一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接近一个小县的面积。这一大圈全都成了塘沽特区的管辖地。

    至此,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出现了,沿着特区的边缘线,肖乐天开始雇佣百姓兴建水道,然后遍植大柳树,他居然在这里生生弄出一个柳条边来。

    在关外,满人在汉人聚集地周围遍地插柳条,天长日久柳条生根发芽,就成了边墙叫做柳条边。而在直隶,肖乐天不是插柳条而是错落有致的种植大柳树。

    这已经不是一排两排的柳树了,肖乐天种植的可是足足有二百米宽度的一条柳树林子,外面是宽阔的新修河道,明眼人一看就是一种防御体系。

    肖乐天的军队现在是亚洲公认的第一强,人包括欧洲人都不敢小觑这支军队,如果非要找这支军队的问题,那么有两点应该算是软肋。

    一个就是人数少,到现在肖乐天可用战兵不过两万,这点兵力确实是不够看的。而另一点就是肖乐天到现在都没有发展骑兵,这让肖乐天的军队缺乏大战略迂回的能力。

    其实清政府一直抱有一种虚妄的安全感,其实也是因为这两点。他们知道肖乐天的新军很强,但是那么点人数还没有多少骑兵,就算一时间让他们占上风了,但是凭着大清国的雄厚国力和战略纵深,最后也能拖死他们。

    正因为有了这点安全感,所以两家才形成现在这么一种既敌对又合作的态势,表面上看居然有点亲密无间的样子。

    大柳树墙内,朝廷的统治体系依然存在,该什么官管的事情照样有人管,大清国的税收一点也不少收,老百姓既可以去县衙告状打官司,也可以去特区长官哪里打官司告状,两种体系居然平行共存,和睦相处。

    甚至连军队都有两个体系,没有错的现在的塘沽特区里居然真的有几只朝廷的绿营兵存在,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些兵已经只是形象上的存在了,正经事什么都管不了。

    塘沽特区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完全证明了肖乐天的政治成熟,不要虚面子只要里子。朝廷的颜面给的足足的,你谁也挑不出理来,这块土地永远是朝廷的,肖乐天可不是造反。

    特区李秘朝廷要文官有文官,要武将有武将,甚至连税收都没问题,随便收而且收的比往年还多。

    地方治安你们朝廷愿意管就管,不愿意管就让特区管,反正在新军的刺刀下,特区的治安好的不可想象。

    一切的一切都如天堂一样梦幻,但是在这样安静祥和的局面下,矛盾依然存在而起冲突愈演愈烈。

    而一切矛盾的爆发点,就在年前肖乐天所颁布的新政上。

938 巨变的特区2() 
财富这种东西一旦形成了落差,就会迅速吸引周边贫穷人的目光,都是本乡本土的乡亲,千百年来都生活在一起,今天只不过是一条大柳树边墙就能隔断了?显然是不可能的。

    墙外的人和墙内的人仅仅隔了两百多米,突然一夜之间变成了两个世界。墙内的人一下子就成了捧着金饭碗的上等人,随便去特区干点活的,哪怕是最最容易的清扫大街,一个月都能得到一枚闪亮的银币。

    那可是银子啊!晚清赤贫的百姓家里能有一小半串铜钱就算不错了,谁家能使的起银子?黑眼珠看见了白花花的银子,人心中的**顿时爆棚,人心也就不平了起来。

    “别人能赚我为啥不能赚?都是本乡本土的,隔了一条河谁还不认识谁,你能打工我也能,同去同去……”

    很快浩荡的打工潮就出现在了塘沽城区呢,要按照过去老理讲,出力气行谁有力气谁上,吃苦耐劳给东家把活干好了就行,但是人一多也就出现矛盾了。

    塘沽特区的规模是很大,但是也不可能满足整个天津府穷人的需求,涌入的劳动力必然让原本高昂的成本开始下滑,这就造成了墙内百姓的不满。

    圈在特区内的民众一个个气的牙根痒痒,心说我们明明日子过的好好的,扫大街都有一个银币的收入,就是因为你们这么一来可就砸买卖了,生生把行市价砸下三分之一去。

    冲突一下子就爆发了,本来是数百年的乡里乡亲,结果在利益的影响下迅速变成了两个团体,一个是墙内派一个是墙外派,双方开始只是口角相争,到最后甚至出现了拳脚相加。

    到去年年底甚至出现了聚集在一起的械斗,而且双方很快就出现了各种各样能打能斗的小头目,眼瞅着帮派就要形成了。

    开始特区还选择强力镇压,谁冒头就打击谁,可是时间一长发现根本就没有用,因为核心的矛盾是工作岗位有限,而需求者太多,这个问题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

    肖乐天不是活雷锋,这辈子不是,上辈子也不是,在短期无法解决就业岗位的情况下,他只能选择先保住柳树墙内百姓的利益,因为他需要整个特区内的民心,因为将来这里注定会变成军事区加工业区加商贸区的混合体特区,内部民心稳定高于一切。

    从那一天开始,柳树边墙开始被长长的铁丝网所捆扎,外面的河道也在不停的加深,特区内外的联系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了,人们只能从几十个重兵把守的关口出入,而且特区内部户籍制度开始实施。

    拥有特区内部户籍的人将受到更少的限制,而柳树墙外的百姓则只能争夺数量有限的临时用工证,一条柳树边墙终于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面是天堂,一面是地狱。

    这还不是矛盾的全部,柳树边墙周围的百姓多少还能得到一些特区的恩惠,很多人不能直接打工,但是他们可以通过贸易的形式享受到特区的好处,比如说养殖业。

    特区内人们收入高,吃喝要求也高,周围的百姓发现商机就开始发展养殖业,猪牛羊等牲口都是给特区内的,每天源源不断的向特区输送,这种生意多少也能弥补一下周围百姓心中的落差。

    很快的,更多的人发现了服务行业的好处,暗娼开始大行其道。在塘沽特区内不是没有娼户的存在,青楼也是有几家的。但是由于特区对这种牌照发的少之又少,所以造成了很大的市场空缺。

    有限的几家青楼都是走精品路线,楼里的装修以及姑娘的水平都想当的高,这里只有真正的巨商高官才能玩的起,普通的百姓连进门的资格都没有。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柳墙内不让玩那就去外面玩,很快围着柳墙周围的村镇就出现了一片旺盛的草市经济。

    草市,顾名思义是不上档次的,但是却很实际的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一个个村庄里开起了赌馆、大烟馆、餐馆、茶楼、戏园子……当然还有青楼和半掩门子,一时间围绕着特区这个庞大的经济体,一个个肿瘤开始附着其外。

    有人或许有疑问了,这样柳墙外和柳墙内的民众不就没矛盾了吗?双方各取所需,一起赚银子这不是很好的事情吗?

    可惜人性是复杂的,有时候光挣钱还不行,人心还总是攀比的。当年的同乡一起土里刨食的乡亲,谁不认识谁啊?可是为什么就因为一条柳墙就变得一边在上,一边在下呢?

    凭什么墙外的人就得伺候墙里面的呢?我赚钱赚的不舒坦,我自然就有气,有气就要撒出去。就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原本平淡祥和的乡村氛围不见了,在金钱大潮的冲击下,乡情,一切都以银子为目的。

    开大烟馆、赌馆、碰瓷的、仙人跳……甚至还有绑票、抢劫等恶性案件,至于说小偷小摸那就更多的数不胜数了。

    柳墙外的事情不归新军管,所以那些士兵只能看着柳墙外的乌烟瘴气心中暗叹,除了自己绝对不去之外,也经常劝墙内的乡亲少去那些乌七八糟的地方。

    听着老排长的讲解,范儒已经忘了热了,他连着抽了两根古巴雪茄,还分给了老排长一根“乖乖!我这二年,居然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二管家……把我冰箱里的酸梅汤倒两碗来,给这位小兄弟消消暑气……”

    “说啊,接着说,还有没有其他的事儿?”

    “嗨……热闹还在后头呢,我这就要说道这些外乡人的身上了!”老排长一口干了一碗酸梅汤舒服的打了个嗝。

    “再来一碗!”

    范儒哪里会在乎一碗酸梅汤,他让二管家把红木精雕的冰箱直接抱了过来老排长随便喝。

    “乖乖,一直都听说北京王宫贵胄们夏天都有冰块吃,原来真有这种东西啊?啧啧啧……”周围的百姓一片啧啧称叹之声。请访问et

939 头疼的流民() 
冰箱不是什么稀罕物,在四九城里这东西又叫冰桶,皇家用的都是各种金镶玉珐琅质,甚至景泰蓝外壳,而一般大臣家就用普通硬木也不影响使用。

    每年冬天,北京的各大海子都有采冰人忙碌一冬,其中尤其以皇家最多,他们把北海、中南海、筒子河、护城河甚至昆明湖上的冰块取下来,然后运到京城各地的冰窖内储存好,等到夏天就可以拿出来享用了。

    这可是明清两代冬季连绵不绝的事务,在现如今前门大街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