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隐龙》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清隐龙- 第16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许是三天,也许是十天……”

    “该死的!到底应该怎么办……怎么办?等等……”多罗突然眼睛亮了起来。

    “当年项少龙的远东义勇军打老毛子的时候,不就在白山黑水打游击吗?他们是怎么过来的……”

    “哎呦……对啊!”

    二人一下子回忆起当年在海参崴所参加的寒带作战训练了!

    当年远东之战的时候,载淳可是带着四侍卫一起亲临第一线的,顺便多罗、关禄也接受了一些寒带作战的训练。

    如何度过极度苦寒的夜晚,远东义勇军的经验可非常丰富。

    “挖雪窝子……对,还可以搭建什么……什么……鸡毛人的雪屋!”

    “没错,咱们手里有子弹啊……拆子弹用*自制信号弹啊!晚上每个一个小时就打一发,不信大帅的先锋看不到咱们!”

    戈登显然是没有经历过寒带特种作战,他更想不到今天救了大家伙性命的依然是元首,依然是元首留下的科学方法。

    整个探险队都动员起来了,多罗、关禄还有另外三名侍卫都是接受过训练的,在雪地搭建雪窝子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

    工兵铲挖出斜向上三十度的斜坡凹槽,然后切割大块的雪砖一块块的堆积在上面,并用松散的雪勾勒缝隙。

    二十分钟左右,一个能容纳两人藏身的雪窝子就修建好了,这种雪窝子洞口冲着东南方向,可以有效的躲避西北风。

    而且人从洞口钻进去之后,会逐渐向上三十度爬到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上面铺上羊皮、毛毡等保暖用品。

    雪窝子里点两根蜡烛,这种背风的雪窝子仅仅靠蜡烛的温度就能让里面的温度提高到零下一度左右。

    虽然气温还在零下,但是别忘了雪窝子外面的温度可是零下二十多,到了夜晚甚至能到零下三十度左右。

    这样的温差足能救命了,反正你也不可能脱光衣服睡觉不是!

3607 雪窝子() 
五百多人的探险队,携带的马匹就有八百多,如此规模的队伍,此刻正围拢在一起看着五名大内侍卫,撅屁股挖雪窝子。

    戈登眼睛瞪的圆圆的,他是英国工兵出身对土木工程有天生的兴趣,但是他也没有接触过寒带作战的训练,他完全不知道这几个人在干什么。

    但是当他听说这样的雪窝子是华族特种部队的必修科目后,他立刻收起了一切的怀疑开始用铅笔记录并绘图。

    此刻就连身体衰弱的塞缪尔贝克这名老资格的探险家也都来了兴趣,他让人把雪橇搬了过来,趴在上面静静的看着关禄他们干活。

    马鬃山的积雪此刻已经有半米厚了,这样的厚度足够切割成一块块的雪砖,每一个雪窝子可以让两名队员并排躺下,头部冲西北脚步冲东南,而且雪窝子呈现一个三十度的倾角。

    挖好了这样的一个雪床,然后就可以往上覆盖雪砖,一块块的搭建起来,并用松散的雪来勾勒缝隙。

    “我们接受训练的时候听元首说过,雪是最好的保温材料……刚开始我们都不信,但是实际效果确实惊人,元首没有骗我们……”

    “关外的冬天比这里还要冷,白毛风一旦刮起来,后半夜就连野狼、熊瞎子什么的都不敢外出……”

    “但是只要挖出雪窝子来,里面点两根蜡烛,那么就能把温度给提升起来……用洋人的温度计测量过,甚至雪窝子里都能到零上的温度呢……”

    塞缪尔贝克哆嗦着问道“零上……零上的温度不就把雪给融化了吗?雪窝子不就塌了吗?”

    “不会的……蜡烛多小的光芒啊,只要别烧雪砖,在雪窝子中间点燃,零上一二度是不会融化雪砖的……”

    “甚至这点温度会微微融化一点雪砖,在雪砖表面形成一个薄薄的一层冰壳……这层冰壳更能挡住外面渗进来的寒风……”

    戈登眼瞅着雪窝子的盖已经渐渐合拢了,他放下铅笔问道“我发现你们挖出了一个大概三十度的倾角,而且入口这边还是有一个向上的拐外……这是为什么?”

    “很简单啊!因为热量是往上走的啊……”多罗这辈子也没有想过,自己一个大清国的侍卫居然能给洋鬼子解释自然科学。

    这一刻他再也不会抱怨在琉球上的那些枯燥无味的科学课程了,那些简单的物理、化学、数学、地理、天文……等等综合在一起的简单学科,元首起名字叫做科学。

    正是在这样的课堂上,多罗、关禄这样的满人,居然知道了地球吸引力,知道了热空气向上的原理,知道了热传导的原理他们甚至能够解释一下棉被为什么能保暖。

    想象自己迷茫的前半生啊,四九城里所有的人包括包括皇上谁都认为,棉被是能够自己发暖的。

    只有上了科学课,多罗他们才明白,棉被根本就不会自己发热,人感受到暖和的根本原因是棉花格挡住了人体热量的流失而已。

    一个雪窝子挖起来很简单,但是想要解释清楚这里面的道理,还真的要有一点自然科学的基础。

    “热是往上走的,所以雪窝子要有一个倾斜的角度,入口要在最低处,而人都是蜷缩在高处的!”

    “这样一来,人的体温还有蜡烛哪一点温度,不就全都窝在这个雪窝子里了吗?外面的寒冷空气没法和里面的温暖空气对流……我们不就得救了吗!”

    哎呦……戈登一拍脑门“原来是这样,我懂了,这个雪窝子确实很科学……大家看明白了吧?”

    “两人一组,赶紧选自己的位置,挖雪窝子……牲口集中到背风的岩壁后面,集中取暖!”

    “现在是下午三点半……天黑之前必须保证大家都能钻到雪窝子里……上帝保佑,终于找到了不需要篝火的取暖过夜方式了……”

    马鬃山的戈壁滩上顿时忙碌了起来,探险队员们选择好位置开始忙碌了起来,在多罗、关禄的指挥下,一个个简单粗糙但是绝对能救命的雪窝子被挖了出来。

    没有足够的燃料浪费,整个探险队只有病人才有资格喝一点热水,整个营地只有一个篝火烧一点救命的开水,剩下的人都钻到雪窝子里去啃冷饼子了。

    关禄和多罗小心翼翼的钻进雪窝子,蜷缩着身子点着了两根牛油蜡烛,雪窝子里顿时明亮了起来。

    硬的跟砖头一样的馕放在蜡烛上烤一烤,稍微有点温度就掰下来放进嘴里,都没法用牙齿咬,你只能用含着这块馕,等他软了之后再咀嚼下咽。

    “多罗啊……你知道我现在就想吃什么吗?老豆腐……连吃十碗老豆腐,就要那种最嫩的豆腐脑……”

    “我就敞开了喝啊,我都不用牙来嚼……我这胃口再也吃不了硬的了!”

    “别说了,馋死我了,还有烂肉面、门钉烧饼、炸糕、大油条、油茶……呜呜呜……我想家了,想死了……”

    人的情绪都是有极限的,哪怕是大老爷们到了情绪的极点也会哭鼻子,反正雪窝子里就两个人,都不说也不算丢人。

    握着冰冷的馕,两人抹了半天的眼泪,等他俩情绪释放了之后,就听外面的西北风可比白天还要更猛烈了三分。

    七八级的大风鬼哭狼嚎的在马鬃山上肆虐,风卷着雪花向这些雪窝子扑了过来,随着太阳的落山,夜间的温度是越来越低了。

    戈登躲在雪窝子里照顾塞缪尔贝克,当大风刮起来的时候,他就伸出了探险队特制的水银温度计,从入口放出去十分钟之后拉进来开始记录温度。

    每个半个小时测量一次,结果他发现仅仅在天黑后两个小时内,气温就从白天的零下十六度一路跌到了零下三十度!

    “上帝啊!这雪窝子还真的管用……现在里面的温度是零下二摄氏度,我们裹着皮裘一点都不冷……”

    “中国人的奇迹啊!他们是怎么想到这样的办法的……”

    塞缪尔贝克看着戈登在笔记本上记录,嘴里还嘟嘟囔囔的,接言道“其实这些经验并不新鲜,北美的爱斯基摩人还有俄罗斯远东的民族都有这样的雪房子……”

    “只是我们以前并没有着重的研究过!却让中国人抢先了……”

    

3608 探险家的惊奇发现() 
雪窝子外面是七八级的西北风,温度也降低到了零下三十多度,可是在雪窝子里却温暖到了零度左右。

    这样的温度只要你包裹的厚重一些,多穿几层皮毛根本就不用担心寒冷的问题,塞缪尔贝克的脸色明显好多了。

    吃了几口风干牛肉,喝了一些威士忌,戈登和塞缪尔的脸色多少红晕了一些。

    戈登半靠在羊皮褥子上,掏出一盒子纸壳子弹开始拆卸起来。在定装弹刚刚诞生的初期,各国很多军事专家是不舍得全面用铜来做子弹壳的。

    很多国家为了省钱选择了稳定性更差的纸壳来做包裹*的弹壳!

    这种子弹缺点是很明显的,纸壳如果燃烧不充分就会堵塞枪管影响下一发射击,所以这种子弹在战场上的用处并不大。

    不过对于探险队这样不需要长时间作战的小队,出于成本和载重的考虑,携带一批纸壳子弹还是非常必要的。

    “简易的信号弹,这些中国人却叫什么……二踢脚……真是古怪的名字……对了,塞缪尔,这次中国之行你有什么感受?”

    两人在温暖的雪窝子里趴着,厚厚的雪砖隔绝着西北风和酷寒,给人带来了十足的安全感。

    围着蜡烛啃干牛肉,制作信号弹,然后聊聊天也是打发时间的好办法。

    塞缪尔贝克是英国著名的探险家,他的见识不必一般的政治家低,所以戈登和他交谈还是非常对等的。

    “你知道的,我前半生所探险研究的方向都是在中东和北非……我在1863年探索到了尼罗河的源头……因为这样的功劳,奥斯曼帝国赐予我帕夏的职位……”

    “对于这个神秘的东方,我了解的并不深……但是这次从中亚进入中国,却带给了我极大的心灵震撼!”

    “我隐隐的有一种感觉,这个国家、这个文明……好像完全不能被我们所同化!”

    戈登的手一顿,锋利的匕首差点割到自己的手指头,他楞了一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论,你才来很短的时间,所见到的也不是全部啊……为什么如此悲观消极?”

    塞缪尔贝克抿了一小口威士忌,感受着肚子里的暖意“诚然,整个西方世界都知道中国文明已经没落了,在满清异族的统治下,这个文明已经没有了过去的辉煌……”

    “贫穷、愚昧、拒绝最新的科学,甚至从政府就开始严重的排外……他们完全没有丝毫改革的念头,好像所有人都浑浑噩噩的过日子一样……”

    “这一路来,我拍摄了很多照片,我也见过了很多的普通百姓……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到的全是麻木不仁……”

    “那些骨瘦如柴的平民,眼睛是空洞的,就好像大西洋里的无底深渊一样……什么都没有……”

    “没有财富、没有尊严、没有理想、没有反抗……什么都没有,只有彻底空洞和麻木!”

    “他们好像被苦难彻底抽干了精力,一个个如同行尸走肉……”

    戈登放下匕首笑道“这不是很好吗?他们的心灵空洞了,我们的思想自然就可以取而代之了……让西方文明彻底统治这个东方,不就是我们时代所渴求的吗?”

    “不……不不不……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塞缪尔贝克摇了摇头“可是当我真正来这里后,我才发现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那就是……大!”

    “没错,这个国家出奇的大,而他们的文明也出奇的大……”

    “无论是在非洲还是南北美甚至咱们欧洲……都从没有一个如此庞大的,使用单一文字和语言的文明!”

    “太可怕啊……你没有发现吗?从伊犁到塔城,甚至到蒙古草原……这些不是汉人存在的地方,也已经被汉字和汉语所统治了!”

    “蒙古包里你总能看到汉字所写的一些书籍,那些叫做万年历的东西,那些叫做中药方的东西,甚至包裹茶砖也是用的汉字……”

    “蒙古人虽说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但是他们想要生活的更好一样也得粗通汉语……”

    “新疆也是如此,无论南疆还是北疆,想要使用中原的商品就需要你懂一定的汉字和汉语……这岂不是太可怕的一件事……”

    “文明的边缘啊,这是文明的边缘地带,文化渗透都已经到这种地步了,你说真正进入中原后他们那种文化的强大力量是我们可以战胜的吗?”

    戈登顿时无语沉默了起来,好半天才说道“我懂了,你举的例子是说中国人靠着商品进行文化渗透?”

    “不用担心,早晚有一天我们欧洲强大的工业力量会让我们的商品充斥全世界的……到那个时候,我们英语才是世界的主流语言!”

    病弱的探险家点了点头“你说的道理是没有错的,但是眼下的困难还会不止这一点……其他方面一样让我很震撼!”

    “刚刚我说了,这个国家拥有太多行尸走肉一样的低层民众……但是不要忘记,这个国家人口基数太大了,哪怕一千人里出现那么一个精英,总基数也会大的不可想象!”

    “多罗还有关禄,其实只是紫禁城里的侍卫,属于低级别的武官……但是你发现了没有,在这一路上,他们之间交谈,包括和当地官员们了解情况,都并不是单纯的站在武官的角度上去看问题……”

    “这两个人会询问当地的经济情况,商路是否通畅,粮食是否够用,阿古柏那边的物价发生什么变化……”

    “教派有没有什么冲突……我真难以置信,两个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武官,却可以从经济、文化、宗教、商路……诸多方面去思考问题!”

    “甚至一些驻扎在当地的老兵也能说出敌人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这句话……而让老兵做出判断的,并不是什么军事而仅仅是因为阿古柏残暴统治,倒行逆施!”

    “上帝啊,这真是很奇怪的事情……我在其他的文明中都没有发现过这样的现象……我感觉,中国人总是能够不拘泥于自己的职业去看问题!”

    “哪怕没有受过教育的老兵,也能从商路断绝这件事上判断出阿古柏的末日快来了!这是为什么?明明他只认识不到一百个汉字啊?这绝对是文盲级别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呢!”

    塞缪尔贝克下意识的坐了起来,用包裹垫着后腰,他好像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

    “中国人有非常古怪的思维模式……就算没有受过教育的人,也隐隐的都会从全局来分析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在欧洲很少有这样的普通民众啊?在咱们欧洲,除非你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否则都是什么职业、什么阶层、什么圈子……就做出相同的判断啊!”

    “他们都是从自己狭隘的角落里来看世界,并分析问题的……怎么中国人就能有跨界的眼光呢?”

    “我不是说精英阶级啊,我说的是那些底层的民众里面,那些识字不多的普通人,怎么也有这样的全局观念呢?”

    “奇怪啊,真是个奇怪的文明!”

3609 可怕的历史普及率() 
塞缪尔贝克的话,戈登没法反驳,作为一名英国注定要载入史册的探险家,这个人的学识远超一般的知识分子。

    也可以这么说,十八、十九世纪,真正能够成为探险家的都是真正的大学者,因为他们懂科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