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没看皇帝现在正黑着脸瞪着自己看呢吗,瞧那小眼神一直在往自己屁股上扫视,没准心中正盘算着该用什么姿势打,该打多少下才不会影响即将到来的成亲呢。

    心中念头急转,武元庆不准备再给更多的官员跳出来指责自己的机会,而是直接接上刚才孔颖达,岑文本,杜淹等人弹劾自己的话题说道:“撕书的事情的确是我教的,但你们说侮辱圣贤那绝对是无稽之谈,别的大臣是不是有什么别的信仰我不太清楚,但孔大人我想应该是尊崇儒学的吧”。

    听武元庆问道自己,孔颖达冷哼一声说道:‘那是自然,老夫乃圣人之世孙,自幼苦读孔孟之道,儒学就是老夫的一切,决不允许任何人侮辱“。

    武元庆啧啧两声,笑嘻嘻的说道:”孔大人这话说的掷地有声的,搞得我都有点信了,可既然孔大人尊崇儒学,孔老夫子又是你的祖先,那你该不会不知道有一句话叫做子不语怪力乱神吧。“

第二百零四章 又要打?() 
”自是知晓,可这和你侮辱圣贤有什么关系“孔颖达问。

    ”关系大了,孔大人你不知道多少辈的老祖宗,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都说了不语怪力乱神,可见对神仙鬼怪只说是持不认可态度的。那么我教太子殿下拿佛教的经书撕着玩又有什么关系呢,又关圣贤什么事呢。难不成孔大人你认为佛教的经书是圣贤所写,佛教的经书里边都是金玉良言?再说了就算这真是圣贤所写,真是什么了不得的金玉良言,又有什么关系呢,太子殿下撕的只是书皮,又没有损坏里边的内容“武元庆神色平静,双眼直视着孔颖达逼问。

    一向以伶牙俐齿,博学善辩著称的孔颖达竟然一时间哑口无言,说不出话来。

    他被武元庆这不按常理出牌,直接搬出老祖宗来说事的招数直接给干掉了。

    ”狡辩,你这纯属狡辩,你说撕的是佛教经书就是佛教经书了吗,就算这次撕得是佛教经书,你敢保证以前就没有撕过四书五经之类的典籍吗“这次蹦出来的是长平郡公右卫将军张亮,也是日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不过现在嘛,比起程咬金,尉迟恭之类的还是差远了,首先爵位就差了一个档次。

    武元庆不怵他,翻着白眼说道:’太子殿下有没有撕除了佛教以外的书我想他宫里的宫女,内侍应该最清楚不过的,张大人如果不相信,可以请陛下派人去查一查嘛,反正也就一会的事情,我等的起”。

    武元庆这有恃无恐的表情把张亮给震到了,抬头见皇帝正神色不虞的看着自己,仿佛只要自己敢问就给自己好看一般,只能缩了缩脖子,把声音低了一个八度说道:“就算只是撕毁的佛经也是不对的,佛经难道就不是书籍了吗,就不需要爱护了吗。就算是佛经也是别人一笔一划记录下来的,这么随意撕毁,难道不需要尊重别人的辛劳记录吗,你可知道一本书从纸张的制作,笔墨的制作,到最后成为一本有内容可以读的书需要多少的时间多少的辛苦吗?”

    看着张亮一字一句的往外边憋着这些话,武元庆脸上平静,心中却已经狂笑不止。

    张亮可是武将,早年间是务农为生,大字不识几个,后来投靠瓦岗,再后来投降大唐,一路上都是靠着勇武升官的,后来在洛阳招募私党时,被告发下狱,拒不招供主使是秦王李世民,因而有功,这才被封了郡公,后来能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这件宁死不屈,不出卖李世民的往事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就这么一个文盲一样的人,竟然在这憋红了脸来教育再诉说书籍的重要性,以及制作书籍的艰难辛苦,它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这画风特么完全的不对嘛,太不和谐了。

    这不光是武元庆看不下去了,其他的大臣也个个忍不住笑出了声,皇帝不想看到这个衷心的臣子丢人,趁着武元庆反驳之前就赶紧忍着笑打断了张亮的话,让他入列,然后才眼角带着忍笑忍出来的泪珠对武元庆说道:“张爱卿言之有理,书籍来之不易,是应该被爱护被尊重的,就算是佛教经书也该如此。我大唐海纳百川,朕的臣民也应该胸怀广阔,不该有这种浅薄只见。武元庆,既然你承认撕书是你教的太子,那这罪责就逃不掉了,来啊,给朕拖下去打二十大板让他好好长长记性,同时也算是以儆效尤,其他人千万不要和他学。”说到这,李世民狠狠瞪了一眼站立一旁的太子李承乾。

    说实在的,李世民这已经算是轻拿轻放了,一来他心里其实也不认为这算是什么大事,只是闹到了朝堂上不得不给这告状的十几位大臣点面子,而来他也是想着不能耽搁了不久后的婚礼正常的进行。

    照理说,皇帝这么开恩了,武元庆不感恩戴德痛哭流涕,也应该暗地里偷笑了,可武元庆却没有。

    只见武元庆噗通一声跪下,大喊道:“别呀陛下,臣这都要结婚了,挨了二十大板还怎么入洞房啊。”

    群臣差点晕倒,尼玛,这时候还惦记着入洞房,你这心得有多大啊。

    李世民也是好悬没气死,啪一拍面前的案几,厉声道:“放肆,朕已经法外开恩,你还待怎的,真当朕不会治你重罪吗?”

    “不是,陛下您别生气啊。您这要打我板子不就是因为撕书嘛。撕书之所以要打板子不就是因为书籍抄录太过费时,来之不易嘛,那我要是有办法让制作书籍变得简单,这一切不都不算个事了吗?“武元庆摆手制止了要上来拖自己的侍卫后,飞快的说道。

    ”让制作书籍变得简单?你有办法“李世民脸色大变,忙不迭问道。

    现在除了周边的局势,国内最让李世民烦恼的就是那一个个世家门阀,这些耕读传家的世家不管是在当地还是在朝廷都有极大的势力,最大的那五姓七望就连李世民都觉得棘手的很,都不太敢胡乱招惹,甚至于李唐皇族本身就是出身于陇西李氏。

    而这五姓七望等世家门阀地方豪族之所以让皇帝都这么忌惮,无非是这些人把持着大多数的文化资源,也就是书籍。

    也正是因为书籍的抄录困难,使得这些世家门阀的存书变得异常的珍贵,让那些想要读书的人不得不求助于他们,很多寒门精英甚至为了一本书都会投靠这些世家门阀。

    而这些门阀自身的或者投效来的人出人头地做官后,又成了门阀在朝中在地方的实力体现,成为了门阀力量的一部分。

    而这又正是皇帝对他们忌惮的原因。

    一切的一切的源头都指向了一个东西,书籍。

    如果说,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制作书籍变得简单,使得书籍增加,到了普通人都可以买到的地步,那门阀赖以生存的,用来邀买人才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了。

    到那时候,世家门阀算个屁,没有那靠书籍,靠知识文化编织起来的无形大网,他们就是个渣渣。

第二百零五章 报复来的太快了() 
当然,这只是李世民心里琢磨的,实际上就算以后制作书籍简单了,没有了世家门阀存在的土壤,皇帝依然是忌惮的很多。

    只不过那时候世家门阀变成了以科考同年,或者地域,或者理想等形成的党派而已。以后的各种党争,皇帝还不是也一样的忌惮不已,束手无策。

    不管怎么说吧,李世民在这一刻是激动坏了。在看到武元庆肯定的点头后,李世民直接把撕书这个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直接宣布了散朝。

    然后喊着武元庆回了立政殿,未来的翁婿两人凑在一块嘀嘀咕咕交流了半天,然后李世民就直接下旨了,命武元庆主管一切造纸,印刷事宜,且命孔颖达,岑文本,张亮三个从旁辅助。

    圣旨一下,满朝文武全部哗然。

    前一刻,这些人才弹劾武元庆要治他的重罪,结果被弹劾的人屁事没有,反而弹劾的人转眼成了人家的手下,要被人家管着,这还不由着给小鞋穿啊。

    这尼玛报复来的也太快了吧,还是皇帝帮着一起报复的,太没天理了。

    感慨着世事无常,孔颖达三个人却也不得不苦逼的找武元庆报道去了。

    话说,武元庆准备怎么让书籍制作变得简单呢?

    这个事情后世人基本都知道,事关书籍制作重要的就是两点,一个就是纸张,第二个就是印刷。

    纸张,唐朝的纸张制作已经相当的高水平,高质量了,可惜的就是产量不高,所以纸张的价格过于昂贵,这就使得书籍的成本也变得极为昂贵。

    所以,武元庆要想把制作书籍变得简单,变得让更多的人可以买的到买的起,就必须要把纸张的制作简化,或者说把制作纸张的成本降低才行。

    造纸术具体什么时候发明的没有太过详细的考证,不过一般人们认为造纸术发明于西汉年间,而东汉的蔡伦则是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抄、烘等工艺制造出了纸,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也从而使得纸张开始普及,人们记载东西的工具也从竹简变成了纸书。

    造纸基本是四个步骤,第一是原料的分离,第二是打浆,第三是抄造,第四是干燥。

    汉代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后世,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

    武元庆没穿越前那会,他有个朋友是安徽人,喜好书法,然后整天没事就铺着宣纸在那写写写。

    武元庆还纳闷宣纸辣么贵他咋光写大字噻,太糟蹋了吧。

    但一直也没问过他,后来到他家玩,才知道他老子就是做宣纸的,卖宣纸的,他家的手工作坊武元庆还进去详细的参观过,所以他对制作纸的流程很熟悉,并且还知道人家制作宣纸需要的一些配料,像什么加矾、加胶、涂粉,漂白这些都还有挺深的印象。

    除了会的这么点工艺秘方外,武元庆最大的依仗是他会制造机械。

    制作纸张最难得一点在唐代这时候来说应该是第二部,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这玩意没有机械,纯靠手工人力来干那是既费时又费力,效率低的不要不要的。

    但这一点对于武元庆来说却不很难,虽然做不成什么蒸汽的,电力的,用油的机械,但这时候水力器械还是可以搞搞的嘛。

    一个学机械出身的人设计制作一个架在河道上的水车来带动终端冲捣打浆的器械还是不成问题。

    尤其是长安城周边到处是河流水道,号称八水绕长安,正是这种水力机械的绝佳用武之地。

    右卫将军张亮的用武之地就被武元庆用在了造纸上边,具体干什么呢,就是让他领着人去砍竹子,当然其他苦活累活也有用到他的时候。

    反正他是带兵的人,手下的兵马不少带出去两三千人砍砍竹子就当是锻炼身体了,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两三千人供他使唤,还有近万名灾民也被派去跟着张亮做伐木工,搬运工了。

    武元庆这一招不但使唤恶心了张亮,还顺便给李世民解决了一部分灾民劳动力的问题。

    原本李世民还愁着这么多灾民该让他们干什么才能让他们忙起来不胡思乱想搞事情呢,结果武元庆这一次就解决掉了近一万人的麻烦。

    而且还不是短期的劳动,基本可以算是常年累月的,反正基本可以预见只要蝗灾不结束,这些人的肚子没有着落,又不返乡,他们这派遣劳工就要一直做下去,以工代赈,反正就是要让他们用劳动来换取食物口粮。

    武元庆这边忙着制作水车,机械这些,另一边还的忙着搞印刷的事情。

    印刷书嘛,唐朝以前基本应该是没有的,都是手抄书,这也是书籍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

    没记错的话,上学的时候曾经看过雕版印刷术都是唐朝时候才发明出来的,而且要一直到了中后期才传播开来。

    所以现在贞观二年,雕版印刷术没准都还没出来呢,就算出来也是特么刚刚出来,反正在长安武元庆还没听说过有那家的卖的书是印刷出来的。

    当然,这活字印刷书更是不可能出现了。

    武元庆是准备把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一起来搞的。

    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不直接搞最方便最先进的活字印刷术呢?

    因为首先雕版印刷术这时候即使出来也还没传播开,相对于之前的手抄书来说,怎么也算是一个飞跃性的进步。

    而来,相比起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对这个字的材料以及染墨的材料想对来要高不少。

    不管是泥活字,木活字,还是铅活字都是如此。

    要是只弄活字印刷,搞定材料,染墨还不知道要多久,万一李世民懒得等了,撤了这个项目,那就不好了。

    两手准备是必须的,而且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第二百零六章 借题发挥() 
所以,武元庆要两样一起搞,即使活字印刷麻烦点,也可以让雕版印刷先顶着点,起码要让皇帝先看到希望不是。

    而孔颖达和岑文本两个大文化人被派来或者说是被武元庆向皇帝要来,要他们干的就是写字。

    给雕版印刷或者活字印刷来写字做模板的,对于活字印刷来说还好,只要有一套足够数量字的模板就够了,但对于雕版印刷嘛,那可就是呵呵了,需要他们一套一套书的来写呢,像什么常用的四书五经之类的全要写一遍,还是一人写一遍,反正估计在以后的几个月里他们是逃不脱在武元庆的手下被使唤了。

    “孔大人,这论语整部书下来才多少字啊,你怎么就能抄错了两个呢,你知不知道就因为你这写错的两个字,就会导致我们这雕版师傅雕跟着错了字,这只要错一个字整个版面就会功亏一篑全废了,你知不知道这一个版面要雕刻多长的时间,啊,就因为你这错的两个字,就可能是十天半个月或者一两个月的时间白费,你知不知道有句话叫做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你这不负责任的态度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浪费金钱。”

    印刷作坊里,武元庆拿着两张纸上下挥舞着,对着面前的孔颖达噼里啪啦就是一阵数落。

    说的孔颖达老脸一阵红一阵白,瞧那架势好像孔颖达犯了什么滔天大罪,浪费了多少金钱生命似得,其实孔颖达今天才是第一次来交稿而已,所谓的雕版师傅还不知道在哪呢,更别说雕刻错导致版面作废,那都是没影的事。

    武元庆这就是借题发挥在挤兑孔颖达,反正他说的也没错,如果真的因为孔颖达写错字导致雕版错误,那孔颖达的确是浪费时间浪费了生命。

    武元庆是太子侍读,孔颖达是太子的师傅,算起来也是武元庆的师傅,但武元庆可没有一点想要给老师留面子的打算,谁让这所谓的师傅先找他麻烦的。

    尊师重道,武元庆自然也是会遵守的,但这要看这老师值不值得他这么干。后世的时候因为老师太过分太过不堪,太没有师德,武元庆都敢联合同学和老师对着干,来到古代这唐朝他也一点不怵,不打算改改这脾气。

    孔颖达被说的已经恨不得地上出现个洞口钻进去了,武元庆还没打算放过他接着嘲讽道:“亏你孔大人还说自己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世孙呢,你就是这么当后辈的啊,连老祖宗的书都能给抄错了。就这你还说我侮辱圣贤,我看这侮辱圣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