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回去以后被姥姥狠揍了一顿不说,关键是姥姥告诉他,就在她家门口几米外扔垃圾的那个坡坡下边就有一棵桑树,上边结满了桑葚。

    武元庆每天出来进去不知多少趟,打小几乎常住姥姥家,竟然一直都没发现眼皮子底下就有这玩意。

    别说他没留意了,和姥姥一个村子的大舅家哥哥也一样。

    李承乾等人回来了,就开始准备中午饭了。

    挖煤的那些人有马别驾安排吃饭的事儿。武元庆自然不管,那些护卫的吃食也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尉迟宝林非说要和护卫们同食,武元庆说不过他也懒得管。

    反正已经生好了七八堆火了。他们自个儿烤自个儿的就行。

    武元庆亲自动手把挑好的一只狍子,四只山鸡,以及那只蠢萌蠢萌的死肥兔子扒皮脱毛,开膛破肚,然后到溪边洗涮干净。

    武元庆几个就占了三堆火。一堆用来烤整只的狍子。一堆用来烤串好的兔子肉,鸡肉。

    剩下的一堆,武元庆让人在上边悬吊上一口油锅倒上油,然后他把早就准备的好的一个瓷盆里边倒上点面粉,放上盐,打了几个鸡蛋。倒上干净清甜的溪水搅拌起来活均匀。

    等油热了后,武元庆把宫女仆妇们准备好的穿在木签字上的萝卜干,菜叶子什么的,还有苹果块,梨块什么的裹上面粉糊,放到油锅里开始炸。

    随着东西入锅,表层的面糊很快的由白变黄,然后金黄,一股子油香带着食材本身的香气开始弥漫。

第五十八章 薛老六() 
古代油炸这种烹饪方法出现的其实挺早的,炮烙估摸着是最早的铁板烧?13??用炭火烧热铜柱,将人绑于铜柱上烧死,据说最早发明炮烙刑罚的不是商纣王而是夏朝的最后一个暴君桀,也是大禹的不知道多少代孙子。

    然后夏桀的厨师受到了启发,这人被炮烙的时候有一股异乎寻常的香气,铜柱上嗞嗞的有油流出。这要是在铁板上放点油,再把肉片放上边煎不就能做出好吃的东西了。发展到后来,有人发现把足够多的油放到锅里,然后把食物放里边炸竟然能做出比铁板上煎还要酥脆鲜香的美食,渐渐的这种油炸的做法传了开来。

    在唐代,葵花,芝麻,油菜的种植也没有推广开,再加上榨油技术的限制,植物油依然还是非常难得,而动物油脂虽然制作简单,但由于肉类难得,猪肉在这时候又是下贱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故而猪油都很少见。

    所以民间的食物做法最主要的还是煮,无论什么东西都是一锅煮,几乎也不见油星。

    王公贵族说起来也可怜,除了烤肉,剩下的依然是煮,油煎的都少。

    更遑论说武元庆这样用面糊裹着炸了,最主要他把苹果,梨,菜叶子,蘑菇,等水果蔬菜类的也都给炸了。

    独一无二的制作手法令人叹服,看着金黄的炸串出锅,闻着诱人的香气,一个个喉头涌动,直咽口水。

    待武元庆撒上自制的孜然粉后,香料和炸串间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那股子直刺心脾,让人味蕾翻滚的香气,真的让所有人都垂涎三尺。

    李承乾迫不及待的伸手抓了一串炸蘑菇,都顾不上烫,直接就往嘴里噻。

    一口塞了两片炸蘑菇,撑得嘴里慢慢的一边嚼一边口齿不清的说道:“呜呜,好吃,好吃,太好吃了,真真儿的酥脆鲜香,武元庆,这个比在你家吃的那些炒菜还要好吃哦”。

    看着太子那狼吞虎咽的吃相,剩下的人也都食指大动,纷纷拿上一两根烤串吃了起来。

    一时间赞美声四溢。

    尤其是看着王子瑜和襄城两个半大姑娘微张红唇,小口的吃着炸水果,那红唇开合之间,实在是美不胜收。

    自己做的吃的能得到大家的认同,武元庆脸上也乐开了花。

    把掌握火候的注意事项交给一个仆妇,让她做油炸的事情,武元庆则抽身去烤兔子肉。

    “你们几个少吃点油炸的哈,这边还有兔子肉,山鸡肉等着你们自己个儿烤呢,我跟你们说,自己做的吃的才是最好吃,最有成就感的哦”武元庆对抢着那炸串的几人说道。

    听到竟然还能自己烤东西吃,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众人,也都很有兴趣,果然不再抢吃炸串了。

    烧烤应该是人类进化以来最早学会的用火做食物的方法。

    当然往烤好的东西添加香料自然是很久以后才发生的事情了。

    烧烤方法简单,但掌握火候却非常不易。尤其是心急的人,武元爽李承乾两人就是代表。

    在其他人都拿着自己烤好的虽然不太好,但依然熟了的吃的时候,他们两人只能看着自己手里烤的一半焦黑,一般还有血色的肉相顾无言。

    最后还是武元庆看不起,好心的分给两人些烤好的肉才罢。

    最后一整只的烤狍子,几人也就拿着刀削了几片尝了尝就吃不动了。

    大快朵颐,的确不怎么适合这些饭量不大的少爷小姐。

    剩下的不能浪费,让李承乾出面分给了宫女仆妇,以及侍卫们,每个人分到的不多,但能得到太子赏赐,吃同样的东西,都高兴的很,觉得自己脸上有光。

    吃完了饭,武元庆斜靠着车辕在打盹,武元爽,李承乾,王伦三个则在斗地主,剩下五个小姑娘凑一块聊着私房话。年龄最大的王子瑜显然和其他几个有点代沟,只是抿嘴听着,一般不插话。

    这边享受着饭后的美好时光,那边挖煤的还在挥汗如雨的干着活。

    马别驾带的这些人平时也不怎么干活的,都是有薪俸的,又有油水收的。

    结果今天被安排挖煤,一个个累得要死,腰酸腿疼,一上午时间两手都打起了泡来。

    有忍耐力差点的眼中已经饱含泪水了,疼得。可偷懒却没一个敢的,谁让这是太子下的命令,别驾大人亲自督办的。

    没看别驾在一边汗流浃背脸色通红都不肯找个阴凉地歇歇吗?

    薛老六,顾名思义在家排名第六,是老幺,也最得父母疼爱,他老子以前是问事,也就是执杖行刑的衙役,去年因为岁数大了,得了病,本想着把职位荫补给薛老六的,毕竟问事虽然是最小的吏,可也算是有薪俸能领的,用现在话说就是正式工。

    可惜为了给老爹看病,花了大部分积蓄,没有足够的钱送给上头,薛老六没能成功荫补问事之职。不过看在他老爹的面子上,还是给他安排了一个白直的差事,意思就是额外差役,在官当值无月薪的小吏,用现在话说就是赫赫有名的零时工群体。

    就如同后世公安局派出所里的零时工合同工一样,虽然工资不高,但油水多。

    薛老六是个老实人,话不多,也不会来事,不会讨好上官,关键还是个软心肠,不忍心卡油,虽然一直想恢复父辈的荣光,做一个问事,可惜,事与愿违,虽然有苦活累活都抢着干,但上官还是看不上他,据小道消息说,可能连白直这个没有薪俸的职位都要保不住了。

    今天被安排着挖坑,薛老六虽然一直都是愁眉苦脸担心着自己的前途,但手上的活却没耽误,做得飞快,结果原本位于中间位置的,别人嫌他挖坑太快,挖的太深,一路你赶我赶的把他给赶到了最外围。

    武元庆画了个中心,然后让从这个中心往外挖,一个两个都觉得中间肯定最好,结果都挤在中间,就薛老六在最外边一个人苦干。

    想着自己被人这样排挤,薛老六越想越伤心,越伤心手上用的力越大。

    刺啦一声金铁交鸣,火花四溅,倒霉,又刨到石头了,薛老六这样想着,就伸手准备扒拉开土准备看看石头大不大,好不好挖。

    谁知,刚扒拉了一下土,一抹黑色出现在眼前。

    难道?想到了一种可能,薛老六心猛然剧烈的跳动起来,嘴唇哆嗦,颤颤巍巍小心翼翼的再次伸手往开扒拉了一下土,而这次那抹黑色更大了,一些黑色的碎屑钻了他的指甲缝里。

    虽然没有用过煤炭,但薛老六还是见过的,更何况武元庆怕有人不知道煤炭什么样,专门给讲了的。

    薛老六很确信自己挖出的就是煤炭。

    这就是太子要的煤,哈哈哈,薛老六低着头大张着嘴无声大笑,狂笑,爆笑,发了发了,老薛家要翻身了。

    ”我挖到煤了,我挖到了“薛老六大声嘶吼着,因为激动而显得干涩的声音透着兴奋激动,远远的传开,一直到了天际弥散。

    ”去你妈,是老子挖到的“就在薛老六兴奋的爬出坑要找马别驾报告的时候,一个人突然窜了过来。一脚将他踹倒在地。

    这人往坑里看了一眼,看到那一片黑色的石头,放下心来,拔腿就往马别驾那儿跑。

    薛老六爬起来就追。要平时被这人踹一脚,他肯定吭都不敢吭一声,因为这人是参军事的小舅子胡奎,也是几个问事里边领头的。

    参军事虽然是个从九品下的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但起码是有品级的,绝对不是薛老六能惹得起的。

    可今天这事是关系到老薛家能不能翻身农奴把歌唱的重要功劳,薛老六决计不能忍了。

    等武元庆,李承乾两人听到消息高高兴兴过来后,看到的就是薛老六和胡奎两人抱在一起厮打,马别驾在旁边呵斥的场面。

    了解了缘由,武元庆走到了场中,薛老六,胡奎见武元庆和太子来了,也赶紧分了开来,但还是气鼓鼓的互相瞪着。

    武元庆开口问了问其他人有没有人看见是谁发现的,结果所有人都摇头说没看见。

    “不是说,有人喊了句我挖到了吗,难道你们都听不出来是他们两个中谁说的吗”武元庆冷笑着问道。

    众人依然摇头,虽然很多人都知道肯定是薛老六挖到的,但不合群的薛老六很明显得不到这些人的支持,这些人也更不可能为了他得罪胡奎以及参军事。

    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看着同样衣衫凌乱的两人,一个汗流浃背,一个脖子上还挂着一方雪白的汗巾,又走到发现煤炭的坑边看了看,武元庆心里有了计较。

    ”你们谁发现的煤炭“武元庆明明知道两人就是因为争这个发现人厮打的,还故意问道。

    ”我“”是我“不出所料,两人同时答道。

    ”胡奎是吧,你说是你发现的煤炭?”武元庆把目光看向挂着雪白汗巾的人问道。

    “是的,小公爷,是小人第一个发现的”胡奎急忙回答,同时心中暗喜,问我了问我了,看来是认准我发现的了。

    “那我问下,你是从坑的哪边爬上来的”武元庆笑着问道。

    胡奎还记得自己是在那边踹倒的薛老六,于是指了一边说是这里。

    武元庆点点头说道:“你把脚抬起来我看看”。

    胡奎虽然不明白,但是还是忐忑着抬起了脚,武元庆扫了一眼。

    又让薛老六抬脚看了看,然后笑着对李承乾说道:”从有煤的这边爬上来,很明显是会踩到煤的,我刚才看了下,那煤层上边也的确有个泥脚印。可是这个胡奎脚上除了黄土什么都没有,而薛老六脚上有黑色的煤渣痕迹,手指也是黑的,而胡奎肩膀上的汗巾上也有一个黑手印,可他的手却不是黑的,所以挖到煤的是薛老六,不是胡奎。承乾啊,胡奎在骗你,他想抢功“。

    ”把他拖到一边,打断双腿“武元庆最后一句话点燃了李承乾的怒火,怒喝道。

第五十九章 土法炼焦() 
李承乾最终还是没有狠心打断胡奎的腿,只是让人打了一顿了事。

    13 不过胡奎的差事是没有了,不但是他,就连他姐夫的参军事都被拿掉了。

    而薛老六时来运转,不但恢复了父辈的荣光成为了问事,还是问事之首,也就是衙役的班头老大。

    最最让薛老六没想到的是,太子竟然还赏了他一个九品下的官身,虽然是最低一级的,但那也是有品级的不是。

    单论品级和胡奎姐夫之前是一个层级的。

    以后再说起来,他就不是吏,而是官,都可以被人称呼为大人了。

    升了官的薛老六被安排负责挖煤的重任,顺便还要督造炼焦的炉窑。

    材料则就地取材,这边的土都是粘性很大的红土,挖煤挖出的出正好就用来建造炉窑了。

    都不用烧砖,直接打成土坯,大夏天的很快就能干了。

    得益于后世出生在农村,姥姥家那边又有很多的小厂子,武元庆算得上是见多识广。

    小时候,小姨在陶瓷厂上班,大舅,四舅还有一堆亲戚在焦化厂上班,二舅则是下煤窑的。

    除了没进过煤矿坑里边,陶瓷厂,焦化厂那都玩的不带玩了。

    尤其是焦化厂,炼焦会有大量的炉渣倒在河边,几乎姥姥家村子里的所有人都会到那捡没有充分燃烧的半焦的东西拿回家来烧,人们管这种东西叫兰炭。之所以叫兰炭,是因为兰炭的颜色呈现蓝幽幽的特点而得名。

    那时候一年里边有一半的时间,生火都是用的兰炭。

    因为那个小焦化厂是用的土法炼焦,所以会产生大量的兰炭。

    当然人家炼出来兰炭都是要卖的,村里人捡的都是混在炉渣里的碎兰炭。要用小耙在炉渣里翻检。

    那时候武元庆在姥姥家住着玩的时候也是捡过几年的,直到后来焦化厂污染太严重,效益又不好关闭了为止。

    因为常常在焦化厂玩,土法炼焦那一套又比较简单,所以武元庆很肯定自己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弄出焦炭来。

    只要建好了炉窑,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人工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炼焦煤点燃,靠炼焦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直接火加热部分);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与未燃尽的大量煤裂解产物形成的热气流,经窑室侧壁的导火道继续燃烧,并将部分热传入窑内(间接加热部分)。高温燃气流则夹带着未燃尽的煤裂解物——化学产品排入大气。这个过程延续八到十一天,焦炭成熟,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然后封口,冷炉,等完全冷下来后就可以打开扒焦炭了。

    土法炼焦结焦周期长,成焦率低,煤耗高,焦炭灰分高(燃烧一部分煤造成的)。炼焦化学产品或被烧掉或随高温废气流排入大气,不仅不能综合利用炼焦煤,还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

    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是好处就是炼出的焦炭在钢铁冶炼的时候能提供足够高的温度。

    对于提高钢铁产量以及品质是有着至关重要作用的。

    煤找到了,焦炭也很快就能弄出来,但是提高钢铁产量,还需要有铁矿才行。

    幸好,辽州地下物产丰富,不但有着足够多的煤,还有储量不小的铁矿,貌似还有金矿,不过那是后世的时候听别人说的。

    煤矿主要在南边,而铁矿则在东边,武元庆问过,王朝,马汉这两个铁匠,据他们说现在辽州的东边出城六七十里,就有个铁矿。不过产量不大,也就够得上辽州本地用。

    他们打铁用的铁矿石就是从那买回来的。

    虽然产量不大,不过武元庆也不怎么在意。本来嘛,他也没想着靠着自己在辽州弄得这些就把大唐的钢铁产量翻番。

    他要的只是实际操作后得到的成熟的方法工艺流程。

    只要在这里把方法弄出来,那交给皇帝推广开后,有着皇家的支持全国的物资做后盾,不愁产量不打着滚的往上翻。

    别说全国了,光是河东道,以及长安周边能找出的煤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