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武元庆点点头,看了看小正太,没好气的说道“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怀疑我,要不是我在青楼干掉那么领头的,要不是我今天正好遇到,出手救了你,你个小屁孩差点就被人干掉了“。

    “是是是,都是托你的福,我谢谢你了,好了吧”李承乾笑嘻嘻的说道,一点都不正经,气的武元庆直瞪他。

    和武元庆笑闹了几句,李承乾对护卫沉声道“把这里的事情用最快的事情告诉父皇,这些人竟然敢对本宫不利,本宫一定要父皇好好治他们还有他们家人以及他们后边人的罪”。

    “是,殿下”护卫领命就要走。

    “是什么是,你给我回来”武元庆一把拽住那个护卫,然后对李承乾正色道“太子,现在不是你意气用事的时候,这些刺杀你的人都已经死了,也已经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付出了代价。你不需要通过牵连他们的亲人朋友来给自己出气。他们或许罪该万死,但是他们的亲人何其无辜,要为他们来承担你的雷霆之怒”。

    “那,你说我该怎么办,这件事情告诉父皇,即使我不提,父皇也会让他们付出代价的,毕竟河北一直是前太子的势力范围,那里的人一直都对父皇不满的”见武元庆破天荒的叫自己太子,李承乾知道他是认真的,于是也一脸严肃的问道。

    “这些人的家人就不要牵连了,至于河北的问题,找魏征啊”。

第四十章 你看我是不是傻() 
“魏征?”李承乾瞪大眼睛,不解“为什么找他,他不过是尚书左丞,还是前太子的人”。

    “说你小屁孩傻吧,你还不承认”武元庆一副怒其不争的样子,叹了口气。

    李承乾就要反驳,武元庆一挥手”行了,你别说了听我说,我告你你不要小看人魏征,更不要觉得他是前太子的人就对他有任何偏见。这人绝对是一个有大本事的人,不然你父皇也不会饶了他,还让他做尚书省的副职。别的不说,武德二年,李密降唐,李绩占据着李密之前的地盘,几乎是崤山以东的大片土地。是魏征请命安抚山东,去说服了李绩降了大唐的。现在知道为什么我说河北这件事要找魏征了吧”。

    那时候说的山东和后世的山东不是一回事,唐朝说的山东是崤山以东或者说太行山以东。也就是从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那边往东。

    所以唐朝的时候指五姓七宗这些这个地域内的氏族,也常常说是山东氏族。

    “啊”李承乾摇了摇头,迷茫的看着武元庆摇摇头”还是不懂“。

    武元庆扶着额头,愁得不行,不是都说太子李承乾聪慧吗,怎么我看着他像二傻子啊。

    ”我的意思是说,在山东,魏征是很有影响力的,他首先就是河北巨鹿人,家族在河北很有声望,其次他是前太子的亲信,河北一地前太子和齐王的旧部也大都认识他相信他,现在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虽然皇帝已经下旨赦免了他们,但是他们心底是不相信的,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他们认识并且能够相信的人去安抚去劝解去开导,综上所述,我认为魏征是安抚河北最合适的人选。“

    ”哦哦,这样啊,好吧我相信你的判断,等回去了我就给父皇上书讲明此事“李承乾顿悟了,高兴的说道。

    然后又好奇的问道”不过,你怎么对魏征的事情这么了解啊,不会是你认识他吧“。

    ”开什么玩笑,他多大我多大,我能认识他“武元庆撇着嘴翻着白眼”至于我为什么了解他,你管我呢”。

    “卧槽”李承乾又要爆粗口。

    “殿下啊我的殿下,您没事吧,臣救驾来迟,罪该万死”一个夸张的声音冲破护卫的阻挡穿到了众人的耳中,接着来人的身子也冲了进来。

    一见到李承乾,这人就像死了亲娘老子一样嚎啕大哭,但是怎么听怎么像是干嚎“殿下啊,您没事吧,没事吧”。

    嘴里嚎着,手上也没闲着,上上下下的摸着,查看着李承乾有没有伤着。

    “好了好了,薛大人放心,本宫一点事都没有”李承乾说道,说话的口气显得很不耐烦。

    薛元敬嚎的太投入了,没有听出来,但是比他晚了一步的温彦博却听得清清楚楚,再看看旁边一脸笑意的武元庆,温彦博心里一突突,觉得事情有点不对劲。

    温彦博不愧是后来能成为一代名相的人,心思转的很快,一发现不对劲,就抽身而出,笑意深沉的看了武元庆一眼,准备静观其变。

    薛元敬也看到了武元庆,他表现的就很没眼色,冲着武元庆疾言厉色的吼道“武元庆,你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为什么和刺客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说,这些刺客是不是你安排的,是不是你对太子殿下怀恨在心,所以要行刺报复”。

    卧槽,这尼玛黑锅扣得,太特么狠了,这是要让武家抄家灭族的节奏啊。

    这要不是恰巧自己救了太子这个二傻子小正太,又解除了误会,这黑锅没准还真让这王八蛋给扣严实了。

    武元庆微微眯着眼盯着薛元敬,眼中杀机浮起,手已经伸到了背包里。

    就在武元庆准备直接动手干掉薛元敬的时候,李承乾隐蔽的朝他摇了摇头,使了个颜色,意思他会处理,武元庆思考了下,点了点头,缓缓从背包里拿出了手。

    李承乾和武元庆之间的交流,都被一旁仔细观察的温彦博看在了眼里,更是确定了心中的猜测,看向上蹿下跳指责污蔑武元庆的薛元敬的眼神中也带上了怜悯。

    见武元庆没有冲动,李承乾暗暗出了口气,他还真怕武元庆不管不顾的点着一个炸弹塞薛元敬衣服里。

    怎么说薛元敬也是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一直以来也算得父皇重用的,真要被武元庆炸刺客一样的炸死了,那乐子就大了。到那时候,就算父皇怎么看重炸药,武元庆的处罚也轻不了。

    李承乾沉声打断了薛元敬的不断指责“好了,薛大人,刺客的事和武元庆没什么关系”。

    ”什么,没关系,哦哦,那是臣误会了“薛元敬不明白之前非常不喜欢武元庆甚至非常厌恶他的太子为什么要帮武元庆说话,但既然太子说没关系,那他也只能闭嘴了。

    忽然,李承乾莫名其妙的笑着问到”薛大人,你看我是不是傻子,是不是很傻很好骗啊“。

    这个问题问的就很傻,堂堂太子谁敢说傻,薛元敬一愣,立刻脸色一变正色道“太子的聪慧是有目共睹的,就连陛下和朝臣都时常夸赞,谁敢说太子傻,那他才是不折不扣的傻子”。

    “哦,是这样吗,我还以为自己真的很傻很好骗,所以才很容易被人骗到呢”李承乾笑的很奇怪,语气也很奇怪“那薛大人和温大人,你们觉得本宫傻不傻,好不好骗啊”。

    听到李承乾这诛心的话,吓得薛元敬和温彦博两人俩忙请罪辩解”怎么会,臣怎么敢这么想,怎敢欺骗殿下,殿下恕罪,是不是臣哪里做错了,让殿下有此误会“

    ”此言实在折杀臣了,殿下明察啊,臣从未有此大不敬的念头“。

    李承乾不置可否,笑着打了个哈哈”两位大人这是干什么,本宫又没说什么,只是和两位大人开个玩笑而已,你们怎么当真了“。

    虽然李承乾这么说,但是两人还是觉得有点心惊胆战的,尤其是温彦博已经知悉了武元庆和太子之间有问题,更是觉得太子说的话透着一丝阴阳怪气。

    ”好了好了,你们不要瞎想了,真的是和你们开个玩笑,这里的事情就交给你们处理了,本宫和皇姐皇妹都累了要回去休息了“说着,李承乾不再理两人,喊上襄城和长乐两位公主走了。

    一群赶来的护卫将他们护在中间,警惕的防备着每个人,小心翼翼的走了。

    也不知道怎么想的,李承乾走的时候没和武元庆说一句话,而是给了武元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武元庆则回了一个了然的眼神,两个的交流就这么在眼神交汇中完成了。

    也不知道到底交流了些什么。

    不明觉厉,好厉害的样子。

    温彦博和薛元敬两人坐蜡,处理刺客的事情也显得心不在焉的,尤其是看懂点事情的温彦博更是如此。

    李承乾可不知道他们的心思,但是他对自己对温彦博薛元敬说的话很满意。

    他觉得那是自己不言而喻的悄无声息的敲打了两人。

    但这敲打只是开始,绝对不是结束。

    从武元庆暴怒的骂他后,李承乾就明白了其中的猫腻。

    就像薛元敬说的,他真的是很聪明,不然皇帝和大臣不会众口一致的夸赞。

    之前之所以会偏听偏信,相信薛元敬和温彦博的话,觉得武元庆是坏人,无非是觉得薛元敬和温彦博都是自己身边的人,都是自己父皇相信的人,所以先入为主的觉得他们是可以相信的人罢了。

    别看他长在尔虞我诈的深宫,但到底还是个孩子,心思太单纯,太容易相信人了。

    但听了武元庆的解释,李承乾就知道自己被薛元敬和温彦博两人联手欺骗了。

    欺骗并不打紧,长了这么大又不是没被骗过。

    皇帝都还常常被人骗呢,更何况是没什么实权的太子了,李承乾对此真的不是太介意。

    但是骗了自己还要拿自己当枪使,要接自己对付武元庆,这是李承乾无法接受,也不能接受的。

    并不是说因为这个对象是武元庆,所以才会生气。

    这个对象无论是谁,都是李承乾不能忍受的。

    因为他们这是把国之储君当成了棋子在摆布。皇家的威严在他们的眼中竟然荡然无存。

    这恰恰是皇家的人尤其是皇帝最最在意也最最无法容许别人触碰的一点。

    赵高,司马昭之辈就是妥妥的例子。

    妄图把皇族当棋子当傀儡,这样的人其罪当诛。

    回到住处,尉迟恭也已经得到了刺杀的消息,正准备点起人马救太子,却见太子自己给回来了。

    紧张兮兮的把李承乾上下左右的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任何损伤才放心。

    把发生的事情和尉迟恭都说了一遍,着重讲了一下刺客的身份还有炸药的事情。

    对于尉迟恭李承乾是无条件信任的,因为他老爹就是这么信任尉迟恭的,他也知道老爹把尉迟恭这么一位国公大将军派来保护自己,肯定有其他重要的原因的。所以不能和别人说的事情,和尉迟恭都可以说,而且可以保证的是自己说的话最后都会被尉迟恭传给老爹。

    尉迟恭退下后,李承乾把自己的心腹叫到跟前,把发生的事情还有薛元敬和温彦博对武元庆的污蔑亲笔写了封信装到信封封好,在粘合处盖上太子印玺,让心腹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长安亲手交给皇帝陛下。

第四十一章 听说你家饭很好吃() 
太子遇刺,整个晋阳城都沸腾了。

    王家的寿宴也进行不下去了,太子是参加寿宴才遇刺的。

    虽然说起来是太子和公主偷跑出去没有带上足够的侍卫才会遇到危险,又不是王家的责任,但谁管这个,总之是你王家办事不利,才发生的这个事情,那最大的黑锅自然是王家背。

    好在太子有惊无险,没有受伤。但王家家主还是第一时间就求见太子送上厚礼给太子压惊慰问。

    崔刺史这个地头蛇也不必王家慢,紧随其后求见送礼并且发誓绝对不会有下一次,回去后就加强了城中的戒备,尤其是太子下榻的地方更是层层守卫。

    大大小小的勋贵官员也不甘其后,一一拜见。

    杨氏本来也要去的,但是听说继子武元庆当时也在场,杨氏差点没直接吓瘫了。

    太子不喜欢继子,继子也对太子殊无敬意。现在太子遇到刺客刺杀,继子在场,别人能不怀疑吗。

    甚至杨氏自己都怀疑是不是继子也参与其中,这么想着杨氏哪还有心情拜见太子,领着大丫二丫喊上武元爽就着急忙慌的往家赶。

    回到家,得知继子已经回来了,杨氏马不停蹄的找到武元庆,就是一番追问。

    “元庆,太子遇刺的时候你是不是在那里,你为什么在那里,刺客和你有没有关系”。

    听着杨氏机关枪一样的发问,武元庆头都大了。

    “母亲大人,您瞎想什么呢,我怎么会和刺客有关系,至于我为什么在那里,这纯属巧合”。

    杨氏狐疑的看着武元庆:“巧合,没关系?那你怎么会在那里,为什么不是别人在那里”。

    武元庆看着杨氏怀疑的神情,哭笑不得的解释:“我去王家,结果门口一群人不让我进去,后来我一生气就走了,但是我又很饿,于是就就近找了一家酒楼上去吃点东西。结果我吃饱喝足准备走的时候,就听到楼下边有打斗的声音,没想到是太子和公主遇到刺客了,亏的我让家将去帮忙,不然太子和公主可就危险了”。

    杨氏脸上浮现喜色,一把抓住武元庆的胳膊,激动的问道:“元庆,你不是和娘开玩笑吧,你是说你恰逢其会救了太子吗”。

    武元庆点点头,说道:“对啊,是我救了太子,怎么娘您没听人说吗?“

    ”没有啊,为娘就听见别人说太子遇到刺客了,然后你也在场,其他人都去求见太子了,可是娘担心你,就先回来看看“杨氏提着的心放了下来,一脸微笑的看着武元庆,怎么看怎么满意。

    这孩子可是刚刚救过太子的,对太子可是有救命之恩的,老爷在新皇上面前也算是站稳了脚跟,现在又和太子有这么一层关系,武家的荣华富贵,三代以内是无忧了。

    人逢喜事精神爽。

    杨氏爽的不要不要的。亲自跑到库房精挑细选,花了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才挑好了给太子和公主压惊的礼物。

    坐上备好的马车给太子送礼去了。

    杨氏送礼走了,大丫二丫武元爽三个小家伙被赶去学习了,武元庆自个就待在自己小院,让人挑着粪给地理的东西上肥料。尤其是移栽的西红柿和辣椒。

    这种事情武元庆自然不会自己干,他只是在旁边指挥,典型的光动嘴不动手。

    粪是直接从茅厕现掏的,味儿太大,武元庆都没敢站在地边指挥,而是远远的在自己的房门口指挥,斜倚着门框,嘴里吃着丫鬟紫鹃递来的零嘴,好不惬意。

    等到整片地都施好了肥,太阳都已经西落,火红的晚霞布满了天际。

    让紫鹃去问问杨氏晚上吃什么,结果紫鹃回来说夫人还没回来呢。

    ”母亲到现在了还没回来,也不知道和太子有什么可说的,不会被太子留下来用过晚饭才回来吧。”武元庆暗暗嘀咕。

    武元庆准备找三个小家伙问问晚上吃什么,结果到了他们学习的书房一看,三个小家伙竟然在一起玩牌呢,玩的正是他教的争上游。

    “我说,你们三个不好好学习,怎么在这玩牌呢,你们先生呢”武元庆黑着脸问道。

    武元爽一见他这样,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一缩脖子,没敢答话。

    反倒是二丫,一点都没有被他凶巴巴的样子吓到,奶声奶气的喊了声大哥,一把抱住他的胳膊,撒娇道:“先生说我们今天学的很好,所以提前了结束了授课。还有哦,大哥,你不是说要我们劳逸结合的嘛,人家正是听大哥的话,所以才让姐姐和二哥和我一起玩牌的,大哥你不要生我们的气好不好嘛”。

    对二丫这个小丫头,武元庆是一点气都生不起来。

    小丫头扮得了淑女卖的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