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着女儿们叽叽喳喳的笑语,李世民脸色顿时又黑的不像话了,脸颊哆嗦的都停不下来了。

    尼玛,老子已经赔进两个宝贝女儿了,难道还要再赔进几个不成?

    责骂女儿李世民自然不愿,只好把一腔怒火发向武元庆。

    “诗是好诗,只是光会作诗有什么用,能成为栋梁吗?你瞧瞧你多大了,都做父亲的人了,还是只知道整日里要么瞎跑,要么懒散度日。你这样跟囊虫有什么分别?“

    一顿莫名其妙的训斥,把武元庆骂的懵逼的一愣一愣的,什么个情况,我现在没事干怪我咯。还不是你把我的官职职司全给撸了的啊。

    就在武元庆搞不清楚皇帝无名火发的哪门子劲的时候,李世民又说道:“明天漕粮运到,搬运,仓你去看着点,别出问题。“

    说完这话,也不得武元庆回话,李世民一甩袍袖转身走了。

    说走就走还真是利索,但皇帝你好歹给个名分噻,你这糊里糊涂让我去监督漕粮人家谁听啊,身上没有一官半职,只有个爵位在身,女婿我刷脸不顶用啊。

    武元庆心中哀嚎,小公主们也个个一脸失望。姐夫有差事了,再也不能带我们撒欢疯玩了。

    “姐夫,明天咱们还去白马寺吗?“晋阳公主可怜巴巴的问。

    “是啊。“

    “是啊。“

    其他人也跟着点头。

    武元庆没好气的摇头:“没听你父皇说吗,明天姐夫有事要做了,白马寺去不成了,改天吧。“

    武元庆本来想责怪晋阳,高阳还有城阳三个小家伙几句来着,因为要不是他们胡乱说话,自己也不至于刚清闲没几天就又被摊派了事情在身上,关键还特么无名无份,就是说刚干活没工钱。

    但想了下,都是小丫头片子,知道个屁,又不是有心的,责怪哭了还的哄,何苦来哉。

    “真好,元庆哥哥也送了长乐一首诗,终于和子瑜姐姐,襄城姐姐一样了。“耳边突然响起长乐轻轻柔柔吐气如兰的声音。

第四百九十八章 监督个蛋() 
王子瑜,襄城两人都有武元庆为她们所写的诗词,王子瑜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和襄城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长乐一直羡慕不已,今天终于得偿所愿,她元庆哥哥也给她写诗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甚美,甚得妾心。

    在别宫又留恋半日后,武元庆将公主们带回了洛阳宫。

    第二日,武元庆遵照皇命去监督漕粮卸载入库,到了地头方才得知,怪不得皇帝什么委任都没有呢,原来昨天晚些时分,就已经有旨意下给了洛阳县令。

    武元庆到的时候,洛阳县令领着含嘉仓藏监早早就等着了。

    洛阳县令别看只是县令,但却是京县,县令都是正五品的官员,而含嘉仓仓监则是从六品的,一般粮仓都是正七品的,但惟独含嘉仓仓监是从六品的。

    为什么特殊呢,因为诸多粮仓里,含嘉仓最大,在后世这个粮仓被称为古代最大粮仓,那在大唐这时候自然就是天下第一粮仓了。

    含嘉仓的修建是和洛阳城一个时间段修起来的,也就是隋炀帝时期。

    含嘉仓之所以会被建成最大,一来是因为地理位置正好处于大运河由南到北的中心枢纽,二来则是因为隋炀帝的好大喜功,这位皇帝建什么都喜欢往大了来,粮仓也不例外。

    但虽然建造的这个粮仓成为了最大的,城东西长六百多米,南北宽七百多米,共有圆形仓窖四百余个。大窖可储粮一万石以上,小窖也可储粮数千石,为了保护粮仓还特意在四周修建了城内城,城墙宽四五丈,高两丈余,为了运粮便利,开了四道门。

    但这么一个建造庞大,严密的巨型粮仓在隋朝却并没有成为重要的储粮仓库,因为那时候洛阳周围建造了好几个粮仓呢,以防出现个大火走水被一锅端,所以统治者把粮食是分散开几个粮仓各放一部分的。

    然而,隋末的动乱四起,让统治者悲哀的发现他们错了,错的很离谱。

    走水的意外没发生,叛乱却起来了。起来叛乱也就罢了,造反的里边还有一个非常聪明的李密。

    别看李密在话本戏曲舞台上是个为了漂亮女人放弃江山的好色之徒,但实际上李密是个很有政治野心也是非常聪明有能力的一个人。

    他家世显赫,出生于四世三公之家,自己袭爵蒲山公。散发家产,救济亲朋好友,收养门客,礼遇贤才,从不吝惜资财。后又折兵读书,尤其喜好兵书,常能背诵。

    隋炀帝评价他说: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说他顾盼之间看起来不是一般人,不让他在皇宫当守卫。

    杨素也对自己儿子杨玄感说: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这些当世能人都觉得李密非同常人,李密也配的上这个评价,反了隋朝后,他加入瓦岗,在他的谋划下瓦岗很快壮大,成了当世十几路反王中声势势力最大的一家。

    最后李密又干掉了原老大翟让,自己当了瓦岗的头头。隋朝派兵攻打瓦岗屡次被他打败。

    当时为了争夺都城洛阳,那时候还是隋朝将领的王世充和李密在洛阳周边激战了将近半年时间。

    那时候李密就发现了一个洛阳守军的弱点,那就是洛阳城的粮仓基本都在城外。一旦城外的粮仓失手,洛阳城里存粮就会不够吃。

    发现了这一点后,李密就开始了他的抢占粮草战略。李密先打下了城北面的兴洛仓,之后又袭击回洛仓,粮仓被占,洛阳城里人心惶惶,守军士气也随之降低,逼得王世充不得不出城作战,结果王世充几次袭击仓城都被有所准备的李密给打败,最后一次更是全线溃逃,抢着拥上洛水浮桥,淹死了几万人。

    瓦岗众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李密抢夺粮仓的战略却是成功的。后来几年,王世充占据洛阳,只要有人打到洛阳附近,首先抢夺的就是几个粮仓,后来李世民和王世充争夺中原的也不例外,弄得最后洛阳就是一座孤城,粮食断绝,一天能饿死几十个上百个,有的人直接就吃人肉,有的人抓来泥土放进瓦瓮,用水淘洗,沙石沉在底下,取出浮在上面的泥浆,把糠麸掺在里头,做成饼子来吃。

    不光百姓缺粮,就连官员,高官都没得吃,王世充的尚书郎卢君业、郭子高等人都是活活给饿死的。

    那完全就是一片人间地狱,惨不忍睹。

    于是大唐建立后,吸取了经验教训,充分的利用起了建在城内的含嘉仓,李世民登基后,尤其是贞观二年的那场席卷关中河东的大蝗灾更是让李世民看到了大量储粮的重要性。

    于是下了皇命,东都洛阳以东的税粮,从江南运抵的漕粮全部集中在含嘉仓,再由含嘉仓通过陆路水路运至关中长安。

    而长安不缺粮的时候,含嘉仓就承担起了所有大多数漕粮的仓储任务。

    春夏之时本不会有漕粮运到,但皇帝李世民巡幸洛阳,为了保证粮食存足,以防有个什么变故,所以在皇帝早前决定巡幸洛阳的时候,朝中就特意下了命令,临时让江南官府抽调粮食运抵洛阳以备不时之需。

    在含嘉仓仓监领着武元庆详细介绍了一番情况后,时间快到了午时,远远的城墙外响起了号角声,运粮船队终于来了。

    含嘉仓位于洛阳城东北角,有一宽宽八十多米、深十多米的宽广深邃水道。运粮船只沿着运河一直到通济渠,然后从通济渠渠首北上经瀍河后由水道西行,穿过里坊区直抵含嘉仓。

    当船队到来的时候,仓城东南的曹运码头霎时热闹了起来,运粮的工人哗啦啦全拥挤了上去,管秩序的军士大声呵斥的维持。运粮的马车也一架架的驶到了码头上等着一会运粮装载。

    武元庆看了一会发现,除了想多挣钱的民夫拥挤了些外,其他不管是值守的军士,还是仓库的官吏,就连赶马车的都是秩序井然,没有一点乱象。

    在码头边竟然还有一个管理处,里边有官吏在登记造册,每下来一车粮,赶车的都要过去报数登记,基本粮食的统计在这里就完成了,然后入仓时候再登记一次就不会有什么错漏了。

    尼玛,这还让我来干吗?

    监督?监督个蛋蛋。

第四百九十九章 硕鼠() 
卸船,装载,运送,入库都井然有序的进行,武元庆来回跟了两趟后就放了风。

    溜溜达达在仓城里瞎逛了起来,这个仓库看看,那个仓库看看,看来看去发现这里大大小小的仓库或者说仓窑样式都是一样的。

    都是口大底小的椭圆状深坑,口直径小的十米左右,大的能有一百多米,深差不多也有四层楼那么高。

    这在武元庆看来工程相当大了,后世他们家附近也有粮库的,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免粮税,每年收了粮食后都要去那里交粮的。

    但那粮库的都是地上的,盖得就是一般的那种仓库样式的,一个个都是圆形的那种,有顶棚,但是顶棚却不是密封的,就跟伞盖一样压得很低,让雨水漂不进去。

    像地下挖坑这种地窖,那是家家户户自家弄的,武元庆他们家那地窖很小的,就放点土豆啊,白菜,或者一点水果什么,武元庆大了以后那地窖口他都钻不下去,勉强下去进里边都没法转身的,撑死了一平米多一点。

    哪像含嘉仓这么庞大,不但要挖这么多大坑,挖好了以后还要经过火烘干。烈火烧过后,那土层都变得非常硬,和烧瓦罐瓷器一样。但这只是第一步,之后还要把草木灰顺势摊在窖底,上铺木板,木板之上铺席子,席上垫谷糠后再铺席子;窖壁也照此处理,即先用两层席子夹一层糠,里面装粮食,边装边往上升。到离地面半米处铺层席子,席子上一层糠,糠上又是层席子,然后封土,一个粮窖才算完工。

    因为工序比较麻烦,所以一个粮窖装满后除非需要运粮,否则是不会轻易开启的。

    一般的地处比较潮湿的粮窖,小米这些粗粮存五年,大米存三年,像含嘉仓地处城东北,别看外边有河道,有码头,但地势其实很高的,所以是属于干燥之地,这里的粮食可以存放小米九年,大米五年。

    “喂,你们给我停下。“

    逛着逛着,武元庆逛到了一个位于库区南边的粮窖附近。抬头就看到那个粮窖门大开着,七八辆马车停在那,车上已经装的满满的一麻袋一麻袋的粮食。

    再看向不远处通向南门的含嘉门的道路上,已经有几辆满载粮食的马车快走到门口了。

    什么情况,这含嘉仓的主要作用是仓储中转,主要服务的是关中,是长安,要往那里送粮也该走的是北门出城,怎么会走了南门呢?

    武元庆心中一惊,难道,是有人盗卖库粮不成?这么想着武元庆一边大喊,一边飞快跑向那还在仓门口停着的七八辆马车。

    “你们是什么人,要把这些粮食运到哪去,谁允许你们开这个仓库的?“跑到近前,武元庆大声喝问到。

    赶马车的和装卸的都是民夫,听到武元庆的呵斥唯唯诺诺一句话答不上来。

    武元庆扭头看向守仓门的军士,厉声道:“去把管事的叫来。“

    军士虽然不认识武元庆是谁,但看身上的服饰,腰间的挂饰就知道大有来头,所以二话不说就扭头跑进了仓库里。

    不一会就有一个穿着绿袍胖乎乎的小官急急忙忙跑了出来。

    “就是你开的仓?“武元庆冷冷的问道。

    “是,正是本官。不知你是?“小官见到武元庆既没有直接见礼,也没有发现他没穿官服就小看他,而是很客气的询问。

    “本侯武元庆,前司农寺少卿,嗯,今天奉皇命特来监督漕粮入仓的。“武元庆报家门到。

    “原来是武少卿,下官钱明添为此地典事见过大人。“小官钱典事恭敬行礼。

    武元庆要光说是奉皇帝命令来的,或者说报了爵位这小官还不一定有什么清晰的概念,但一报名字,和以前的官职,小官钱明就有了直观的概念了。

    也就更加恭敬有加了,没办法,武元庆的名字他可是经常会听到的。因为那是他妥妥的上官,顶头上司。司农寺管的就是农业,发放俸禄,仓储这些事情。

    这含嘉仓就是武元庆以前职权范围内管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部分。武元庆可以对含嘉仓和这里的官员没什么了解,但他们却不能不对上官有所了解。

    别看武元庆现在没了官职,不再是司农寺少卿了,但他在含嘉仓这些大小官员眼中依然是上官,是有能力决定他们官帽的人。

    “钱明,我来问你,这粮仓是你开的?粮食也是你让运的吗?“武元庆不想废话,直接问道。

    “回大人,这是仓监和左右仓丞的命令。“钱明一个磕绊都不打的快速回答到。

    “去,把仓监,仓丞都给我叫来。“武元庆看向刚才去喊钱明的那个军士命令到。

    “大人,你这是,,,,“军士跑走后,钱明有些紧张的问。

    “没什么,有些事情要问他们。“武元庆淡淡笑了下,又问道:“钱明,你知道这些粮食要运到哪去,运去干什么的吗?“

    “回大人,这些粮食是几个大粮商买的,就在离这里不到五条街的地方就有他们的仓库。“钱明答道。

    “哦?“武元庆意味深长的笑了:“这总共才十来辆车的粮食吧,几个大粮商够分吗?还是说之前已经拉走不少了?“

    “这些哪够啊,听仓丞说他们一共要买四十万石呢,之前已经运走了十万石了,还有三十万石没运呢。“钱明是知道说什么说什么。

    四十万石

    武元庆悚然一惊,脑海中浮现出两个字硕鼠。

    四十万石,有过贞观一年,贞观二年买粮,筹粮的经历,武家又是数得上的大粮商,对于这个数字武元庆有很直观的概念。一石一百一十多斤,顿顿喝稀的贫苦百姓一石够活小一年的,四十万石就够四十万人忍饥挨饿一年活命了。现在一斗四文钱,一石四十文,十石四百文,一百石就是一贯二,一万石就是一百二十贯,四十万石就是四千八百贯。

    说起来没多少钱,但看养活的百姓数就知道这个粮食数有多大。而且含嘉仓最大存储量也才五百多万石,不到六百万石。现在储粮还没到极限,四十万石几乎相当于占了含嘉仓十分之一的储粮量了。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既然食黍,那就该杀。

第五百章 闹大笑话了() 
“大人,不知急招下官所为何事?“

    就在武元庆想着该如何宰杀硕鼠,如何才能起到最大杀鸡儆猴的震摄作用的时候,三个硕鼠气喘吁吁的跑了过来,后边还跟着几个小官以及几个军士。

    “马雄,吕忠,郭亮,尔等三人竟敢倒卖仓粮,损公肥私,数目巨大,触目惊心,来人将他们三人给我拿下。待本候禀过陛下,定将明正典刑,以儆效尤。“武元庆不废话直接下令绑人。

    刚跑过来的几个军士傻眼了,搞不清楚什么情况,怎么就要下令拿人了呢,还是拿的这里的官职最大的三位,下令的你是谁啊你。

    跑去喊人的还有另一个值守仓门的倒是知道武元庆的身份,但见其他军士没动,他们迟疑了一下也没有立即动手。

    仓监马雄,左右仓丞吕忠,郭亮也吓傻了,不明白好好的怎么就要拿下自己等人了,还要明正典刑,这是要砍头的节奏啊,什么倒卖仓粮,我们没干过啊。

    “大人,误会啊,下官从不曾倒卖仓粮啊。“吕忠,郭亮哭着喊着叫屈叫冤。

    “误会?事实就在眼前你们还敢说误会?你们敢说那一车车的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