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2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武功侯武元庆为监军,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共率步骑五万赶赴松州。

    散朝后,大臣们回军营的回军营,回衙门的回衙门,只有武元庆出了殿门后没有离开而是转道走向了立政殿。

    这里是李世民的寝宫,也是他日常处理朝政的时候,可惜到了立政殿武元庆却扑了个空,李世民不在这里而是去了皇后长孙的寝宫丽政殿。

    好吧,李世民是个黏老婆的皇帝没事最常待的地方就是长孙所在的丽政殿了,睡觉也是常睡在丽政殿,他自己的寝宫立政殿倒是睡的很少。

    来到立政殿,给皇后问过安,又逗弄了几下冲过来喊姐夫的李治和他的两个妹妹城阳和晋阳这三个小家伙,随后武元庆才跟着皇帝走到一边说明了来意。

    “你要朕给先锋的一万人马多配备一倍的炸弹?“李世民皱了皱眉说道。

    “是的陛下。“武元庆点头。

    “每人标准配置是四颗,这也是你当初建议的,为什么现在你要打破这个规矩?,给朕一个合理的理由。“李世民凝声说道。

    炸弹是国之重器,等闲是不得使用的,李世民规定只有守卫长安的十二卫可以配备炸弹,而且必须是战时才有配备的机会。具体什么情况该配备是有很多条要求的,满足要求才可以配备,这么多年下来,十二卫里边真正配备过炸弹的没多少,顶多就是训练的时候玩过炸弹模型,就是没有填装火药的空壳。

    李世民的原则就是能用命打赢的仗就尽量不用炸弹。

第四百六十章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李世民对火药,对炸弹看的紧,估计也就仅次于他的皇位和老婆们了。

    哦,不对,在他心中老婆之中应该除了长孙外,剩下的还不如炸弹重要呢。

    打吐谷浑那可是灭国之战,但李世民愣是只给了侯君集手下的五千左武卫悍卒每人四颗炸弹,至于其他的像李靖,李道宗等人手下的兵将都没这个待遇。

    从这里也能看出来,相比李靖等人,李世民还是更相信玄武门之变时候坚决站在他身边的侯君集。

    这次要不是松赞干布领二十万吐蕃精兵攻打松州,而松州那边又没有太多兵马,派去增援的也只有五万,李世民也是绝对不会给一万先锋军都装备上标准的四颗炸弹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武元庆是这支兵马的监军,李世民怀疑谁也怀疑不到武元庆头上,谁让炸弹还有火药就是武元庆献给他的呢。而且牛进达也是一个老成持重的人,李世民相信有这两人在,给这一万人配备炸弹出不了什么问题。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大方了一把武元庆还不满足,竟然还想要翻倍。

    “陛下,方才朝会上臣说了和吐蕃交战不比吐谷浑,虽然在吐谷浑大唐将士也有不适应的情况生,但比起吐蕃,吐谷浑可就差远了,吐蕃是比吐谷浑更高的存在,咱们的将士到了那里的不适应会远比在吐谷浑要更严重,说是直接丧失战斗力恐怕也不为过,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需要太良好的身体情况就能使用的炸弹派上的用处也就远比平日里大的多。所以除非是我们就只在松州那里的战场打一下,没想着攻到吐蕃境内,否则,多配点炸弹就是很有必要的事情。“武元庆把情况往严重了说。

    李世民这时候可没想到吐蕃松赞干布会被唐军打败一下,损失千把号人就会退兵的,他这次派五万人过去准备的就是打一场硬仗,看看人数就知道五万对二十万,这是要往大了干准备。

    所以武元庆说的情况就很重要了,大唐的战略目的是什么,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是将吐蕃打出松州,还是狠狠揍一顿,让吐蕃一疼就是好多年。

    最后想到松赞干布给他写的信的内容,李世民想这吐蕃兔崽子太猖狂了,不给他点狠的他就不知道谁才是这世上的老大,既然要打,就往他吐蕃打,他不是说要夺朕的大唐,取朕的性命,抢朕的女儿吗,那朕。。。。那老子就让他看看,到底谁能打到谁的国家里去。

    “好,朕就依你所请,给一万先锋军配加倍的炸弹,但你也要答应朕,务必给朕打到吐蕃去,搅他个天翻地覆让吐蕃小儿瞧瞧。“李世民恶狠狠的说道。

    “是,臣定不辱使命。“武元庆低头拱手行礼,嘴角露出一丝不被察觉的小九九达成的窃喜。

    。。。。。。。。。。。。。。。。。。。

    青藏高原,武元庆后世的时候去过,不过既不是骑行也不是去玩,是去接一个暑假期间骑行去西藏的好朋友。

    他那个朋友有点点背,一路骑行到了西藏眼看还有半天路程就能到拉萨的时候,出车祸了,被一辆越野车给撞飞了,断了一条腿。

    做了手术要回家的时候,武元庆和朋友的哥哥一起坐火车去接的人。

    唯一的一次去就是坐火车,一路上也没觉得有什么身体的不适,可能也是跟他长在黄土高原有关,他老家的海拔怎么也是一千多米呢,总归是平原地带的人要更适应的。

    所以,这时候去松州,甚至去吐蕃,武元庆是不怎么担心高原反应的。

    他要做的就是让家里给准备点厚衣服就好。

    两天后,武元庆依依不舍的跟家人,主要是和女儿武瞾告别。

    在旁边,前两年也已经成亲,有了孩子的王朝马汉,还有早就成亲的赵龙赵虎也在和家人告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是诗圣杜甫很有名的一诗兵车行,讲的就是战士出征的场景。

    不过这讲描述的是普通府兵遇到的情况,武元庆堂堂侯爷可不会这么惨,他家里人虽然也不舍,但还不至于嚎啕大哭,因为没必要,他是领兵的,打仗也是在后边指挥,用不着上阵杀敌,遇到危险的可能是很低的。

    大唐先锋部队已经离开长安赶往松州了,吐蕃的使节还被扣在四方馆不知道情况呢。

    说扣可能不恰当,反正就是遇到了四方馆官吏的各种阻挠,只要在四方馆里随便你去,但想出去没门,总能有理由拦住你。

    吐蕃使节没办法呀,这想再见大唐皇帝,人家不接见,想告辞离开,拦着不让,想起来的时候赞普老大有交代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找长孙家试试,于是就试了试,结果好不容易传出去的消息石沉大海。

    长孙无忌当然是得到吐蕃使节请求帮助的消息了,但皇帝妹夫明摆着是动了真火要教训吐蕃,他才不会傻到这时候沾染吐蕃这潭浑水呢。

    于是吐蕃使节就这么扣在了四方馆里。

    扣押使节这种事情李世民不是第一次干了,想当初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后,突厥颉利可汗趁大唐生政变之机,率大军打到了长安城外四十里渭水河畔的时候,就曾经派过使节去见李世民。

    那个使节就是这次出兵松州的白兰道行军副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那时候执失思力是颉利可汗手下的心腹大将,奉命见大唐皇帝,自认为胜券在握,便大肆鼓吹说:“颉利可汗与突利可汗两人率领着百万大军,现在已经来到。”想借此恐吓唐太宗,以显示其军威。

    然后差点被李世民给砍了,执失思力害怕,便请求饶命,大臣萧瑀和封德彝也请求按照礼节打他回去,可李世民说:““如果我现在就放他回去,突厥认为我害怕他们,就会更加肆意侵凌“。最后李世民没有杀他,但也没有放他,而是把他囚禁在了门下省。

    这次吐蕃使节也是一样,松赞干布带二十万大军进兵松州,派了他来见李世民,他也是一样的倨傲,然后也是一样的被扣住了,李世民这次的理由是,放吐蕃使节回去会让松赞干布有准备,不能打个出其不意,对大唐会不利。

    不得不说,历史就是这么惊人的相似。

第四百六十一章 停下来的原因() 
长安离松州不算远,没看吐蕃使节那么快就到了长安了吗?

    可这个不算远也只是一个相对的距离,其实在古代哪有什么不远,出门几十里就是出远门了。

    别看吐蕃使节到的那么快,但他那是只有区区几个随从,又是骑马的,从松州到长安用了十来天。

    可实际上从长安到松州总共有一千多里远的,普通步兵日行三四十里就是精兵了,日行五六十里那就是精兵中的精兵,这一趟走下来起码是二十天往上。

    还别觉得慢,也别拿后世徒步一天走一百多里来说事儿,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后世的路是什么路,古代的路又是什么路,后世穿的鞋是什么鞋,古代穿的鞋又是什么鞋。

    当然也别拿我们的革命先辈比,那是一支靠意志力打天下的部队,没有可比性。

    而且即便是什么都不带的徒步一天能走一百多里,但第二天绝对走不了第一天那么多,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每天能走的距离都在缩减。

    因为人不是机器,不能简单的这么算我一天最多能走一百二十里,十天就能走一千两百里,要是这么算的话博尔特就不用买汽车了,去哪儿自己跑就行。

    说回到古代,其实没什么大路小路之分,离开了城邑几十里,所有的路基本没什么宽的,并排走不了几个人,一万人的队伍前后能拖五六里甚至更长。这些说的是路况,还有就是他们要携带的装备,像府兵都是自备兵器,粮食,装备差点的有十几斤,好点的有几十斤,反正不等,携带这么多东西能走快才见鬼了。

    而最精锐的十二卫那都是朝廷统一配给,他们不需要自己携带粮食,但兵器皮甲整个下来步兵起码就是二三十斤了,骑兵会更重。

    要是像牛进达,武元庆他们带的这一万先锋队的精锐,那随身负重可就更多了。

    更别说有了武元庆提供的炼铁炼钢方法,以及在河东道和关中找出了好几个大的石炭,也就是煤炭的矿藏,大唐这几年的钢铁产量那是与日俱增,节节攀升。

    普通百姓的生活和国家基础建设是暂时涉及不到了,但是大唐全军的装备却是更新升级了一把的。

    像皇帝李世民麾下最最厉害的部队玄甲军,那家伙就几千号人,可是却屡建奇功,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

    《资治通鉴》对于玄甲军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

    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玄甲军的战斗力和作用可见一斑。

    但这么厉害的玄甲军,规模却一直在几千人左右,多数时候只有三千人马。

    这不是李世民不想让自己手下这样的军队更多一点,而是因为受限于钢铁产量的不足,没办法武装起来更多的玄甲军而已。

    但随着武元庆贡献出炼钢方法,这样的限制就不复存在了。大唐有了足够的钢铁产量来给军队换装。

    玄甲军扩编不说,还换上了最好的铠甲兵器,所用的横刀都是百炼钢级别的。

    守卫长安的十二卫兵马装备要次于玄甲军,但步兵的负重也到了四十斤左右,骑兵更高,能达到七十斤,因为骑兵的铠甲是精钢制作的明光铠。

    也就是先锋队的这一万人马都是选的十二卫里的骑兵,而不是歩骑混编,不然的话想从长安到松州怎么也得一个来月,但即便是骑兵负重增加后,行军速度也比没换装前慢了,一千多里路跑下来走了差不多小二十天。

    在距离松州还有三十里远的时候,牛进达让大军停下休息埋锅造饭。

    “将军,还有三十里就到松州了,您为何在此停下。“牛进达的副将有些不解的问。眼睛却一直看向松州方向,里边满满的是对城池,对城池里的床铺满满的渴望。

    看着这位副将那红肿的眼睛里边的渴望,武元庆噗一下没忍住笑了。

    “监军为何发笑,难道你知道我的打算不成?“牛进达瞪了一眼副将后,扭头看向武元庆问道。

    “哎我说老牛啊,咱们好歹前几年也是搭过伙的,你有必要一直这么监军长监军短的吗?“武元庆没有回答问题,反而计较起了称呼的问题。

    听到武元庆叫他老牛,牛进达呲了呲嘴,觉得牙疼怎么就又说道称呼上了。

    说起来呢他无论是从官职还是爵位和武元庆都是相仿的,武元庆之前带兵去岭南的时候还是他上司,按理说平辈论交没什么问题,而且他的年纪也不是说比武元庆就大上太多一定要高一辈的。

    可是偏偏他和程咬金,秦琼这些人是生死兄弟,兄弟相称的,而武元庆管程咬金,秦琼等人都是叫叔叔的。

    要是他和武元庆平辈论交不是就比程咬金,秦琼这些人低了一辈了吗,好端端矮了一辈的牛进达可不愿意。

    但武元庆也不知道是没想那么多呢还是说就是故意的,张嘴闭嘴叫牛进达老牛,还让牛进达不要客气,直接叫他名字就行。

    牛进达不想和武元庆就称呼的问题多说什么,把话题拉回到上个问题上来,追问道:“监军难道就不好奇为什么我会在这里让大家休息吗?“

    切,没意思,武元庆嘀咕了一句见牛进达定定的看着自己要一个答案,副将也是如此,只好随口解释道:“这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一路疾行赶来,眼看只有咫尺之遥了,却停下不进去。要么是你不想救援松州,要么就是你不想让吐蕃人发现我们的到来。所以很明显了,第二个肯定就是你停下的原因,至于说为什么不想让吐蕃人发现我们来了,我觉得也很明显,因为你想打吐蕃人一个措手不及,你要晚上偷袭他们。“

第四百六十二章 突袭的计划() 
松州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扼岷岭,控江源,左邻河陇,右达康藏”,“屏蔽天府,锁阴陲”,用一个用烂了的词形容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所以这里自汉以来都会设有军镇,不过把州治放在这里却是大唐首创。武德元年,李渊在这里置松州,并且将城墙全面修缮了一遍。

    松州城并不算很大,毕竟这里主要是军镇,其次才是住人的城池。整个城墙一圈下来有十二里,但城墙不长却是又高又厚的,高有四丈也就是十二米的样子,宽更是近十丈。

    松州城还分内城外廓,瓮城(月城)女墙(雉谍)、马面规模完整。

    所以别看城不够大,但却足够坚固足够高。

    吐蕃大军围攻松州已经有好多天了但却被堵在城外不得寸进。要么说小有小的好处呢,正因为城小,城墙不长,才能靠着剩下的几千兵马加上城里的民夫衙役等的帮忙守住城墙,而没有失守。

    要不然城墙再长的话,城墙上防守的人可就不够数了,当然能守住这么多天也是因为松州守军面对的是不善攻城的吐蕃人,没什么攻城器械,不然凭借吐蕃的人数优势也早就把松州拿下了。

    但不管怎么说,松州还在大唐的手里,这就让日夜兼程赶来的牛进达,武元庆和他们手下的一万兵马路上的辛苦没有白费。

    将士们休息吃饭,牛进达和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