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小胖子是准备在科学的道路上一往无前的走下去了。

    他这样也好,让朝中的官员很是放心了不少,没有对他留在长安上书发表什么看法以及反对意见。

    各位即将被赶出长安的亲王深知皇命不可违,于是也没闹什么幺蛾子,乖乖听从皇命,统一在一个月后的三月初七离开长安。

    ““依我们的兄弟情谊,难道不想经常共处吗?只是以天下为重,不得不如此。没了儿子还可以再有,兄弟则不能复得。“

    在太极殿上给众位亲王的践行宴上,李世民痛哭流涕不能自己的拉着弟弟们的手依依不舍的话别。

    “你父皇还真是虚伪,明明恨不得让这些人统统赶快滚。“武元庆躲在角落里指着被李世民拉着手的李元景和即将拉手的李元昌等皇弟们对同样躲在角落的李承乾撇嘴说道。

    “还非要做出演这么一场兄友弟恭的好戏,啧啧,真的,虚伪。“

    对武元庆时不时的口出不逊之言早已免疫的李承乾,听了这话依然黑了一张脸,气愤的指责道:“武元庆你够了啊,有你这么指责我父皇的吗,你这是欺君知不知道,有你这么做臣子的吗?“

    “我只是诚实的说了几句实话而已,看把你气的,好了好了你消消气我不说了还不行吗?“武元庆敷衍的安慰。

    对武元庆这种惫懒样,李承乾是一点辙儿都没有,恨恨瞪了他一眼后扭头气鼓鼓的不说话了。

    武元庆偏偏要逗李承乾,笑嘻嘻的说道:“你父皇对你真是用心良苦啊,生怕你这小身板挡不住你这些皇叔皇弟,这么早就做打算把他们赶得远远的,不让他们威胁到你这太子的地位。可惜,你父皇还是办差了一件事情,竟然把李泰给留下了,瞧他对李泰这么喜爱的样子,搞不好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看到不该有的希望。你说要是李泰府里的长史之类的心腹撺掇李泰和你争太子之位,李泰那小胖子会不会动心啊。“

    “额,这个不可能吧,青雀应该不会起不该有的心思吧。“李承乾惊疑的问。

    “那可说不准,所以,我觉得你还是早作打算的好,比如让你父皇把李泰赶离长安。“武元庆笑眯眯的出主意。

    “嗯不行,这肯定不行,父皇肯定不像让青雀离开长安的,而且母后生病,我也不想让她为此伤心。“李承乾用力摇头否决。

第四百五十五章 一句诅咒() 
“那要不弄点炸药放他家里,直接把小胖子炸成死胖子。“武元庆换了个主意。

    “不行,这更不可以,怎么能这样,青雀可是我弟弟,我怎么可以对他做这样的事情。“李承乾说完悄悄看了下周围见没人注意也没人听到他俩的话,才松了口气。

    他觉得武元庆胆子真是大的没边了,在太极殿宴席上四周全是大臣和伺候的内侍宫女,武元庆竟然敢就这么堂而皇之的说要干掉一个亲王,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的啊。

    武元庆可不知道李承乾心中想什么,而是笑眯眯的再次确认到:“真的不想?“

    “不想。“李承乾回答的斩钉截铁。

    “哦,不想就好。“武元庆给了李承乾一个赞许的眼神。

    “额,什么意思?“李承乾不明白武元庆这唱的哪一出。

    “方才我开玩笑的,就是想看看你心里对李泰到底是个什么想法,还好,你小子没有把你弟弟看做是威胁,更没有想要除掉他的想法,我很欣慰。“武元庆满意的笑道。

    “我本来就没这个想法好不好,要不是你提起,我都从没想过这个的。“李承乾有些生气的说。

    武元庆语重心长的说:“你没有这么想真的很好,你知道的你父皇的皇位就是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杀了你大伯和叔叔才得来的。当然子不言父之过,咱们不说这件事情陛下做的对错与否,但可以肯定的这件事情一定是陛下一辈子的伤痛,不但他内心不好过,你皇祖父十年来也无不是日日悲痛欲绝的,这样的事情在大唐发生一次就好,我想陛下也肯定不想他的儿子和他一样,所以,承乾啊,一定要保持现在的初心不要变,不要给子孙后代做一个坏的榜样。“

    武元庆这话可不是瞎说,李世民真的是给大唐王朝的历代储君和皇子们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有人说是当初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去见太上皇李渊的时候,李渊曾经恶毒的诅咒过李世民说“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这句话在原本时空的正史里边是从不见有记载的,在野史之中好像也没见过,反倒是里边会常见,所以后人根据李唐皇族历代的传位经历给杜撰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而武元庆穿越到大唐后也从没听说过李渊曾经对儿子李世民说过这样的诅咒。

    但这诅咒这事儿虽然是不真实的,但这话说的却是一点没错的,原本的历史上,自李世民之后,大唐皇位的更迭几乎都是伴随着血腥杀戮的。

    他的儿子李承乾派人准备干掉过另一个儿子李泰,后来还造他的反,还有一个儿子李佑也曾要造他的反。

    等到了高宗李治的时候,武则天几乎把李家皇族杀干净了,李治的儿子就留下了李显,李旦,再之后武则天是被神龙政变搞下去的。

    神龙政变的第三年,又发生了李显的儿子,当朝的太子李重俊军事政变的事情史称景龙政变。

    这次政变失败了,太子李重俊被杀,然后没几年李显死了,他的四儿子李重茂继位,不足一个月,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然后让他爹李旦当了皇帝,两年后李旦退位把皇位让给了李隆基。

    李隆基在安史之乱后当了太上皇,他的三儿子成了唐肃宗,唐肃宗死的时候,他的儿子太子李豫和越王李系也是兄弟阋墙,最后李系被杀。

    这一场场政变,一场场兄弟相残,完全是铁与血造就的皇位更迭。

    历史上那么多朝代也有搞政变,也有兄弟相残争夺皇位的,但像唐朝这么频繁,这么血腥的真的是没有,完全的蝎子粑粑独一份。

    就仿佛是对李世民开大唐先河兄弟相残夺嫡的一种轮回,一种无声的嘲笑。

    是不是真有报应武元庆不知道,但他真的不想原本的历史李承乾兄弟身上重演,不想这样的血腥残忍的事情发生在大唐。

    李承乾不明白武元庆这是怎么了,没头没脑的说这些,但他听得出武元庆心中说这些话时候内心的沉重以及对他的殷切期盼。

    李承乾无声的用力点头。

    武元庆展颜一笑。

    。。。。。。。。。。。。。。。。。。。。。

    距离那天已经过去很多天了,武元庆和李承乾私下里再没谈起过那个话题,但李承乾和留在长安的弟弟李泰走动的却更加频繁了。

    嗯,这个走动主要指的是李承乾,李泰对总是会在不恰当时间很恰当打断自己思路,以及试验的太子哥哥却是表现的很不待见,嫌他烦。

    在弟弟青雀那里屡屡得不到好脸色,总是嫌弃的不行,李承乾表示挺尴尬的,不过好在除了李泰,还有小正太李治可以让他这个当大哥的展示一下亲近。

    小正太,这是武元庆第一次看到李承乾时候内心给他的称呼,但十年过去了,当时的小正太已经成了英俊的少年,都娶了老婆了。

    而当时还没出生的李治也已经长成了不到九岁的小正太,年纪和当时的李承乾几乎是一般大,兄弟两个长得也很像,不像小胖子李泰,李承乾和李治兄弟俩都是皇家高颜值的代表,长得一样的白,一样的修长,一样的好看。

    看到他们兄弟友爱最开心的就是皇帝和皇后了,尤其是长孙皇后,先是大儿子李承乾成婚了,娶了一个知书达理的媳妇,小两口还恩爱的很,现在他们兄弟之间关系又这么好,心情怎一个好字了得,心情一愉悦,这本就算不得重的病很快就大好了。

    今年是贞观十年,大唐这两年少有的安稳日子,前半年除了封王就藩外就没有别的什么大事发生,风平浪静的很。

    皇帝也亲政了,太子对于被收回的权利也没有表示什么不满,周边国家部落也没有和大唐有什么边境冲突,好一副太平盛世的景象。

    但只有武元庆知道,这样的日子过不了多久的,战争才是贞观初年的主旋律。

第四百五十六章 操蛋的理由() 
六月初,侍中魏征再次以眼病请求改任散官。所谓眼疾,就是眼睛出了毛病,据武元庆观察魏征的眼睛应该是白内障,导致的模糊看不清楚东西。

    这种情况比较麻烦的,这种病放在后世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不太好治的病,要么做手术要么配个眼镜带着改善一下视力,却也不是常态,这种病是会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严重的,慢慢的眼镜的作用也会不大的。

    不过武元庆觉得无所谓了,在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古代,或者说大唐这种平均寿命不过三十多的年代,像魏征这种活了五十多的人已经算是年纪足够大,足够赚的。

    以后看见看不见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虽然这么想,但武元庆却也能不会就眼睁睁看着魏征坏了眼睛。

    武家的工匠在前几年的时候就能做出望远镜来,那现在做个近视,或者远视眼镜自然也是不在话下,说没有测度数的工具,但没有那玩意又有什么影响呢,大不了多试多打磨一些不同程度的镜片就好了。

    不过,在这之前魏征请求改任散官的事情皇帝李世民已经做了决定,魏征态度坚决,李世民不得已改任他为特进。

    特进,这个特进是官名,和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一个属性的官职。在隋唐时候是属于文散官,在隋朝品级位于开府仪同三司之上,而在唐朝它的品级则第二阶,正二品,位开府仪同三司之下。

    去年率兵灭掉吐谷浑的李靖辞任右仆射后被封的就是特进,封爵依旧,俸禄、赏赐、部下吏卒依旧,门下、中书平章政事。

    而魏征呢被封的是特进,仍知门下事,朝章国典,参议得失,徒流以上罪,详事闻奏;其禄赐、吏卒并同职事。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以前的实职可以去掉,以前管的那些都不再是任务,不再是分内的事情了。

    但给个虚职,没有具体的责任,可是你以前管的事情你依然有权利管,以前享受的待遇依然有权利享受。

    就以前职权范围内的事情,不是一定要你管,而是你想管就可以管,不想管就可以不管。

    所以,特进这一官职就和后世那啥中什么顾与委一样,看似只是虚的,但实际上反倒是比已经更加灵活,更加自由,权利还没有一点的变化。

    能当这个品级散官的,目前只有像李靖,魏征,还有卸任右仆射好几年的杜如晦这样的开国功臣有这个资格。

    所以别看是不当右仆射,不当侍中了,但朝中大事参议得失顶用的还是这么些个人,顶多再多些新上来的人。

    接替魏征当侍中的是桂阳公主的驸马太常寺卿杨师道,而接任右仆射的则是原中书令温彦博。

    而就在大唐朝廷两大巨头换人的时候,美好的和平局面被打破了。

    吐蕃出兵入侵已经被大唐纳入版图的原吐谷浑,在和驻守当地的唐军激战数日后,吐蕃留下两万多人继续攻击,然后大部人马掉头杀向了大唐的松州军府。

    以前大唐和吐蕃还是不接壤的,但在吐蕃征服羊同,灭掉党项及白兰诸羌多个部族后,吐蕃和大唐中间就在没有了任何缓冲的地带。

    向北,被大唐占领的吐谷浑是和吐蕃接壤的,向东,吐蕃和大唐的剑南道,陇右也都是接壤的。

    所以,吐蕃袭击大唐就变得简单了起来,往北,往东踏过他们的过境就进入了大唐的国境。

    对于吐蕃的袭击,大唐基本是没有一点准备的。

    谁能想到前年冬天还和大唐联合一起攻打吐谷浑的吐蕃竟然时隔一年后就翻脸对大唐动了手,关键谁能想到吐蕃竟然敢对大唐动这个手啊。

    但吐蕃还真就动手了,而且理由特么很操蛋。

    松赞干布亲自率领二十万吐蕃大军进逼松州,但到了松州后吐蕃军队只是和唐军小规模交战。

    这只是试探,因为大唐消灭东突厥,又打了薛延陀个半死,之前又刚刚灭掉了吐谷浑,正是声威震天的时候,松赞干布也怕步了这几个国家的后尘,所以他先派了小股人马试探大唐军队的战力虚实。

    谁知道,这样反倒给了松州军府的最高统帅松州都督韩威一个错觉,觉得吐蕃是怕了大唐,根本不敢和大唐全面开战的。

    于是怀着这样一个轻敌的想法,立功心切的韩威不顾兵力悬殊,吐蕃有二十万大军,他手下人马不足一万,他就带领不足一万的松州守军主动出击去攻击吐蕃大军。

    二十万对一万,这尼玛就是螳臂当车,硬那鸡蛋去和石头碰呢,历史上兵力悬殊成这样还能赢的有几个,有肯定是有,但哪个不是赫赫名将,哪里是韩威这么一个不出名的小军府的都督能比的了的。

    于是结果显而易见,韩威轻敌冒进,没有伤了吐蕃军分毫,自己却被吐蕃人打了个大败而归,不足一万的手下能逃回松州的不到三千。

    韩威这一败,损失的不光是五六千的大唐士卒,最主要的是他的失败让剑南道松州周边早以前归顺大唐的羌人看到了吐蕃的不好惹,从而起了异心。

    就在吐蕃入寇松州的消息刚刚烽火传到长安,让长安的皇帝和大臣们知晓的时候,韩威就败了,而后不过四五天,羌酋阎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齐齐一个州一个州的叛乱并且归附吐蕃。

    一时间唐朝在松州这里陷入了极其不利的境地。

    然后一场仗打出了自信心的松赞干布觉得大唐不过是徒有虚名的纸老虎罢了,根本不能和吐蕃大军抗衡。

    于是信心满满的屯兵在松州城下,然后派了使者携带金帛赶往大唐都城长安。

    大唐君臣在长安里对松州的具体战事还不太了解,只是通过烽火传递的消息知道韩威打了败仗,但松州城并没有丢,所以并不是如何太过着急的。

    还在商量该如何应对,派兵去增援是肯定的,但派多少,派谁去还没定下来。

    然后八百里加急的奏折已经从松州送抵了长安,言明吐蕃大军逼进是来迎娶公主的,随后吐蕃使节会到长安来觐见皇帝。

第四百五十七章 松赞干布的威胁() 
“丫丫,看过来看过来,看爸爸手里拿的是什么?&#o39;武元庆手里晃着拨浪鼓冲女儿武瞾喊。

    而一岁多的武瞾小宝贝呢,正聚精会神的用穿着小虎头鞋的脚丫子踩着脚下的一滩水渍打算和尿泥玩呢,对她老子的召唤理都没理。

    “呀,夫君你怎么光顾着逗她玩了,没看到丫丫都尿了吗?“王子瑜从屋里走出来正好看到这一幕,不由的娇嗔道。

    武家这女孩子都和丫字结下了不解之缘,武元庆的三个妹妹从大丫到二丫再到小丫,一字排开,结果武元庆自己生了女儿武瞾后,取了个小名又叫丫丫,这姑侄四个要出去光叫名字,别人还以为是姐妹四个呢。

    别看丫丫才一岁多,但从小就聪明的很,不到十个月大就会走了,不满一岁就会叫爹,娘,爷爷,奶奶,姑姑,会称呼人了,而且吐字非常清楚。

    “我拿着拨浪鼓逗她过来,可是她不理我啊。“被老婆埋怨,武元庆很是委屈。

    “活该,谁让你好好的爹不当,非要女儿叫你爸爸的,怪声怪气的女儿理你才怪。“王子瑜呛到。

    “哎,子瑜你这叫不讲理,怎么叫爸爸就是怪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