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Iⅰ;故撬嶂慈翊辰3兀评钤ㄏ铝钊盟芯犹忧赝趵钍烂竦拇χ谩

    同样,尉迟恭的誓死效忠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玄武门政变后论功行赏,尉迟恭和长孙无忌,并列头等功臣。皇帝赐绢万匹,然后把整个齐王府都赐给了尉迟恭。贞观元年,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

    这家伙就是李世民的铁杆死忠。所以,李世民才放心的把如此重任交给了他。

    李世民的命令下的很急,除了他,长孙皇后外,只有得到命令的尉迟恭知道是为什么。

    就连他大舅子,长孙皇后的哥哥吏部尚书长孙无忌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一帮宰相一样的看着刚回朝没几天的尉迟恭,马不停蹄的又开始调兵遣将,急哄哄的准备领着三千右武卫的悍卒保护太子去晋阳,却愣是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不就是太子去晋阳吗,不就是祭天吗,用的着国公护卫,副宰相跟随吗,这他妈排场也太大了吧。

    再说你尉迟恭去也就算了,还带着你儿子一起去,你当这是郊游呢。

    宰相们都很不高兴,觉得自己被忽视了,皇帝不再爱了,有心找皇帝麻烦,弹劾尉迟恭,但然并卵,皇帝怎么会处置自己的死忠呢,尤其还是明显得到皇帝授意的尉迟恭。

    太子李承乾很忧伤,明明早上才给母后请了早安,怎么上午的时候就下旨让自己去晋阳了。最主要还没告诉自己为什么,只说提早启程,以免耽误七月祭天。

    自己是小孩子没错,可又不是傻的,七月祭天,现在才四月好不好,长安距离晋阳又不是很远,就算太子出行走的慢,那个把月也爬过去了啊,用得着这么早启程吗?

    是不是自己哪里惹父皇母后生气了,这是要发配自己吗?李承乾在自己的寝宫惶惶不安,又不敢找父皇母后问个明白。

    李承乾这边担心害怕不愿意去,那边他姐姐襄城公主和妹妹长乐公主却找到皇后央求要跟着太子一起去晋阳玩。

    看着两个眼角泛红泫然欲泣的小姑娘,长孙哭笑不得。

    “襄城,长乐,你们怎么想起来跟着太子去晋阳了,路途那么遥远,很辛苦的。想要玩,皇宫这么大,还不够你们玩的吗。不行也可以让侍卫保护着你们出宫到长安城里玩玩啊”。

    “不嘛,母后,儿臣要和太子哥哥一起去晋阳玩,人家还没有去过那么远的地方呢。而且皇祖父就是在那里起兵,才有了现在的大唐的,人家要去看看嘛”长乐公主才是个七岁的小萝莉,奶声奶气的和自己母后撒的一手好娇。

    “是啊,母后,您就让我们一起去吧,我会照顾好长乐的”襄城公主也在一旁娇声哀求。

    襄城公主母亲早亡,长孙怜惜她,自小就养在自己身边,待她就和亲生女儿一样,而且襄城也聪明孝顺,雅礼有度,作为长女她一直是李世民众女的榜样。

    而长乐公主更是李世民和长孙的嫡长女,更是万千宠爱于一身,刚出生,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欣喜若狂的给她起名叫丽质,取天生丽质难自弃之意。

    长乐公主的志文中用华美的辞藻盛赞道“公主资淑灵于宸极,禀明训于轩曜。皎若夜月之照琼林,烂若晨霞之映珠浦。”

    长乐公主也对得起自己的名字,长得是人如其名,天生丽质,才七岁的她已经长成一个容色绝姝的小美女了。不但人漂亮小姑娘还特别懂事,也没有说父母宠爱就变得飞扬跋扈,恃宠而骄。而是和姐姐襄城公主一样,孝顺懂礼貌,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都非常友爱。

    这两个公主可谓是唐朝公主中的典范。这时一起求到了长孙这里,可怜巴巴的样子让长孙实在是硬不下心去拒绝,无奈的长孙只能答应了两人的请求。

    长孙皇后满眼宠溺之情的看着两个得偿所愿的女儿欢呼雀跃的跑了出去,她对太子的这次出行充满了期待,老天赐予了自己如此好的儿女,就绝对不会吝啬于再多赐些其他的好东西,长孙坚信。

    三天后上午,东宫玄德门外,三千护卫已经整装待发。随着太子仪仗出行,浩浩荡荡旌旗招展,三千护卫也各司其职分散护卫,李承乾的车驾在中间的位置,尉迟恭骑马随侍在侧,温彦博,薛元敬两个人也乘车跟在后边,襄阳和长乐两位公主的车驾紧随其后。

    东行三十里,就到了后世人熟知的灞桥。

    此时正是柳絮纷飞的时节,灞桥边送别亲友的人们已经开始习惯用折柳来表达对亲友的祝福思念。

    要是李白在此少不得念一句“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白居易则会说“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可惜,李承乾的到来,让依依惜别的人们瞬间四散。太子出行要避让,否则容易惹事,搞不好要掉脑袋的。

    李承乾没有享受到折柳送别的待遇,因为没有人来送他。

    不知道他是否感觉到内心凄凉。

    过了灞桥,又走了几十里晌午的时候在会昌驿稍事休息,下午又走了几十里,天色稍晚的时候,已经到了渭南驿。

    这时候已经不适合再走了,尉迟恭原定的也就是在这里住一晚的。

    尉迟恭招呼属下安排防卫,李承乾则和两个妹妹到了驿站安排的房间。把两个妹妹送到各自的房间后,李承乾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刚进房间,内侍就进来说太子右庶子温彦博和太子舍人薛元敬来了。

    等两人进来后,李承乾小大人一样坐在榻上,一本正经的问道“二位大人,有事吗。”

    温彦博两人施礼道“没什么事情,臣等就是来问候一下,看看殿下有什么需要的吗,毕竟殿下这也算是第一次独自出行,臣等担心殿下会有什么不适应”。

    “哦,两位大人多虑了,本宫很好,没有什么不适应的。”李承乾笑着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既然如此,臣等现行告退了“微施一礼,温彦博哂然笑道。

    就在两人扭身出门的时候,李承乾忽然心头一动,开口道两位大人且慢“。

    两人赶忙回身说道”,太子殿下,可是有什么事要问吗“。

    ”嗯,本宫忽然想起来,您两位大人和尉迟将军好像都是河东人,温大人您好像是县人,那里离晋阳可不远,父皇命本宫主持七月在晋祠的祭天仪式,本宫却对晋阳知之甚少,所以想请教二位大人。“

    ”殿下请问,臣知无不言“作为副宰相,基本回话的都是温彦博,薛元敬就在旁边听着就是,他已经被温彦博代表了。

    ”本宫听说温大人曾跟随大儒王通学习,而王通是太原王氏上代族长,现在族长是王通的弟弟王绩,温大人对这太原王氏应该很熟悉,就给本宫说一说这太原王氏吧“。李承乾笑着道。

    温彦博正色道”殿下,这太原王氏是五姓七宗之一,从魏晋以来最最著名的门阀之一,而您陇西李氏也是其中之一。王氏以诗书耕读传家,出过的名臣武将无数,故而王氏在河东一带甚至我们整个大唐都是赫赫有名的,尤其是在河东,几乎每家每户都和王氏有着大大小小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年太上皇晋阳起兵的时候也得到了王氏的鼎力支持,所以王氏和朝廷的关系是很好的“。

    李承乾点点头“嗯嗯,这些本宫也有所耳闻,那温大人可否知道太原王氏最近的事情吗”。

    温彦博闻言一滞,尴尬的干咳一声说道“殿下有所不知,臣离家甚早,对王氏近况不甚了解,不过薛大人前两天才刚刚从晋阳回来,我想薛大人对王氏的近况应该更了解一些”。

    薛元敬看着太子看过来的眼神,肚里气的骂娘,温彦博你个老匹夫不为人子,刚才一句话都不让我说,光你叭叭叭说,现在你回答不出来了,就把我推出来,你把我当成什么了,你副宰相了不起啊,我特么好歹也是太子舍人呢。

    心不甘情不愿,还不得不说,薛元敬这个憋屈。

    “臣的确对最近王氏的近况比较了解,臣前几天就是到晋阳和王通之女相亲的”薛元敬小声说道。

第二十六章 武元庆不是好人() 
“噗”刚拿去水喝了一口的李承乾顿时喷了。

    “对不起对不起,本宫失态了”李承乾手忙脚乱的擦着喷到身上的水,一边解释道。

    薛元敬一脸幽怨,他就知道是这样,果然。

    “冒昧问一句,薛大人你多大了?”李承乾整理好仪容,嘴角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问道。

    一旁的温彦博笑着抢先说道“殿下,这个臣知道,薛大人正是而立之年。”

    再次被代表了的薛元敬只能讪讪的笑了笑。

    李承乾一听,哦,感情这薛元敬已经三十了,老大不小了竟然还没娶妻,不像话。自己老爹还没三十呢,可自己已经这么大了,更别说弟弟妹妹都一大堆了。

    “那王通之女今年又多大“

    薛元敬可能察觉到了太子的想法,很不好意思的说道”王氏女年方二八,正是适龄之时“。

    妈的,比人家到了十四岁,真不要脸。李承乾一想,这家伙比自己老爹还大,想要娶的却是比自己姐姐襄城大了才两岁的一个姑娘,这不是不要脸是什么。

    李承乾这时候还是个小正太,再怎么在皇宫这个大染缸里待着,那也还是个孩子,想法自然和大人不同。

    看看旁边的温彦博就知道了,这老东西正在不住的点头,似乎觉得薛元敬想娶他老师王通的女儿很不错一样。

    李承乾心理觉得薛元敬不是个好人,但是有事要问人家,而且作为太子也不好把自己的好恶表现的太明显,只好接着问道“那薛大人和王家小姐是否情投意合”。

    一个小屁孩一本正经的问一个三十岁的老男人,是否喜欢一个姑娘,那姑娘又是否喜欢你,这场景怎么看怎么怪异。

    薛元敬苦笑的说道“王家此次有给王通之女选婿的意思,除了微臣,前去求亲的人还有不少。只是被应国公家的长子武元庆给搅和了,最后只能铩羽而归。”

    “武元庆,是那个进献马蹄铁的武元庆吗”李承乾好奇的问道,应国公武士彟及儿子武元庆进献马蹄铁,大大减少战马损失的事情他也知道。他父皇当着他的面还夸过武元庆,说他是朝廷的栋梁之才。没想到现在又听到有关武元庆的事情了,李承乾有点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发生了什么。

    “回殿下,正是那个武元庆”薛元敬说道。

    李承乾眼镜放光追问道“说说,说说,他是怎么搅和的,本宫虽然没见过,可也听说过,这个武元庆是不学无术的纨绔,可他能够弄出马蹄铁这样好的东西,怎么也不像别人说的那样,薛大人既然和他有过接触,那你就说说对他的印象。”

    薛元敬怪武元庆的出现扰乱了他和王子瑜的接触,更因为作的诗被武元庆华丽丽的比了下去,这让身为十八学士之一的他情何以堪,他对武元庆恨得牙痒痒,自然不会说武元庆的好话,在讲给李承乾听得时候,那是添油加醋,着重表现自己和王通之女两人是如何如何的看对了眼,武元庆又是如何如何粗鄙无理横插其中,用买来的两首诗博取王小姐的欢心,在被王小姐驳斥后又是如何野蛮动手,自己又是怎么样英勇无畏挡在王小姐面前的。

    反正他自己就是光辉形象,王小姐很喜欢他,武元庆就是反面形象,怎么粗俗野蛮不讲理,怎么卑鄙无耻怎么说,自然是不被王小姐喜欢的。整个故事讲完一句话概括,年轻有为的大臣和世家之女情投意合,却遭到了窥伺世家之女的顶级贵族大少的野蛮拆散。

    有情人难成眷。

    “额,武元庆这么坏吗”李承乾被薛元敬描述的吓到了,人怎么能这么无耻,他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温彦博,想听听他的看法。

    温彦博这时候还不知道他儿子和武元庆之间发生的事,不知道儿子被欺负惨了的他这时候没有故意说武元庆的坏话“武元庆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微臣也不敢肯定,毕竟薛大人作为当事人,说得话可能会有些偏颇。“

    说到这温彦博对薛元敬笑了下,意思不是针对他的,才接着说道”不过据臣之前听说的来看,武元庆的确是不学无术,像薛大人说的那两首诗应该是做不出来的。不过应国公之前朝堂上也笑着说他夫人来信说儿子武元庆梦中遇到了仙缘,还说是妇人之言,不足为信。所以,这两首诗具体怎么来的现在还真不好说,不过那马蹄铁是武元庆先送给应国公的这件事却是真的,所以臣认为不管武元庆有没有这么坏,起码他应该还是有点本事的”。

    薛元敬马上说道“殿下,温大人说的是,臣说的可能有点主观了,不过武元庆的名声的确非常不好。在晋阳那是飞扬跋扈,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那王家够厉害了吧,王通的儿子就是臣相亲的王家女的哥哥,在大街上为了阻止武元庆殴打一个老叫花子,和他起了冲突,那武元庆直接指使家丁对王通的儿子进行了惨绝人寰的殴打,还嚣张的说,王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爹是应国公,是为大唐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当年要不是他爹的维护,太上皇在晋阳起兵之前就被人王威,高君雅等人弹劾逮捕了,哪还有晋阳起兵及大唐建立之事”。

    李承乾啪的一巴掌拍在桌上,气愤的小脸通红“贼子敢尔,他难道以为我大唐立国都是武士彟的功劳吗,胆敢如此议论太上皇,他可曾把我皇族放在眼里,把律法放在眼里”。

    李承乾还是个小屁孩,再怎么是太子,那心思也深不到哪去,图样图森破,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尤其还是自己身边的近臣,他心理就压根没想过这些话都是被加工甚至是篡改的。

    薛元敬一看太子发怒了,眼中喜色一闪而逝,火上浇油的继续说道”武元庆之所以如此有恃无恐,皆因为太上皇当年为酬其功,曾赐武士彟免死一次。“。

    李承乾气的怒发冲冠”如此无父无君之辈,怎么可任其逍遥,本宫必上奏父皇,将这个诽谤皇族之徒法办,还有武士彟,本宫也要告他个管教不严之罪“。

    眼见李承乾暴跳如雷,温彦博吃不住了,皇帝让他随侍去晋阳,为的可是七月祭天的大事,现在就因为薛元敬的一番话,太子就要在刚离京一日的时候,上表弹劾大臣及其子,皇上会不会相信不说,起码是会很不高兴的。

    这么想着,温彦博赶忙劝阻道”殿下息怒,我们现在赶到晋阳办好祭天这件事最为关键,祭天之前,还是少生枝节为好“。

    ”怎么,温大人认为这件事不是大事吗,还是说温大人因为和武士彟同朝为官,不想惹这个麻烦“李承乾一腔怒火发到了温彦博头上。

    温彦博觉得自己好冤,自己只是想办好眼下的差事,结果却惹得太子不喜,真真的祸从天降啊。

    可还不得不劝阻道”殿下,臣不是说这件事不重要,也不会因为和武士彟同朝为官就袒护他,臣只是认为现在咱们无凭无据的就要弹劾一个朝廷重臣,而且还是在武士彟刚刚进献了马蹄铁圣眷正隆的时候,臣认为实在不妥。“

    ”这不行那不行,那依你看,本宫该怎么办“李承乾气呼呼的问道。

    温彦博擦擦额头的汗,习惯了和一帮子朝中的老狐狸打交道,骤然变成小孩子,他觉得亚历山大。

    ”老臣认为,殿下首先要把陛下交给的祭天之事办好,至于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