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些人一旦管理不好,闹个矛盾,打个架都是要算到吏部头上的,如果说食宿,衣物不达标,闹出贪腐来更是吏部的事情。

    要是有考生死在馆舍里,那不管是怎么死的,吏部更脱不了干系,也就意味着武士彠脱不了干系。

    要是有人再从中挑拨一下,导致考生们闹点事出来,那武士彠的麻烦可就大了。

    这尼玛,完全就是炸药桶嘛。

第三百二十三章 一人灭一国() 
九月份的时候,伊吾城主到长安朝贡归附。伊吾是西域的一个小城邦国家,具体地点相当于后世哈密那一片。

    说起来伊吾隋朝的时候就内附过一次了,隋朝还在其地设置伊吾郡。只是隋朝末年的时候,控制力下降,然后突厥强盛起来,伊吾城主才向突厥称臣。现在颉利一灭,伊吾城主就赶忙率他所属的七城降唐。

    对伊吾先归附隋朝,又归附突厥,现在又归附大唐这种反复无常的行为,武元庆倒是没什么厌恶不满的。

    他很理解这种只拥有几个城池的小国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依附强者。几个城池几万人,可用之兵也许只有几千人,甚至更少。

    周边又都是巨无霸的邻国,夹缝里求生存,不左右逢源的话,早就被灭掉了。

    当然对于伊吾这种情况,武元庆也更说不上什么同情,小国寡民活的战战兢兢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吗?

    李世民对伊吾城主的归附也只是简单表示了一下欣慰,然后透露了一点准备在伊吾设置西伊州的想法,然后就交给鸿胪寺接待了,怎么设置西伊州,用不用屯兵还是只是单纯的羁縻州都还要讨论。

    自从灭掉突厥后,每个月都有来归附的小部落小国家,对这些国家武元庆也看不上,除了倭国,百济,新罗这三个国家,其他国家的事情他都懒得理会。

    只是简单宴请了一下伊吾城主后就把接待的事宜交给了手下的郎中。

    他则每天有事没事就往城外的馆舍跑。

    “为什么你每次来都要叫人陪着啊,不是我,就是青雀,要么就是小恪,据说还有两次是叫的长乐。”昨天长安刚下过雨,地上泥泞不堪,长安城里都是如此,更别说城外了,从马车上下来,李承乾走一步滑一下,一边小心挪步一边不满的抱怨。

    “你小子,哪来这么多废话。要不是我没有理由插手吏部的事情,担心别人攻击我越权,也不好每天无缘无故的矿工,你以为我想叫你们啊。”武元庆走在前边头也不回的说道。

    “哈,说实话了吧,我就知道你没这么好心,说什么让我们跟你出来见见世面,切”李承乾鄙夷的冲武元庆的后背数了数中指。

    大唐贤良敏慧的太子殿下,跟着武元庆好的不知道学了多少,反正骂脏话,竖中指这些坏东西学的那是倍儿溜。

    “这也是见世面好不好。每天在深宫里你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啊。”武元庆说。

    “我每天都在看奏折,各地有什么大事小情的,从奏折里我都能看出个大概来”李承乾样子很得意,皇帝经常会就一些奏折上的事情靠他,他每次的回答虽然不一定多么合适,但也基本都能得到皇帝老子的夸奖的。

    “你可拉倒吧,你还真以为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啊。别说那些奏折都是尽量往好了说,单说每份奏折就那么点篇幅,你能从上边看出些什么呀。”武元庆不赞同的摇头。

    “奏折上都看不出来,那来这里就更加看不出来了好不好。”李承乾一脸无语。

    “那可未必。你听”说话间,两人正好经过馆舍食堂,虽然已经是午后时分,但是里边还有人在用饭。武元庆指了指里边,让李承乾听。

    李承乾疑惑的侧耳倾听。

    “。。。。。只见武元庆武侯爷大喝一声,呔,你们这些倭寇蛮夷太放肆了,竟敢欺我大唐子民,当我大唐无人吗,来来来,吃本侯爷一枪。然后武侯爷擎着丈八火尖枪飞身上前,一枪就将倭国正使挑飞了数十丈。。。。”

    里边还在继续,李承乾却已经没兴趣听下去了:“呵呵,你们家说书这项业务发展的很快嘛,几天功夫都已经发展到这儿来了。只是,这就是你要我听的?这就是要我见的世面?跑这么远的路出城,你就是想让我听听你武侯爷的英勇事迹?”李承乾皮笑肉不笑的看着武元庆。

    “哈哈”武元庆好尴尬,里边这家伙竟然擅改剧本,连西游记里的火尖枪都给整出来了,跨度尼玛太大了。好好的写实故事,瞬间给变成了玄幻仙侠类的了。

    “失误,这完全是失误,这家伙可能是说到重点情节了,太兴奋,声音太大了,把我让你听的给压下去了。”

    “哼”李承乾不信冷哼。

    “哼哼”武元庆回以两声,然后一拉李承乾的衣袖说道:“在外边听不到,我们进里边听。”

    武元庆当先推门走了进去,李承乾被拖着不情不愿的也走了进去。

    “武兄你也没吃吗”一走进去就有人和武元庆打招呼。

    “没吃呢,王兄你也没吃吗”武元庆笑呵呵的回礼。

    “正吃着呢”这个姓王的考生指了指面前的碗筷。

    和武元庆打招呼的这位王姓考生是武元庆昨天才认识的。

    武元庆几乎每天都来这里跑一趟,每当有新到的考生,都会上去攀谈几句,问问籍贯啊名字啊。这个考生昨天到的时候武元庆正好就在馆舍,照例上去攀谈,完了还热心的帮他办理住宿。

    武元庆拉着李承乾走过去坐下,看了一眼同坐一桌的另一个没见过的考生问道:“在下武瞾,不知兄台高姓大名啊”。

    姓王的考生急忙开口介绍:“武兄,这位是赵恒,昨天下午才到的,和我住一个宿舍。”

    “哦,原来是赵兄,失敬失敬。”武元庆笑着施礼。

    “武兄客气了,昨天在下一到,就听王兄提起过武兄,王兄还说要给介绍,只是晚饭的时候却没有见到武兄,实在遗憾。”赵恒大大方方的回礼到。

    “哦,在下在城里亲戚家落脚,晚饭那时候已经回城了”武元庆解释到。

    “我就说怎么没见到你人呢,原来如此,哈哈,害我昨晚担心了一晚上”姓王的考生爽朗的大笑,笑罢看了李承乾一眼问道:“对了,这位小兄弟是?”

    “瞧我,都忘了介绍了,这位是我小舅子叫李乾”武元庆笑着指了指李承乾,然后又给李承乾介绍姓王的考生:“这位是王玄策,来自洛阳。”

第三百二十四章 岳丈不待见() 
王玄策这个名字在后世那是家喻户晓,如雷贯耳。。。。。好吧,这话其实很扯淡的。这名字在后世没多少人知道,武元庆还是从一部叫功夫瑜伽的电影宣传片里知道的这个人。

    然后知道这人是大唐贞观年间的,曾经在出使天竺的时候还玩过一把一人灭一国的开挂游戏。

    一人灭一国,开玩笑呢吧。玄幻仙侠才敢这么扯呢吧。

    不相信,正常人看了都不会相信。所以武元庆专门到往上搜了一下这个人,百科里一瞅,我去这人原来真的很牛逼啊。

    贞观年间,王玄策其人曾经作为使节三次出使天竺,当然那时候天竺那边很多国家的。

    第一次出使,他是副使出使摩揭陀国,一行很顺利,回国后不久,被任命为正使再一次出使,依然是摩揭陀国,只是这次他还没到的时候,这国家的国王就给挂了。挂了也就挂了,原本没他什么事,可偏偏这个国家有大臣阿罗那顺趁机篡权了,篡权就篡权了还脑子抽筋,得知大唐派使节过来,竟然派兵伏击,然后王玄策率领的使节团就被人给一锅端了。

    后来王玄策逃了出来,这人脾气也够爆的,觉得屁大点的国家竟然敢袭击大唐使节,叔叔能忍婶婶不能忍,于是逃到吐蕃后,找吐蕃国君松赞干布和泥婆罗王那陵提婆两家一共借了八千来号兵马杀了回去。

    结果很明显,这场仗打胜了,阿罗那顺也被俘虏了,所以才有了一人灭一国的辉煌战绩。

    看到这里武元庆才知道这所谓的一人灭一国是怎么回事,是说他孤身一人借来兵马灭了一个国家,而不是说他一个人把一个国家给灭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这人是很牛逼很牛逼的,能借来兵马虽说是有大唐的强盛顶着呢,但要是没本事,嘴皮子不利索也没可能说服两个国君借兵不是。

    至于说这人为什么干出这样的事迹却在后世声明不显,就不得不说一句老话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就在他灭掉阿罗那顺的过程中,这家伙俘虏了一个天竺和尚,没错就是一个和尚。

    历史上很多大事,很多重要人物的事迹里常常会出现的人物。

    俘虏了一个和尚并没什么,可扛不住这个和尚装神弄鬼的吹嘘自己有二百岁高龄,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并信誓旦旦地说,吃了他炼的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甚至可以在大白天飞升到天宫里去成为仙人。

    那时候李世民岁数也不小了,英明神武不信鬼神的想法早被扔到不知道哪去了。

    听王玄策说这和尚这么能耐,李世民就惦记上了,命他给自己造“延年之药”,隔三差五就吃一些和尚弄出来的五颜六色的小药丸,也不知道是不是这里边有蓝色小药丸。

    反正一年后李世民就中毒挂了。自己介绍的和尚搞死了皇帝,你说说王玄策还能有的了好吗?没被当场砍死就已经算命大了。但自此以后他的仕途受阻,终生再未升迁。

    也因此,关于他的记载史书上寥寥数语,他写了一本《中天竺国行记》还散落的差不多了,自然后世也没什么名气了。

    为了防止认错了人,武元庆昨天把王玄策探查了很久,才八九不离十的确定了这人就是自己所知道的那个王选策。

    李承乾和王玄策互相施礼后,趁着王玄策和赵恒不注意,靠近武元庆耳边,咬牙切齿的说道:“你什么时候有个名字叫武照了,你以为你是太阳啊,照。本太子又什么时候叫李乾了。”

    “假名字嘛,不要太在意。李承乾和李乾,就差一个字而已嘛。你看我名字完全都改了,瞾字也不是你以为那个照,而是日月下边一个空字。和你那比,我这才叫真正的假名字”武元庆小声劝慰。

    “日月下边一个空,瞾,武瞾,有这个字吗”李承乾懵逼的问。

    “当然没有了,我自己造的,假名字嘛,开心就好。”武元庆笑的很灿烂。

    李承乾还要纠结名字的事,王玄策这时候恰好出声打断:“武兄都成家了啊?”

    “对啊,成亲都两年了”武元庆笑着点头。

    “你这小舅子也是来参加会试的吗,年纪这么小真是年少有为”王玄策像个查户口的刨根问底。

    “王兄真会开玩笑,他一个小屁孩有什么资格参加会试。”武元庆好笑的说道。

    “那你这来赶考都带着小舅子,你们关系还真好。”王玄策有些无语,见过赶考带书童的,就是没见过有带小舅子的,难道小舅子还兼职书童不成。

    李承乾不乐意了,撇嘴道:“谁用他带了,我家就是长安的。”

    “哦,原来李乾小兄弟就是长安人啊,那武兄应该就是住在岳丈家咯,怎么还每天往馆舍这里跑啊。”王玄策纳闷的问。

    “哎,王兄你也看到我这小舅子对我的态度有多恶劣了。我这虽说是住在岳丈家里,可奈何不招岳丈待见,每日里冷嘲热讽,动不动就打骂不休,为了不招嫌弃只好白天来馆舍待着,只是晚上回去睡个觉,寄人篱下的感觉真特么不好受啊。”武元庆摆出一副悲悲戚戚的样子,还硬从眼眶里挤出两滴眼泪来。

    武元庆每日出来都是经过换装的,穿的衣服虽然干净,但是质地却是最普通的麻布衣服,这样的衣裳也只有家境贫寒的人才会穿。王玄策虽然家里也普通,但好歹也穿得还是丝质的衣服。

    反观李承乾,出宫的时候虽然也换了装,但那质地一看就知道是上好的绸缎料子,腰间挂的玉佩也不是凡物。

    小舅子穿的这么好,姐夫穿的那么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而武元庆的话一出口,就让王玄策和赵恒深信不疑了。

    听着武元庆讲述他在找人家里寄人篱下的悲惨经历,王玄策和赵恒都不由跟着悲切起来,看向李承乾的眼神也显得很不友善。

    李承乾肺都气炸了,小手用力啪的一拍桌子:“姓武的你够了啊,我爹对你还不好吗?有你这么埋汰我爹的吗?”好在李承乾还记得掩饰身份,没有喊出父皇来,不然就当场露馅了。

    “怎么的,我说错了吗?你爹是没打过我,还是没骂过我啊。”武元庆反问,然后还趁王玄策两人不注意冲李承乾挤眉弄眼两下。

    “好,有你的,你等着我回去就告诉我爹,我娘,我姐去”李承乾气冲冲的吼。

    “好了,好了,一家人吵什么啊,和和睦睦才对嘛。”虽然觉得武元庆的岳丈家很过分,看李承乾也不顺眼了,但王选策还是好言相劝到。

    “看在王兄的面子上,小子,我不和你计较了”武元庆瞪这李承乾说。

    “哼”李承乾回以冷哼。

    “对了王兄,方才在外边好像听到你在说话,说的什么却没听清,王兄可否再说一遍。”

第三百二十五章 图谋更多() 
“哦,其实没什么啦”王玄策笑着摇头,看样子不准备复言。

    “没错,真的没什么,就是王兄讲他在东海见过的巨鱼而已。”赵恒也笑着说道。

    “巨鱼?有多大,传说中鲲那么大吗”别看武元庆经常喊李承乾钓鱼玩,但能钓上来的顶多也就一尺左右,超过一尺多的李承乾同学也就在御花园的湖里看到过。能用巨来形容的鱼到底有多大,李承乾很是好奇。

    《庄子·逍遥游》中记载“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大家都明白李承乾说的意思,王玄策再次摇头:“鲲鹏只说只是谣传,世间哪里会有那样的庞然大物。我在东海见到的鱼虽然巨大,但观之也不过数丈长短而已。”

    听说不是鲲鱼,李承乾虽然有些失望,但数丈长短的鱼还是让他惊呼出声。

    说是在东海见到的,但其实只是两年前王玄策游历到东海边的时候在海滩上见到了搁浅的巨鱼尸体而已。

    因为是第一次见那么大的鱼,所以王玄策当时看的非常详细,记得也很清楚,听着王玄策的讲述,武元庆马上就明白他说的巨鱼是什么东西了。

    要说起来,海里的巨鱼其实有很多的,就拿鲨鱼来说,里边的虎鲨和大白鲨体长都可以达到六七米也就是两丈的样子。

    不过王玄策说的这种鱼体长三丈有余,应该不会是鲨鱼,而且有须,更不可能是虎鲨和大白鲨了。

    加上说这种鱼头顶背部位置有很大的孔,又还能搁浅在海滩上,武元庆断定王玄策见到的一定是某种鲸的尸体。

    “武元。。武瞾,你知不知道这种鱼啊”就在武元庆想着的时候,李承乾在一边推了他一把问道。

    这小子,差点说漏嘴了,武元庆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知道,怎么了。”

    “这种鱼叫什么,吃什么的,你有没有见过活的啊”李承乾腆着脸好奇的问。

    王玄策和赵恒两人也是一副好奇宝宝的样,想看看武元庆能说出些什么高见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