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装啊,你小子倒是继续装啊,还跟我玩这套儿,姐夫我看这玩意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哪儿呢”武元庆冷笑着说。

    “那是,那是,不然你怎么是姐夫呢”李泰陪着笑拍马屁。

    正所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又有话云识时务者为俊杰。

    李泰深蕴此道,再发现抵抗下去没有好结果后,立刻马上认怂,老老实实的交代了偷偷浏览情色书籍的不良作为。

    并且上交了图文并茂,关键是图的不良书刊,话里话外都在隐晦的表达着不希望这件事情让别人知道的意思。

    知好色则慕少艾,少年人有几个没有对这种神秘之事好奇过,想一探究竟的呢。

    就拿武元庆来说,他也有过这时候,从看到电视上亲亲都会脸红到后来偷偷看看有颜色的书籍,再到后来阅片无数,有码的,无码的,欧美的,岛国的,棒子。

    他那个时代的男孩子有几个不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对于李泰对春宫图好奇的事情他是一点都不在意的,虽然李泰年纪还小,可是这时候十几岁结婚生孩子都很正常不过的对不对。

    再说,武元庆只是姐夫,又不是他爹,哪会管这种闲事。

    所以武元庆非但不管,吓唬了李泰一顿后,还凑到他身边和他一起叽叽咕咕的品鉴起了其中的各种动作的优劣,难易。

    李泰是雏儿,武元庆可不是,那家伙完全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一番点评弄得李泰心痒痒,脸红红,肥胖的大腿搅在一起。

    摩擦摩擦

    摩擦摩擦,

    摩擦摩擦,是魔鬼的步伐。。。。。

    “武元庆,听说你昨天又和倭国人干了一架?”

    见武元庆和李泰在一起鬼鬼祟祟的看着一本书不知道干什么,程处默也想过来凑凑热闹。可他一过来,这两人就唰的一下合上了书,正襟危坐的盯着他瞅啊瞅啊瞅啊瞅,弄得他好不郁闷,只能随便起了个话头。

    “胡说,才没有,我怎么会干老干那种事情?”武元庆没好气的否认。

    李泰不由撇嘴,这瞎话还真是张口就来,可是姐夫您倒是动动脑子变化一下啊,怎么能剽窃我刚才说的话呢,虽然改了几个字,但那也还是剽窃呀。

    “没有?没有那倭国正使御田锹今天怎么会携带重礼到你家拜访呢”杜荷笑呵呵的走过来插话道。

    “这你又知道?”武元庆颇为无语的问。

    “废话,长安虽大,但这种消息还是传得很快的,更别说倭国人往你家还搬了两回礼物,那大箱小箱的,你当各家都瞎啊”说这话的是一向方正的房遗直。

    “我说遗直啊,你这话听起来怎么这么酸呢,是不是嫉妒了”武元庆冲房遗直挤挤眼问道。

    “滚”

第三百一十六章 豪门夜宴() 
武元庆当然是在和房遗直开玩笑,别说依房遗直那被他老子房玄龄教出来的方正性子,就单说倭国人送来的那些财物,两次加起来也就一万多贯两万贯的样子,还不值当房遗直这样层次的人嫉妒的,当然要说是羡慕的话倒是有可能,不过也肯定不会是房遗直。

    房家虽然产业不多,那一年算上房玄龄的俸禄,各种收入也是有一两万贯进账的。

    “遗直不嫉妒我嫉妒啊,倭国人送礼少了也肯定拿不出手啊,不多不多两次也能有几千贯的吧,够哥哥我去好多年怡红院的了”杜构做出一副泫然欲泣的样子说。

    “没错,没错,老杜这话我爱听,和倭国人干一架就能有这么多钱财入账,比我爹辛辛苦苦一年赚那么一点俸禄轻松多了”程处默笑着附和。

    “滚,你这是光看见贼吃鸡,没看到贼挨打是吧。”武元庆没好气的骂道。

    “挨打?你可拉倒吧,你不打人就不错了,别人还能打了你?”程处默表示对武元庆极度的鄙视。

    “就是就是”李泰小声点头附和。

    “处默,你这话也不能这么说,元庆人家怎么也算是担了点风险的,我听说当时那位也在场”杜构用下巴指了指在另一边和人谈笑风生的长孙冲笑嘻嘻的问程处默:“要是处默你处在元庆的位置,你敢硬怼人家吗?”

    “有什么不敢的,我会怕他不成。”程处默哼了一声说道。

    “呵呵,你就犟吧”看程处默梗着脖子说这话,杜构好笑的摇头。

    长孙冲作为长孙无忌的嫡长子,那是深的皇帝和皇后喜爱的,平素里有什么事,皇帝皇后肯定也是会偏袒他的,也就武元庆不把长孙冲放在眼里。

    轮到他们头上,谁敢这么做,他们谁的老子没和他们说过不要随便惹长孙冲。

    他们的老子爹可以不怕长孙无忌,那是因为大家同级别,而且长孙无忌还有更多的避讳,就算皇帝也不会多么偏袒长孙无忌,不然会寒了这些一起打天下的兄弟们的心。

    可是长孙冲是小辈,那意义就不一样了,皇帝皇后可以看着别人硬怼长孙无忌,但绝不可能看着别人硬怼长孙冲,在小辈身上大人是不讲理的。

    就像长孙无忌升官,皇后就知道避讳让长孙无忌自己请辞,可是长孙冲升官的时候皇后就一句反对的话也没说。

    别说什么,长孙冲升的官不高之类的,再怎么不高那也是宗正寺少卿,四品的高官呢,除了武元庆弄出那么多对大唐有用的好东西换来了司农寺少卿这么一个官职和武功侯的爵位以外,满朝文武还能找出哪个这么点年纪就如此位高权重的人。

    程咬金可以当着皇帝的面破口大骂长孙无忌,甚至仗着武力打长孙无忌一顿,皇帝都不会重罚他。可轮到程处默真敢对长孙冲做什么,都不用皇帝,光是皇后就能把他整治的欲仙欲死,还让程咬金说不出话来。

    “哎哎,你们不要扯了,时间差不多了,该到外边就席了”李恪出声打断了还要争辩的程处默,也算是给了程处默一个台阶下。

    不然这个棒槌没准能被挤兑的真去和长孙冲干起来。

    皇宫中的宴会,可不和武家一样一水的大圆桌,上的都是各种的炒菜。而是遵循惯例,一人一个小矮几,跪坐着分餐而食,上的也都是些烤肉,蒸煮的东西。

    有品级的分列两旁,按官职从皇帝的龙椅往下排,没品级的就在这些官员的后边坐着。

    而像女眷,肯定是不会在大殿里的,都是在她们待的那个偏厅用饭。

    大殿里的用饭也就是意思意思,今晚的主题是欢度中秋,看歌舞表演才是重点,没有哪个大臣会傻乎乎的埋头狂吃。

    在李世民端起酒杯大声说了句饮胜,众人端酒杯屈身行礼谢过后,中秋晚宴就正式开始了。

    先是一场热场舞,穿着华丽半透明丝绸长裙的舞姬犹若仙子一般翩翩起舞,抬腿,扭胯,下腰,即诱惑又仙气十足。

    热场舞完了,就是王二妮的民歌版明月几时有。

    李世民频频举杯,大臣们也是交头接耳,好吧,这个词用的很不恰当,大臣们也是看的如痴如醉,和左右的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品评着歌舞的优劣,有那些猥琐的还嘀嘀咕咕的咬耳朵,说说这舞姬的身段怎么怎么好,动作怎么怎么诱人,用在床笫之间怎么怎么样,又或者那个歌姬嗓子多多轻灵,多么多么像仙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类的。

    表演到差不多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候,中间歇场的时间到了。舞姬们依次退场,大殿中央顿时就空了出来。

    这时候参加宴会的各国使节才开始奉上贺礼。贺礼算不得很重,但是准备的都很有心。

    要么是各国的特产,要么就是少见的奇珍异宝,价值算不得多大,关键是很新奇,很少见,都是特色玩意。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百济的使者,礼物据他所说是百济王亲自为这次中秋所画的一幅画。

    这话一出武元庆就呵呵了,瞎话编的也太假了,李世民办这场中秋晚宴也就是半个多月才决定的事情。

    百济和大唐搁那么远,就算快马加鞭,半个多月的时间连特么消息都送不回百济,更别说画一幅画再送回来了。

    不过李世民倒是没有生气,也没有点破,而是笑欣然收下,完了还夸奖了几句,至于说李世民心里是怎么狂骂的就不得而知了。

    见百济人拔了头筹,新罗使节也不甘落后,出来奉上了一个鸽子蛋大的走盘珠。

    走盘珠对于李世民算不得多珍贵,皇宫里哪个妃嫔还没有一两个呢。但是鸽子蛋大的那就极为少见了,据襄城闲聊的时候提起,皇宫中也就长孙皇后有一颗,还被她极为珍藏的收着,据说是以后给长乐成亲的时候做嫁妆的。

    相邻的两个国家都送了,倭国的使节御田锹也坐不住了。相比百济和新罗的寒酸,御田锹送的东西就贵重多了。

    毕竟新罗百济的使节来大唐已经很久了,算得上是常驻了,而御田锹却是新来,还是带着一船财物来的。

    “哇”

    第一件礼物拿出来就引起一阵惊呼。

第三百一十七章 人傻钱多() 
话说倭国人拿出来的到底是什么宝贝,竟然引起一阵惊呼呢。

    珊瑚。

    没错,就是红珊瑚,和上午送给武元庆的那个是一样的品质。

    但品质一样,个头上可就大大的不同了。送给武元庆的那个红珊瑚算上下边的基座也才多半米,可是现在抬上殿来的这个红珊瑚不算基座都能有一米出头的样子。

    红珊瑚属有机宝石,色泽喜人,质地莹润,生长于远离人类的一百米至两千米的深海中。

    是由珊瑚虫堆积而成,生长极缓慢,不可再生,而红珊瑚只生长在几个海峡(台湾海峡、日本海峡、波罗地海峡、地中海),受到海域的限制,所以红珊瑚极为珍贵。

    在后世红珊瑚因为其价值被人们不节制的滥开采,导致其极为稀有,价格是涨了又涨,一涨再涨。

    而在古代则是由于其开采的难度,毕竟是在深海中,为了开采这东西死掉的渔民不知凡几,所以使其同样被作为奇珍异宝被人收藏。

    尤其是在中国,红珊瑚就被视为祥瑞幸福之物,代表高贵权势,所以又称为“瑞宝”。像现在吐蕃那边喇嘛高僧多持红珊瑚制成的念珠,而后世清朝的时候,二品官上朝穿戴的帽顶及朝珠系由贵重红珊瑚制成。

    红珊瑚数量稀少,得之不易,特别是高达二尺以上得珊瑚树更为罕见,而现在倭国竟然拿出一株三尺有余的红珊瑚来,无论是颜色、块度、净度亦或者是光泽上都是极品,深红的颜色在满殿的烛光照耀下熠熠生辉。让明黄的大殿和大殿中的人脸上都映上了一抹红。

    如此品相和大小的红珊瑚引起人们的惊呼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能有财力或者权势收藏有红珊瑚的人,在这大殿中也不算太多见,起码那些五品以下的官员家里是不一定有的,就算有也不会这么好这么大。

    与这惊呼赞叹形成对比是不少官员那稍显难看的脸色,尤其是像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王珪等宰辅,一个个脸色都显得很阴沉。

    不是说他们觉得这红珊瑚不够资格进献给皇帝,恰恰相反的是他们觉得这东西太贵重了,所以不适合送给皇帝。

    外国给中原国家朝贡由来已久,从公元前三世纪开始,东亚、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国家就开始了这样的具有政治意义的行为。这样国家对国家的行为被称作朝贡。

    朝贡制度从商朝开始,那时候还只是周边一些部族给商朝统治者进贡一些礼品。

    等到了公元前二二一年年秦朝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建立起了严格意义上的中央集权制帝国,除了匈奴,周边国家已经没有能和秦帝国相抗衡的存在,于是朝贡制度顺理成章的被推广到了周边的这些势力不强的国家中去。

    后来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其后中原王朝崩溃,五胡乱华导致朝贡体系崩溃,到了隋朝一统天下后,才重新得以恢复。

    在西晋以后,隋朝以前的这一时期内,往往同时有多个政权均声称自己是中华正统天下之主,要求周边诸国朝贡,各小国往往也同时向多个大国朝贡,更有一些国家一边接受朝贡,一边又向更大的政权朝贡。

    就算到了现在的大唐时期,国力鼎盛,倭国、渤海等国也力图成为次级的朝贡中心,甚至互称对方的使节是“贡使”,就像倭国在六二三年的时候让逼着新罗向他们朝贡,然后今年自己又来长安向大唐朝贡一样。

    与朝贡相对应的是中原国家内部的进贡制度,和朝贡极其相似,只是周边国家变成了内部的各级地方官府。

    无论是朝贡也好,还是进贡也罢,都离不开进献的贡品。《禹贡·疏》载:“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以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可见,贡赋之物,为一地“所生异物”,也就是特产之物。

    各国进献的贡品基本都是本国的特产,何为特产呢,不是一定要当地的特色宝物,哪怕是当地特色的农作物,或者商品,亦或者是动物都可算在这个范畴里。

    朝贡算是一种政治和商业并存的行为,外国送贡品给中原国家的统治者,统治者往往都会对他们进行赏赐,而由于天朝上国的大国思想,也可以叫习惯性装逼,往往赏赐给各国的东西财物要远远比给过送来的贡品数量多上许多,价值也大的多。

    像贞观二年的时候,波罗国献波棱菜,李世民就大手一挥赏赐了人家上好的丝绢一百匹。波罗国也就是后世的尼泊尔,而所谓“波棱菜”,即后世大家熟知的暗送秋波里的秋天的菠菜。

    从尼泊尔千里迢迢送来了几捆菠菜,李世民就赏赐了人家一百匹上等的丝绢,这尼玛价格完全不对等,尼泊尔人赚大发了,可赔大发了的李世民却显得得意洋洋,还把那些菠菜当做好东西赏赐给了几位大臣,武元庆他爹也在被赏赐的几个人当中。

    还有南诏国每年都进贡的石榴,西域诸国进贡的胡桃、葡萄等等,都为他们的国家赚回来几倍,几十倍,上百倍,上千倍的财货。

    当然这些国家也会送上些金银珍宝之类的东西,但数量都不会太多,人家又不傻,送点土特产就能换回丝绸,瓷器等一大堆的贵重物品,谁还会送好东西呢。

    当然除了中原国家的统治者外,大部分的朝臣也不希望这些国家送太贵重的东西,因为皇帝一个个都是缺货,赏赐的回礼太重了,贡品越贵重,赏赐的回礼自然也就越呈几何增长的贵重,伤不起啊。

    而国内各级官府的进贡也是如此,除非是所谓的祥瑞,不然一般送给皇帝的都不会是当地最好的东西。当然这个事不涉及赏赐的问题的,皇帝一般也很少会因为地方送了点什么好东西就大肆赏赐地方官员。

    不送最好的东西给皇帝,乃是各级地方约定俗成的规矩,怕的是一次把东西送到极致,皇帝很喜欢每年都要,万一哪一年产出的东西质量不如以前了,皇帝怪罪下来丢了官帽,甚至掉了脑袋。

    所以,基本送到宫里的所谓贡品都不会是精品,而是次一级的货色,简称次品。

第三百一十八章() 
像之前新罗进献的那颗鸽子蛋大的走盘珠,在皇宫里都只有长孙皇后才有那么一个的,但是在武元庆家就有两颗呢,虽然可能比那个稍小那么一点点,但也是能用鸽子蛋大来形容的。而这两颗是去年过年的时候,扬州的一位官员,也是武士彠以前的部下因为职位调动来到长安送的过年贺礼。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