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年头要什么没什么,晚上就算点着蜡烛也是黑咕隆咚的。

    只要不是出去逛青楼,在家除了读书和啪啪啪,真的是没什么事情可以做,读书武元庆不喜欢,啪啪啪嘛,哎,又没有对象,只能孤独的像狗一样,睡觉去了。

    一觉睡到大天亮,武元庆起床的时候,杨氏已经指使着下人把昨天才种的地洒了一层水了,并且已经弄了一圈栅栏给围了起来。

    杨氏还给他的院子增加了一层守卫,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看好那片现在望去什么都没有的地。

    杨氏昨晚没有睡好,虽然精神疲惫,但就是没有睡意。

    一大早就起来了,把昨天的事情都写在信里,让两个家将快马加鞭送往长安,交给老爷武士彟。

    不过武元庆昨天的担心,杨氏也在信里写清楚了。至于是否马上就上表皇上,那就留给丈夫决定好了,杨氏相信自己丈夫会做出最正确的决定的。

    而就在杨氏拍家将送信的时候,依然是后门,依然是那个叫花子,依然是那个熟悉的人扔给叫花子一个馒头后,叫花子飞快跑走了。

    就在两个家将出城不久,城门口再次响起了马蹄声,速度非常快,守城官准备拦下来的时候,一道黑影直冲他面门而来。

    守城官扭头避开,伸手一把从脸庞将那个东西抓住,拿到眼前一看,吓得一个激灵,赶忙冲手下兵士喊道”快快,放行放行“。

    等到一骑快马飞快出了城门后,守城官才来得及擦了擦脑门上被吓出的汗。

    眼前再次浮现刚才看到的那个东西,那是一个令牌,上边云纹缠绕中间两个大字”百骑“。

    晋阳有热闹咯!守城官脑中不知怎么浮现这么个念头。

    守城官的预见是很准的。

    两天后的京师长安,在显德殿,早朝正在进行。

    端坐龙椅上的是一个二十多岁英武不凡的男子,身着明黄五爪金龙衮服,头戴平天冠,用白玉珠做成的十二旒,像道帘子一样,明灭不定,让人看不清男子的神色喜怒。

    这个长着三缕短髯的青年帅哥,正是大唐现在的皇帝李世民,今年只有二十九岁。

    这时,尚书左仆射萧瑀奏完事退回原位,一个面色蜡黄的中年人走出来,双手执笏,冲李世民躬身施礼,说道”陛下,臣有本要奏“。说完,还用手捂嘴咳嗽了两声。

    ”克明啊,有什么事说吧“李世民温声说道。

    这个病怏怏的中年人竟然是大唐的一代名相,房谋杜断里边的杜断,蔡国公,兵部尚书杜如晦。

    ”陛下,日前工部尚书武士彟为减少战马损失进献的马蹄铁,已经打造了几百具,并已装备于军中,试跑几日下来,无论是远距离还是在砂石或山间奔跑,马蹄都无任何损坏。臣敢肯定有了马蹄铁,我大唐的铁骑战力将增加许多,减少了损失,我们的骑兵也会增加很多,实在是可喜可贺呀。臣为陛下贺,为大唐贺!“一代名相拍起马屁来也是驾轻就熟的。

    说的李世民哈哈大笑,满面红光。

    ”好好好,武爱卿好样的,这事情办的漂亮,解决了朕的一大心事,不愧是朕的股肱之臣“。

    人群中的武士彟上前躬身道“陛下缪赞了,为陛下分忧,为朝廷出力,实乃臣的本分。陛下盛赞臣愧不敢当。”

    话是这么说,武士彟的心里却是非常高兴的。作为太上皇的铁杆心腹,在新皇面前,一直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差池。生怕一不小心犯了错,被打发的远远地。现在能被皇帝称赞一句股肱之臣,这一直悬吊吊的心总算是能稍稍放下一点了。

    早朝结束后,李世民从显德殿出来回到寝宫丽正殿。

    去年八月九日李渊退位,李世民在显德殿登基称帝。

    正常,像登基册封太子什么的,都应该在正殿太极殿举行,但毕竟李世民是杀了哥哥逼着老爹禅让皇位的,直白点说李世民是从他爹手里武力抢过来的皇位,不怎么名正言顺。

    太极宫是李渊之前住的地方,太极殿是李渊处理朝政的地方,李世民登基后,李渊作为太上皇名义上比皇帝还要高的存在,依然住在太极宫没有搬走,李世民刚抢了他爹的皇位,皇位还不稳,也不太好就这么急匆匆把亲爹给赶到别的地方住。

    李世民干脆还住在东宫,就在登基的显德殿处理朝政,寝宫依然还是之前当太子的时候住的丽正殿。

    正常皇帝寝宫和皇后的寝宫是不在一起的。李世民和皇后长孙伉俪情深,从还是秦王的时候就住一起,当了太子乃至现在当了皇帝,这个习惯也没有变。

    皇帝一回到丽正殿,长孙皇后就迎了上来。见皇帝满脸喜色,长孙好奇的问道“二哥,有什么喜事吗,让你这么高兴”。

    “哈哈,观音婢,朕和你说哈,前几日武士彟不是进献了一个给马用的叫马蹄铁的东西吗,朕和你说过的,今日朝会,克明告诉朕说这个马蹄铁对防止马蹄磨损非常的有用。再怎么不好的路,在长的路,都能轻松跑下来,也不用担心马蹄会磨损。而当马蹄铁磨损严重的时候,只需要卸下来重新换一副上去就可以。”

    长孙皇后闻言大喜“这真的一个好消息,臣妾在这里恭喜陛下”。

    “哈哈,是该恭喜朕,有了马蹄铁,朕相信朕一雪渭水之辱的日子不远了“。李世民雄心万丈的说道、

    ”陛下,百骑有密信送到,说是晋阳应国公府的“李世民身边的近侍小德疾步走了进来。

第二十四章 受到惊吓的两口子() 
李世民伸手接过小德呈上来的密信笑着对长孙皇后说道“这次也不知道要汇报的是什么,上次他们竟然汇报说武士彟的长子元庆,在梦中遇到了仙缘,跟随仙人学习生活数十载,梦醒后发现只是过了一晚而已。元庆对其母杨氏解释说庄周梦蝶蝶梦庄周。不过这个事情虽然听上去是无稽之谈,不过密信中说那武元庆自那天起竟然会做许多的珍馐美食,也是奇哉怪也,难道真有仙缘只说不成”。

    长孙闻听此言,抿嘴一笑,没有回答。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只是把这事当笑话说给自己听得,而不是问自己看法的。

    这时候的李世民也的确是不相信鬼神之说的,本来嘛,要真是相信鬼神之说,他也干不出弑兄杀弟,逼父退位的事来。要知道这些事哪一件都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要真是有鬼神,那肯定是要遭天谴,还要下十八层地狱的。哪还轮得到他好好当皇帝啊。

    旧唐书太宗本纪上,记载贞观元年十二月壬午上谓侍臣曰“神仙事本虚妄,空有其名。秦始皇非分爱好,遂为方士所诈,乃遣童男女数千人随徐福入海求仙药,方士避秦苛虐,因留不归。始皇犹海侧踟蹰以待之,还至沙丘而死。汉武帝为求仙,乃将女嫁道术人,事既无验,便行诛戮。据此二事,神仙不烦妄求也。”

    通俗讲就是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神仙这种事情本来就是虚无的,空有这种名头,没有这样的事情。秦始皇有这个非分之想喜好仙术,于是被方士欺诈,派遣童男女数千人随徐福入海求取仙药,方士为避免始皇的严苛暴虐,因此留在海外不回来始皇却在海边徘徊等待他们,结果在返回的路上病死沙丘。汉武帝为了求得神仙,竟将女儿嫁给卖弄道术的人,他们的说法不灵验,就把方士杀掉。从这两件事情来看,神仙是不能乱求的。”

    说笑间,李世民拆开了密信,定睛一看,顿时大吃一惊,嘴里不由大喊一声”呀“。

    长孙急忙上前,紧张的问道”二哥,出什么事了“。

    李世民呆愣愣没有反应,长孙也顾不得后宫不能干政和可能事涉机密这些事情了,伸手从皇帝手里拿过信纸查看,见到皇帝的表现,长孙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信中所写的内容吓了一大跳。

    只见上边写道“应国公长子元庆于日前在家中小院开地春耕,种不知名种子于地下。其母问之何物。元庆谓其母曰”海外之物,可食用,一名曰玉米,亩产少则四五石,多则七八石,一名曰土豆另称山药蛋,亩产更胜前者,少则七八石,多则十数石。又有其余数种不知其所谓也,据闻产量亦惊人矣。据悉,是一叫王武的前隋朝士兵,跋涉数年从海外带回,王武现居于武家。”

    “这,这,这”长孙惊的都结巴了“二哥,这上边说的是真的吗?“

    李世民也从震惊中反应过来了,听到长孙的话,沉声道”具体是不是真的现在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这些话都是武士彟的儿子亲口说的,不然百骑是不会这样说的。“

    ”既然武士彟的儿子这样说,那应该有很大可能是真的吧“长孙颤声说道。双手伸过去抱住李世民的胳膊,好像不这样就站不稳要滑到一样。

    ”观音婢,朕现在脑袋也有点发蒙。你说世上真的有亩产如此惊人的粮食吗,如果有为什么没有在我们大唐,就连周边的其他国家朕也没有听说过有的。信上说武元庆说是海外之物,难道真的有海外仙山不成,武士彟的这个儿子真的在梦中遇到了神仙吗,神仙,真的存在吗“李世民喃喃自语,不知道想到那里去了。

    长孙用力的摇晃着李世民的胳膊,把他从越来越远的妄想中拉了回来”二哥,二哥,神仙是不是存在还不确定,也不重要,现在重要的是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是如此高产的粮食,还有这信上也说了是一个叫王武的人从海外带回来然后被武元庆发现的。我想神仙之说,应该不可靠“。

    李世民伸手擦了擦额头上沁出的汗,微微自嘲道”观音婢,是朕着相了。看来朕的定力还是不够啊。神仙是水中月镜中花,碰不到摸不着,也不该是朕该去多想的事情。”

    深吸一口气,然后长长的吐出去,让自己的头脑清醒了一下,李世民才又道“朕刚才只看了前边的就激动的不能自已了,没有看到最后一句。朕的定力还不如观音婢你呢,呵呵。照最后一句看,不管这些东西是不是真如武元庆说的那样高产,但起码不是武元庆拿出来的,而是出自这个王武之手。这样的话,起码不会是虚无缥缈的神仙之说,而是有据可查的。只要让人查一下王武的过往,还有他回来的路径,就能知道武元庆说的话是否可信了。“

    ”嗯,二哥说的是“长孙皇后用力点头附和道。

    侍立在殿外的小德被叫进来,李世民一番安排,小德领命出去了。

    李世民伸手抱住长孙,下巴轻轻搁在长孙的脑袋上,嗅着发间的清香,低声呢喃。

    长孙也反手抱着李世民的腰,倾听着。

    李世民呢喃的声音很低,长孙屏住呼吸,才挺清楚他嘟囔的是什么”真的,一定要是真的,千万要是真的,只要是真的,朕一定可以做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好皇帝,朕要做一个比父皇还要好的皇帝,让大唐传承千载。“。

    听着这像誓言,更像是祈祷的话,长孙鼻子一酸,眼眶瞬间湿润了。

    丈夫的压力有多大,作为十几岁就跟着他的枕边人,她是最清楚的。皇帝谁不想当啊,自己的丈夫自然想当,而且他也的确付出了努力并且成功了,但是不是说得了皇位就万事大吉了,丈夫是有雄才大略的人,是有远大抱负的人,是要永载史册,光耀千秋的人。

    弑兄杀弟,抢夺父亲的皇位,这是乱了纲常的,是要顶着被全天下人的唾骂的骂名的。

    有着这些污点,自己的丈夫,眼前的这个男人,想要实现他的抱负,他的理想,就要比历史上的其他皇帝做得更好,要比他的父亲做的更好,这样他的这些付出才是值得的。

    做的好,让百姓能过上好生活,那自不必说,弑兄杀弟,逼父退位,这些就都只能算瑕疵。

    做的不好,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那百姓就会化身成烈火,他的这些污点就是火油,会把他烧死在耻辱架上,让他遗臭万年,就如同前朝的隋炀帝一般。

    现在,有可能会出现几种产量高的惊人的粮食作物。如果此事是真的,那就是老天赐福,连老天都在帮着丈夫,丈夫当这个皇帝是天命所归,君权神授。从礼法上证明了丈夫皇位的合理合法性。

    最关键的是,还有什么是比让百姓吃饱饭更重要,更能让国家稳定的呢。

    没有了,历代有作为的帝王最后追求的不就是这么一个简简单单却无法实现的目标吗。

    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管仲的治国之策管子牧民“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春秋的时候,管仲就说了,治理国家不外乎就这样,让人家里有余粮,粮仓充实,衣食无忧,那么人们自然就会知道理解荣辱这些事情了。如果人们连基本的温饱都保证不了,都要饿死了,哪还有心情功夫去管理解荣辱这些事情。

    饥荒面前,易子而食都是常见的事,那时候的伦理道德,礼节荣辱屁都不是。

    这就像后世的所谓精神文明建设,那都是要在物质文明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才能去进行的,不然一个人每天都在为三餐奔波,顿顿饿肚子,你给人家讲精神文明,不让人大耳刮子抽你才怪。

    “不行,只是查王武这个人意义不大,现在重要的是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而这件事的关键人物是武元庆,马蹄铁据武士彟说也是他儿子做好后送给他的。”李世民忽然沉声说道。

    “那二哥,要不要派人去查一下武元庆”长孙皇后问道。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查肯定是要查的,但是不能大张旗鼓的查,而且在没有证实这些粮食是不是真的那么高产的时候,也不宜让太多人知道。而且武元庆梦中遇仙缘的事情,之前武士彟献上马蹄铁的时候当玩笑之语在朝会上说过。要是让不明真相的大臣知道朕要查武元庆,弄不好就要说朕学秦皇汉武迷恋仙术长生了。”

    “二哥,你不是准备让承乾到晋祠主持纪念太原起兵10周年祭天仪式的吗,那是在七月,距离收庄稼也就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了,正好可以让承乾亲眼看看这些粮食的产量如何“。

    ”哈哈,对啊,朕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观音婢不愧是朕的贤内助“李世民眼前一亮,高兴的说道“不过,调查武元庆的事情,交给承乾不太妥当,承乾年幼,办不好这个事情,这样,让尉迟敬德护卫前往,中书侍郎太子右庶子温彦博,太子舍人薛元敬随侍。命尉迟敬德暗中查证此事”。

第二十五章 前往晋阳() 
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把太子的安全和调查武元庆的事情都交给了尉迟敬德。这时候的尉迟恭才刚刚和长孙无忌平叛罗艺归来。

    尉迟恭隋唐时期的名将。评书隋唐英雄传里边十八条好汉里边排第十三位。年少时是个铁匠,后来跟着刘武周反隋,再后来武德三年投降了李唐,得到了李世民的充分信任,当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要杀了他的时候,是李世民力排众议选择了信任他。当然尉迟恭也完全对得起李世民给他的信任。不但作战勇猛几次救过李世民,而且玄武门政变之前更是亲自参与策划,劝说李世民,政变当天一马当先不但再次救了李世民一命,还射杀了准备勒死李世民的齐王李元吉。在东宫车骑将军冯立,副将军薛万彻猛攻玄武门,秦王府的时候,又是尉迟恭手持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赶到示众,才让东宫士卒溃散。还是他,披坚执锐闯进海池,威逼李渊下令让所有军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