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你官复原职,希望能得到武少卿的帮助。”唐俭解释到。

    “哪个国家的使节团没有打过交道,难道是波斯那边的?”武元庆皱了皱眉问。

    “不是,是倭国也就是扶桑人”

    “卧槽,小鬼子要来?”

    “小鬼子?”

    “没错,倭国人就是小鬼子,小鬼子就是倭国人,这两者之间可以划等号。”武元庆冷声道。

    “额,为何老夫没有听说过倭国人还有这个别名的”唐俭苦思冥想了半天,无奈脑中实在找不出这个小鬼子的来历,只能摇头问。

    武元庆摇头,这小鬼子没法解释,难道要他给唐俭讲一讲甲午战争,讲一讲十四年抗战吗?

    没法说。

    而这时唐俭得不到武元庆的回应,已经自顾自的解释到:“这倭国早在西周就是周朝的朝贡国,到了东汉时候,光武帝曾赐倭国王金印紫授。历朝以来,都和中原国家有来往朝贡,隋朝的时候六零零年,六零七,六零八,六一四年一共有四次派使节朝贡。而我大唐立国十余年,这一次是倭国第一次派使节朝贡,可以看做是对大唐宗主国地位的认同,所以陛下对此极为重视。”

    武元庆无语撇嘴,这尼玛算逑的的认同,无非是看大唐强盛,来跪舔而已。

    其实跪舔都算不上,小鬼子一直对中原国家没什么敬畏之心,这时候派人来无非是之前尝到了甜头,来大唐学习先进的知识文化,和一切可以学习,可以让他们强大的东西而已。

    关键这特么倭国就是条弱时是狗,强是狼的东西。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说的就是小鬼子这种不是玩意的玩意。

    “前两天,洛阳有快马来报说倭国使节犬上三田耜,药师惠日等一行人已经到了洛阳,所以陛下要我鸿胪寺做好迎接的准备,不可失了礼数。”唐俭继续说道。

    “呵呵,犬上,小鬼子看来什么时候都和狗脱不了关系。”武元庆冷冷嘲笑。

第二百九十一章 喜欢给人上眼药水的() 
“最近你忙的很啊”武元庆斜靠着窗沿,笑眯眯的说。

    李承乾则端坐在案几后边手里拿着奏折看,闻言没好气的放下奏折说道:“你以为呢,谁都像你一样闲啊。”

    “哟呵,你这家伙说你胖你还喘上了。会看奏折了不起啊,哥哥我还会上奏折呢。”武元庆不乐意了。

    李承乾没接话,拿起奏折继续看。

    就像武元庆说的,李承乾最近开始忙起来了,出宫找他疯玩的时间都少了。

    五月的时候,他皇帝老子就下旨让他宜令听讼。还说“自今以后,诉人惟尚书省有不伏者,於东宫上启,令承乾断决。”

    往白了说就是皇帝让李承乾这个十二岁的小娃娃太子开始参与到朝政里边了,朝臣上的奏折什么都可以阅看。

    尤其尚书省的事宜,如果有争论不下,定不下的事情可以奏报给东宫让李承乾来做决定。

    李世民确实是对李承乾重视的不得了,也满意的很,这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锻炼承乾身为储君的政治能力。

    “对了,陛下不是下令调用役夫修洛阳宫以备巡幸只需呢吗,大臣们有什么反应”武元庆想起朝中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修行宫事情,于是好奇的问道。

    “能怎么样,十个里边有七八个反对的呗”李承乾颇为无奈的摇头。

    他老爹这两天因为这件事都烦死了,本想着天下安定,今年大唐形势一片大好,想修个行宫,找个时间到东都巡幸一番,没想到一下捅了马蜂窝了。不过幸好的是,今天早朝这件事情已经圆满解决了。

    “哈哈,我就知道肯定会有人反对,是不是数魏征,萧瑀他们两个反对的最厉害啊。”武元庆幸灾乐祸的问。

    李承乾再次摇头,说道:“这次你可想错了,魏大人到现在还一句话没说呢,至于萧大人嘛,嘿嘿,他又出事了。”

    “出事了,我怎么不知道”武元庆脸色一正,萧瑀现在和他武家关系不说非常亲近,那也是很和谐的。

    谁让武元庆救回了他姐姐萧皇后,而且萧皇后对武元庆也非常感激,并且很喜欢武元庆的性子,要不是萧瑀反对,萧皇后都想和武元庆认干亲了。

    “哈哈,不是你想的那种出事,是萧大人有得罪人了”李承乾一脸好笑的说。

    原来,萧瑀这人脾气很不好,刚正不阿,说话很冲,比有名的能挑事的魏征都强。什么话都敢说什么话都能说,而且非常不给人留情面。

    之前被贬了几次都没改,从右仆射贬成了御史大夫,但依然是那副臭脾气。

    和宰相们一起参议朝政的时候,言辞很锋利,让房玄龄,杜如晦,温彦博这些人都抗不住,说不过。弄得皇帝也很不高兴,他的建议往往也就不被采纳,关键还把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给得罪了,对他颇有微词。

    然后萧瑀毫不在意,房玄龄,魏征,杜如晦这些人有些什么小过错,萧瑀也不放过机会,每次都要弹劾,可这些小事皇帝怎么会在意嘛,皇帝不搭理他。

    萧瑀还很没眼色的一直烦烦烦,最后烦的李世民又一次把他贬官了,御史大夫的职位直接给撸了,不让他参与朝政,给了一个太子少傅的荣誉头衔让他回家休息去了。

    “我擦,萧老头可以啊,有够能折腾的。”武元庆表示对这么能作的萧瑀万分佩服,这家伙作起来和自己有的一拼。

    “既然不是魏征,也不是萧瑀,难道是房相,杜相,总不可能是你舅舅长孙大人吧”

    “行了,你也别猜了,看看这封奏折你就知道了”李承乾笑着从旁边奏折堆里找出一封来扔给了武元庆。

    武元庆接住奏折,翻开先看署名,只见上边写着张玄素三个字。

    好吧,是这位倒也正常,虽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张玄素在后世虽然算不得出名,不过在大唐这位还是很有名气的。

    和魏征,萧瑀一样,这位也是一个常常给皇帝,给众大臣上眼药水的人。也就是传说中最不讨人喜欢的谏臣。

    张玄素在隋末就以清廉著称。当年他在景城县当户曹的时候,窦建德攻陷景城,要杀他,景城百姓有一千余人为他请命。

    那就是一小县城,一千多人几乎相当于全城百姓了。

    窦建德一看这人很得民心,于是任命他为治书侍御史和黄门侍郎。等到了大唐,李世民当了皇帝也是因为这个人有清廉的名声,所以特意召见他垂询政事。

    去年刚刚被封为给事中,而给事中是门下省的属官,门下省又是干嘛的呢,门下省干得就是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的事情,有封驳之权。

    这次李世民想修洛阳宫下了圣旨,就在门下省更准确的说事张玄素这里卡蛋了。

    张玄素在奏疏中说:““洛阳未有巡幸之期而预修宫室,非今日之急务。昔汉高祖纳娄敬之说,自洛阳迁长安,岂非洛阳之地不及关中之形胜邪!。。。。。。陛下初平洛阳,凡隋氏宫室之宏侈者皆令毁之,曾未十年,复加营缮,何前日恶之而今日效之也!且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

    “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举秦朝修阿房宫的例子,类比隋朝,然后扯到李世民身上,说经过隋末大乱的严重破坏,百姓疮痍,如果此时修洛阳宫,袭亡隋之弊,就是不如隋炀帝。

    看完奏折,武元庆对张玄素的佩服之情犹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如黄河泛滥一发。

    这尼玛直接把李世民给比作隋炀帝也是没谁了。这一句话就把李世民架到了墙角,这宫殿还修毛啊。

    “你老爹没气的骂娘?”武元庆八卦的问。

    “你爹才骂娘呢”李承乾不爱听了。

    因为李世民非但没骂娘,而且很深刻的认识到了自己在这件事上思之不熟。

    在和宰相房玄龄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李世民感叹:“朕以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意欲便民,故使营之。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就在今天早朝,李世民不但下令停止了修洛阳宫的劳役,还赏赐张玄素彩帛二百匹。

第二百九十二章 画个圈圈诅咒你() 
“喂,你这奏折什么时候能够看完啊,哥哥可是已经等了小半个时辰了”见李承乾看了一封又一封的奏折,怎么也看不完,武元庆有些无聊的问。

    “快了,还有这几份了”李承乾眼睛没有从奏折移开,只是随手点了点右手边的位置。

    “我擦,这是几份吗,明明几十份好不好。”

    “你又没什么事,着什么急”

    “什么叫没什么事,去曲江钓鱼,很重要的好不好。”

    “那你也要等我看完才行啊,父皇交代的,不看完就出去玩父皇会生气的。”李承乾无奈的看了眼武元庆说。

    “等你看完都中午了,我看啊,还是我自个儿去吧。”武元庆不想等了,作势准备离开。

    “别啊,我这也好几天没出宫了玩了,再等我一会儿,一会儿就完了。”李承乾急忙挽留。

    见李承乾可怜巴巴的样子,武元庆无奈只能继续靠回在窗沿等着。

    又等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李承乾终于合上了最后一封奏折。

    “走走走,赶紧的”李承乾蹦起来大声的催促。

    “还急个屁啊,都中午了,先在你这儿吃了饭再去吧”武元庆没好气的说。

    “别呀,咱自己去钓鱼烤鱼多好啊”李承乾还想来个野炊呢,可不想在宫里吃饭。

    “靠,现在赶到曲江都什么时辰了,万一不能很快钓到鱼那我不得饿死啊。”武元庆用力摇头。

    这晚吃饭的事情他不干,他属于那种我想吃我起了吃饭的念头我就立马要吃到人,如果吃不到或者时间久了就会很烦躁,一烦躁脾气就非常不好。

    武家人都知道他这个毛病,家里随时都准备的有现成的吃的,而且好不是糕点,起码是烧鸡烧鸭卤肉这些东西。

    防的就是他什么时候心血来潮想吃东西能立刻马上拿过去。

    李承乾对他多了解啊,一看他这样就知道这家伙现在已经想吃东西。

    皇宫里也随时备着吃的呢,李承乾让宫女去拿了点糕点来。

    “来,先吃点糕点垫吧垫吧,等钓到鱼本太子亲自给你烤鱼吃怎么样”李承乾摆出一副本太子亲手烤鱼很给你面子吧的样子。

    “滚,哥哥还不想早死呢。”武元庆咬了一口香甜的桂花糕说道。

    “爱吃不吃,赶紧的别耽误时间,下午我还要赶回来上课呢”说着李承乾拖上武元庆就走。

    “喂喂,下午还上什么课啊,你这都看了一上午奏折了。陛下也太不心疼你了吧,负担搞得这么重,难道不懂得要劳逸结合吗?长此以往下去万一坏了眼睛变成近视怎么办?”武元庆一边被拖着跑一边吐槽。

    “你不是说近视可以戴那什么眼镜吗,我看你给你爹做的那个眼睛就戴着挺好看的,到时候你也给我弄那样一副不就行了。”李承乾嘻嘻笑着说。

    “滚,我特么还没见过因为觉得戴着眼镜好看故意弄坏眼睛的。再说我爹那是老花镜,不是近视眼镜,而且现在又没有测试度数的东西,更加没有根据度数来制作眼镜的能力。万一弄得度数不合适那是更加坏眼睛的,难道你想变成瞎子吗?”武元庆不高兴的说。

    “哎呀,行了,行了,不要这么严肃好不好,我开玩笑的”李承乾说。

    两人一边说一边往外跑,结果刚跑出东宫侧门,就一头撞在了一架步舆上。

    李承乾因为在前边跑,又扭头和武元庆说话,步舆从侧面出来的又太突然,直接就正正的撞在了抬舆的宫人身上。

    李承乾哎呀一声痛叫撞得反弹了回来,然后武元庆没刹住,又撞在李承乾身上把他撞了回去再次撞到宫人的身上,然后噗通摔倒。

    宫人连着受到两次伤害,也哎呀痛叫一声,一只手就从抓的杆子上放下揉痛处。

    这完全是下意识的反应,可这个反应导致他的另一只手没有抓牢杆子,让杆子一滑,连带的步舆开始朝他这边倾斜,带着其他抬的人也站立不稳。

    数声惊呼后,轰隆步舆重重的斜着落在了地上。

    然后步舆上传来一声苍老的痛呼“痛煞老夫了”。

    李承乾刚刚挣扎着和武元庆分开,从地上爬起来,正准备揉揉被撞疼的小蛮腰。

    结果就听到步舆上边的苍老声音,李承乾小正太的小脸瞬间变了颜色,惊慌的喊了声李师然后扑向步舆。

    武元庆也急忙看过去,只见步舆上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

    光看那样子完全一副仙风道骨老神仙的样儿,可惜一脸痛楚的捂着脚的姿势太破坏形象了。

    李师,能被李承乾这么喊的毋庸多说绝对是他很尊敬的师长。

    而李承乾的老师里边姓李的貌似只有刚刚被封为太子少师的李纲了。

    在看他浑身都被撞疼却唯独抱着脚,之前坐的又是步舆,武元庆就更加确认了他的身份。

    步舆说白了其实就是小型的轿子,就和后世江南山区供游人乘坐的滑竿一样。

    在大唐这东西是任何人都可以乘坐的,但这里是皇宫,那能坐步舆就绝对不是一般人。要知道就连房玄龄这些宰相上朝都只能走着的。

    而李纲恰好有足疾,又恰好被李世民赐可以步舆入宫。李承乾又喊他李师,那他是李纲就绝对没跑了。

    看着被李承乾小心扶着站起来的李纲,武元庆的眼神莫名的奇怪。

    武元庆没见过李纲,因为在李世民登基的时候李纲已经不上朝很久了。

    但对这位八十多岁的老大人武元庆可以闻名已久了。

    这位老大人在隋以前的周朝就开始当官了,李渊时期更是当过礼部尚书。但这并不是让武元庆久仰大名的原因。

    之所以武元庆对他久仰大名,现在看着他的眼神还很奇怪,那是和李纲教的学生有关。

    李纲一共教过三任太子,隋朝的太子杨勇,大唐第一任太子李建成,以及现任太子李承乾。

    按理说教过三任太子,那尼玛该是牛逼哄哄的不得了,历史上也要被大书特书的。

    可是李纲却没有享受到教太子带来的福利,反而给这三位太子学生带去了厄运。

    因为历史上这三位都没逃脱被废的下场。

    教了三个,废了三个,这尼玛得和太子这两个字犯冲到什么地步啊。

    别人都是方属相什么的,他是专方太子。

    难道李纲每次当了太子老师后,都会找个没人的地方画个圈圈玩诅咒吗?

第二百九十三章 无聊() 
“太子如此匆匆是要去哪里”脚上疼痛好转了不少,李纲方才开口询问。

    “芙蓉园,去芙蓉园,武元庆说芙蓉园的校舍建造的差不多了,我去看看”李承乾颇为心虚的笑着说。

    武元庆听了撇嘴,心说这小子胆太小了,钓鱼就钓鱼嘛,找什么借口,难道还怕他打板子不成。

    李纲意味深长的哦了一声,呵呵一笑:“曲江书院这么快就建好了吗?听说建造的时候多用的砖石,没用多少木材。有时间老夫倒是要去看看用砖石建造的书院是什么的。”

    “曲江书院?”武元庆愣了下,心说这芙蓉园里什么时候又建造了个书院了。

    “就你那武家学校”李承乾听出了武元庆的疑惑,小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