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幻初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梦幻初唐- 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么一深想,武元庆想起来打突厥的时候自己的确没见突厥人有穿过毛纺织的任何衣物。

    顶多也就是见他们用的绳子是毛做的,还都粗细不匀,粗糙的看不下去。

    不过武元庆还是再一次向韦小宝求证:“真的没有纺毛线的吗?”

    “没有”韦小宝肯定的摇头:“要是羊毛可以纺线,那草原上的人也不至于穷成那个样子了。他们除了养牛羊可以卖卖皮子赚点钱外,要是大唐不开边市就连肉都卖不出去。”

    “娘的,还以为收购羊毛可以大赚一笔呢,现在看来这特么是亏本买卖。”武元庆气鼓鼓的说。

    “不然你以为呢,羊毛要是值钱能让李大总管他们会让咱们收购这么多吗。你是没见,咱们说要收羊毛的时候,李大总管他们笑得多开心。”韦小宝吐槽。

    “靠,一群老狐狸明知道不值钱还要卖给咱们,这是明摆着坑人啊。不行,小爷不能吃这个亏。不就把羊毛纺成毛线嘛,小爷又不是没见过怎么弄。”武元庆恨恨的嘀咕。

    “我去,你还会把羊毛纺成线的本事呢啊”韦小宝瞪圆了眼睛惊讶的问。

    “笑话,这算什么,哥哥我还会把毛线织成毛衣呢。”武元庆很是骄傲的说。

    他的确值得骄傲,男人会织毛衣的有几个,更别说像他这种后世的踩着八零后尾巴的男人了。

    不过这事说起来其实是个心酸的故事,那年月武元庆还是小娃娃,社会上流行穿毛衣,也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保暖内衣这种东东,然后棉衣又太厚不好穿,家里奶奶妈妈都会织毛衣,平日又没事,闲着就织毛衣。然后冬天穿毛衣。第二年开始织新的毛衣,要么就把旧的毛衣拆了重新换新的花样织。

    反正闲着没事就织毛衣,武元庆也没什么玩具玩,然后奶奶妈妈管的又严,就只能凑在她们身边看她们织毛衣。时不时拿毛衣针自己弄个线团织着玩,一来二去的,一个小男孩竟然学会了织毛衣,还特么会很多针法。

    等小男孩长大后,就变成了会织毛衣的大男人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不安分() 
让韦小宝去仓库弄点羊毛过来,武元庆则开始喊上木匠做工具。

    想把羊毛弄成毛线其实不难,主要是处理羊毛要处理好了。

    生羊毛除了本身带有植物杂质以外,还有大量的羊脂。这羊脂是要去掉的,但不能全去,全部去掉羊脂的羊毛就不柔软了,变的硬邦邦,根本纺不了线。

    而羊毛最好的是内羊毛,外羊毛也就是毛尖端那段比较硬,肯定是不好的,而且杂质多,清洗也不好清洗,所以武元庆让收购的都是内羊毛。

    另一点就是羊毛的卷数,生羊毛都是带卷的,卷数越多质量越好。道理很简单,同质量的羊毛,卷数越多纺出的线越长越细。

    洗羊毛要用热水,越热越好,但是不要用开水,热水可以方便去除羊脂。

    就像洗衣服一样,洗羊毛最好放点清洁剂,比如澡豆什么的,不过武元庆做出香皂来放香皂也可以,或者直接放碱面也就是小苏打,不过不能多放,放多了就会把羊脂全部去掉。

    洗羊毛水温不宜过大,然后每次泡在热水里的时间也不能太长,一次十几二十分钟,洗个四五次就差不多了,最后一次要用清水清洗。

    清洗后的羊毛最好不要烘干,要平铺起来,自然风干是最好的。

    等羊毛干了以后,就需要梳毛。和梳头发一样,疏毛有专门的羊毛梳子,就是在一块正方,长方形的木板上钉上无数的铁丝,具体样子可以参考电视上满清十大酷刑里边那种滚钉板的钉板。

    羊毛梳作用主要是把羊毛纤维拉松,越松越好,蓬松到最大程度,这样纺线的时候可以拉出很长很长的纤维,而不断。

    像这种就是精加工了,武元庆在这空当从西市上找了个回纥人打听过,他们部落里做毛毯的时候清理羊毛就没有这种羊毛梳,而是用的弓弦弹,从而是羊毛松散。

    武元庆一听这尼玛和后世他们那春天,秋天时候走街串巷弹棉花是一样一样的。

    小品超生游击队里,黄宏和宋丹丹干得就是这种弹棉花的买卖,那大弓在武元庆印象中非常深刻。

    当然这种弹棉花样的弹羊毛也不是不能把羊毛弹松散,可关键特么这个回纥人说他们是不怎么清洗羊毛的,这也就怪不得他们就算有弄出来的顶多也就那种粗细不匀的绳子了。

    这种是小量处理羊毛的,大量处理的话也可以在清洗前就架起一张渔网,或者铁丝网,就跟蹦床差不多的那种。

    可以把羊毛铺在上边,一来可以筛选羊毛,把好的不好的区分分拣,二来也可以在这上边经过抖动,尘土,杂草等会从网眼掉下,算是清洗的第一个步骤。

    清洗完把羊毛用梳子梳理顺了以后弄成一捆捆一束束的毛条,就可以进行纺线的步骤了。

    纺线工具也有很多种的,像武元庆画好图纸让工匠做的就是纺车。

    还有比如说特随意的,特简单一种纺线工具就是纺线锤,跟陀螺差不多的那种东西。

    这种纺线锤都可以随身携带,拿点梳好的羊毛,可以一边闲聊或者一边逛街都可以随时随地纺线。

    但是不管那种纺线工具或者像后世那种机械纺线,所做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从毛条里牵出一股羊毛来通过让这股羊毛旋转上捻。

    像纺线锤能做的就是只能从一根毛条里边牵出一根来上捻。

    而纺车则可以同时从三,四个毛条里边各牵出一根来合股上捻。这样的线自然也就更结实,更好。

    武元庆让工匠做的这种纺车和现在大唐妇人用来纺麻线用的纺车大同小异,只是一些地方进行了改进,可以省力,速度也更快,也更适合纺毛线。

    “来了,羊毛拉来了”韦小宝噔噔噔跑了进来。

    “拉点羊毛你跑这么急干吗,又不着急用,这纺车还没做好呢。”武元庆没好气的看着气喘吁吁端着茶壶灌水的韦小宝说。

    “我刚刚听说西突厥,薛延陀,回纥,还有百济,新罗这些部族和国家暗中在搞小动作,准备向陛下奏请治你的罪。”韦小宝平息了下呼吸急忙说道。

    “呵呵,这可奇怪了,我又没惹他们,他们要陛下治我的罪干吗,再说什么时候大唐人有罪与否轮到他们指手画脚了。小国寡民手脚伸的这么长,看了东突厥的下场竟然还不长记性,看来是欠收拾。”武元庆淡淡一笑。

    “瞧瞧,动不动就说人家欠收拾,就因为你这样的态度人家才要对你发难的。”韦小宝翻了翻白眼。

    “哦,怎么说?”武元庆问。

    “就因为你之前在处置东突厥的问题上表现的很强硬,引起了这些部族国家的忌惮,他们认为你对他们很不友好,甚至充满敌意,歧视。加上陛下又不同以往的接受了你的建议,这让他们更加担心以后大唐也会这样对他们。而你在他们看来就是这一切不友好的源头,所以才要请陛下降罪于你。”韦小宝解释说。

    “擦,还可以这样吗?这是把老子当种族歧视分子看待了吧”武元庆这个无语没法说了。

    但是转念武元庆又觉得有些奇怪:“不应该啊,这事儿都过去这么多天了,他们怎么现在才想起搞事情啊。要搞也应该在当时就搞啊。”

    “这个就不清楚了”韦小宝摇头。

    “好吧”武元庆点点头,然后笑着说道:“小宝,没看出来你这家伙消息够灵通的啊,这事儿我不知道,我爹也听说,就连李承乾他们都没人知道,却被你知道了,难不成你小子还兼职干密探的工作?”

    韦小宝嘿嘿一笑说:“这你就不懂了吧,消息最灵通,来源最广,传得最快的就是社会的底层人群了。”

    “切,我不懂?我不比你懂。我不但知道消息最灵通的是底层人群,还知道在底层人群中消息来的最快,最真实的是青楼楚馆。因为男人对漂亮女人是最没有防备心的,尤其是亲热的时候。”武元庆鄙视的说。

    “你的表情好贱”

第二百八十二章 再打一场() 
武元庆没把这事当回事,他觉得既然李世民已经定下了,就不可能改变,既然不可能改变对东突厥俘虏的处置策略,那就肯定不可能因为这事降罪于自己。

    可他显然小看了这些人的决心,大大小小十几个部族国家的使节联合奏请要治武元庆的罪,一次奏请没回复,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等第四次奏请的时候,朝中开始有人替他们说话了。

    而当先打头阵的竟然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这下是真出乎武元庆意料了。

    长孙无忌不但打头阵而且言辞激烈,斥责武元庆之前的提议严重破坏了大唐在周边属国的形象,影响了和属国的关系,大唐的和平稳定都受到了威胁。

    如果长此以往必然会使这些属国和大唐离心离德,从而让大唐被孤立,被抗拒,不利于大唐和平稳定的发展。

    长孙无忌打头阵,温彦博这个被武元庆臭骂过的中书令也不甘人后,紧跟着蹦了出来。

    说突厥俘虏分散安置的事宜进展的很不顺利,那些俘虏抵触情绪高涨,有不少还和唐军发生了冲突,流血死人频频发生。

    而且在押送到安置地的路上也屡有俘虏伺机逃脱,光是在关中就发生了三起俘虏逃跑的事件,并且其中一起,俘虏还在逃窜过程中将一家发现他的农户灭门。

    温彦博虽然没有明说怎么办,但话说到这他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显,还是想要皇帝可以考虑一下他的建议,把突厥俘虏故地安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然后一帮整天之乎者也,空谈仁义道德的名儒也开始帮腔。

    像孔颖达就先一口气的把孟子·公孙丑下的文章吟诵了一遍,然后说治理天下不能用强权,要靠仁义对外策略也同样如此,要让属国,邻国沐浴在大唐仁义和谐的春风里。这样才能让属国,邻国亲近大唐,濡慕大唐,真正把大唐看做可以依靠信赖的宗主国,皇帝的天可汗之称才能深入人心。

    然后说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这就是所谓的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还有大儒拿李家老祖宗老子李耳的道德经出来说事,说以兵治天下,不道早已。从而来佐证他们说的要用仁义,仁心来管理国家。

    一帮子大儒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唾沫横飞劝说皇帝,你现在这样搞是不行的,完全不得民心嘛。你得听我们的,听圣人的,用一颗仁义善良的心去对别人,对别国,这样将心比心,他们也会用仁义善良来对咱们大唐。

    如果你听信了武元庆的,用强权,用暴力去对待别人,别人必然不会服气,到时候肯定会边患四起,让大唐陷入四面楚歌的地步。

    虽然也有不少帮武元庆说话的,尤其是武元庆他爹武士彠,吐沫直接吐温彦博脸上了,但这次很明显长孙无忌这些人是有备而来的,暗中搞串联搞了很久,所以一时间和武元庆站在一边的人竟然被他们给压到了下风。

    如果一个人说李世民可以不在意,两个人也能无视,但这么多人说李世民就不得不重视了。

    李世民开始在心里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武元庆的建议是不是真的对大唐有利。

    内心虽然已经动摇,但李世民脸上却没有表现处理。只是散朝后,他却烦躁的连奏折都看不进去了。

    宫中的事情武元庆很快就收到了消息,然后武元庆带了些东西进宫了。

    “你还敢来,你知不知道因为你的事情朕的大臣们都要打起来了”见武元庆笑眯眯的进来,李世民恶狠狠的说。

    “额,臣不知道啊,臣最近安分守己什么乱子都没闯啊”武元庆装作无辜迷茫的眨眨眼。

    “装,你接着装,别说外国使节弹劾你的事情你不知道,别说今天朝堂上大臣众口一词的要朕治你罪你不知道。”李世民一眼看透了武元庆。

    “哦这事啊,臣确实听说了,但怎么处置突厥不是陛下拿的主意吗,怎么要治臣的罪啊”武元庆一副为毛要我背锅的诧异表情。

    李世民一听这个气啊,心说好啊你小子,当初是你舌战群臣,慷慨激昂的把别人的建议驳斥臭骂了个狗血淋头,鼓动朕对突厥俘虏强硬,要分散安置的。现在大臣们闹起来了你就撇得一干二净,说是朕拿的主意,要朕把事情全揽下来,你小子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皇帝,有没有朕这个岳父了。

    见李世民被气得够呛,像火山一样要爆发了,武元庆心虚的缩了缩脖子,陪笑着说道:“这事是臣的错,是臣没考虑周全,才有此一事,还请陛下降罪。”

    武元庆没皮没脸的样让李世民有火发不出来,头疼的揉揉太阳穴说道:“你没错,当初是朕同意你的建议的,而且朕私心其实也是那么想的。只是现在突厥俘虏不满安置办法屡屡闹事,颉利以前的地盘又空置无人,大唐也没有那么多兵力驻守,而且草原除了养牲畜也实在无利可图不值得驻守,从而让薛延陀等势力大肆侵占,加上他们收拢了许多突厥残余,可以预见不久以后他们的实力必然大涨,对大唐又是一大威胁。”

    李世民停顿了下接着说道:“现在又有这么多使节和朝中大臣反对此事,容不得朕不谨慎对待。”

    武元庆正色道:“朝中大臣反对臣不好多说什么,但对于外国使节反对臣认为陛下绝不能妥协,对于突厥俘虏更不能心慈手软。臣不懂太多政治,但臣知道一句话叫做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臣以为国家也是如此,现在有这么多外国使节露头,虽然针对的是臣,但实则最后针对的依然是陛下做出的决定。而他们之所以敢这么做,无非是大唐以前太仁慈了,甚至是我们历朝历代的中原国家太仁慈。这才让他们以为有了依仗可以逼迫陛下。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既然这次他们能够这么想,以后也会这么想。这次如果让他们得逞,有此一次,他们就会得寸进尺的有第二次,第三次。以及无数次。”

    “那你以为如何?”李世民问。

    “再打一场,就打薛延陀,拿他们杀鸡给猴看”

第二百八十三章 打仗的理由() 
“打薛延陀?”李世民大感意外,选一个部落出来杀鸡儆猴他可以理解,可为什么选薛延陀呢,选回纥这些小点的部落多好,毕竟薛延陀可不是软柿子。

    “现在北边最活跃的就是薛延陀,就数他们伸出的手最长,侵占东突厥的地盘最多,收拢的东突厥残余也是最多,未来对大唐的威胁也最大。现在我们出征东突厥的十万大军也正好都还在定襄一带没有班师回朝,拿薛延陀开刀再合适不过了。”武元庆解释说。

    武元庆记得很清楚,历史上东突厥被灭掉后,趁机崛起的就是这个薛延陀。

    薛延陀原为铁勒诸部之一﹐由薛、延陀两部合并而成,之前从属于东突厥。前两年因为反抗东突厥颉利的暴政才归附的大唐,然后在大唐的支持册封下建立了汗国。

    但薛延陀无疑是狼子野心,不懂感恩的。大唐进攻东突厥,薛延陀夷男可汗说是出兵协助大唐一起进攻东突厥,但却基乎未立寸功。

    照理说没立功你就乖乖的缩回去好了,可薛延陀却没有,而是趁大唐打败突厥后,草原空虚的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