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安让人将她带来,半躺在床上笑看索铃儿,说:“你这方子不会有毒吧?”
“有毒,专门毒死你。”索铃儿嗔道,“我好心好意求了方子你反倒编排起我来,当真是好心喂了驴肝肺。”
“好吧,我姑且一试。”王永安将方子交给刘通,刘通看了看,笑着下去了,一时之间房间只有两人,索铃儿反倒拘谨起来,站在一旁不知说什么好了。王永安慢慢坐了起来,主动对索铃儿说道:“索先生说你们全家与我一起去西南,不知道索姑娘你的意思是什么,你的两个哥哥的意思呢?”
“你想问我的意思,还是我哥的意思?”索铃儿道。
王永安嘿嘿一笑道:“你的意思。”
索铃儿红着脸低着头,扭捏半天才说:“我的意思就是我阿拜在哪我去哪,我阿拜既然决定去西南,我也去西南咯。”
“西南艰苦啊。”王永安叹了口气,后世的他曾经去川省旅游过一次,他不是跟团旅游,而是自己穷游了十天,接触到了川省很多普通百姓,那里的生活水平两极分化的严重,与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不同,富人生活得非常富裕,但穷人的小孩连鞋子都没有几双,王永安从前看到的变形记等故事中的农村孩子,其实还算是生活条件不错的。当然,贫穷受到很多条件的影响,最终的便是地理因素,生活在山区的百姓下一次山都困难,更别说改善生活了。而现在的西南地区,甚至连成都这种城市的生活都非常落后,更不要说川边特别区。
王永安前去的川边,完全是一片荒莽贫瘠的山区,当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地方,便是川边。
索铃儿毅然决然地道:“我不在乎,我自己个愿意去的。”
王永安梳起大拇指道:“女中豪杰。”
索铃儿咋咂舌说:“西南川边应该和关外差不多吧,我可去过几次奉天老家祭祖,哪能受不了哪里的气候。”
王永安瞠目道:“你看得懂地图吗?”
索铃儿道:“什么地图?”
王永安哭笑不得:“我是问,你知道川边在哪吗?”
索铃儿说:“西边嘛,我们家有亲戚就在阿尔泰做边军,他来京师的时候我还小,他给我和我哥哥说那里的气候和奉天老家差不多的,只是天冷的时候比奉天还长一些,天热的时候也要长一些,春秋时间很短的。”
王永安一拍脑袋,苦笑道:“看来你虽然去过很多地方,但真没有方向感,你说的是西北,不是西南。西南的气候是潮湿寒冷,蚊虫毒蛇众多,尤其是没有什么平原,基本上都是大山。”
索铃儿眨巴眨巴眼睛,笑了起来,一双眼睛就像是月牙一样弯着很是可爱:“大山又怎样呢,我的祖先就是从长白山来的嘛,我给你唱一首歌吧,我讷尼(母亲)教我的。”
“好啊。”
王永安半躺着,只听到索铃儿虔诚地坐在一旁,酝酿了一下情绪才轻声唱了起来:“栅栏西扥米尼,上耶哈林比……”
歌声唯美婉转,只可惜王永安听不懂其中的意思,而后索铃儿解释说这是一首描写对故乡的山水赞美的歌曲,只是到了她这一代很多人已经不会说满语了,而在她父母这一代中只有某一些歌曲流传下来,虽然朝廷规定学习,但八旗子弟谁都不愿意再学了。两人说着说着话,天就黑了,北方的冬季天黑得很早,王永安也没有想到两个人说了那么久,他们谈的东西很多很杂,也很有趣。
与别的女孩不同的是,因为父亲是读书人,且经常在国内走动,索铃儿从小跟着父亲去过很多地方,长了很多见识,她对很多民生的了解甚至超出了王永安。而王永安对未来的展望和对将来的规划也让索铃儿感觉到非常奇妙,尤其是王永安坦言举止中的自信一面,更是很多同时代的男人不具备的。
双方对彼此的欣赏,更加深了这对男女之间的情愫,眼看着天色已晚,王永安去却不想送她回去,却又不得不送走她。而索铃儿也不想离开王永安,却又能在别人家一直留着,只好说这话拖着拖着。
最后还是刘通跑了过来在王永安耳边说索图东到处找女儿呢,您老人家赶紧把人送回去吧,王永安厚着脸皮将索铃儿送走,瞪了一眼刘通道:“多事。”
刘通大感冤枉:“怎么又怪罪起我来了,明明是您老人家看上人家了。”
也许是索铃儿来探望让王永安精神百倍,过了两天伤寒居然渐渐好了,反倒是索铃儿居然患上感冒了,于是王永安打着探病的借口三番两次去索家。索家的人也看出来两个人的“猫腻”了,所幸倒也并不阻拦,两个人每天说着笑话,说着情话,两个人的并居然全都好了。
正在王永安打算正式离开京师之际,忽然传来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民党主席宋教仁遇刺身亡。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人()
袁世凯不得不紧急召集在京所有人召开会议,商讨如何面对宋教仁遇刺一案,而宋教仁遇刺身亡的消息又不得不让人联想到王永安遇刺案,民国初建,陆军次长和下一任内阁总理便接连遇刺,充分说明了政治漩涡有多么可怕。
袁世凯在会议上大声疾呼:“我们一定要抓住凶手,抓住幕后黑手,抓住那些破坏共和的人!”
王永安心中玩味起来,这宋教仁遇刺似乎时间上来的早了一些,也许是因为自己这支小蝴蝶的原因,让很多历史上的事件或提前或延后发生了。但历史上的著名事件却又陆陆续续地产生,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出现而消失,这不得不让王永安感慨历史的惯性是多么的强大,沧海一粟的小人物终究只能影响却无法阻止历史的发生。
与会众人中自然王永安最有发言权,毕竟他也遭遇了行刺一事,只是宋教仁身亡,而王永安安然无恙罢了,袁世凯希望王永安能够说什么,最后王永安不得不表态说:“宋教仁遇刺发生在沪市,我希望尽快成立专案调查组前往沪市进行调查,在调查组找到证据之前,任何随意作出结论的人,都有转移公众视线的嫌疑。”
袁世凯拍案叫绝,随后立即成立专案调查组前往沪市进行调查,而王永安此时也为了下一任内阁而奔走,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随后宣布辞职,内阁十二部也随之解散了。
宋教仁遇刺与唐绍仪辞职没有因果关系,却又前后联系,因为宋教仁的身份是民党党魁,而在前一个月的国会选举中,民党大获全胜,无论是参议院还是众议院,民党票数均过半,按照国际惯例来说,国会选举中获胜的党派魁首自动出任内阁总理,并有权重新组建内阁。而唐绍仪似乎也有心成就宋教仁,于是接受了国会的辞职申请,等待宋教仁从沪市来到京师之后,即刻辞职移交内阁总理权力。
宋教仁固然没有孙逸仙能出牛,但是宋教仁的人脉要远远超过孙逸仙,在民党党内地位极高,由于孙逸仙在南京临时政府中的政治经验的不足和犯下不少战略性的错误,导致南京临时政府分道扬镳,宋教仁车技重组民党,并逼走了孙逸仙。这也是孙逸仙最终接受南北和谈,并接受接受袁世凯任命为铁路总局局长的原因之一,毕竟他成为了一个光杆司令,除了陈其美和黄兴没有人再支持他。
宋教仁联合了民党保守派、复兴社等众多派系,被选为民党总裁。在孙逸仙醉心于十年十万公里铁路的时候,宋教仁默默地发展党派成员,并最终在国会选举中一举获胜,震惊了天下。而这个消息却被同时发生的王永安遇刺案淹没,直到得意洋洋的宋教仁前些时日在沪市举行的民党大会上公开且明确地撇开孙孙逸仙发明的五权宪法而大讲他自己三权分立的宪政设想:“讨论宪法,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应如何分配,中央与地方之关系及权限应如何规定,是皆当依法理,据事实,以极细密心思研究者”。
如果说宋教仁仅仅反对孙逸仙也就罢了,随后他以更加激烈言辞全盘否定袁世凯政府当局的内政外交,认为只有民党方面出面组织的议会政党责任内阁,才是救治“不良政府”的医生。
按照英法惯例来说,总统是虚职,国会最大有权组阁,而按照美国的办法,国会选举出来的便是总统,宋教仁甚至可以直接踢走袁世凯,只是宋教仁得意洋洋地认为毕竟袁世凯为推翻满清立下赫赫功劳,就让他做虚职总统吧。但是对于内阁十二部,宋教仁很不满意,他批评如今的内阁十二部很多人都是尸位素餐不谋其政,而有一些政府人员则只会贪污受贿不做实事,因此他要坚定地进行组阁,重新任命内阁十二部和四总局人选。
实际上宋教仁是在向所有人宣布,接下来内阁改组,你们必须向我臣服,快点对我表示效忠吧,我已经张开胸怀了……
可如今的内阁十二部人选是北洋、江北和民党三方博弈的后果,当初为了能够推翻满清建立中华民国,三方都做出了不小的让步,经过两年的反复谈判,如今宋教仁还没有担任内阁总理,居然全盘否定了当初的结构。
后世有一句话叫做不作死就不会死,宋教仁正应了那句话。
他犯下了诸多大错,首先他不应该否定民党建立者孙逸仙的建党纲领,这相当于民党分裂了,虽然孙逸仙是一个嘴炮领袖,但毕竟是孙逸仙创建了民党,对党派有着极大的贡献,宋教仁出于党争的原因彻底否定孙逸仙,否定了很多人心中的偶像,得罪了不少民党中人。
其次,宋教仁误以为中国国会与外国国会相同,只要民党取得了国会的领导权,他便是内阁总理了,而唐绍仪为了遏制袁世凯的独裁选择辞职也给了他一个错误的信号,让他飘飘然了起来。但此时的中国尚且没有确定国家实行总统制还是总理制,结果宋教仁便认为中国必须实行总理制,甚至提出彻底改选内阁的决定。
最后,宋教仁完全不懂得政治斗争中的纵横关系,在还没有担任内阁总理之前,宋教仁便大言不惭且大谈天下改革,完全没有拉拢另一派系民党和江北系来对抗强大的北洋系的想法,犯了政治上的一个大错。
尤其是民党获胜之后,完全没有理会江北系的立场和态度,甚至于宋教仁认为王永安、张謇、陈兆棠等江北系官员会主动向他靠近,只可惜江北系只认实力不认他这个未来内阁总理,因此宋教仁还批评王永安说:“江北官吏干涉军队过多,势必会影响国家稳定,国家不稳定谈何崛起。”
王永安生了病没有理会宋教仁,却让宋教仁以为王永安怕了他,气焰更加嚣张,而报纸开始对宋教仁吹捧起来,认为宋教仁组阁必定能够开创中华民国之璀璨明天云云,完全忽略了袁世凯的态度,以为袁世凯真是一个傀儡总统了。
第六百三十三章 内阁解散()
宋教仁在沪市发表了各种演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后宋教仁开始决定北上正式接任内阁总理了,此时得意洋洋的他根本没有想到,沪市火车站中藏有一个刺客。当宋教仁在火车站内向送行的众多民党党员和群众记者挥舞告别之际,刺客应桂馨拔出手枪击中了宋教仁,子弹从他的后背射入体内,射中其右肋,斜入腹部,凶手开枪后逃逸。
宋教仁疼痛难忍,趴倒在一张椅子上,用手把于右任的头拉到胸口,喘息地说:“吾痛甚,殆将不起……”,当时在火车站送行的黄兴、于右任、廖仲恺等将宋教仁送往沪宁铁路医院急救。
在医院中宋教仁向于右任留下遗嘱:今以三事奉告:一、所有在南京、北京及东京寄存之书籍,悉捐入南京图书馆;二、我本寒家,老母尚在,如我死后,请克强与公及诸故人为我照料;三、诸公皆当勉力进行,勿以我为念,而放弃责任心。我为调和南北事费尽心力,造谣者及一班人民不知原委,每多误解,我受痛苦也是应当,死亦何悔?
他并授意黄兴代拟电报给袁世凯,讲述自己的中弹经过和革命生涯,最后希望袁世凯能够竭力保障民权,自己则虽死犹生。
从宋教仁给袁世凯发的电报可以看出来,弥留之际宋教仁知道自己不是被袁世凯刺杀的,他并没有为自己索要什么,唯独希望袁世凯不要做独裁总统。
沪督陈其美将刺客应桂馨抓获,两天之后应桂馨被杀,随后陈其美突然宣称搜出应桂馨与内务部长赵秉均的秘书洪述祖的书信来,陈其美由此认为,宋教仁是被袁世凯所杀。
江苏都督程德全、江苏民政长应德闳在收到租界会审公堂移交的证据后,把罪犯应桂馨和国务总理兼内务总长赵秉钧、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之间来往的秘密电报和函件的要点以“通电”的形式向海内外公布,迫使赵秉钧不得不发出公开电报为自己辩解,沪市地方检察厅也公开传讯在位的国务总理赵秉钧。
且不说陈其美所陈证据是真是假,但下一任内阁总理被刺杀一事让袁世凯政府极其被动,众所周知宋教仁反袁,北上正式来代替袁世凯领导国家的,这相当于下一任国家领导人被杀了,任谁都会认为应该是袁世凯下的毒手。此时陈其美抛出所谓的“证据”,即便不是真的,众人也认为是真的了。
而在整个宋教仁遇刺一案中,王永安心存怀疑,尤其是他太了解陈其美了,陈其美控制的上海地方法院能够正确审判才怪。
诚然这个宋教仁自以为懂得政治却不懂得国情,自以为可以将外国的政治体系照搬全抄挪到中国来,却完全忘记了推翻满清并不是国会和那群议员的功劳,而是北洋军队、江北军队和民党军队的功劳,犯了文人最大的毛病——看不起干实事儿的人。当然,如果让宋教仁“任人唯贤”地进行内阁改组,看起来未来的国家一定会非常完美,但却会遇到政令不通甚至会产生内战的危险。
所以王永安认为,宋教仁是一个比孙逸仙还要理想主义的人,他已经理想到YY自己真的可以控制这个国家了,宋教仁要革的不单单是北洋系的命,还有江北系的命。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人真的认为宋教仁有本事能够影响政局,别说袁世凯有都是办法收拾宋教仁,便是王永安也有很多阴招等着他。所以不管是北洋系还是江北系,完全没有将宋教仁放在眼中的意思,更不存在刺杀他的动机。
毕竟如果说嘴炮嚣张是杀人的理由,那孙逸仙早就被杀多少次了。
幸亏当初王永安提出派出专案组进行调查,袁世凯立即表示,在专案组得出结论之前,任何人不得毁坏证物、不得伤害刺客、不得隐藏证据,沪督陈其美所言真假应有专案组进行调查。
不过陈其美很快发表通电,表态不认可调查组的态度,由嫌疑人派出调查组调查嫌疑人,怎能找到真的凶手。
双方来往几次嘴仗,搞得袁世凯精疲力尽,当然更让他气愤的是,此时偏偏唐绍仪递出正式辞呈,决定不再担任内阁总理了。
袁世凯大惊失色,连忙找到唐绍仪,握着他的手激动地说:“少川,如今你也要弃我而去不成?”
唐绍仪摇头叹道:“本来就是宋教仁来做内阁总理,我又何苦继续尸位素餐?罢了,我这个内阁总理,不过是做个样子罢了,倒不如回到广东养养老的好。”
袁世凯明知唐绍仪辞职并不是因为宋教仁,而是因为他架空了内阁,却不能这个时候放他离开,一旦唐绍仪走了,这一届政府就更乱了。但是唐绍仪已经厌烦了袁世凯的虚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