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7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毕竟在国内的各个领域之内,都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难以尽如人意的事情,只有结束了这场耗时耗力的世界大战之后,才能够踏踏实实地予以一次全面的梳理。

    不过,林海丰的想法却又有了变化。

    因为现在的林海丰又认为。一八七五年并不是红军登陆英伦三岛的最佳时机。

    那么,这个最佳的时机应该是在什么时候呢?

    郑南对于面前这位善变的老战友,显示出了很是不解的神态。

    在一八七六年春夏相交之际。

    林海丰很是果断地给出了回答。

    当郑南再度疑惑不解的时候,林海丰一面哈哈地笑着,一面掏出了自己的真正心计。

    就像是当年的林海丰不主张红军过早地参战,再如之后的林海丰又不主张红军全面加入到对德意志帝国一战一样,这一次,坚决要给大英帝国的迪斯雷利们再过上一个最后的、“幸福的”新年的林海丰,可不是发了什么善心,而是再给大英帝国和迪斯雷利们套上一盒沉重的枷锁。

    因为按照同盟国在马赛的会议。最后的英伦三岛,那是要被划定为三个各不相干的国家的。

    于是,对于林海丰来说。问题也就又来了,在作为最后的胜利者的同盟国的重拳之下,暂时将英伦三岛分割成英格兰、爱尔兰和苏格兰三个国家,那是绝对没有什么大阻碍的。

    但是,长久以后呢?

    有道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而分久则必合。

    长久之后的英伦三岛,难道就不会再闹起重新整合在一起的乱事来?

    因此,林海丰认为。若要保证在分割为三个完全独立国家之后的英伦三岛的长治久安,眼下就有必要再给英伦三岛的广大民众们。上一堂深刻的,且是刻骨铭心的大教育课。

    那就是叫英伦三岛的广大民众们。好好地跟着大英帝国和迪斯雷利们过完一八七五年的冬天。

    因为林海丰心中有数,为了做最后的挣扎,迪斯雷利们早已将大英帝国折腾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

    由于战争的需要,最初的迪斯雷利们,是将整个的大英帝国搞成了一座大工厂,而现在,则又已将大英帝国变成了一座庞大的大兵营。

    当初,在眼前利益以及生存所需的诱惑和逼使下,大英帝国的百姓们纷纷挤进帝国的一个个厂矿,就像是成堆的原材料和废渣,被遍布大英帝国的那数不清的猖狂们贪婪地吞噬和排泄着。

    而到了现在,为了帝国去当兵,或是做支前的夫役,则已成了大英帝国的民众们为了延续生存时间的唯一选择。

    因为迪斯雷利们当初的过度重视和强化工业上台阶的政策,直接导致了农业经济的大萎缩和大萧条。而最初的时候,毕竟大英帝国还有着几乎是数不清的海外权益,即便没这少那的,大英帝国也根本不惧,大不了就是在海外的殖民地们身上多抢上一些而以的事情。

    可时过境迁,如今,当海外的殖民地和利益已经完全化作了乌有的时候,迪斯雷利们才真正地发现,曾经的那个无比强壮、无限风光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巨人,不过只是一个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

    以军备发展为龙头的近似疯狂的全面的工业浪潮,让大批大批的曾经无怨无悔地耕耘于土地之上的农民们,纷纷丢下了手中的农具,洪水般地涌入进城镇。

    迪斯雷利们在无心插柳地完成大英帝国的城镇化的同时,却让一个个乡村成了不毛之地。

    农业的大萧条,造成粮食的极度短缺。

    按照迪斯雷利们的估算,即便就是将全帝国民众每天消耗的口粮压缩在一人只有二两的最低限度上,大英帝国也依旧是重负难堪。

    而为了眼下的大英帝国那本是来日无多的继续的苟延残喘,迪斯雷利们又只能以军队或与军事相关的人员(当然,皇室和政府的官员们自有其超脱凡俗特供)这些确保对象为重,不敢再这些人的身上搞口粮的算计,从一八七五年的年初开始,城镇普通民众的口粮,每条早已仅有一两,且这还需要广大的城镇民众朋友们手拿供应券,每天排着长龙般的队伍,去领取那薄薄的一片面包片。

    至于本该是置身事外的农民们,则天天都要面对那些被帝国政府驱赶的,如狼似虎般气势汹汹而来的搜粮队伍,经过这些连鸡食猪食都不会放过的搜粮队的反复清剿,可怜的农民们各个家徒四壁。

    于是,为了混上更多的吃食,不管是城镇的,还是农村的,大家又只能拼着命地往军队或是相关的队伍中猛挤。

    同样,大英帝国的农业在遭受到重大打击之下,已近崩溃的时候,林牧业也难逃一般的命运。

    别的不说,单单只是烧火做饭外加冬季取暖的木材这一样,那就已经短缺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在同样已由政府凭票才能购买到少的可怜的木材配额面前,还甭说广大的普通民众们,就连大英帝国的那位最为至高无上的伊丽莎白女王陛下,同样也混得只能依靠王宫内的男女仆从们各施所能地拉关系走后门,或是去黑市上高价购买,才能维系每天都能吃上三顿被烧熟了的食物。

第八二二章 大收官——大英帝国的终结者(四)() 
填不饱肚子,每日里都是饿的前肚皮紧贴着后脊梁,再加上身上又没有足够的御寒之物,一八七五年的这个冬天,那将会是英伦三岛的民众们的炼狱。

    只有在经过了如此一次严酷的地狱之炼后,英伦三岛上的民众们,才会真正地对大英帝国所带给他们的罪恶,永远地感到刻骨铭心,免得日后再好了伤疤忘了痛。

    这就是林海丰的算盘。

    那我们呢?难道我们还是继续地厉兵秣马养精蓄锐?

    心里暗暗地念叨着自己的这位老战友实在是够狠、够黑的郑南,眼睛望着林海丰。

    陆地上不做动作,并不意味着我们就放任迪斯雷利们可以踏踏实实地过完他们的这一最后的宝贵时光。

    我们要让迪斯雷利们在经受饥寒交迫的折磨的同时,还得享受精神上的煎熬。

    同盟国的海上力量要积极行动起来,一点点地扒掉大英帝国身上披着的那层铠甲,也就是他们那所谓的强大的皇家海军。

    接下去,林海丰又谈起了一个令郑南既感兴趣,却又略感不安的大事情,那就是征战海外的红军将士的回撤问题。

    林海丰认为,当欧洲大陆上的战事完全结束之后,就如同非洲那边一样,除去北欧诸国以及土耳其等少部分地区必须还要留有少量的军队和人员,以指导和协助上述地区的战后重建工作,还有需要参加登陆英伦三岛的作战部队外,其他海外远征的各部队,都将尽早地撤回国内。

    比如战火已经即将完全平息的美洲地区。除去陈廷香的红八军尚需暂时留驻印第安王国,以及曹伟人要率其红五军留驻阿拉斯加特别区外,谭绍光及其所率各部,都将于明年三月起,光荣凯旋。

    郑南点点头。不过,林海丰所提到的美洲战区各部的凯旋,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他最关心的,却是还在欧洲大陆之上的那百万雄师。

    毕竟登陆英伦三岛的最后大决战还未打响,此时即谈到欧洲战区各部的回撤问题。在郑南看来,显然还为时尚早。就算是要撤军,恐怕暂时也难撤回几支人马。

    但林海丰的打算,却让郑南吃惊非小。

    因为当郑南问起林海丰要为明年的英伦三岛大决战留下多少人马的时候,林海丰在略略地沉吟了片刻之后。所给出的答案竟然是这样一个:

    只需柳喜河的红海军陆战师和曹文玉的红一军就足够了。

    看着郑南显示出的那一脸茫然的样子,林海丰又赶紧笑着予以了他的解释。

    林海丰先是提到了他们的那个年代,在他们的伟大的领袖的英明统帅之下,人民解放军那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但尽管如此,一些失败者们为了粉饰他们的无能和无知,却将人民解放军取得无数赫赫战绩的力量源泉,很是轻蔑地归纳为人民解放军不过就是会使用毫无怜悯之心的人海战术。

    “那个时候,我们穷啊。这个穷还不单单地只是穷在物质上,技术装备更是远远地落后于我们的敌人,所幸的是。我们的党和军队有着一个英明而伟大的领袖和统帅。可现在不一样了。”

    林海丰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现出的,是激扬,还有骄傲。

    “现在的我们,有着我们的老人家没能具备的雄厚的技术和物质基础。我们就是要让这个所谓的日不落帝国,也尝尝一八四零年的‘现代战争’的滋味儿。”

    打仗可不是赌气。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可以,但在战术上。却万万不可大意才是。

    不过,心里这样想着的郑南。嘴里却没有说出来。

    因为在经过了略略地盘算之后,郑南也觉得林海丰这般的想法,还真就不是什么妄言。

    于是,郑南想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也就是在大战完全结束之后的军队裁撤问题。

    林海丰当然也想到了这个问题,不过,他的想法,却与郑南不尽相同。

    一部分部队继续转入农垦系统,在这一点上,林海丰与郑南的想法完全一致。

    但除此之外,林海丰的想法却更多。

    林海丰认为,本次世界性的大战之后,整个世界将会迎来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和平环境,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世界上的局部战争会有,但大战难以爆发。

    因此,对于太平天国来讲,留有九个陆军常备军,即在蒙古自治区、阿拉斯加特别区、兰芳特别区、西北、西南、中原、华东、华南以及首都附近各有一个军的常备力量就足以。

    那么,需要裁撤下来的如此众多的武装部队,该如何地予以安置呢?

    绝不能让英勇的红军将士们过去在前线流血流汗,现在回到了家里了,却要心酸流泪!

    在太平天国,这种话可不是随随便便地顺口那么一说,糊弄完了老百姓们就算完事的,那是绝对要付出行动的。

    “除去原有的三个农垦兵团的建制之外,我们另外还要设置一个新的编制。”

    林海丰掰着手指头,开始向郑南讲起他的打算。

    林海丰说,应该向内务部的内务部队那样,在内务部新建一个机构,即工程建设总指挥部。

    在这个工程建设总指挥部的下面,再具体设置如铁道指挥部、水电指挥部、城建指挥部、交通指挥部和涉及黄金白银等特种物资的特种指挥部。

    原有的铁道兵,就归入这个新组建的内务部的铁道指挥部,而工程兵和需要裁撤下来的部队,则分别改隶各个职能指挥部。

    “都说养军队是件亏本的事情,那是在别的国家。可看看咱们的军队,铁路、公路等国家的重点艰苦工程,哪一个不是我们的将士们流血流汗换来的?而很多的工程,那可是常人根本难以完成的。所以说啊,我们的军人,吃的是草,而挤出来的,那可都是白花花的奶啊!”

    林海丰还提出,作为改制成内为专业部队的队伍,由于其所承担的特定的任务已与常备军大不相同,因此,为了稳定部队,提高部队的技术素养,对于这些内卫部队的管理,也需要灵活机动。

    简单地说,要给予这些部队以志愿兵和专业技师配额的倾斜,让那些愿意继续留在部队的,有专业才能的官兵们,更久地留在部队服役。

第八二三章 大收官——大英帝国的终结者(五)() 
还有……还有……

    越说越来劲儿的林海丰,给郑南勾勒出的是一幅幅极其美好的宏伟画卷。

    而郑南,则不由得打心眼儿里赞叹着自己的这位老战友。

    老实讲,在没有看到林海丰所画出的这幅美好的长卷之前,郑南其实很是在为征战海外的大军光荣凯旋之后的事情犯愁的。

    因为按照太平天国、法兰西和意大利三国在马赛会议中所做出的决议,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各国的常备军数量,那可都是以各国人口的数量为基数,设定死了绝对不允许超出的比例的。

    也就是说,如果严格地遵守马赛会议的决定,即便太平天国政府可以将自己全国的人口数量,由现在的三亿多一点点,再虚增至三亿五千万,那么,按照马赛协议所规定的最大上限,太平天国所拥有的常备军的总量,也绝对不能超过三百五十万。

    可是,眼下的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的总数,那可是早已超出了四百万。

    因此,郑南曾经在心里设想过,在绝对不能违反的马赛协议的大框架下,为了尽量地照顾远征海外,为国家、为人民争得了巨大荣誉,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红军将士们,既然不得不要进行一次大裁军,那也就只好忍痛割爱,即将近两百万的铁道兵和工程兵予以兵转工。

    当然,郑南之所以会曾有如此的想法,也是受到了一些来自其身边的因素的影响。

    比如在政务院,就有那么一部分人总是叫嚷着养一支如此庞大的铁道兵和工程兵部队,实在是太消耗国家的财政。

    在他们看来。还不如节省下这些养兵的钱,拿去补贴到农业部门,以进一步地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而且,一旦这两百万的铁道兵和工程兵的将士们都成建制地转为铁道、水电、能源等部委下属的企业成为工人,也能为国家创造更大的直接效益。

    现在看来。郑南觉得自己曾经是进入了一个误区。

    没有错,铁道兵和工程兵们的确没有为国家创造出直接的经济效益,反之,还吃掉了国家相当的军费。

    可要是按照林海丰的算法认真地再算算之后,铁道兵和工程兵的将士们,那不仅应该养。还是必须要养的。

    看看眼下的川藏铁路、青藏铁路、天山公路、青藏和新藏公路等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等交通线,再看看葛洲坝、刘家峡、天生桥等重大水电工程,还有治淮、治黄、引滦入津等为子孙万代造福的巨大工程,如果没有这些钢铁一般的铁道兵和工程兵将士们的艰苦卓绝和英勇牺牲,又有哪一样会轻易地实现?

    尤其是那些重大的国防工程。又哪里是一般的工程队伍,普通的工人能够顺利完成的?

    在这两百万的铁道兵和工程兵将士们之中,除去军官之外,占着绝大多数的红军士兵们不过就是每年需要国家供给几套服装、管上一天的三顿饭,再拿出一点儿少得可怜的津贴。

    难道这些将士们在转成工人之后,就不需要企业提供工作服了?就不需要企业安排住宅?不发工资让他们养家糊口了?

    现在的林海丰,一番话点破了郑南。

    是呀,一旦顺着林海丰这个思路走下去。那么,不久之后的太平天国的陆军常备军数量,即九个常备野战军再加上各地所必须的卫戍区、警备区的部队。也根本不会超过六十万。

    再加上红海军,对了即便再加上未来同红海军一样要予以重点发展和壮大的空军和防空军,全**队的总数,也绝对超不过一百五十万。

    呵呵,这样一来,太平天国政府那可是给全世界都带了个好头。

    其后。太平天国政府果然按照林海丰的药方抓药,在大批裁撤野战军队的同时。又壮大起了内务部麾下的内卫各专业部队。这四百余万的内卫专业部队一手拿枪,一手拿着各种工程器具。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为国家的建设乃至国防安全,都做出了卓越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