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纳切夫终于找到了他的一个最合适的归宿,作为一个他的沙皇陛下对外扩张和掠夺的急先锋,他应该感到遗憾,因为他连个怎么能荣耀地死去的选择都还没来得及做出来,就被天朝红军奔腾的铁骑,践踏成了肉泥,最终成为了中华的新疆大地上的那么一堆肥料。
而丁老根和他的那些弟兄们,也找到了一条他们真正应该要走的道路。
当天朝红军的滚滚铁流汹涌而至的时候,丁老根和他的那些弟兄们一起,毫不迟疑地站在了天朝红军的一边,不仅为布勒哈齐大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中的不少人,还自愿成为了天朝红军的光荣一员。
天朝红军主力在布勒哈齐再获大捷,全歼万余沙俄及回暴联军的消息,同时飞到了迪化城内的妥明,以及那位还在伊犁城下狠的彼得罗夫斯基总督阁下的耳朵里。
已经在迪化坚持了些日子的妥明,他对于天朝红军的实力,不管怎么说还都应该算是有些了解的。因此,尽管他的那些乌合之众在哈密甚至包括吐鲁番等等诸地也曾有过一次次的大败,尽管每一次的大败又都会令妥明的心里万分地难受,但如果一细究起来,其实他倒却也并非完全感到意外。
可是这次就不同了。
在妥明的心中,他的沙皇俄国朋友们的军队,那才是一向的真正无敌的。正所谓不打无准备之仗,尽管妥明虽然说不上博学,但是对于近百十年来的中国(当然,妥明所说的这个“中国”,其实只是指的“大清国”)历史,那他还是颇有些研究的。
什么他**的康熙大帝,什么他**的十全乾隆,遍视中俄之间为了领土的那一次次的相互激烈碰撞,妥明从来就没有看到过中国能够真正地赢过一次。沙皇俄国就是中国的大克星,对于这一点,妥明深信不疑。如果不是因为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当初的妥明也不绝会贸然地就从河州一溜烟地跑到这里来,更不会扯起那杆“清真国”的大旗来了。
可是现在,那些唯一所能依仗的沙皇俄国朋友们在太平红军的面前,竟然也会变得如此的不堪,妥明原本还有几分热乎气的那颗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太平红军赢得了布勒哈齐的大捷,库尔喀喇乌苏就被他们稳稳地把持在了手里,唉,沙皇俄国的朋友们看来是已经指望不上了。
外援没有,剩下的也就只能依靠自己。但眼下看似还能围绕在他身边这些人,真的能帮着他度过难关吗?
不用别人说,对于这一点,妥明都觉得不是那么的太靠谱。太平红军太凶狠了,他们居然可以把成百上千的他从前的忠勇将士,就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个接着一个地送上断头台。
尽管为了这个,妥明也曾一把鼻涕一把泪,还利用他当初在河州学习到了的那点儿太平天**队的工作方式,悲愤交加地想以此来更大地激起他的将士们的斗志和复仇心。但是,妥明其实也看的很清楚,太平红军这种一反常态的凶狠、**无比的做法,恰恰是点中了他的那些兵将们的命门。
情愿自寻死路的人,毕竟是不多的。更何况这些之所以会跟着妥明折腾的人了,他们本来就是为了大财、享大福才走到一起来的,就更没有几个真正地愿意地把自己的性命,也交给他妥明来任意地摆布的了。
第三三六章 在对迪化的回暴军发出了这样的严厉警告之后,林凤祥和左宗棠竟然又把董福祥和祁宝相两部从迪化…()
第三三六章在对迪化的回暴军发出了这样的严厉警告之后,林凤祥和左宗棠竟然又把董福祥和祁宝相两部从迪化…
妥明在迪化如坐针毡。
而还在伊犁的惠远城下啃骨头的奥伦堡总督彼得罗夫斯基,日子同样也不好过。
彼得罗夫斯基没想到惠远城内的扎拉芬泰居然能如此的蒸不熟煮不烂,更没有想到的是,那个该死的上帝不仅也对远道而来的他不加垂怜,还偏偏眷顾起了惠远城内这个根本就对上帝毫无敬畏之心的扎拉芬泰等人,一连数天,伊犁方圆百余里内是大雪纷飞,气温更是骤下。
可怜的沙俄和回暴联军甭说是攻城了,他们就是想站在露天地里多呆上一会儿,那都变成了一种奢望。
可就在这种时刻,太平红军布勒哈齐大捷的消息,又传到了惠远城外。
很有意思的是,关于太平红军取得了布勒哈齐大捷的消息,当时流传着两种版本。
一种是英勇的太平红军以少胜多,仅用了不足三千的铁骑,就获得了全歼沙俄及回暴联军万余人的赫赫战果。
这就是迪化城内妥明所知道的那个版本,当然也是一个真实的版本。
而彼得罗夫斯基所得到的版本,则就与此大有不同了。
这也难怪,只要是经过了那接力似的人的一张张嘴演绎之后的事情,一般总是要被大量注水的。
所以,远在千余里之外的彼得罗夫斯基所能听到的,当然也就只能是这样一种版本:
数万的太平红军精锐铁骑,在布勒哈齐以东,把伊格纳切夫为首的沙俄及回暴联军,团团围在了在一道沟。尽管伊格纳切夫等经过了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战,侥幸杀出了重围,但却在太平红军的不舍追赶下,再加上被太平红军吓破了胆的回暴军中,又出现了一些反戈一击的贰心者,最终导致了伊格纳切夫等要么死在了太平红军刀枪马蹄之下,要么就是被赶下了布勒哈齐河,成为了布勒哈齐河神的永久客人。
不仅如此,消息还称,刚刚取得布勒哈齐大捷的太平红军似乎还根本没有停歇之势,他们扬言,不日即要倾尽全力杀向伊犁,将所有的入侵者及卖国贼一举铲除。
太平红军这次大举西进到底来了有多少人?又到底都有啥强悍之处?
现在广为流传的是,太平红军此次进疆的大军,乃是太平天国第一号的红一方面军主力,人数至少不下百万。除去在北疆连取哈密、巴里坤、吐鲁番,并在重重围困住了迪化的同时,还能获得布勒哈齐大捷的这支势不可挡的人马之外,他们还有另外一支强悍的人马,也早已经杀进了南疆,几乎光复了和阗的全部。
而太平红军之所以会连续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人数众多仅仅还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更为厉害的是,太平红军的军中还拥有着各式各样令人既瞠目结舌,又无比胆寒的凶猛神器。
对于上述的种种民间流传,彼得罗夫斯基自然不会全相信。但是,根据他自己的一番演绎和推理之后,他已经能确定的是,太平红军此番进疆的大军总人数,绝对不会低于三五十万。当然,他同时还必须要接受这么一个现实,那就是作为一支中国的军队,如今的太平红军已经远非“大清国”的那些无用的东西可比。
一连晦气地坐在广仁城的临时总督府中,守着红旺旺的火炉子还嫌冷的彼得罗夫斯基,向着南面凝神瞅瞅惠远城的方向,心里满是无奈的纠结。
惠远城看来是已经很难攻下了,那么,他是继续留在伊犁这里,等着跟太平红军一较高下呢,还是干脆先退后一步?
对于留下来的这个问题,彼得罗夫斯基怎么都觉得不是那么的太靠谱。不说太平红军势头正旺,单单看看自己的这点子很是薄弱的力量,只怕也难以在真正的较量中能占到半点儿的便宜。毕竟眼下那位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的鄂木斯克后备军团,才仅有一部分的力量深入了新疆,而其主力却还都在半途之中。
要是先退后一步呢?
也就是把自己的鄂木斯克军团都集中至塔尔巴哈台地区,而叫那位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的鄂木斯克后备军团,全力守护伊犁河以南,天山以西的既得区域。
在彼得罗夫斯基的心里,这后一条道,似乎更好走些。毕竟如此一来,无论是他,还是那位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都可以占有背靠沙皇作战的优势。既可以跟太平红军继续地打下去,又可以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跟太平红军谈,虽然眼下是不能为他的沙皇陛下夺得更多的地盘儿了,但至少还能够为他的沙皇陛下保住最大的现有利益。
不过,想归想,但是要真正地做起来,那还是很困难的。这倒不是因为雪太大,给他的撤军会增加多大的难度,而是这位占便宜占惯了的家伙,在心理上还需要被疏导疏导。
当然,他的沙皇陛下离着他实在是太远太远,也根本顾不上给他这位忠心耿耿的臣子做一个心理辅导。所以,眼下能够叫这位彼得罗夫斯基心态变得正常点儿的,就只有天朝红军的铁拳了。
正当郁闷在广仁城内的彼得罗夫斯基,进无可进,想退,却又很是不甘心之际,接连而至的两个噩耗,最终使他立即清醒了过来。
第一件,围了迪化十余天,尽管在迪化城下铁腕惩治了马陛等五百多罪大恶极的匪首,却并未对迪化认真地强攻过一次的林凤祥和左宗棠,在西线的刘昌林取得了布勒哈齐大捷之后,似乎对迪化围而不打的兴致也变得更浓了。
十一月九日,林凤祥和左宗棠再度对迪化城内的回暴军发出警告,为了确保天朝红军主力能够从迪化尽快地抽身,以便全力投入到驱逐沙俄入侵者的更伟大、更光荣的使命中去,限令城内守军十一月十二日之前,必须交出迪化城,或者主动离开迪化向天朝红军投诚。否则,一旦迪化城破,所有仍继续顽抗的守军人等不分官职大小,将一律都按照卖国罪,严惩不贷。
在对迪化的回暴军发出了这样的严厉警告之后,林凤祥和左宗棠竟然又把董福祥和祁宝相两部从迪化前线撤了下来,会同刘昌林部,跨越布勒哈齐河,拿下托可多,并再下晶河。
林凤祥和左宗棠当然没有以刘昌林所指挥的万余铁骑,要立即就去跟围困惠远城的沙俄及回暴联军硬干的意思,他们的意图很明显,只是想打造一个声势,借此来威吓那些还在惠远城下的敌人们,千万别再心存那种对惠远城锲而不舍的念头,帮那些仍在惠远城中坚持着的军民们减轻减轻负担。
当然,林凤祥和左宗棠之所以要耽搁在迪化城下近二十天的时间,他们也有他们的苦衷,那就是要为大军的继续西进,等待大量补给的到来。
果然,刘昌林、董福祥、祁宝相所造起来的巨大声势,立即就惊毛了彼得罗夫斯基,更吓坏了伊犁各地的那些回暴军们。
然而,当第二个噩耗传至伊犁的时候,本就被惊毛了的彼得罗夫斯基,已经连个再细细想想的机会都不敢再给自己,身后丢下一片狼藉,急匆匆地就逃离了伊犁。
此时的彼得罗夫斯基,果真是要去他曾经美好设想过的塔尔巴哈台,做继续地坚持吗?
bk
第三三七章 得知任化邦部竟然在塔尔巴哈台城围困住了数千的沙俄鬼,刘昌林和董福祥、祁宝相等人立即兴奋异常()
第三三七章得知任化邦部竟然在塔尔巴哈台城围困住了数千的沙俄鬼,刘昌林和董福祥、祁宝相等人立即兴奋异常
没错儿,彼得罗夫斯基是得赶紧要去塔尔巴哈台。不过,他这次赶去塔尔巴哈台的目的,却并不是为了要进行他所设想过的那种背靠他的沙皇陛下的坚持,而是必须得赶紧去救火。
因为,本来是正在跟那位“大清国”的乌里雅苏台将军庆如,及塔尔巴哈台当地的一些“毛贼”的周旋中,一直就占有着上风的切尔尼亚耶夫和扎哈罗夫,竟联名给他发来了一封求援信,切尔尼亚耶夫上校的第二旅连同塔塔林诺夫的人马总计五千余人,突然遭受到了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太平红军主力的打击,并被彻底包围在了塔尔巴哈台城内。
据切尔尼亚耶夫和扎哈罗夫所称,围攻他们的太平红军不下数万,且火器极其犀利无比,尽管眼下他们还能坚持,但是如果得不到来自外界的强力而有效的支援,恐怕他们也支撑不了太久。
伊犁一时攻不下,那还说得过去,毕竟来日方长。
而倘若要是把已经牢牢攥在手里的塔尔巴哈台丢了,那可就不仅是难以面对他的沙皇陛下的问题了,即便对他自己,也都是难以交代。所以,彼得罗夫斯基对被困在塔尔巴哈台城里的切尔尼亚耶夫和扎哈罗夫,是势在必救。
话说到这里,一定会有人感到疑惑和不解。
因为,林凤祥和左宗棠的主力尚在迪化城外未动,所有向西前出的人马,也仅仅就是已经进至了晶河的刘昌林所指挥的红一方面军骑兵师、董福祥和祁宝相的第一民族军的两个师,人马至多万余。
难不成胆大包天的刘昌林又转道扑向了塔尔巴哈台?
非也。
其实,真正把切尔尼亚耶夫和扎哈罗夫围在了塔尔巴哈台城内的,那是由乌里雅苏台南下的任化邦和牛宏升所率领的红三十二军的主力。
原来,在太平天国政府豁达的民族政策的感召下,经过奕、载垣、僧格林沁等人的不懈而富有极大耐心的努力,尽管还有少数的王国贵族心有不甘,但是,由蒙古各部公推的代表,还是在一八五七年六月二十八日这一天,与太平天国政府的全权代表――太平天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北方行营主任林海丰,于北京达成了同意天朝红军和平进入蒙古的协议。
于是,早已厉兵秣马了长达半年多之久的石祥桢的红二方面军挺进蒙古。
进入蒙古的红二方面军各部不仅迅速奔赴各自所承担的边防区域,其主力更是在石祥桢和韦俊的直接指挥下,与早已挺进东北地区的陈玉成、谭绍光部遥相呼应,多路齐出,如风卷残云般地展开了光复布里亚特的行动。
按照方面军既定的统一部署,任化邦和牛宏升所统帅的红三十二军,在挺进蒙古后一路向西疾行,他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是乌里雅苏台城。而随后,他们就将与并肩西进的红二十六军朱衣点、彭大顺一起,对在那个“大清国”手中被丢失了阿勒坦淖尔玛乌梁海二旗、乌梁海十佐领、克穆齐克乌梁海旗及托锦乌梁海旗等地,展开光复行动。
九月初,任化邦和牛宏升进驻乌里雅苏台城。
彼得罗夫斯基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有了任化邦和牛宏升的“指使”,庆如才会那么投入地拉上大队的人马,深入到塔尔巴哈台地区,开始没完没了地纠缠他的切尔尼亚耶夫上校。
而自己正在忙于对着惠远城生啃的彼得罗夫斯基更没料到的是,利用南下游击的庆如,既达到了能够同时替进疆的红一方面军及困守惠远的军民牵制塔尔巴哈台地区的沙俄人马,又为自己的下一步行动做烟幕的任化邦和牛宏升,仅仅用了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就一举扫荡光了阿勒坦淖尔玛乌梁海二旗、乌梁海十佐领和克穆齐克乌梁海旗所有的沙俄入侵者。
完成了自身使命的任化邦和牛宏升却并没有就此坠入其乐融融的自我陶醉中去,红色天朝军人的高度责任感,使他们主动地超越了战区的限制。
在以牛宏升率领一部继续巩固已得的胜利果实的同时,任化邦则带着红三十二军的主力,趁着深入进天朝境内的沙俄军对此暂时还是一无所知的机会,秘密掉头南下。
南下的任化邦先是以庆如部做诱饵,在博勒济尔地区,一口吃掉了切尔尼亚耶夫的沙俄鄂木斯克军团第二旅一个团,接着又在塔尔巴哈台地区的义军的协助下,连克额敦河市(额敏)、巴克图诸地,将切尔尼亚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