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挨打的,故而,朕希望,威海特别区能为我大清作出一个典范,其百姓应当认真学习洋人之先进文明、优秀文化,与俄国盟友打成一片,融为一家,彻底抛弃原有之腐朽、堕落文化,为我大清的经济腾飞摸出一条好的路子来,以做日后其它地区之样板。望威海官绅士民体谅国家之苦衷,卧薪尝胆,为振兴我大清,为彻底清除赤匪之祸乱而奋斗……”

    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绝对不是同治小皇帝的圣旨原文。这里要交代一下,由于满清翰林们当时编纂的那道圣旨原文太过繁文缛节,原封写出来也未必能有几个人会看得懂,所以,在这里写出来的同治小皇帝的圣旨,是后来天朝经过整理公布于世的白话文。不过大家放心,此文绝对系按照原文所写,并聘请了众多的语言专家逐字逐句、一丝不苟地翻译过来的,绝对没有人进行过哪怕是一个字的意思上的篡改。

    战争只是一种手段,它是政治的延续。

    新建的威海特别区是个什么样的呢?尽管它昙花一现,只存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是那么的短命,但是现在有必要跟大家详细讲述一下威海特别区的体制。因为,它决定了日后天朝红军光复威海地区的伟大进程。

    威海特别区的首脑称为总督,系正二品朝廷大员,职位之高可见一斑。特别区的总督兼任威海卫戍司令官。

    说到这里,大家就不难想象了,单单就凭上面这两个机构及威海特别区的名称,谁都能想到,它们绝对不会是出自满清的翰林或是内阁大臣什么的脑子,即使是那个大才子李鸿章的脑子里也不会有这种词汇,显然这都是来自于紫禁城的高级顾问们,是舶来品。

    威海特别区政府有一个庞大的俄国顾问团,从总督到下面县乡各级都有顾问们的身影儿。说到特别区的卫戍司令部,那就更是俄国人的天下了,威海一共有的满清驻军全加到一起也还不够一千人,可想而知,卫戍任务当然是只能完全依靠俄国盟友了,而负责陆地防务的陆军指挥官达萨莫夫上校,就理所当然地又充当了威海特别区的首席顾问。

第二○六章 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免费的午餐() 
说实在的,威海特别区的这种编制,对俄国人来说也是件要命的事情,他们也面临着相当大的压力和考验。

    慈禧以一个连话都不会说上个整句,就更不要说还什么“朕思索再三”了的同治小皇帝的名义颁发这道不久将轰动京城的诏谕之所以能够出炉,恰恰是因为“考察团”成员们的一致呼吁,又经过了李鸿章、荣禄、耆英以及因为成功发行了废纸一样的“大清龙币”而荣升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的花沙纳等人从理论上的鼓动。当然,也不能排出枕头风的巨大威力,不是有人常喜欢说嘛,女人会因为爱而变得百般残忍,同时又会因为爱而甘愿付出自己的一切。

    其实,就是连穆拉维约夫、菩提雅廷和伊格纳季耶夫三人也没有想到,威海特别区的成立是有人想在他们的身上上一道枷锁。这些人不是那些阔佬阔少,而是以李鸿章为首的新兴政治势力。

    李鸿章等理论家真正打动慈禧及朝中几个主要官僚的中心思想,竟然是暂时借用俄国人的贪心,用威海一个小小的地方把俄国人彻底拉下水,套牢俄国人。在他们想来,既然俄国人参与了管理地方,那他们就不能坐视地方的经济破败而不管。人都是要面子的,俄国人也是一样,他们有了压力,自然就要想方设法搞活威海,使威海产生巨变。如此一来,也就缓和了俄国人与胶东百姓之间那种不可调和的矛盾。国人都是见利忘义的,只要是得到了来自俄国人的甜头,就马上会好了伤疤忘了疼,会紧紧追在俄国人的屁股后面不放松。这是一石两鸟的大好事,也会给日后大清的真正复兴摸索出一条捷径之路来。

    可惜,李鸿章能够算出国人的命来,却没有算好俄国人。沙俄们是只认利益不要脸。他们可没有李鸿章们想象的那么好。

    沙俄们一切就是凑合,根本没有打算叫自己的身边儿出现一个强大的中国。可即使是凑合,他们也一时也搜罗不到那么多的“专业人才”。

    于是,巴鲁什卡和达萨莫夫发明了一种选官方式,那就是拿着官兵们的花名单,找可能是“人才”的士兵们谈话,大凡是有过经商经历,或者哪怕曾经是和经商沾边过儿的,摸到一个算一个,都是帮助大清经济建设的优秀人才。

    因此,在这样的选官当中就难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笑话出现。据说,在这选官中间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个笑话,那是为了物色文登县一个负责管理环境卫生方面的顾问。在沙俄们看来,这里的人卫生意识太差,要好好地抓抓了。可是选来选去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才,最后几经折腾,终于找到一个,原因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因为这个士兵在来中国之前曾经是一个被关在监狱里专门负责清理茅坑的囚徒。当他的任命被下达的时候,满营的沙俄官兵无不大笑,原来这个家伙是个有名的邋遢兵,大白天的虱子就会在他的身上到处游荡,令同队的军官士兵无不厌恶至极。

    威海特别区一建立,这些已经可以吃上满清俸禄的沙俄们,第一件事情就是抓紧时间盖起了一座东正教堂,费用自然是打到了军港的建设费用之中,早晚都会叫那个大清国来报销的。其次,他们威逼特别区政府的官员们四处举债,甚至是勒索那些豪门大户捐钱捐物,建立起了几所新学堂,进行三年的强制性“免费义务教育”,开始了俄语在特别区的普及工作。无论男女老幼,不讲俄语就是不行,不去教堂更不行。即使是特别区政府下发或者送达俄军基地的公文,也一概要使用俄语,俄语于是乎成为了威海特别区的正式官方语言。

    如果有谁敢违抗以上的命令,要是官员自然太好说了,你马上给我卷起铺盖走人,沙俄们就不信,放着这里这么优厚的待遇,还会有不愿意来的官员?至于老百姓呢,对付老百姓沙俄们也有办法,那就是吊扣你的良民证(注意啊朋友们,这种良民证与大家知道的日本人发明的良民证可是有着区别的。这里的良民证既有户口的作用,还有着被后人称之为边防证的功能)。没有了良民证,老百姓家门都出不得了,更不要说是种田、打工刨食吃了。

    在这之后,不是建设,而是要进行经济上的掠夺了。按照沙俄们给威海特别区制定的宏伟发展蓝图,特别区以后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要首先拿出来进口俄国的大批设备(其实就是破烂,他们自己国内也是穷得发疯,比满清好不到哪里),理由简单,没有进口的设备,大清只有死路一条,更不要说什么发展了。

    万幸的是,三个月后,威海被英勇的天朝红军光复,否则的话,在肮脏的满清殖民政府纵容下,威海会发展成个什么样子,真是不敢想象。

    写到这里,小女子自己开始都有些糊涂了。慈禧既然是想搞个开放的样板,那她为什么不选在旅顺呢?想了好几天,小女子终于才想明白。到底还是慈禧高明啊,慈禧在当初倾听李鸿章那些理论家高谈阔论的时候,心里其实早就有了一个更歹毒的想法。

    乾隆圣祖爷搞什么《四库全书》来借以达到完全毁灭汉族文明的浩大举动,在她的眼里简直就是小儿科。她在想,山东不是你汉族的至圣先人孔老二的故乡吗,好啊,那我就从根儿上改变你。尽管孔老二的那点子烂货到了现在已经只是剩下几个最垃圾的东西了,而且还对她的殖民统治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那慈禧也难受。

    因为,当她一想起端坐在曲阜孔家祠堂和各地孔庙里的那个没有留着大辫子的孔老二,就会七窍生烟。她恨啊,如果没有这个混帐的孔老二,她早当上皇帝了。

    因此,慈禧就是要借助俄国人的贪心,为她所用,从山东开始,最好用急短的时间,就永远叫那个该死的孔老二从地球上消失,别人还不会说是自己愿意这么做的,她都想好了,等到那一天,她绝对要装作极其难受的样子,亲自下懿旨哀悼孔老二。

    有时候,她甚至都后悔的要死,怎么偏偏就叫南方的那些泥腿子“赤匪”抢先喊出了“妇女解放”的口号呢,否则,这个口号她也是想要提出来的,可惜,就晚了那么一步。唉,敌人喜欢的,我大清就要坚决地反对!

    可惜?她以后要可惜的事情还多着呢。

    不过,现在慈禧首先要可惜的还是她的合作伙伴不争气。俄国人根本不懂经济,否则它也不会到处失败,否则国内经济也不会一再衰败,否则更不会有比之她的大清还要落后的农奴制。如果她的合作伙伴换个温柔点儿的,换个先给你个甜枣儿,再狠抽上你一顿大嘴巴的另外一个“文明国家”,结果或许就要难说了许多。至少会有更多的汉人,或者说是中国人能以傍上那些洋人为荣,至少天朝红军来到的时候不会像现在这样,所有人都把沙俄们当成了破鼓,是个人就要去敲上一下了。

    当然,最应该可惜的是,慈禧遇上了一个她最不该遇上的人物,那就是实际领导着红色天朝的林海丰。难怪后世好多人都喜欢说,中华民族即使没有孔夫子,那也什么都不会受到影响,可是要是没有了咱们的林海丰大元帅,那中华民族就永远不会有自己钢铁的脊梁!听听,这就是人民的呼声。

    就是这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原本有着近两百万人口的文登和荣成,或者就叫威海特别区吧,现在居然仅仅剩下了不到十万人。如此的惨状,不要说是胶东的百姓,即使是当初帮助过沙俄的那些满清当地官员及豪门大户们,也无不是触目惊心,不寒而栗。

    洋人所带来的绝对不会是真正的文明,而是对自己民族文明的公然践踏,不管是他最初友好,还是最初就残暴,结果永远是一样。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就永远不会有免费的午餐。

第二○七章 巴鲁什卡最担心红海军的威胁() 
据说登州府曾有一个同知,也许是良心发现,也许是万般无奈之下给朝廷上了一个折子,对搞威海特别区大加异议,对俄国盟友的劣迹更是痛加斥责,盼望朝廷能够加以制约,否则“登州原本富庶之地将变成一片焦土”。

    哪知道没有多久,朝廷就颁发了对他的免职令,同时对他大加训斥,说其只知道专门挑拣朝廷开放国策中的枝节末叶来进行诽谤和中伤盟友,从不思索俄国盟友带给我大清的先进文明,一味地要挑拨国人与盟友之间的密切合作伙伴关系。训斥诏旨中,还把胶东的民怨说成是百姓愚昧,接受不了新生的事物,忍受不了一丁点儿的委屈和苦难,只想做梦一夜就能发大财云云。

    这道申斥旨意还同时兼发给了各地督抚,以引起其它有类似情况的地区官员们的警惕,要坚决防止这种混淆是非的思潮泛滥。

    几天以后,显然是朝廷还没有发够内心的怒火,又紧接着来了一道旨意,将已经在回乡半途中的这个同知带回威海,连同其老父幼子一起,就地处斩,家产充公,妇女则送上刘公岛为奴,赞助盟军修筑大清国海洋壁垒的善举。

    在满清政府极其友好的协助下,威海军港第一期工程顺利完成。沙俄驻华派遣军胶东基地总司令官兼第三舰队指挥官海军上校巴鲁什卡,还有负责陆地防务的威海特别区总顾问达萨莫夫上校,在开始忙乎着致力于威海特区“建设”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关注已经爆发在千里之外的大战,而且,他们的压力还越来越感到相当的巨大,尤其是巴鲁什卡。

    要说最大的压力,巴鲁什卡所担心的还是来自于红色天朝海上的威胁。因为从去年的第一战开始,红海军运用令他们捉摸不定的海上战术,打得他和他的第三舰队蒙头转向。

    自从当时的那个东西伯利亚总督,现在的沙皇俄国驻华派遣军司令官、俄清联军总指挥穆拉维约夫曾经“武装航行黑龙江”的那大小七十余艘战斗和非战斗舰船,正式进入大沽口开始,沙俄驻华派遣军海军编成内的主力战斗舰只,在去年年中的鼎盛时期一度曾经达到过近百余艘。

    可以说,在起初他们根本就没有把太平天国水军的那点儿实力放在眼里,更不相信天朝的水军会掀起什么大浪来。对他们来说,一门心思地都用在给自己的沙皇陛下抢夺到手的利益,那才是硬道理。穆拉维约夫和菩提雅廷、伊格纳季耶夫那些政客还不一样,他是军人,不懂得什么乱七八糟的政治,他只知道自己是沙皇陛下的最忠实的勇士,是为他的沙皇陛下开疆扩土的先锋,当然也就更不是谁的看门狗了。他先是吃着大沽口,望着旅顺,旅顺一到手,他的目光又转向了陆地。

    摄于关内各个战场上太平天国强大的武装力量的压迫,更由于满清政府对他们这些俄国盟友的高度信任和亲密无间,满清驻关外大批的常备军被纷纷调进关内参战。不仅黑龙江、吉林用于戍边的马队、步兵,甚至就是拱卫他们自己号称是发祥地盛京的八旗“精锐”武装也陆续南下。在这种情况下,山海关要是再能弄到手,将来只要自己高兴,他就可以随时包揽整个的中国东北。所以,穆拉维约夫除去想方设法、挖空心思地要找理由把自己精锐的海军陆战队鼓捣进山海关外,根本就没有心思真正参加到这里的内战中去,不过就是顺手发点儿满清的国难财而已。

    只是在“哥萨克号”连同临时组建的南部战斗群指挥官达瓦科夫上校一起葬身大海之后,穆拉维约夫才感到了危机,才知道太平天国有了个红海军。于是,仓皇间他又重新搞了个第三舰队(他的第一舰队在大沽口,第二舰队在旅顺),把整个驻华派遣军海上力量的三分之一,到后来的一半儿,再到大部都用来与盘踞上海的天朝红海军作战,争夺黄海的制海权。

    尽管如此,伊格纳季耶夫还是错了,他的错误仍然是错在低估了红海军的这个新生力量上,更低估了天朝将士的战斗力,他从头至尾所采取的犹如添油一般的战术,最终决定了他们的彻底失败。

    接下来的大战首先爆发在崇明岛以东的海域。

    巴鲁什卡率领三十余艘战舰及载有二千陆军的数艘运输舰只扑向上海,他试图不仅要一战消灭红海军的主力,还要一举摧毁吴淞的红海军基地。出发前他雄心勃勃,因为据他所知,红海军全部能够称得上是战舰的主力舰只,不过也就是十余艘,虽然还有被大家传闻的神奇古怪的一些蝌蚪们,可他还是坚信,只要事先有充分地防备,那些蝌蚪们就根本不会有什么大碍,因此,他都没把这些蝌蚪算进真正的战斗舰只行列里去。

    浩浩荡荡的第三舰队分成三列,左右拱卫的都是一些小型炮舰,这是巴鲁什卡的特殊队形,专门用来对付那些可能会出现,他可还没有见过的红海军快艇。只要蝌蚪们敢来捣乱,密集的拦截炮火就会先把它们砸的粉身碎骨。

    巴鲁什卡的舰队“打跑了”几艘红海军的巡逻船,很容易地就看到了崇明岛,当然也尝到了来自崇明岛和佘山岛怒放的炮火。他赶紧率队先退出红军的防御炮火之外,随后他就看到了崇明岛南北两个方向涌出的数十艘红军“炮船”。

    为什么叫“炮船”而不叫“炮舰”呢?很简单,这些不过都是和渔船差不多的家伙,无非是船上多了几门炮而已,在巴鲁什卡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