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天国- 第1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冷不丁的长途行军,难免不适应。”

    “不,都怪我平时没有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总觉得我们又不会去打仗,所以……”团长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呵呵,是啊,你们虽然不需要用枪去打仗,可你们手里的乐器、军鼓,那也是一种战斗的武器啊。”林海丰招招手,示意团长坐下来,“部队和百姓们对你们的反应就很不错嘛,弟兄们喜欢听你们演奏的军乐,看你们编排的小戏,在训练、生活中都有滋有味儿,也能从中受到教育。”

    “怎么样,这一路上给你们安排的警卫班照顾你们还好吧?”林海丰看着团员们,笑着问到。

    “好,简直就是太周到了。”团长连声赞叹着。

    “唉,马不用我们喂,饭也不用我们做。”

    “昨天临时休息半个时辰,他们还特意为大家烧了开水。”

    一提到警卫班,团员们的兴致都上来了,七嘴八舌的赞不绝口。

    林海丰笑了,“那都是他们应该做的。你们都是天朝的宝贝,当然要照顾好。不过,他们都是战士,一会儿就要去冲锋陷阵了,到时候如果再想听听大家演奏的军乐,大家愿意吗?”

    “当然愿意!”团员们回答着。

    “恩,你们看看今天的夜色多美啊。”林海丰抬起头,望了望天上的那轮明月,“又是多么的安静啊,如果这个时候伴随着冲锋号的响起,奏起雄壮威武的军乐,大家说在前面的弟兄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接下去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了,谁心里都豁然开朗起来,是啊,真要是这样,那音乐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音乐,是战鼓,也是炮火。

    闽浙总督王懿德在头一天得到了宁德、南平遭受太平军围攻的禀报后,没有急于抽调福州城里的兵马前去救援。他上任后的这几年,不是闹海匪,就是起会匪、出暴民,就没有多少空闲、安静的时候。这大仗小仗的打的多了,倒也好处多多,以往似乎对军事没有什么兴趣,现在给逼的竟在军事上游刃有余了。难怪上任伊始的肃顺,换这个换那个的,惟独对福建没有大动干戈,反是大加褒奖。

    王懿德觉得,无论宁德还是南平,守上一阵子那是根本没有问题的。最近以来,尤其是杭州彻底陷落以后,他认真询问了一些浙江溃散出来的逃兵、难民,对太平军的作战方式、实力,都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对那些逃兵们一致谈虎色变的所谓太平军的洋枪洋炮,他始终不太放在心上。如果太平军真是拥有无坚不摧的实力的话,那又何必把个杭州围了小一年呢?

    宁德和南平都是要救的,但是不能现在去救。在这方面,他居然和眼下正坐守在吉安的余炳涛有着共同的观点。要等到太平军被坚城耗尽了锐气,刀刃开始钝了时候再去,从后背上再给他们狠狠的一刀子。

    同样在福州的水师提督窦振彪、记名总兵周天受等人却持有与总督大人不同的见解。一旦太平军对宁德、南平也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术,所谓兵疲刀钝那就是一相情愿的事儿了。还是应当在太平军刚抵两城,立足未稳的时刻,先集中军力打开一面的局势,再……

    王懿德坚持自己的看法,什么立足未稳?他们在拿下建阳、福安两地以后已经有了充分的休整机会,如今都是有备而来,哪会给你找什么立足未稳的机会。

    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主见。不过,接下来的两天,却证明了总督大人是正确的。

    第三天的黄昏,福州外围居然发现了太平军的旗号。

    听到这个消息,王懿德先是一愣,紧跟着就笑了。

    王懿德笑的合情合理。福州城垣从汉代的越王建冶城,为福州城垣之始,后经晋、唐、宋、元,各朝统治者几度诏建、诏堕福州城。直到明洪武四年,驸马都尉王恭开始重建城垣,在原有夹城、外城的旧基础上用坚石砌修扩建成。北跨越王山(屏山),南绕于山、乌石山。重建时,先在屏山巅修建一座作为各城门楼样本的谯楼,称其为“样楼”。由于从楼中可直接望见东面的大海,又名为“镇海楼”。此后,历次修茸,至清顺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又增筑垣墙,高2。4丈,厚1。9丈,计有窝铺264座,炮台93座,垛口3000多个,马道5530丈。康熙三十年(一六九一年)重建西南2城楼。雍正五年、九年、乾隆十六年、嘉庆二十二年,相继重修,并增筑女墙。道光年间再次进行大修,大修工程四年前才宣告完毕。

    和杭州相比,福州更占据了地理上的优势,想困死福州那是梦想,想攻下来?不要说城内有充裕的兵马,单是这奇特的城市防御体系,就足够太平军啃上一年半载的。当初的城防还没有现在的更牢固,那不可一世的倭寇们不是照样在这里找到的还不都是各自的墓地?

    屏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王懿德断定,太平军势必要从西面对福州强攻。于是,他把福建布政使派到城北,命周天受统管西城及于山防务,增强于山上的炮火。又商议水师提督窦振彪,用水师控制闽江沿线,并承担起乌石山麓的防御任务。

    福州固若金汤,呵呵,本督就怕你们不来呢,来了就好。很晚才用了晚饭之后的王懿德,心里虽然感觉今夜一定是平安度过的,太平军刚来,想攻城也要有个准备的时间,不过,他还是有些放心不下。他开始沿着各防御要塞转,他喜欢这样,有备无患嘛!

第二十三章有这一点就足够了() 
王懿德转到西城的时候,果然就感觉这里和北面不一样。北面城外的贼兵完全没有一点的灯火,也看不清楚那黑暗中到底隐伏着有多少的人马。这里不同,火把、篝火几乎连成了片,在临时挖掘的壕沟后面,人喊马嘶,一队队的兵马四下调动,掩护着营垒的构筑。

    他忽然有了一种冲动,似乎应该派只人马冲将出去,一来借这只远来之师尚处疲惫的关头,打打对方的气焰,振奋一下城内军民的精神。二来摸下对方真正的实力。

    什么事情只要一决定了,那就要雷厉风行地去做,这就是王懿德秉性。他火速派人叫来正部署各新驻防城西军兵的周天受,如此这般地布置了一番。

    照理说,趁兵临城下的敌人立足未稳之际加以突袭,的确是一种好办法。不过,那是要分情况的,白天好说,这黑灯瞎火的出城,难保不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再说,从黄昏后这批人马一到,他就特意观察了很久。一队枪兵一字排开,虎视眈眈地盯着城门,而他们的身后几步,又是一队队的士兵排列开来,铁锹上下翻飞,一道壕沟似乎没有多长的时间就挖了出来。随后,枪兵们就消失在了那新挖的壕沟里。再之后,才有的现在这种营垒的搭建。一切都是那么的按部就班,井然有序。他看不出对方的什么疲态来,反是看到了一只绝对不同往常的军队,不同之处不单单是身上的穿戴奇异,关键是这种做法。

    周天受想的很多,可又不能不执行总督大人的命令。在数次平定海匪、会匪的决策中,总督大人总是神机妙算在先,闽省官员无不钦佩大人的超凡智慧和临机处事的果断。

    周天受紧急调集了四营的团练,指定一个自己的亲兄弟参将周天孚统领,他没有动用自己的嫡系,这样,即使出了什么意外,这些本来就是乌合之众的团练完全损失掉,对自己的防御能力也没多大的影响。如果事情成了,功劳就是自己兄弟的。这种买卖是两面不蚀本。

    哪知城门还没打开,城南远远的传来的枪炮声,一下却又打乱了他们的计划。

    红三师在大张旗鼓展示自己实力和意图的同时,另派了一个团,没有动用任何枪弹,顺利抢占了城西部闽江上唯一的桥梁,洪山桥,随后长驱直下。城里听到的枪炮声,正是来自他们控制烟台山等制高点时对试图顽抗的零散清军守兵的清剿。

    红八团的这次迂回,不仅封死了福州城南的几个渡口,还集中了全团的几十个掷弹筒,把停泊在闽江中的清军水师打炸了窝,你挤我碰,仓皇间损失难免,最后远远的避开了事。

    王懿德这个时候不再讲什么突袭了。他脑子先是乱了一阵,真他娘的,这帮子乱匪到底想干什么?不久,他就想明白了,呵呵,看来是要提前封堵自己的退路啊。笑话,本督能跑?好啊,既然都摊了牌,咱们就试试看,到底谁先跑?

    “传本督的命令,向南岸打炮,做出要渡江的样子,不让我们消停了,他们也别想好好的过。”王懿德气恼地叫着。

    他是够生气的,西门外的长毛军队竟然开始排列起了攻城的阵形。真是闹不明白了,他在城里才转悠上半圈儿,现在都感到疲乏了,这些家伙难道都是铁打的,就没有个累?

    差十五分钟零点,随着陈玉成的一声令下,雨点儿似的迫击炮弹飞向福州北门的城楼、两侧的马道。潭绍光教导旅的一营,潭体元红一师的一营,一左一右,突击队架起云梯,掩护队抱着一杆杆的钢枪,拎起一个个装满手雷的篮子,眼睛共同盯向那已经被硝烟和火光吞没的高大城墙,在等待着关键时刻的到来。

    北门的炮声一起,已经潜伏到屏山半山腰的陈廷香精神一振,随着他的右手用力地一挥,十几个攀山高手迅速攀上面前近乎是绝壁的山崖,粗长的绳索被一条条的放下来。当陈廷香被捆在腰间的绳索拉上去的时候,他实实在在领会到了半年多来那枯燥乏味的练兵的重要性。不过,他现在没机会多想,脚刚落地,他就带着这些猛虎似的弟兄们扑向早已经选定好了的目标。

    建筑于屏山上的城墙的确够高,原本就两丈多了,再借助山势,大部分的地方连沟壑带城墙,加起来四五丈也不止,真是可望而不可及。陈廷香选定的这个位置恰好是修建在一块儿岩石上的一段。其实,说是一段儿,也仅仅是在倾斜的山坡上凸显出来的只能够几个人立足的那么一点儿空间。

    对于陈廷香和他的特务营弟兄们来说,有这一点儿就足够了。

    两个士兵首先跳上岩石,两条钩索飞向城墙的垛口,跟着就是壁虎似的攀登。

    二十几步外,敌楼上驻守的几十个清兵注意力都放在了北门的方向上,密集的炮声掩盖住了其它一切的声音,谁也没有想到,就在下面的树林里、灌木丛中,竟会有着如此多的敌手。不能怪他们大意的,这里的确是太保险了,就不可能会有人打这里的主意。

    “有东西!”一个怀里抱着杆火铳的清兵无意识地看见前面垛口上出现一条黑影儿,他带有疑惑地惊叫一声,同样也是下意识地胡乱打了一枪。

    有些时候就是这样,真想瞄准了打的时候,未必能打到,偏偏是这盲目的一枪,却使第一个翻上城墙的红军勇士一头跌进了城内。

    “什么东西?”敌楼的头目瞅了眼刚才放枪喊叫的清兵。

    “这……”清兵向外一探头,他想看清楚再回答长官的话。

    哗……一排密集的枪弹就在这个时候飞了上来。哐哐……接着就是几发掷弹筒的炮弹准确地落在了敌楼上。呼呼……又是一片的手榴弹蜂飞而至。

    这个时候,北门方向传来了数十把军号吹响的冲锋号,跟着,那熟悉、令人激奋的军歌突然响起。

    陈廷香脸上一热,感觉脑子也在充血,“弟兄们,趁清妖援兵未到,冲上去就是胜利!”他边喊边跺着脚,奶奶的,老子要还有两只手该多好!

    “参谋长,放心吧!”特务营营长刘明远一个腾跃跳上岩石,一把推开正打算攀绳而上的一个士兵,嗖嗖地几下就上了城墙,他的身后,一个、两个、三个红军士兵紧跟而上,一条条的绳索顺墙而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兵上去,绳索越放越多……

    北门外,在文工团奏响的军歌声中,在不绝于耳的冲锋号的伴随下,教导旅和红一师的两个营,呐喊着扑向硝烟弥漫的福州城。

    这是一个奇特的景观,也只有林海丰能够导演的出来。军乐在反复,前面在冲杀,后面的预备队在用歌声发泄着自己无尽的战斗渴望,所有人都热血沸腾,所有人的目标只有一个,向前、向前、向前……

    面对城下浪涌一样冲杀过来的红军将士,清军糊涂了。他们没见过这么不怕死的军队,没承受过这么残酷的打击,没听见过说是激扬,又带着凄厉的号角,更不知道世界上居然还会有这样雄壮的乐曲。

    这是真正的战地交响乐,震撼了福州半个城。

    多少年以后,当福州再不需要城墙来保护的时候,当预定的拆城方案第二天就要实施的时候,那些曾经当年聆听过这奇特声音的老居民们都说,就在这天的晚上,他们又听到了北门外、屏山上传来那激昂的乐曲和震撼的歌声,响了整整半夜。老人们说,北门两侧的城墙都是被红军年轻将士们的鲜血浸泡过的,有了灵气。后来,福州的城墙几乎都拆光了,惟独北门至望海楼段和内城没拆。北门至望海楼是纪念碑,内城早按照梁代大明宫的样式加以修复,是古色古香的福州大学的校园。

    福州百姓最骄傲的事情不再是曾经打死过几十个倭寇,还有那城外的八十一堆(明朝被斩杀的倭寇坟墓),而是英勇的天朝红军半个时辰就突破了满清在福州的钢铁城防,飞跃屏山,使福州人民得以新生。

    后来,一位雕塑家应市民的要求,要为解放了他们的红军塑像,塑谁呢?很多人说还是塑安王好,安王是战神,英俊潇洒,有他往屏山上一站,所有的歹人都害怕。

    不过,最后塑出来的还是一个普通的红军骑士,坐下马奋踢飞腾,手中刀刺破云天。和一般的雕像不同,他是东西朝向耸立在屏山之颠的望海楼前。年轻英俊的红军骑士,面朝大海,紧绷的嘴角儿,隐隐的透露着一丝的笑。有人说那是一种善意的笑,看了就叫你心安。也有人说那笑里带有轻蔑。还有人说那是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豪迈。

    更奇怪的是,细心的人可以看出来,这个骑士的马缰是缠在手臂上的,尽管他的左手是好好的。有人解释说马是骑兵的生命另外一半,这样才是真正体现了人马合一的最高境界。当然,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据说,雕塑家在创作这个雕像前,曾经翻阅了大量的天朝将帅的资料,并且认真品味过他们的照片。艺术嘛,总有其特殊的内涵,叫人们去揣度。

    雕像的基座上铭刻着的,是这样几个红色的大字,“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后面的感叹号也是红的,象是一滴巨大的血滴。

    那个年代的人们谁都知道,这是安王经常挂在嘴边儿上的话。

第二十四章“上什么轿?”王懿德狠狠地……() 
王懿德怎么也没有想到,结果竟然会是这样。

    西城这里的一切都安置完了,他要去南门看看,看看那里到底有多少捣蛋的长毛。就在他一脚踏进大轿,另外一只脚才离地的那个节骨眼儿,北面突然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炮声,他的身子一抖,扑通坐到了地上。其实,炮火并没有这么大的威力,只是他内心的一种感觉而已。

    正恭送总督大人离去的周天受也是浑身一颤,连忙上前搀扶起王懿德,下意识地朝北面看了看,“大人,长毛在攻打北门!”

    王懿德拍打了拍打身上的灰尘,恼怒地横了眼身边儿的几个轿夫,“慌什么,远远的几声炮响,就吓成了这个样子吗?”他把自己跌倒的责任硬安在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