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山这时喝干了茶,放下茶盏才道:“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情,说起来事情的源头还是你们的章相公。”
章相公便是章淳,此时正是大宋宰相,执掌全国政事,他本是当年王安石变法一派,司马光上台以后他被一贬再贬,心中有着莫大压抑,皇帝亲政以后,开始大变元佑法制,恢复神宗旧制,就把章相公拉了上去。
他一执政,元佑一派彻底遭殃,因为司马光、吕公著已死,他心中的那口怨气没法喷出去,只能朝着元佑派的其他人来发泄,一个个贬到南疆、贬到西北、贬到岭南,总算出了口恶气。
可是这个倒是其次,他又开始恢复神宗之法,把旧制原封不动地套回来,此时离神宗一代已经年久,很多地方都是不一样了,可是他却不去想,只是执着地认为司马光认为好的东西那一定是不好的,他又利用朝中影响把司马光封号、勋爵给剥夺掉,算是死掉了也要踩一脚发发怨气。
这么一个满腔怨气的相公这时有了莫大的权势了,他终于把目光放到了国境,当年司马光上台之时,用西北四地换被夏人俘虏的几万宋兵,这时给了章淳一个大大的借口,由此可以判断司马光是奸邪,但他要矫枉过正,就必须同党项人开战。
陇西之地,在大宋官员心中,一直认为是属于大宋的,可是一直征西北而不得,使得他们不得不口头承认这是一个独立的朝廷,但夏王依然是向大宋称臣的。
章淳和皇帝的想法也算是重合,开始把目标向着陇西,调兵十万安排在蜀地,使得夏国感到压力倍增,急忙向辽国求援,希望从中调和。
这本来对市井影响不大,可是章淳却信奉粮草丰而士气足,举国调粮到西北。
其实调粮也就是朝廷向百姓买粮、向商贾买粮,本来以市价购粮也不会引起什么乱子,可问题就像瓷器落地一样,一下子炸开了。
先是小吏们盘剥粮农,克扣粮食,再有奸商故意压低粮食价格,使得粮贱伤农更进一步,让百姓们怒不可遏。
这些百姓们终于有人引头,明州有人带头闹事,砸掉了府衙大院,又抢了装运好准备送往西北的军粮,打死了运粮官员,使得明州知府大为震惊,立即请江南路的招抚使、提举常平使领兵镇压。
这事上报到了朝廷,立刻争论不已,有人认为刁民闹事、抢夺军粮,罪不容诛。也有人认为是章淳任人不当,致使民怨沸起,应宽大处理。
两边僵持不久,章淳终于通过强大的手腕压下去了,他命人把明州闹事的头目们全部抓下,其余百姓不究其罪,全部放了。
而这领头闹事的一个叫鲁生的,竟和李京山是个意气相投的好友,李京山听闻此事,左思右想,终于还是上京来求昔日好友帮忙来了。
张庆听他说了前因后果,算是明白此事,其实这件事他也有耳闻,毕竟朝中争论太大,当时他虽然觉得章淳可能有些不对,但也不好出言说什么,毕竟他的刑部侍郎是章淳提的,现在可算是章淳一派了。
李京山见到张庆不说话,心有点沉下去道:“怎么,你也帮不了?”
张庆端起了茶盏,轻喝了一小口,然后放下茶盏,见到李京山脸上有些焦急,不由笑道:“你还是沉不住气,其实这事说难办它还真难办,说容易它也真容易,对于一般人甚至是其他朝廷大员来说很难,但是对于刑部来说却很容易。”
李京山奇怪地道:“你不会要私放囚犯吧?到时候若有人参你一本,岂不是连累了你?奶奶的,老子可不想连累了你。”
张庆哈哈笑道:“平常我说你聪明无比,看来你还是不知这官场玄机,简直是玄之又玄,这事就让我来帮你办好,保证不会有什么问题,你就在这汴京游耍两天罢了。”
李京山仔细地看了一下张庆,然后道:“你小子别害了自己便成。”
张庆轻舒了身体,看了天色,一笑道:“光顾着和你说话,你看都到这时刻了,你先在这里坐着,或者在外城游荡游荡,我还有一件案子要去商议,就先不陪你了。”
李京山狐疑地看着张庆道:“你还是不是刑部侍郎?怎么可能堂堂侍郎还要审案?”
张庆大笑道:“你这匹夫,谁说侍郎不会审案了?那要看审的是什么案,像现在我所审的便是滔天大案,由开封府、大理寺、宗正寺和刑部共审,你说这样的案子舍我其谁?”
李京山来了兴趣,奇怪地道:“到底是什么案子?竟然让几府同审?”
张庆看了他一眼,忽然心中一动道:“这案子说给你听也好,说不定你还真能帮上忙。”
他当下便把这些案子的来龙去脉详细说来,最后道:“那少年王贤说的话我认为很可信,然而那两个白衣人不仅飘渺而且诡异,说给皇上听定会被叱为荒唐之言,若是真能找到那两个人,那便有了线索,也解了我的迷惑。”
李京山沉默了一下,突然道:“那两个白衣人会不会是明教的?”
明教,又称摩尼教,是西方波斯传过来的,张庆对此并不陌生,闻言不由惊讶地道:“怎么会?那个明王十多年前不是已经死了?”
十几年前,张庆因为荆公王安石的亲孙奇怪失踪一案追查下去,最后终于顺藤摸瓜,查处明教来了,不过自从那事一了,他便再也没有听到过明教这两个字来了,今次突然听到李京山直接说明教,不由大吃一惊。
李京山嘲笑地道:“还大官呢,明王死了,他们明教难道不会有新的明王?这么大的教派散掉了才叫奇怪,我刚才听你说白衣乌冠,第一个反应就是明教。”
张庆疑惑地道:“可是这不正常,明教为何要杀端王殿下?”
李京山站起来懒散地道:“这我就不知道了,得了,我来帮你找一找,看一看那两个白衣人来在不在?不过说好了,今晚要陪老子喝酒,奶奶的,不醉不散。”
张庆哈哈笑道:“还是那么爱喝,好,我就舍命陪君子了,陪你一醉方休!”
此时的艳阳已经高照,院子里明媚阳光竟然使得几人心情大好,又说了好多以前旧事,不由又是大笑又是怀念,直到中午时分方才停休。?
《万里大宋》 第二卷 汴梁风月 第68章 何为明教(上)
端王杀人案已经过了九天了,这些天里何介山一天过来一次看看场,苏诸庆因为真的太忙总共才过来两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的就走了。
而张庆和睿王赵临也是悠闲无比,基本上不升堂,不拷问犯人,似乎没人拿这案子当回事。
宗正寺里新设的高堂成了虚设,这些调来的衙役们也觉得没事可做了,每天也就稀稀拉拉几个人过来当差,叫做值差。
睿王的王府之中,布局很讲究,左边为园,右边为池,中间大理石铺的过道,上前便是会客的大厅,青瓦卷角,成塔楼之势。
张庆笑看着下手边的少年王贤道:“看来王贤你在大牢里过的并不太差,我听人说宫里有个太监特别交待过牢卒要好生待你,那人是谁?”
王贤心中惊讶,这个张庆大人怎么连这个也知道,随即又想到他是刑部大员,牢卒们都名义上归他管的,他只要对自己略微关心一下便知道此事,王贤马上躬身道:“是一个叫梁师成的公公,他是端王的旧识,端王托他关照一下我,所以我得以不在牢里受累。”
张庆点点头道:“是啊,你是不受累,看一看刘居安,就是受了点苦,还好我去看看他,把他换了间牢房,不然的话他真会死在大牢里了。”
王贤不知大牢重重黑幕,牢卒才不管犯人死活,直接关进去,一天扔过去两顿饭,像刘居安这一把老骨头,只怕真会死在牢房里。
赵临见到张庆心情不错,这时出声道:“张大人,老朽今日一早被太后召见,询问了这案子的进展。”
张庆和王贤忙问道:“那老王爷如何回答?”
赵临笑道:“老朽还能如何回答,据实回答,只说案情扑朔迷离,端王杀人尚有很多疑点,并请太后放心,一定会把此案查的水落石出。”
张庆迟疑地道:“太后没有催尽快结案吗?”
赵临摇头道:“太后只是叹口气,说赵佶虽然无辜,但平常不受拘束惯了,让他经此受一番难也好。”
张庆笑了笑道:“只要不催我便好,老王爷,实不相瞒,我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今日更是得了一些消息,证实了一件事。”
赵临奇道:“是何事让张大人如此高兴?”
张庆看向王贤道:“此事便是王贤说的那两个白衣人确实存在,而且身份也已查明。”
王贤大喜过望,本来以为张庆不会着人去查那两个白衣人的,没想到他竟然暗中追查,他忙道:“那两人真的找到了?”
张庆道:“没有,那两人现在应该还在汴京,不过我等并未察觉。”
赵临疑惑地道:“你是如何得知那两人存在并知晓他们身份?”
张庆笑道:“此事说来话长,还多亏了我一个好友,此人是江湖野人,市井之徒,亏了他,我才知道那两个人竟然是明教的教徒。”
赵临和王贤同时惊讶万分,脱口而出:“明教?”
王贤心中复杂万分,突然想起了十三年前,娘带着自己向辽境逃去,期间艰辛万分,而娘便是明教之人,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人事已非,本来已经淡忘的事涌了出来。
赵临沉静地道:“此明教可是摩尼教?老朽虽然多年不知天下事,这明教老朽可算是早有耳闻。”
“老朽少年之时顽劣不堪,整日醉生梦死,只求快活,有时候故意带着几个太监去酒楼闹事,然后乔装打扮回王府,甚至出手打人也是平常之事,虽然先皇帝和先太后早有训斥,然而我依然不知悔改,直到我二十多岁领职到福建为官后碰到一事才让我彻底改变。”
手打小说网,提供最新手打版小说阅读
张庆奇怪地看着这个老人,一直以来他都是睿智、沉稳之人,从未想到过这个老王爷少年之时也是一样的贪玩,一样的纨绔,他很奇怪的是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一个纨绔的王爷变成了成熟无比、如此睿智的睿王。
赵临像是回忆起来道:“那时老朽不过二十有四,虽然在京已婚有子,但到了福建还是不免寻花问柳,整日流连青楼茶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让人汗颜。”
这种尘封的事情说出来,使得张庆大为惊讶,不知该说些什么,赵临却笑着道:“老朽当时在福建算是一个恶霸,但是遇到一人,却从此改变老朽一生。”
张庆笑道:“如此之人,定是大智人,可惜我无缘得见。”
赵临哈哈笑道:“张大人你却错了,此人并不是什么大智之人,而是一个女子,而且是一个青楼女子,而我和她相遇也是在福建的一家青楼。”
张庆尴尬地支吾两声,却听到赵临道:“老朽那时在福州宁翠楼正喝着闷酒,却不想见到一个女子,她的样子不算很好看,衣料也是很差,本来这等女子老朽的性格是从不想与之交谈,但是老朽当时却突然有种想和她说话的冲动,于是盈满酒,重新摆了宴让她和我说话。
老朽这一辈子从未见过如此女子,她能让人一下子静起来,又能让人一下子热血沸腾,这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实在让人无法忘怀。老朽那时年少,刚与她浅谈几句,就语气轻薄,但她既没有羞涩也没有故意亲近,而是问了句话,‘你难道便是一个这样的人吗?’,试问张大人,你听到如此之话会有何想法?”
他不等张庆回答,又道:“反正我听闻此言,立刻勃然大怒,和她争吵半响,旁边那些下人们想把这个女子给轰走,但我当时却突然有种心思,就让她待在酒楼里陪我争论,一直和她争吵到晚上。”
张庆不敢说话,低头见到王贤也在默不作声地看着地,听到赵临说完,不由轻笑道:“此女还真是特别。”
赵临叹了口气道:“是啊,真是一个特别的女子,我与她争吵了半个月,有时回到府中休息,猛然就会想起她,念叨着她,这时突然有种感觉不能再让她看不起了,从此以后我就想着洗心革面,多做些事,终于也有一丝成就。”
王贤突然说道:“那她呢?她最后如何了?”
赵临苦笑了一下道:“后来我从福州回到汴京,遇到多事之时,朝廷事忙,所以虽然有些牵挂,但一直没能找她,后来我中年时期着人赶往福建去探寻她,结果得知她已经死了几年了。”
对赵临来说,她已经成为永久的回忆了,只能想一想昔日争吵的岁月,心中便有了笑容。
他语气缓慢,带着远久的回忆和无奈,直让厅内沉默了。
还是赵临最先反应过来,他呵呵一笑道:“老朽适才糊涂了,竟然说起了这个,让张大人见笑了。”
张庆道:“老王爷真性情,在下怎敢发笑,不过老王爷为何说及此奇女子?”
赵临一拍脑袋笑道:“瞧老朽糊涂的,其实那女子便是明教中人,老朽也是从她口中而知这明教虽然奇怪,他们信奉光明之佛,认为大凡世界莫过于有光明和黑暗二类,摒弃黑暗而入光明乃是正道,教中虽然法令严密,但是教中诸人皆是友善之辈,每人都懂得要帮助别人,若有人有难,旁人便会竭尽全力地帮忙,整个福建一代信者不计其数。”
王贤这时已经舒展开心思了,闻言颇为吃惊地道:“真有如此多的信徒吗?”
张庆道:“远远不止福建,江南一带特别是杭州,信者如云,教众有时茶楼集会,甚至在夜间集会,坏了宵禁之法,江南诸官对这明教甚为忌惮。”
王贤奇怪地道:“若真是如此,为何朝廷不去干涉镇压?”
张庆笑道:“朝廷有朝廷的事,况且明教虽然势大,又未害百姓、害朝廷,他们便若释教一般,也是使人为善的,只是……”
他话说到半截,使得王贤颇为奇怪地道:“只是什么?”
张庆叹口气道:“只是我发现明教也不单纯像释教一般,他们有着严密的组织,若是聚众闹事,实在会是一大麻烦,十几年前,我便接触过这明教,听闻明教教主便若圣人一般,言行举止都让人钦佩,现在却未想到又一次和明教打交道了。”
王贤这时心中却有种大大的疑惑,为什么明教的人要杀赵佶呢?而且那两个人还认识两位王爷,显然是见过这两人的,他们的幕后到底是谁?会不会是有人收买他们做杀手来杀端王赵佶?
这些疑问都让他困惑不已,正想出声发问,却不料有人走了过来道:“王爷,外面有个叫李京山的人,有些怪异,但他说是张大人的好友,硬要进来。”
张庆忙道:“此人确是在下好友,刚才我说的那两个白衣人的线索便是他查出来的,只是他一向粗野,市井脏言顺口而出,也没有个礼教,还望老王爷和王贤你们多多体谅。”
赵临一笑道:“老朽何人未见,过此人必是一位奇男子,就让他进来吧。”?
《万里大宋》 第二卷 汴梁风月 第69章 何为明教(下)
当李京山兴致高高地走进堂内之时,王贤正接过丫鬟端过来的盏茶,看到李京山的一身打扮不禁傻了眼,难怪那些下人说这李京山打扮怪异,他竟然扮作女装,全身彩色,头上面还挽了发结,插了发簪,脸上也抹了胭脂粉,远远看上去像是一个大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