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刘备》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皇刘备- 第3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空士孙瑞和司徒张喜于月初先后病逝。三公顿缺其二,孝灵皇帝年间的老臣,又一下凋谢了两个。

    天子为之罢朝七日,杨彪也更加沉默了。生老病死,人之常理。谁也免不了这一遭。可是道理是如此,人在情感上却难免接受不了。

    三公当然不能长期空着,不过刘备掰着手指头,数来数去,发现他麾下有资格担任三公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人罢了。

    于是刘备只好上表天子,表刘表为司空,表刘繇为司徒。这两个也是诸侯级别的。比起他幕府中的人来,不管是年龄还是资历还是名望,都要高出一大截来。

    如此一来,卫尉和宗正又出缺了。刘备想着张燕无所事事,其部下的战斗力也是渣得不行,于是就召张燕来,于府中问他,可否愿意担任卫尉卿一职。

    张燕一听大喜。他起家于黄巾,后又拥众于太行山中,虽然投了刘备,颇受刘备信重,依然领军。但他却不太高兴。

    一是因为与刘备麾下诸将比,战功相差太多,有点格格不入。而且自己年纪大了,立功机会估计也不多了。看看天下四处征战,刘备就是不用他就明白了。二是自觉出自贼军,身上有污点,在众臣之间,未免就有些自卑。

    现在刘备让他弃武职转文职,出任九卿之位。他自然大喜过望。卫尉虽然没了实权,但这是个清贵官职啊。而且要出任三公,九卿几乎是必经的途径。张燕觉得,只要自己活得够久,把那些老人都熬死了,三公的位置自然就触手可及了。要是有生之年能够坐一坐三公的位置,张燕觉得,那真的是张家祖坟冒青烟了。

    于是,张燕出任卫尉一职的事情,就这么愉快的定了下来。刘备又表荀彧为尚书令,进一步掌控政务。至于宗正一职,刘备却是不知道该找谁了。

    这个职位,基本上都只能是老刘家的人担任。够资历的不是死了就是另有任用。想了一圈想不到人,刘备只好让宗正卿先空着。

第七百三十八章() 
延平五年(205年)冬,夏侯惇、曹洪、李典、乐进四员大将,在曹操的指示下,全面弃守豫州。率部疾奔荆州而去。

    行至鲁阳,夏侯惇对众将道:“汉军入荆,必经此。我自守之。尔等速助子孝破吴军。”

    汉军若从豫州追来,最方便的路径自然是走鲁阳。不然的话,也只能绕过绿林山,走之前臧霸、夏侯渊的道路了。但夏侯惇觉得,汉军不可能放着南阳重镇不去管,而走绿林道去取江夏,没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决定留下来在这里抵抗汉军,为曹军争取时间。

    曹洪、李典、乐进在鲁阳辞别夏侯惇之后,便直奔江陵。行至襄阳,逢曹仁的使者。曹仁得知诸将南下,大喜。遂派人来联络。

    诸人在襄阳歇下,然后在曹仁使者中得到了目前荆州的形势。原来经过数次大小战争,荆州目前仍然处在僵持阶段。

    华容城目前是曹、吴两军争夺的焦点,两军在这里反复攻防厮杀。竟陵城也仍然在吴军手中,李通驻扎在那里,盯住竟陵军。而臧霸到了竟陵城下,奈何竟陵守将并不上当,所以就与李通兵合一处,进驻大营。

    夏侯渊仍然率了骑兵,在江夏北部袭扰地方,以牵扯周瑜精力。之前历次战争,吴军占尽上风。

    袭得华容得手不说,还重伤荆州水军将领蔡瑁。在安陆之战中,大破曹军。逼得臧霸只能往奔竟陵。黄盖夜渡,又击破黄射、赵俨。更是在华容成功守住了曹军的反扑。

    可以说,如果曹军不进行增兵,在周瑜的带领下,曹军必然讨不了好去。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也在汉军的步步紧逼下,曹操选择了孤掷一注。

    现在的荆州,可谓是将星云集,曹操这边,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于禁、乐进、李典、臧霸、李通、赵俨等人;吴军这边有周瑜、程普、黄盖、徐盛、潘璋、蒋钦、周泰等人。能打能冲,文武双全的,都来了。

    黄盖打通北上通道之后,于禁也尾随黄盖到了华容城下。南方三郡无人压制,武陵太守濮阳逸在长沙留守,见江防空虚,也就毫不客气的把荆南三郡的兵马、粮草,源源不断的送至江夏。以助己军。

    得到曹仁的情报之后,曹洪等将就商议,该兵发何处。曹洪就道:“今文则、伯然与黄盖等争华容,莫如取道南下,助文则夺华容,而后举兵往攻竟陵?”

    曹洪说的,也是目前荆州曹军的主流思路。不把华容打下来,他们就没法全心全意对付竟陵。大规模的反攻,也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荆州吴军占据的数郡中,就只有江夏最重要。所以曹仁之前的一系列战争规划,都是围绕江夏展开的。

    然而现实给了曹仁沉重的一击。江夏不是那么好打的。历史上,从孙坚到孙策,再到孙权,打了无数次江夏,直到把黄祖给磨死了。这才得逞。时间跨度从初平年间到建安年间,长达十余年,死伤了无数兵马,甚至孙坚都折在此战中。可见江夏之易守难攻。而事实上,江夏(武汉)到了二千年后,依然也是中国的枢纽城市,华中重镇。

    乐进沉吟一会,就道:“华容与竟陵,互为依托,竟陵与安陆,安陆与夏口,又互为依托,环环相扣。攻此则彼援,攻彼则此援。以我之见,莫如集结大军,断吴军之粮路。”

    曹洪与李典一听,目光对视了一下,觉得此事可行。于是便看向乐进,道:“将攻何处?”

    乐进在地图上,点了两下,道:“南下攻打长沙三郡,断周瑜之臂助;或攻西陵,扼大江之咽喉,断扬州之来援。”

    曹洪与李典对着地图一看,觉得此事可行,便去信曹仁。曹仁接到信后,打开一看,心道我早有此意,奈何手头兵力不足。之前让于禁镇守孱陵,便有此意,结果他却一时懈怠让黄盖偷渡过江,导致局势崩坏。

    确实如此,之前要是于禁能压制黄盖的力量不过大江,而夏侯渊等人又在江夏北方袭扰西陵诸县。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瑜还真的不太好应付。

    要不是竟陵坚城,又有徐盛、潘璋镇守,而周瑜与程普亲自出动,解了安陆之围,只怕江夏就已经岌岌可危了。

    现在豫州大军席卷而来,曹仁若还不会利用,那就枉为大将了。当下就同意了曹洪的意见。让曹洪、李典带二万兵马,速速南渡,取道武陵,攻打长沙。又让乐进、赵俨率二万人马,走襄阳,出江夏,与夏侯渊汇合,一道围西陵。若攻下西陵之后,趁势而下,攻打鄂县。

    得到命令的三将,就迅速展开了行动。

    与此同时,华容争夺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黄盖坚守城中,拼了老命,这才击退城外曹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于禁也红了眼,他一个不慎,老虎打了个盹,被黄盖偷渡过江,袭破黄射、赵俨。曹军大败不说,还害得黄射被斩首。

    曹仁来信斥责不说,于禁心中也非常不好过。在孱陵辛苦那么久,一场功劳,全化作乌有了,他如何能甘心。为了洗刷耻辱,他在城下,与黄盖展开了殊死搏斗。

    攻城战,除了硬拼,拿人命来消耗,其实也没有太多办法可想。水攻不靠谱,华容周围虽然是大泽,但它本身地势偏高。难以引水来淹城。火攻也不靠谱,华容城靠近水泽,城中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水。掘地道,一铲子下去全是水,掘地三尺,泉水自涌成水坑。夜袭?城中黄盖防的就是夜袭。劝降,呵呵,要能劝降,之前的守将早就降了。还等到这会。黄盖是孙坚跟前的老人,孙氏的铁杆走狗,于禁压根就没起过劝降的念头……

    诸般手段用尽后,于禁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和黄盖对攻。当然,他还是有优势的。一是城外取材方便,土石木材用之不尽,不像城内,在被围困的情况下,物资消耗一分就是一分,没得补充。二是他有投石机这个大杀器。

第738章() 
延平五年(2o5年)冬,夏侯惇、曹洪、李典、乐进四员大将,在曹操的指示下,全面弃守豫州。率部疾奔荆州而去。

    行至鲁阳,夏侯惇对众将道:“汉军入荆,必经此。我自守之。尔等助子孝破吴军。”

    汉军若从豫州追来,最方便的路径自然是走鲁阳。不然的话,也只能绕过绿林山,走之前臧霸、夏侯渊的道路了。但夏侯惇觉得,汉军不可能放着南阳重镇不去管,而走绿林道去取江夏,没这样的道理。所以他决定留下来在这里抵抗汉军,为曹军争取时间。

    曹洪、李典、乐进在鲁阳辞别夏侯惇之后,便直奔江陵。行至襄阳,逢曹仁的使者。曹仁得知诸将南下,大喜。遂派人来联络。

    诸人在襄阳歇下,然后在曹仁使者中得到了目前荆州的形势。原来经过数次大战争,荆州目前仍然处在僵持阶段。

    华容城目前是曹、吴两军争夺的焦点,两军在这里反复攻防厮杀。竟陵城也仍然在吴军手中,李通驻扎在那里,盯住竟陵军。而臧霸到了竟陵城下,奈何竟陵守将并不上当,所以就与李通兵合一处,进驻大营。

    夏侯渊仍然率了骑兵,在江夏北部袭扰地方,以牵扯周瑜精力。之前历次战争,吴军占尽上风。

    袭得华容得手不,还重伤荆州水军将领蔡瑁。在安6之战中,大破曹军。逼得臧霸只能往奔竟陵。黄盖夜渡,又击破黄射、赵俨。更是在华容成功守住了曹军的反扑。

    可以,如果曹军不进行增兵,在周瑜的带领下,曹军必然讨不了好去。也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也在汉军的步步紧逼下,曹操选择了孤掷一注。

    现在的荆州,可谓是将星云集,曹操这边,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于禁、乐进、李典、臧霸、李通、赵俨等人;吴军这边有周瑜、程普、黄盖、徐盛、潘璋、蒋钦、周泰等人。能打能冲,文武双全的,都来了。

    黄盖打通北上通道之后,于禁也尾随黄盖到了华容城下。南方三郡无人压制,武陵太守濮阳逸在长沙留守,见江防空虚,也就毫不客气的把荆南三郡的兵马、粮草,源源不断的送至江夏。以助己军。

    得到曹仁的情报之后,曹洪等将就商议,该兵何处。曹洪就道:“今文则、伯然与黄盖等争华容,莫如取道南下,助文则夺华容,而后举兵往攻竟陵?”

    曹洪的,也是目前荆州曹军的主流思路。不把华容打下来,他们就没法全心全意对付竟陵。大规模的反攻,也就无从谈起。

    事实上,荆州吴军占据的数郡中,就只有江夏最重要。所以曹仁之前的一系列战争规划,都是围绕江夏展开的。

    然而现实给了曹仁沉重的一击。江夏不是那么好打的。历史上,从孙坚到孙策,再到孙权,打了无数次江夏,直到把黄祖给磨死了。这才得逞。时间跨度从初平年间到建安年间,长达十余年,死伤了无数兵马,甚至孙坚都折在此战郑可见江夏之易守难攻。而事实上,江夏(武汉)到了二千年后,依然也是中国的枢纽城市,华中重镇。

    乐进沉吟一会,就道:“华容与竟陵,互为依托,竟陵与安6,安6与夏口,又互为依托,环环相扣。攻此则彼援,攻彼则此援。以我之见,莫如集结大军,断吴军之粮路。”

    曹洪与李典一听,目光对视了一下,觉得此事可校于是便看向乐进,道:“将攻何处?”

    乐进在地图上,点了两下,道:“南下攻打长沙三郡,断周瑜之臂助;或攻西陵,扼大江之咽喉,断扬州之来援。”

    曹洪与李典对着地图一看,觉得此事可行,便去信曹仁。曹仁接到信后,打开一看,心道我早有此意,奈何手头兵力不足。之前让于禁镇守孱陵,便有此意,结果他却一时懈怠让黄盖偷渡过江,导致局势崩坏。

    确实如此,之前要是于禁能压制黄盖的力量不过大江,而夏侯渊等人又在江夏北方袭扰西陵诸县。在这样的情况下,周瑜还真的不太好应付。

    要不是竟陵坚城,又有徐盛、潘璋镇守,而周瑜与程普亲自出动,解了安6之围,只怕江夏就已经岌岌可危了。

    现在豫州大军席卷而来,曹仁若还不会利用,那就枉为大将了。当下就同意了曹洪的意见。让曹洪、李典带二万兵马,南渡,取道武陵,攻打长沙。又让乐进、赵俨率二万人马,走襄阳,出江夏,与夏侯渊汇合,一道围西陵。若攻下西陵之后,趁势而下,攻打鄂县。

    得到命令的三将,就迅展开了行动。

    与此同时,华容争夺战,也进入了白热化。黄盖坚守城中,拼了老命,这才击退城外曹军一波又一波的攻击。

    于禁也红了眼,他一个不慎,老虎打了个盹,被黄盖偷渡过江,袭破黄射、赵俨。曹军大败不,还害得黄射被斩。

    曹仁来信斥责不,于禁心中也非常不好过。在孱陵辛苦那么久,一场功劳,全化作乌有了,他如何能甘心。为了洗刷耻辱,他在城下,与黄盖展开了殊死搏斗。

    攻城战,除了硬拼,拿人命来消耗,其实也没有太多办法可想。水攻不靠谱,华容周围虽然是大泽,但它本身地势偏高。难以引水来淹城。火攻也不靠谱,华容城靠近水泽,城中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水。掘地道,一铲子下去全是水,掘地三尺,泉水自涌成水坑。夜袭?城中黄盖防的就是夜袭。劝降,呵呵,要能劝降,之前的守将早就降了。还等到这会。黄盖是孙坚跟前的老人,孙氏的铁杆走狗,于禁压根就没起过劝降的念头……

    诸般手段用尽后,于禁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和黄盖对攻。当然,他还是有优势的。一是城外取材方便,土石木材用之不尽,不像城内,在被围困的情况下,物资消耗一分就是一分,没得补充。二是他有投石机这个大杀器。

    ,所有Ab全搜”

第739章() 
于禁和黄盖在华容城下相争,别的地方也没有闲着。竟陵城下,一座土山越堆越高,臧霸与李通这是决定垒土为山,居高临下,对竟陵城进行攻击了。

    徐盛在城中见了,率部出来数次,意图毁坏曹军的计划,曹军也奋起反击。两军打打停停,陷于僵持。

    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曹洪与李典,率部到了汉寿。于禁在云梦被黄盖骗过之后,也拔营北上。吴军没了曹军的压制,荆南三郡的物资,顺着水道,源源不断的进入大江,然后顺江而下,直达夏口。

    李典少年之时,不喜欢征战,就拜入儒者门下,专攻《春秋》。后来下大乱,其伯父李乾带着全家人归附曹操,李乾与其子李整战死之后,李氏部曲就由李典率领。刚开始,李典是被曹操当作文官培养的。到了现在,却是一步一步成为军中大将了。

    李典与曹洪到了汉寿。两人就商讨军机,曹洪道:“今我军来此,而敌不备。莫如围益阳,拔之。敌必震怖。而后举兵攻长沙,荆南可定也。”

    他们一路急行军,以这时的情报速度,就算是扬州在豫州的探子知道了豫州军南撤,估计这会也没有他们快。所以曹洪才有这个提议。

    先打益阳,再打长沙,战略也很正常。益阳作为资水畔的城邑,若然失守,长沙自然震惊。而荆南吴军精锐,又随黄盖北上,以曹军先声夺人之气概,攻下长沙也不是什么难事。

    不过李典看着地图,却是摇了摇头。曹洪便道:“曼成有何高见?”

    李典用手指向一个地方,道:“莫如潜至此处攻之,烧敌之粮秣,而后再逆水而上,或攻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