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金鳞开- 第1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这么一位在乡邻中富有声望的老医生帮忙串联。肯定是十分可靠的。

    关键就是在战法实践上。

    按照《敌后战法》中的概念,所有村子都要成为一座座孤岛,能够容纳战士、隐蔽伤员、保存粮草。这就意味着,村里所有人都必须同心同德,否则一旦出了叛徒汉奸,损失必然极大。

    这就是“群众工作”的重要性。

    在甲、乙级行政区域,村落经过合并,打破了原本的宗法统治状态。成了村老、农老、教官三头平衡的新状态。即便有人根据姓氏、姻亲再次抱团,也不可能压制更多的“外姓人”。

    在陕西原生态的农村。往往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姓,族规大于王法,族长如同土皇帝。因为缺乏控制力,无法模仿山东、河南,用严刑峻法开路,可想而知群众工作的难度会有多大。

    两人在抓紧时间研读朱慈烺的《敌后战法》的时候。总训导部和总参谋部也在积极调派人员,普及敌后作战技巧。虽然他们不会成为独当一面的义军统领,但起码要有正确的概念,以免出现外行领导内行,却还自以为是。

    朱慈烺对于新开辟的战场格外有兴趣。每天都有新的汇报送到他案头,这让他觉得自己又像是回到了前世工作不断的时代,整个人都有精神了。作为一个工作狂,还有什么比工作更有吸引力的呢?一旦工作上了瘾头,送往济南的请安奏疏也都交给了东宫侍从室的秘书代笔,朱慈烺连抄一遍的意愿都没有,直接发往济南。

    ……

    崇祯十八年的春天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缓缓走过。虽然气候条件仍旧不容乐观,但总比去年有了一些起色,这让崇祯帝兴奋了许久。不过他更清楚国库仍旧捉襟见肘,夏粮要六月份才能征收,至于多寡却是个未知数,大明的民生仍旧面临严峻考验。

    比民生更让人头痛的还是藩镇。

    在这个耕耘劳动的季节,也是各地藩镇要求军饷的时候。崇祯知道他们完全没有作用,甚至只有隐患,却无法对于这些将领的要求置之不理。尤其是凤督马士英、楚镇左良玉、浙镇方国安,都是手握重兵之辈。若是将他们逼得哗变,南方登时不稳,山东也就断了后援。

    不过今年闽南那边却是着实安静了,郑鸿逵、郑彩都没有向朝廷伸手,郑芝龙甚至还派出了部将施琅领大小船只三百艘,北上山东勤王。

    崇祯仍旧记得当年自己调用郑芝龙时候的尴尬,没想到这回郑芝龙竟然肯下这么大的本钱。他终究是十八年天子,这种变化之下涌动的力量让他不能忽视。只是如今东厂不同往日,只能打探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像这等大事却是一问三不知。

    提督东厂太监丁奥当然知道郑芝龙改变主意的缘故。皇太子给了他移民台湾的权力,同时还要设立台湾府,首任知府极有可能就是他的长子郑森。这样的条件之下,郑芝龙只是分出不到百分之十的兵力北上协防,控制权仍旧在自己手中,这绝对是值得的。

    崇祯缓步走在行宫的廊檐下,仿佛又回到了大内之中。天下雄主的感觉随着越来越多的捷报又回到了他身上。他突然想去长子的作战室看看,听说就是那里做出了影响全国的军事决策。

    心中这么想着,崇祯已经不自觉地走了过去。王承恩看出了崇祯的意图,但是不敢说话。照规矩来说,皇帝没死,天下就是他的。然而现在东宫已经羽翼丰满,皇帝能否压得住他还真是个问题。王承恩知道自己已经上了皇太子的船,更不敢对皇帝过于殷勤,否则一旦泄露消息,自己便里外不是人。

    “前头是谁?”崇祯缓走着,正巧看到前面有皇子仪仗。

    王承恩连忙上前看了看,回来禀报道:“皇爷,前头是定王、永王二位千岁。正在花园中玩耍。”

    崇祯听到两个儿子还在玩耍,脸色不由一沉。与天才一般的皇太子相比,这两个小皇子颇有些不成材。他心中闪过一丝阴影,又联想到了霍去病。若是皇长子真的不假天年,自己百年之后,国家的重担也只能落在这两个儿子身上了。

    “让他们随我去东宫。”崇祯冷声道。

    不一时,太监宫女们将两个皇子领了过来,让他们给皇父请安。

    崇祯只是板着脸,一言不发地朝东宫作战室走去。

    现在东宫的主要人员都跟随行辕在太原,留守人员以刘若愚为首。刘若愚是个有见识的太监,不会被皇帝的威严折服。他知道作战室里只有一些沙盘,几幅地图,就算让皇帝进去也没关系,自然不会给皇帝添堵。

    崇祯领着两个皇子进了作战室,王承恩紧随其后。刘若愚跟着王承恩,让人从外面关了门。

    “这是……”

    崇祯一仰头,被布满了整面墙壁的皇明坤舆图震慑住了。他见过利玛窦送的地图,也见过陈祖绶绘制的皇明职方图,但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之大的全国地图。(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

三八六 孤灯不照返魂人(六)

    “皇爷,这副《皇明坤舆全图》是新近呈来的,就连小爷都还没见到。”刘若愚上前解说道:“此图长宽各有两丈,东北起于北山女真部(今外兴安岭),最东面这个岛就是苦兀(今俄罗斯库页岛)。”

    崇祯仰着头,眯起眼睛方才看到刘若愚所指的苦兀岛,在这岛的南边隐约还有文字,只是看不清。他问道:“上面写的什么?”

    “回皇爷,那字是:波罗河卫。隶属于奴儿干都司。”刘若愚当然不是视力好,只是记性好而已。这副稀罕的地图一送来,他就命人铺在地上好好看了数日,简直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崇祯不由惭愧,做了十七年的皇帝,他对辽东的了解也仅限于奴儿干都司,以及几个重镇,完全没想到在那么遥远的地方还有一座这么大的岛,而岛上早就设立了卫所。

    刘若愚观察了一下皇帝的脸色,手指微微一动,道:“皇爷,与苦兀隔海相望的便是友帖卫,下来是翰兰河卫(今俄罗斯伯力)、莫温河卫(下辖俄罗斯海参崴)、建州女真部……”

    崇祯终于知道自己花了数千万两白银所对付的敌人老家在哪里了。

    竟然距离北京那么远!

    而在建州女真东、北,大明原来还有如此广阔的领土!

    崇祯已经不再听刘若愚在讲什么,目光循着地图上的细线缓缓流淌。这些细线是大明驿路官道,现在未必能够走得通,但起码证明曾经走得通。它们就像是一条条血管,让大明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巨人。

    定王、永王却还没有达到理解地图的年龄,只是仰着头被这惊人的“巨画”所震惊。对他们来说,大明只是个抽象的概念。现在看着这幅地图,他们也只能想想:这么大的画,画了多久啊!

    足足过了一刻钟,崇祯帝才从东北看到了西南,从繁华的东南沿海,看到了广阔的西域葱岭。

    葱岭。大唐的西域边疆。

    “国朝在西域没有设置卫所吧?”崇祯帝有些不自信,小心翼翼地问王承恩。

    王承恩也看了半天,道:“皇爷,这图里似乎将蒙古诸部也囊括在内了。”

    刘若愚之前也有过这样的疑问,但是皇太子殿下钦批的《地纬》一书中,明确了“华夏故土”这一概念,正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他凑上前道:“皇爷,小爷说过,虽然我大明没有将这些地域囊括宇内。但我诸夏曾经占据、经营过的土地,都应当算作是‘华夏故土’。日后国力强盛了,必当收复,方不愧对汉唐君侯。”

    崇祯一直将唐太宗视作偶像,无论是书法还是帝王心术,乃至于教育子女,都自觉不自觉地向那位皇帝靠拢。如今听闻皇太子也有这种“天可汗”的气魄和远望,不由浑身发热。头皮发麻,洋溢着身为其父的自豪感。

    “有此雄心壮志固然是好。”崇祯道:“可是此处离我中原有万里之遥。如何设官治民呢?”

    刘若愚道:“皇爷此虑正是症结所在,不过奴婢以为,小爷的意思是:无论能否治住,总要先拿回来。至于后世的事,自然是后人所考虑的。”

    崇祯也不由点头道:“这倒是说得在理。祖宗开创基业,后世子孙固守、开拓。乃是应当之理。你二人可听好了?”

    定王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对于国家大事还是懵懂的年纪,但对于皇帝的权威和自己的举手投足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他不需要别人提醒,脱口而出一堆禀命遵行的套话。永王学着同父异母哥哥的样子,也是大表决心。发誓要做个对皇明有益,能够安抚百姓的亲王。

    刘若愚微微垂着眼帘,分出一道不为人所知的目光打量了定王与永王。

    他从未有过如此厌恶两位亲王的时刻,或许是因为他们长大了,更可能是皇太子殿下常年不在帝后身边。对于手握雄师,羽翼丰满的皇太子而言,最大的威胁并非建奴或是闯逆,而是宫廷之中的这两个正在破茧而出的熊孩子。

    ——虽然他们现在就像是两条能够被随手捏死的毛虫,但谁知道他们日后会成为什么样子?天家还能再出现一次熹庙与今上这样兄弟友悌的感人戏码么?

    刘若愚久久沉寂的心突然动了。若是皇太子殿下不尽快大婚,诞下皇孙,天家就不能算是真正稳定。

    如果要退一步来说,那也该有个皇孙。

    ——似乎应该去点拨一下那个不懂事的小丫头了。

    刘若愚心中暗道。一时间,他对崇祯皇帝和皇子们都失去了兴趣,只是跟在后面,想着自己的心事。

    ……

    “阿嚏!”陆素瑶走到皇太子书房门口,鼻窦无缘无故发了痒,轻轻打了个小喷嚏。她连忙取出手帕擦了擦,确定没有任何不雅的迹象,方才报名而进。

    “殿……”陆素瑶一抬头,看到朱慈烺躺在躺椅上,脸色微微发红,已然是睡着了。“……下。”她降低了声量,缓缓走上前去,想为皇太子盖上一条毯子。因为地砖下烧着火,整间书房里热气腾腾,所以必须要开一些窗户发散火气。而这正是风寒的突破口,像这么和衣而睡不盖被子,肯定是要生病的。

    朱慈烺对于生病却没陆素瑶那样惊恐。他一直享受着全国最顶尖的医疗待遇,对于伤寒致死缺乏直观概念。而且按照他前世的养生理论,最好是每年都能得一次小感冒,这样可以锻炼自身的免疫系统,正所谓“小病不断,大病不生”。

    当薄毯盖在了朱慈烺身上,皇太子带着小憩之余的燥热惊醒过来。

    “什么事?”朱慈烺觉得血液还没有流到双腿,只得保持着这个缺乏风度和威严的姿势。

    陆素瑶退开一步,道:“殿下,可要回寝宫歇息?”

    “什么事。”朱慈烺又问了一遍,已经失去了之前的耐心。

    “臣请殿下敲定今晚晚餐会的座次。”陆素瑶不会挑战朱慈烺的耐心,连忙呈上坐席表。

    这是个例行晚餐会,有山西布政使司的官员,也有光复区的势家、地主、豪商。这种混杂的晚餐会看似无法推动任何事,但对于熟知内幕的人而言却并非如此:要与皇太子殿下一起用膳,可是需要一笔不菲的门票钱。

    朱慈烺扫了一眼,点头道:“可。”

    陆素瑶知道皇太子从来不在意这种“无意义”的小问题,而且官员的座次是官职和政绩安排的,豪商地主的座次是根据捐款数额来定的,侍从室也只是排列一下而已。

    “殿下,户部课税司的官员已经到了太原,如果殿下没有特殊安排,将安排他们在后日午时、十二点觐见,汇报税法草案。”陆素瑶道。

    “之前都有哪些安排?”朱慈烺站起身,走向晋王留下的黄花梨书案。

    陆素瑶不用看手里的时间表就能一一报出了。

    “晚餐会后,殿下要在八点接见新任山西布政使张诗奇;九点,都督秦良玉要就《虎贲报》第二期的‘国家’专题进行请示。十点三十分,殿下要听取真沧防线战况回报……”

    “等。”朱慈烺打断了陆素瑶:“两天前的战况不会因为我听或者不听而有变化,这个时间可以腾出来。”

    “殿下,十一点是您的休息时间。”陆素瑶提醒道。

    “生前何须久睡,死后自然长眠。”朱慈烺轻轻敲了敲桌子:“让课税司的人十点三十分来。还有,这句话给我找人制成标语,给那些每天都要睡三个时辰的人好好看看!”(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求月票!

三八七 孤灯不照返魂人(七)

    北京城风云惨淡,尤其是内城中的满洲人,都是一副惶惶不可终日。只是单纯因为野蛮人类对于环境变化的超强适应性,才使得他们没有爆发**。尽管有些人家已经收拾好了东西,买了粮食和包衣,准备回到关外种地,但在北京的好日子却是多过一日是一日,反正这个时节的东北肯定冰雪未消,没到耕种的时候。

    退一万步来说,满洲人是渔猎民族,对于气候节气原本就不如农耕文明敏感。就算误了春耕在他们眼里也不是什么大事,顶多就是收成差一些,饿死一些包衣罢了。

    真正导致惶恐的原因还是北京的粮食不多了。非但北京,运河掐断之后,畿辅州县的粮食都已经告急。上次大军出征的军粮就已经开始从民间收集,导致清廷的民望跌入冰点,许多人铤而走险,成为了“反贼”。须知,这些人可是冷眼旁观大顺取代大明,大清取代大顺的传统良民啊!

    原本信王邸,后来的东宫外邸,现在的睿王府,此刻烛火通明,多尔衮、苏克萨哈、谭泰、武拜、爱星阿等人围坐一桌。桌面上有酒有肉,仍旧是满洲人的吃法,却多了一分精致,正是民族大融合的表现。

    “陕西已经站住了脚,现在得让大军尽快入川。”多尔衮吃得满嘴油光,道:“入川之后就地征粮,然后打下湖广,发兵南京,要彻底断了明军的后路!”

    苏克萨哈等人并不答话,只觉得主子想得有点多。如果没有盘踞山东的明军,江南未必打不了。然而现在山东这里啃不下来,贸然南进岂不是孤军深入?只想着对敌人实行两面夹击,难道自己就不是被人两面、甚至是三面、四面夹击的状态么?

    如果入川而不能彻底剿灭张献忠和李自成。那就是三面;如果入湖广而不打两广,则是四面。

    大明实在太大了!

    不知道是因为酒酣耳热,还是因为气血两虚,多尔衮脸上呈现出一股病态的潮红。他丝毫不顾手下重臣的冷淡和忧虑,仍就画着席卷大明的蓝图。苏克萨哈和武拜是多尔衮最为亲信的重臣,也是原历史时空中继承了多尔衮政治、军事遗产的两人。此刻也只能在心中苦笑。

    至于谭泰和爱星阿这样投靠过来的新人,已经对多尔衮越发失去了信心。虽然绝大部分满洲人仍旧容易被空话、大话所欺骗,但到了这两人的高度,更注重的是实际利益。

    ——你别问我能为你做什么,首先要问你能给我多少好处!

    这才是谭泰和爱星阿的心声。

    “爱星阿主子,前头有人求见。”一个戈什哈小心翼翼走到爱星阿身后,道:“是兵部侍郎,内务府办事旗人,宋弘业。”

    爱星阿还没说话。多尔衮已经发话了,道:“宋弘业现在这个时候跑到这儿来找你,莫非是有紧要事?着他进来。”

    那戈什哈松了口气,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