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江山争雄- 第2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少西凉军士纷纷投降,不再抵抗了,因为死战没有任何意义,而且,西凉建立时间短,也没有完整的法令文书,百姓依附拥戴之心缺失,所以,这些将士们也没有归属感,不会心生跟家国同存亡的心思。

    如果这是一个存在数十年、百年的朝廷,或许还有一些忠君爱国之士誓死追随,目前李轨的政权,就是一个反王势力,临时聚集乌合之众,还没有根深蒂固,未得民心,所以关键时候,纷纷抛弃。

    隋军主力入城,围住了行宫的禁宫城墙。

    由于西凉在这经营时间短,所谓西凉王禁宫,并不像洛阳、大兴城的禁宫那样雄伟坚固,这里城墙也不厚高,没有足够的抗衡本钱,如果使用投石机,估计很快就能砸得崩塌。

    薛万仞大喝一声:“叛军挺好,给你们半个时辰考虑,是否开门投降,等我军罗元帅一到,立即发动进攻,到那时,休想再有活命之人。”

    一番恫吓,令行宫内的数千侍卫、宫女、大臣、李轨家眷们,都有些脸色发白,担心被屠杀了。

    梁硕、曹珍等人,脸色如死灰,对西凉不再抱有希望了。

    李轨本人,也双眼无神,皇帝美梦不足一年时间,就破灭了,等待他的将是朝廷的处罚。

    “陛下,大势已去,投降吧。”许多臣子纷纷劝慰,他们不想跟着陪葬。

    李轨看着这些人的面孔,心中厌恶,他也清楚,如果自己死战到底,他们都会跟着遭劫,死于乱军之中,如果投诚,除了贼首要面临处决,他们却可以不用遭难,甚至还会被重新使用。

    “陛下,你不为自己招降,也要为太子和王妃、太后着想,只要早一点投降,他们可以免于死罪的。”有人开始拿出李轨的妻子、老娘做谈判筹码了。

    顿时间,不少人跪地叩拜,恳请李轨放弃抵抗,给大伙一条活路。

    李轨看着跪地一片臣子、宫女、侍卫,心中悲凉,他知道自己被孤立和抛弃了。

    太子李伯玉痛哭流涕,站在这发呆,既不想父亲认罪伏诛,也不想自己和母亲跟着受诛连被杀,可惜没有两全其美的法子。

    “也罢,叛乱本就是一条不归路,当日尔等推我为我,今日富贵是大伙给我的,今日,我当归还,若是用我一人性命,能换取尔等性命,那也值了。”李轨冷笑着,当即同意,打开城门,投降隋军。

    当罗昭云策骑入城,抵达西凉禁宫前,就看到宫门开启,李轨已脱下黄袍,穿着缟素白衣,手持自制玉玺,出城投降请罪。

    他的身后跟着一群文武大臣,全都出来了。

    “罪民李轨,率西凉文武叛逆,向朝廷请罪,请少帅纳降。”

    罗昭云冷声道:“李轨,你在西北起兵造反,搅乱时局,使西北百姓受害,罪名不小,但念你最后一课,迷途知返,主动投诚出降,本帅可以考虑,不斩你项上人头来祭旗,慰告那些战死的将士,和受西凉欺压的百姓们,不过,你最后如何发落,需要朝廷代王发落!”

    “至于其他西凉的文臣武将,暂时收押,在城内公示三天,为民申冤,如果是臭名昭著,欺霸百姓的坏蛋恶人,那么本帅会力斩决,给百姓一个公道。当然,如果是有才华、贤明者,百姓请愿宽恕,本帅也会从轻发落,甚至给戴罪立功机会,为朝廷所有。”

    李轨听到罗昭云不当场给他定罪斩杀,心中萌生几分希望,能不死,他当然不希望被砍头,不过等待朝廷定罪,也是漫长过程,以朝廷对叛军的痛恨,也可能凶多吉少。

    其余文臣武将们,如曹珍、梁硕等人,却稍松一口气,好在他们平时在城里口碑不俗,这一刻不担心会被举报揭发,

    也有的人,平时恶名很多,此时却有些担忧了。

    当消息传开,当地百姓顿时高呼,给他们报仇伸冤的机会,主持公道,对隋军的印象有了大改观。

    罗昭云吩咐薛万仞,带人分批收押这群人,文臣武将分开,李轨单独关押,他的家人也隔离出来。

    姑臧城被全盘占领,降兵两三万人,没收衣甲和兵器,全部押出城外驻扎,等待整编。

    褚遂良忍不住问:“少帅,这李轨打算如何处置?”

    罗昭云轻叹:“秘密押送入京,等待朝廷发落吧。”

    “可送去大兴,朝廷为震慑群雄,肯定不会饶恕,李轨难逃一死!”

    “那是他的命。”

    褚遂良建议:“少帅,倘若你能保住李轨,是否对征服梁师都、薛举有帮助,让他们感受到仁义之名,说不定到时候不会誓死反抗,及早投靠?”

    罗昭云沉思了一下,摇头道:“不妥,李轨既然称王,威望仍在,若我军不断推进陇右,留下他在西北,不安全,西凉会死灰复燃,即便他随军出征,但旧的部下仍会心忖侥幸,不肯真心投靠我军。”

    说到这,罗昭云就不再多言了,其实,还有一层深意,朝廷怎么处置李轨,跟他没有关系,并非他罗昭云要置李轨于死地,到时候,叛军的仇恨也会记在朝廷身上,借刀杀人,激化那些叛军跟朝廷不可协调的矛盾,等待隋亡后,自己再转变新的仁义策略。

第六百五十九章 收揽八郡() 
罗昭云只在姑臧城逗留几日,留下一万新军驻守,并且安排了太守、郡丞、郡尉,还有各城县令,把武威郡牢牢控制。

    武威郡是河西走廊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张掖,与金城郡,与西平南北呼应,这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途径。

    罗昭云现在整合了这几郡后,就能把河西、陇西各郡重新镶嵌在一起,整合资源。

    目前西海、张掖、武威、金城、西平、枹罕、浇河、河源八郡都掌握在罗昭云手中,俨然成为了西北王。

    哪怕他不自立,但在西北拥有绝对话语权,甚至这些将士,只认少帅,不知朝廷了。

    因为他们都心里清楚,不论是大兴城代王、洛阳城越王,还是江都城的杨广,都已经被围困了,大隋即将覆灭,无法改天换命了。

    罗昭云回返金城,在这里坐镇,因为他重心逐渐向东推移,下一个目标就是陇右的诸郡。

    陇右目前是薛举的地盘,用兵二十多万,人数在不断扩大,而且还有唐弼等几路叛军,各自划地割据。

    罗昭云当初不是没有想过,早一步打到大兴城,但不切实际,因为他没有李渊的路线快,从西北要淌过几路枭雄,李轨、薛举、梁师都、唐弼等,都会挡在前面,他当时兵力有限,与这几路大军厮杀过后,他的兵马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再跟李渊争斗了。

    再说,即便他早一步入关内,他没有几大门阀的支持,去了效仿李渊、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资本不够,威望不够老,难以让众多老牌的门阀站出来支持他。

    所以罗昭云最后放弃了跟李渊抢夺大兴城的打算,因为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他跟李阀比不了,只能剑走偏锋,另寻夺权道路。

    最主要罗昭云是驸马、佑国公、兵马大元帅等,给世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少年战神,忠君爱国,这样的正直形象,一旦他先一步打入大兴城,他不好做出像李渊、王世充在隋唐历史上的做法,扶持傀儡,然后再毒死杨昭的儿子,这种路数,适合李渊王世充,适合董卓曹操,却不适合他罗昭云。

    综合考虑之后,罗昭云才打算先稳固西北,整合民力、物力、财力等,不断扩军,招兵买马,安抚百姓,在西北把仁义之名打开,让关陇之地,尤其是陇右、河西的贵族看到他的治国之才,势头正猛,纷纷站队过来。

    有句古话,叫河西走廊安,则天下安。河西走廊危,则天下危。

    罗昭云把西北都占据了,对关陇地区形成了泰山压顶之势,向东推进,一马平川,攻打的难度,要比中原兵马进函谷,轻松得多。

    杜如晦见少帅归来,亲自带人在帅府门外等候:“恭迎少帅,凯旋归来,平定西北八郡,打开河西走廊,指日可待。”

    罗昭云微微点头,说道:“走,进去细聊。”

    随行归来的将领很多,留在武威郡只有一些文职,负责治理民政,只要民生管理化,没有人跟着造反,地区也就安定了。

    “侯君集将军,明日也能赶回。”

    “好,已经入秋,我军该商议一番如何聚兵,准备下一步规划了。”

    “少帅,还有一事,枹罕郡曹氏家族的家主,曹应钦,带着两位长老,前来求见少帅,昨日即到,已经在金城内等候一日,等待少帅接见。”

    “曹家?”罗昭云淡淡一笑,这曹氏应该知道李轨被收押,所以急匆匆赶过来,一是要主动依附,因为靠山没了,他曹家要在西北七豪族内立足,继续成为贵族,就需要朝廷的准可和扶持,否则,曹家很容易被排挤掉。另外,估计是为曹珍等人求情来了。

    罗昭云不咸不淡地说道:“今日刚回,有些疲倦,不见客了,明日再召见吧。”

    杜如晦拱手道:“属下明白了,会转告于他。”

    回到了帅府内,虽然有些疲劳,但是罗昭云武功精深,身体强度能吃得消,当即最把一些谋士召集过来,制定八郡的新法规。

    杜如晦、诸遂良、于志宁、苏昱等人,都是少年读书,学识渊博之人,凑在一起,跟少帅谈论起文治来。

    他们在领兵打仗方面并不擅长,但引经据典,饱读史书,有宰相、尚书、文豪之才。

    罗昭云道:“虽然有开皇律,但大隋律法毕竟太过繁杂,西北的民风与中原不同,在这难以推行,豪族、地方土司、羌人胡族等,执行起来,各有偏差,所以,本帅打算建立临时律法,约束各郡诸族,不管汉羌铁勒、西域人,只要在八郡内,司法与财政、军队等大权一定要掌握在少帅府!”

    众人点头,觉得少帅考虑得很周详,如此立新法,意义重大,代表着罗昭云在西北的权力达到高峰,自辖一方,可以弃用大隋开皇律,不听调用,这属于西北无冕之王了。

    罗昭云侃侃而谈道:“西北民风彪悍,触犯律法时候较多,所以你们重新数里刑律的时候,当结合地方民情,我们重新梳理、掌控司法权,解决民事纠纷、刑事案件,这些关乎公理,以及百姓切身利益,大意不得,只要处理得当,让当地人接受,我们的少帅府就完全立足下去,不是政权,却也胜似新政权了。”

    在场的诸人听完,心中忍不住活跃起来,都有些激动,听出了少帅的意思,不重称王虚名,但却是真正握住西北八郡的大权,不可动摇,朝廷根本鞭长莫及,指挥不动,根据天下形势变幻,随时可以举兵做一番大事。

    “少帅所言极是,我等应该好生研究一下民情,重新拟定适合西北诸郡和少数部族的新律法。”杜如晦第一个附和表态。

    罗昭云抒发心中所想,继续道:“同时让县令、郡丞们,恢复农耕、兴修水利、发展工商等,加强胡族各部、西域胡商,以及西北贵族、中原大贾之间的合作与融合,鼓励婚姻,弱化矛盾,把观念梳理一个方向,力量凝成一股,一年之内,西北就会有不小变化,后方稳定,本帅才能率领精锐大军,破薛举,攻大兴,平定关陇的祸乱!”

第六百六十章 兄妹谋划() 
李世民与秀宁兵马合二为一,吸引不少关陇之地的绿林豪杰,义军队伍加入,要对泾阳防线发起总攻。

    由于李秀宁在这里考察数月,并马三宝成功策反一名泾阳防守的偏将,因此,得到了防御线的虚实、破绽都有掌握,在发起攻击时候,对薄弱之处进行重点攻击,同时里应外合,整个雄关,用了两日,就彻底攻下来。

    李秀宁提出建议道:“二哥,我们尽快发兵大兴城,早一点拿下来,我李家就能占据先机了,目前薛举带兵从天水郡,进攻扶风郡的唐弼,想要攻入京兆郡,野心也在大兴城,我们要抢走薛举之前,先一步入城。”

    李世民轻声感叹:“小妹,这一点,我和父王都知晓,此次派精兵走风陵渡,绕过潼关,也是基于这层考虑,要先一步攻入大兴城,掌控西京都城,从而号令天下。但是,打仗得求稳,不可急于求成,盲目冒进,一旦陷入重围,我们就成了孤军。”

    李秀宁说出自己的想法:“二哥,秀宁还有一个顾虑,倘若我们久攻不下,屯兵在城外,背后又是薛举大军推进,腹背受敌,该如何应对?”

    李世民摇头:“不会,因为薛举在攻打唐弼,需要一定时间。而且他不敢把所有大军都压上,放手一搏,因为他的背后就是罗成的骁勇军马,他也担心腹背受敌,所以,薛举在提防罗成的前提下,派军前袭,锐气就有所减弱。”

    李秀宁撩着额前发丝,疑问:“那罗成会不会也前来攻打大兴?”

    李世民分析道:“暂时没有那个征兆,而且,罗成在西北聚集重兵,需要一定的磨合期,他要跟我们抢大兴城,从金城到大兴城,足有千里之遥,经过陇右各郡,还有薛举、唐弼、梁师都的阻挡,时间肯定没有我们快,等他过关斩将,杀到大兴城下,保守估计,也得几个月时间,这还是一路顺畅,眼看进入十月,深秋时节,寒冬休战,不适合进军,所以,他估计要等明年开春再出兵了,这给我们拿下大兴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李秀宁松了一口气道:“那就好,二哥,不知为何,我真的很担心罗成的兵马,感觉日后,他会成为我们李家的死敌,毕竟我们李家举兵反隋,他却是平定叛军的元帅,肯定会来勤王,围剿我李唐军。”

    李世民脸色沉下来,对罗成有所质疑:“哼,你以为罗成就没有反心吗?他手握快二十万重兵,据说已经消灭李轨,整合了河西、陇西的八郡,等拿下临洮、敦煌郡后,就是西北十郡,俨然成为西北王,朝廷会猜忌他,派人分权是一定的,到时候,他必然会反。”

    李秀宁不解地问:“二哥,这么有把握?”

    李世民狡狭一笑:“男人最能看懂男人,尤其是有才能,有野心的男人,他现在打着尊隋的旗号,不过是为了积攒忠君爱国的好名声,哼,等着吧,一旦我们攻下大兴城,控制了代王,就会以朝廷口吻,把罗成找回京城,分去兵权,他肯定不同意,到时候,我们就对外宣称罗成谋反,如何裁决,储君在我们手里,自然是我李家说的算,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当年曹操打着朝廷名义,四处征讨,通通斥为反贼、流寇,其实他自己就是最大的枭雄反寇!”

    “到时候,罗成不从,我李唐军与罗家军,就要在关陇地区彻底决裂、厮杀了吧,可是,罗成带兵屡有惊人战绩,谁能制服得住他?”

    李二虽然有些自信,但跟罗成的战绩比起来,他显然初出茅庐而已,也感到担忧,半晌,他眼神一亮,似笑非笑地看着十七岁的二妹,亭亭玉立,明艳多娇,微笑道:“小妹,如果我们占据大兴城后,能招安罗成,你觉得如何?”

    “招安?但二哥刚才不是说了,罗成也有反心吗,如何会同意招安?”

    “如果罗成与我李家联姻,罗成变成父王的驸马,或许,他会改变主意。”

    李秀宁蹙起眉头,多少有些不高兴了,毕竟是拿她去联姻,牺牲她的幸福,以少年习武、英气勃发的巾帼英雄性格,李秀宁如何肯屈服?

    即便是李渊看重的柴绍,李秀宁对家长包办婚姻感到一些抗拒心理,更被说拿她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