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天子- 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基撑腰。
    对于李隆基来说,战场跟他家似的,他很熟悉,哪有吃不了苦的。
    “谢祖母。”浓浓的亲情自在其中,李隆基心中温暖。
    祖母两人喝干杯中酒,相视一笑,把酒杯掼在地上,摔得粉碎。
    “三思,到了边关之上,你切莫生事,得听从王孝杰的调遣。若你胆敢不从,休怪朕治你。”武则天为武三思送行时,竟然沉着脸喝斥。
    “陛下放心,臣明白。”武三思毕恭毕敬的道。
    “哼!”武三思在心里暗道:“等到了边关之上,那就是我的天下,我要号令诸军,我要掌控军队!”
    武三思这次去边关,就是想捞军功,想要控制军队,他肯定不会错失此等良机。
    “嗯。”对武三思的好态度,武则天大为满意。
    武则天送行完成,狄仁杰他们又来送行。
    王孝杰作为统帅,自然是群臣争相送行的对象了。
    其次,就是李隆基很受欢迎,群臣不断上来叮嘱李隆基,要他多长心眼,多加小心之类的话说着。
    李旦眼中含泪,与李隆基干杯,都快哭了,他很是不舍。
    至于武三思,为他送别的只有武氏子弟和武氏爪牙,加起来还不到十分之一,真够冷清。
    “出发!”送行礼一完成,武则天右手一挥,大声下旨。
    “本将出征!开拔!”王孝杰声若洪钟,大声下令。
    “隆隆!”出征的将士们出动,蹄声如同惊雷般骤然响起,惊天动地。

第十六章 “传”兵法
    第十六章“传”兵法
    这次北征,总共要出动四十万大军,不过,这得从全国各地调遣。武则天特的从驻守洛阳的大军中抽调了三万,由王孝杰带去北方。
    驻守都城的军队,必然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三万大军一出动,这气势太过惊人,如同十万大军在驰骋似的,蹄声惊天动地。
    而且,将士们高昂着头颅,挺起胸膛,振奋异常,眼里一片火热,仿佛这不是奔向危险的战场,而是去吃肉喝酒似的。
    “唐军能纵横天下,席卷万邦,灭国数十,压着阿拉伯帝国打了数十年,不是幸致,而是必然的!”李隆基尽管已经从陈玄礼、张小飞他们身上见识过这种视死如归的可贵品质,如今再度见识,依然是感慨不已。
    把上战场当作吃肉喝酒这种美事儿,有如此气慨,唐军要想不打胜仗,要想不席卷万邦,要想不压着阿拉伯帝国打都不成。
    “聿聿!”照夜狮王兴许是受到这种战场激昂气势的感染,引颈长嘶。
    “聿聿!”唐军战马大受感染,无不是引颈长嘶,一时间万马齐鸣,一派金戈铁马之象。
    “照夜狮王,你真会来事儿啊。”李隆基右手在照夜狮王的头颅上抚摸,笑着道。
    “哼哼!”照夜狮王不住喷着响鼻,在李隆基身上蹭着,一副撒欢模样。
    “走喽!”李隆基宠溺的拍拍马头,飞身上马。
    “得得!”阿拉伯马很聪慧,照夜狮王更加聪慧,不需要李隆基说,它就知道该做什么,撒开四蹄奔跑起来,如同离弦之箭,飞也似的驰骋。
    而且,照夜狮王奔驰起来,平稳异常,没有一点儿颠簸。
    “这蠢货还是做了一件好事,收了一匹好马。”李隆基斜睨着武三思,在心里暗道。
    “好一匹骏马。”
    “这马太好了!万中无一啊!”
    “你知道么?这马本是陛下的,给楚王抢走的。”
    李隆基夺马之事已经传开了,将士们有所耳闻,看着照夜狮王,个个一脸的艳慕,恨不得与李隆基换换。
    骏马,是将士们的挚爱,比起老婆还要可爱,照夜狮王这样的骏马,万中无一,谁不想拥有?
    “哼!”武三思听着将士们的话,看着李隆基策马飞驰,眼珠子差点掉出来了。
    这可是他收受的贿赂,最终却是便宜了李隆基,他能好受么?
    “真是匹好马!”王孝杰打量着照夜狮王,眼里一片火热,策马追上来。
    “楚王,把照夜狮王给我骑骑,好么?”王孝杰身段儿放得很低,与李隆基商量。
    “不行!”李隆基断然拒绝,防贼似的盯着王孝杰。
    照夜狮王这种宝驹,王孝杰到手了,会还来么?
    “楚王,我就骑骑,一会儿就还给你。你那啥眼神?跟防贼似的,本帅是贼么?”王孝杰很没好气。
    “我看着就象!”李隆基重重点头,道:“对于金银,大帅可能会视若粪土,可这等宝马,你还真可能做贼,我得防着点。”
    “你……”王孝杰的鼻子差点气歪了,指着李隆基哭笑不得。
    “大帅,你敢说不心动?你敢说不想据为己有?”李隆基反问道。
    “……”王孝杰的嘴巴张了几下,想要辩解,却最终什么也没有说。
    照夜狮王这样的宝驹,就是以王孝杰的坚韧心性,也是不免心动。真要到了他手里,他会不会还回来,还难说。
    “算了,不说这事了。”过了好一阵,王孝杰的目光恋恋不舍的从照夜狮王身上收回来,道:“楚王,趁着行军的间隙,我给你讲讲兵法。”
    他这是要传授李隆基兵法了。
    在唐朝,名将很重视传承,但凡名将,都想找一个可以继承自己衣钵的传人。
    最有名的当然要数李靖了。
    唐太宗就曾要李靖给诸将讲授兵法,其中,侯君集最想学李靖兵法了,他向唐太宗告发李靖不传他核心兵法。唐太宗就把李靖召来问话,李靖回答说,我传的已经够他们用了,侯君集还要学,难道他想造反?
    后来,侯君集果然造反了。
    当然,李靖兵法是有传人的,那就是大名鼎鼎的苏定方,苏定方是李靖的得意高足,很得李靖兵法神髓。在李靖夜袭阴山时,他率领三百壮士打头阵,在离颉利可汗牙帐七里之地时,大雾突然散去,他没有任何犹豫,率领三百壮士杀入突厥大营,为李靖端掉颉利可汗老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定方最大的功劳,就是在曳河一战灭西突厥,而且,他当时只有一万多军队,而西突有兵十余万,却是一战而灭西突厥,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了。
    后来,苏定方把李靖兵法传给裴行俭。裴行俭由是而大放异采,成为唐朝著名的战将,南征北战,最有名的是“黑山之战”,一战而打得突厥血流成河,尸积如山,死伤数十万。
    王孝杰是当世名将,在兵法上的造诣很深,若是能找到一个理想的传人,让他继承自己的兵法,象李靖兵法那般大放异采,那就是无上美事。
    李隆基精明强干,是棵好苗子,王孝杰想趁行军的间隙传授李隆基兵法。
    “说到兵法,我也算是熟读兵书了。而且,后世的兵法有更多的发展,我不太需要。不过,听听王孝杰讲授兵法,也是人生一件美事。”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谢大帅。”李隆基冲王孝杰谢道。
    “甚么?大帅要讲兵法?我去听听。”
    “大帅的兵法,等闲难得有机会听到,切不可错过了,我也要去。”
    王孝杰还没有开讲,他要讲兵法的消息就飞一般传开了,众将得到消息,无不是一脸的火热,把军队交给副将率领,打马如飞赶来。
    “你们……”望着一个接一个飞奔而来的将领,王孝杰有些意外。
    “大帅,您就让我们听听吧。”
    “是呀,大帅,我们沾楚王的光,学学您的兵法,您就开恩,让我们学学。”
    众将个个一脸亲切的笑容,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几乎是在讨好了。
    王孝杰身为当世名将,戎马一生,战阵经验极为丰富,若是能听他讲解兵法,那是莫大的荣耀事儿,众将要不讨好都不成。
    “大帅,就让他们听听吧。”李隆基深知众将的心情,为他们说话。
    “好吧。”王孝杰点头同意了。
    “谢大帅!谢楚王!”众将大喜,齐声道谢。
    “楚王,你出身皇家,是陛下的亲孙子,这兵书战策,你是读过的吧?”王孝杰脸一肃,冲李隆基问道。
    身为皇孙,要是不学兵法,不读兵书,还真没脸说。
    “读过一些兵书。”李隆基点头。
    “兵书战策,你读过,我也就不在这事上多说了。”王孝杰话锋一转,道:“我就给你说说真正的战阵之道,这是我一生征战的经验。”
    “好!”一片叫好声响起,出自众将之口,人人欣喜难言。
    王孝杰戎马一生,战阵经验是何等的丰富,能听到他说战阵经验,是何等的幸运。
    “楚王,先考你一个问题,你说,这用兵的诀窍是甚?”王孝杰眼睛睁大,瞄着李隆基,一脸的期盼。
    “兵书战策那么多,讲的是如何如何用兵,说到底就一句话:阵而后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李隆基脱口而答。

第十七章 谁传谁兵法?
    第十七章谁传谁兵法?
    “……”李隆基话一落音,只见王孝杰张大了嘴巴,满脸的惊讶。
    不仅王孝杰惊讶,这么多将领,谁个不如是呢?
    “你们这是……”李隆基有些惊疑,试探着问道。
    “好!好!好!说得好!说得太好了!”然而,只见王孝杰右手一握拳,重重一挥,大声吼起来,声若雷霆,远远传了开去。
    “好!好!好!”众将也是齐声赞好。
    众将打量着李隆基,神态大为不同了,个个一脸的佩服,适才他们对李隆基只有尊敬,没有佩服。
    李隆基只有十三岁,又是初次上战场,众将对他虽然尊敬,却不会佩服他。
    军中,只有强者才能让人佩服,不是强者,就没门。
    “楚王,你这话说得太好了,把那么多兵书战策归总到一句话呀。”王孝杰捋着胡须赞叹不已,一脸的欣喜。
    原本他对李隆基有些小瞧,如今,他不敢再小瞧了。
    “你这不废话嘛。这是岳武穆的感言,那能差吗?”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那么多的兵书战策,讲的都是如何如何用兵,归总到一句话,那就是“阵而后战,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具体的打法要因势而异。
    “好!”王孝杰眼睛瞪大,把李隆基仔仔细细的打量,怎么看怎么顺眼,大为欢喜道:“真没想到,楚王对兵法有如何高深的领悟,难得呀。”
    “我好歹也在现代军校呆过的呀。”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既然楚王对兵法有如此高深的领悟,我也就不再讲这些了,以你之见,这一仗的紧要处是甚?”王孝杰明达之人,见李隆基对兵法的理解不凡,不再在兵书战策上讲解了,而是找更难的题目来考校李隆基了。
    与突厥这一战,很快就要开打了,如何打就成了问题,王孝杰这问题不是一般的难,是很难,众将拧着眉头,沉思起来。
    “就两个字:消息!”李隆基微一沉吟道。
    “消息?”众将大为讶异,一脸的惊疑。
    “为何是消息?”王孝杰也是惊讶不已。
    “消息,本就很重要,对于大漠来说更加重要。”李隆基解释,道:“大漠之上,无遮无拦,皆是开阔地,突厥自小生长在马背上,善于骑射,来去如风,今日在这里,明日在那里,要是没有准确的消息,难以对突厥进行有力的打击!”
    消息,也就是情报,其重要性不需要说的。要是没有可靠的情报,无异于瞎子,仗没法打了。
    对于大漠来说,情报就更加重要了。
    因为大漠与别处不同,是无遮无拦,皆为开阔地,便于大军运动。
    而且突厥自小生长在马背上,骑射娴熟,来去如风,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要是没有准确的情报,连突厥都找不到,更别谈打击了。
    这点,已经在历朝历代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争中得到了验证。
    比如说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一开始,汉朝取守势。直到汉武帝时,汉武帝改变了汉朝的军事战略,采取攻势。在他的努力下,汉朝大规模组建骑兵,大量的精锐骑兵在卫青、霍去病这两位天才的军事家统率下,纵横在大漠之上,打得匈奴一蹶不振,最终这个种族都消亡了,匈奴最后只存在于史书中。
    是以,拥有准确的情报,是此战的关键所在。
    “有理!有理!”众将齐声赞叹,对李隆基的佩服之情更多几分。
    “有理!有理!”王孝杰也是点头赞赏。
    “屁的理!”然而,一个突兀的声音响起,不是别人,正是武三思。
    他也想听听王孝杰讲兵法,是以凑了上来。
    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李隆基几句话下来,就博得众将如此赞赏,这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开始贬损李隆基了,道:“依我之见,调集大军,击突厥要害就是了。”
    众将齐翻白眼,个个鼻孔望天,连反驳都不屑。
    王孝杰摇摇头,没有说话。
    “哎呀,原来是武大将军呀,你真是高明呀。那你说说看,突厥的要害在哪儿呀?”李隆基斜着眼睛瞄了瞄武三思,扯起嗓子,阴阳怪气的道。
    “那还用说,当然是默啜的牙帐了。”武三思头一昂,胸一挺,语气笃定的道:“你连这都不知道,还敢妄谈兵法。”
    牙帐,就是突厥可汗的王帐,相当于唐朝的皇宫。
    “武大将军,你这话真是千古奇谈呀。”李隆基嘴角上翘,嘲笑道:“你知道么?默啜的牙帐是移动的,默啜在哪儿,他的牙帐就在哪儿,你怎么打他的牙帐?”
    突厥的牙帐与唐朝的皇宫不同,唐朝的皇宫是固定的,没人能搬走。而突厥的牙帐却是移动的,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换一个地方。
    谁都想到干掉默啜的牙帐,可就是没人能实现。
    “呃。”武三思被李隆基抢白,哑口无言了。
    “突厥倒是有一个要害,那就是黑沙城了,你能打下来么?”李隆基裂嘴一声冷笑。
    黑沙城是固定的,默啜的牙帐大多数在这里,真要能打下黑沙城的话,还真是击中了突厥的要害,只是打了十几年了,唐朝还是没有拿下黑沙城。
    “可以设伏呀。”武三思脸色难看,想了想,又迸出一句话。
    “噗哧。”众将再也忍不住了,齐齐失笑出声。
    “呵呵。”王孝杰也笑了,不住摇头,打量武三思的目光如同在看痴呆儿童。
    “笑死我了!笑死我了!”李隆基放声大笑,前仰后合,差点从马背上栽下来。
    “笑甚?”武三思自以为出了一个很高明的主意,却是引来众将的嘲笑声,他不明所以。
    “设伏需要有利的地形,大漠是开阔地,很少有可以利用的地形,你拿甚来设伏?”李隆基不住摇头,冷笑道:“小规模的设伏还有可能,伏击突厥数十上百人,上千人也有可能。可数十万大军的设伏,那很难很难。”
    “没错。”众将齐声附和。
    刷!
    武三思的脸色铁青一片,很是难看。
    “古往今来,在大漠上成功设伏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李牧。”李隆基的声调有些高,嘲弄之意更浓了,道:“就是蒙恬在河套之地大破匈奴,也那是以堂堂之阵打的!卫青、霍去病之辈纵横在大漠上,你听过他们有以设伏取胜的战例么?”
    “没错!”王孝杰他们又是大声附和。
    在大漠上设伏,那几乎就是空谈。古往今来,在大漠上发生的战争不知道有多少,真正靠设伏取胜的只有战国名将李牧在岱海设伏一战。那一战,李牧大破匈奴数十万。
    他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在这之前,还没有人在大漠上设伏,他钻了匈奴人的空子,让匈奴人想不到,这才中计。
    自此以后,在大漠上大规模设伏的事儿,就没有听说过。小规模设伏的事儿,倒是有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