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看上了,是早就看上了。
“心肝,你想到哪里去了。”武三思忙陪着笑脸解释,道:“我这是为你着想。你也不想想,上官婉儿是何许人也,那是名满天下的才女,有她在,你能得宠么?即使李显当上皇帝,说不定你也不是皇后呢。”
“那怎生办?”韦王妃还真是担心。
“我倒是有一策,只怕你多想。”武三思笑眯眯的道。
“说。”韦王妃瞪着武三思。
“把上官婉儿变成我们的人就行了。”武三思眼睛放光。
“这可难了。拉拢她没用。”韦王妃很清楚上官婉儿的根脚,那是武则天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拉拢没用的话,就胁迫。”武三思眼中精光一闪,道:“只要我把她那样了,她就是我们的人了。”
“你你你真贪心。”韦王妃想要发怒,却是没有发作出来,而是笑着道:“这倒是一个好主意,只怕她不允。”
“我们可以这么来。”武三思在韦王妃耳边一阵嘀咕。
“好!我把她骗来,余下的就看你的了。”韦王妃点点头。
过了几天,韦王妃找个借口,把上官婉儿骗到武三思府上,然后趁上官婉儿不注意,把一包催情药给上官婉儿吃了。上官婉儿被武三思抱到榻上,扒得精光,一挺腰肢压了上去。
就这样,上官婉儿成了武三思的人,李显头上的绿帽子又多了一顶。(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王孝杰上书
甘露殿,群臣正在争论。
“庐陵王为长,立太子当立长,庐陵王当为太子。”
“太子当立贤,皇嗣贤明,楚王英明,一传两君,何等美事。”
立太子之事成了这段时间最热门的话题,哪天不争论?争来争去,都没有结果。
“烦!烦!真烦!”武则天拍着额头,只觉心烦意躁。
这段时间,是武则天这辈子最为烦躁的时间之一了,在立李显和李旦之间难以决断。
李显本就当过皇帝,只是被武则天废了,而他又年长,立他为太子是名正言顺。
可是,李旦虽然没有过人的才华,没有强势的性格,却是有李隆基这个好儿子,完全可以让江山传承更加久远,立李旦就是一传两君,是天大的美事。
奈何李显的势力、武氏势力、太平公主的势力联合起来了,极力支持李显,使得李显的势力大过了李旦的势力。若是立李旦的话,后果会很严重,说不定会发生动荡。
想来想去,武则天都难以做出决断。
“陛下,大帅奏章。”就在这时,只见贾铭快步而来,捧着一份奏章。
“王孝杰的奏章?可有紧急军情?”武则天眉头一挑,大声道:“拿来。”
王孝杰奉命坐镇大漠,处在紧要位置上,他的奏章必然有大事,不仅武则天紧张,就是群臣也是紧张,个个瞪圆眼睛,打量着武则天手中的奏章。
“该不会是漠北出事了?”李隆基也是吃了一惊。
“呼。”武则天三两下展开奏章。浏览之下。脸色一缓。长舒一口气。
群臣看在眼里,也是暗松一口气,看来漠北并未发生大事。
“陛下,王大帅所奏何事?”狄仁杰上前一步问道。
王孝杰身为国之重臣,他的奏章是得弄明白。狄仁杰这话正是群臣心里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紧盯着武则天,静等她说话。
“自己看吧。”武则天的脸色阴沉,把奏章扔到狄仁杰面前。
狄仁杰捡起奏章。展开一瞧,眉头一挑,一脸的惊讶。
“国老,大帅所奏何事?”有大臣实在是忍不住了。
“大帅以为皇嗣当为太子。”狄仁杰脸色凝重。
他是支持李显的,以他的身份,他支持李显的话,李显当上太子的可能性就大多了。因为他是国老,是武则天最为敬重的大臣,他的份量在那里。
放眼整个朝廷,能与狄仁杰抗衡者只有王孝杰了。王孝杰表明了态度。他要支持李旦,那么李显的势力就会暴涨。因为王孝杰是头号大将,他背后就是军队。王孝杰支持李旦,也就是军队支持李旦了。
军队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是个人都明白,得到军队支持的李旦,谁能与之抗?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群臣震惊莫铭。
张柬之、宋璟、张说、姚崇、李显、李旦、太平公主、武三思、武承嗣他们个个张大了嘴,一脸的难以置信。
就是李隆基也是意外,万万没有想到,王孝杰会在这时节给他以最有力的支持。
“这是好事!”紧接着,李隆基、李旦、姚崇、宋璟、张说他们就是欢喜。
王孝杰是军队的旗帜,他的意思就是军队的意思,得到军队的支持,李显当上太子的成算就大多了。
“哼!”一片冷哼声响起,出自狄仁杰、张柬之、李显、太平公主、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些人之口,王孝杰的份量太重了,可以说比狄仁杰的份量还要重,他们感到了巨大的威胁。
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为敬重的大臣没错,他是国之重臣没错,只是他手中无兵,这份量比起王孝杰来说差远了。
如今的王孝杰远在漠北,而且手握重兵,其份量不需要说的,重如泰山。
“陛下,王孝杰居心叵测,竟敢私议立太子之事,罪大恶极,理应当诛。”武三思对王孝杰是怀恨在心,立即中伤王孝杰。
“笑话。”姚崇立时反驳,道:“大帅德高望重,功勋昭著,你武三思能议论立太子之事,大帅就不能上奏?你这是哪门子的歪理?”
“你……”姚崇这话非常在理,武三思一下被噎住了。
“边将不得私议朝中事,王孝杰这是僭越。”武承嗣忙来帮腔。
“边将不得私议朝中事,敢问武大人,这是哪条律法所订?”宋璟上前一步,冲武承嗣质问道:“宋某熟知律令,就未知有此一说。武大人,你能教教我么?”
“你……”武承嗣哑口无言。
“陛下,武三思、武承嗣中伤大帅,这是大罪,不可不惩。”张说更狠,直接指责两人。
“两个狗东西,给朕闭嘴。”武则天狠狠瞪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一眼,要中伤人也要找点象样的理由。
王孝杰上书这事儿一下子打乱了武氏、李显和太平公主的势力,这要如何做?这些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无可奈何。
就是足智多谋的太平公主也是束手无策了。
“陛下,王孝杰年事已高,漠北苦寒,对王孝杰不利,应当召王孝杰回神都调养身子,另派良将镇守漠北。”狄仁杰老谋深算,立时想到一个办法。
“是呀。”一片附和声响起。
“狄仁杰不愧老谋深算之辈,明明要卸王孝杰的兵权,却是找了一个漂亮的借口。”李隆基打量狄仁杰,大为赞许。
“陛下,楚王年纪轻轻就能纵横千军,这镇守漠北之事非楚王莫属。”张柬之聪明绝顶之人,立时就想到一法,可以把李隆基发配到边关。
李旦这边的主心骨就是李隆基。只要把李隆基调走的话。李隆基也是鞭长莫及。
狄仁杰和张柬之的想法若是实现的话。既让王孝杰困在神都无所作为,又让李隆基不能左右立太子一事,这两人真是好算计。
“三郎,你年岁轻轻,正是建功立业之时,你当为国多用心。”太平公主深知这样做的好处,也来帮腔。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
“真是好算计。可惜,我不会上当的。”李隆基在心里冷笑道。
“陛下。大帅年岁大了,久处漠北的确是对他不利,理当让大帅去西北。大帅威镇吐蕃,去西北的话吐蕃定然望风而遁。”李隆基上前一步向武则天上奏。
“西北?”群臣没好气的直翻白眼。
眼下集中在西北的唐军有接近二十万,比起在漠北的唐军要多得多,要是让王孝杰去西北的话,这不仅没有达到削王孝杰兵权的目的,反而让王孝杰手中的兵力更多。
而且,西北地势高,势压关中。若是有必要,完全可以让王孝杰提兵进入关中。占领关中。关中,那是西京长安所在,一旦被王孝杰占领,那后果还用想吗?
“至于漠北,何须楚王出马,臣举一将足以威慑大漠。”张说精明人一个,立时上前一步,为李隆基帮腔,道:“陛下,陈玄礼可使。”
陈玄礼才智不凡,具有大器局,能全面运筹,排兵布阵更是在行,若是把他派到漠北去接替王孝杰的话,的确很合适。
如此一来的话,李隆基控制的兵力就会更多,威胁会更大。
“要是陛下不放心的话,张说也可以去漠北。”宋璟上前一步,大声道。
不管是陈玄礼还是张说,都是李隆基的人,他二人任何一人去了漠北,就等于李隆基掌控了这支军队。
“要是陛下不放心的话,臣举荐一人,唐休璟可使。”姚崇也举荐一人。
唐休璟是一员良将,是一员老将,很有威望,而他久镇北方,对大漠非常熟悉,他去漠北也合适。而且,他也是李隆基的人,与陈玄礼、张说他们去有何区别?
说来说去,不仅李隆基的势力没有被削弱,反而更大了。
狄仁杰、张柬之、太平公主的脸色难看。他们原本想削了王孝杰的兵权,把李隆基调离洛阳,结果却是年轻一辈更加了得,趁机扩大势力。
武则天目光灼灼,扫视群臣,停留在李旦身上,脸上泛着微笑,微微点头。
然后,目光移开,落在李隆基身上,点点头,一脸的赞赏。
“退朝。”武则天站起身,快步而去。
xxxxxxxxxx
太平公主回到府里,立时召来上官婉儿、窦怀贞和肃至忠这些心腹商议。
“朝中的情形你们也知道了,我就不多说了。”太平公主一脸的凝重,道:“王孝杰在节骨眼上上书,是一锤定音呀。陛下离去前目光在八哥和三郎身上停留甚久,还大为赞赏,要是我没有猜错的话,陛下的心意已决。”
说到这里,停顿一阵,道:“陛下要立八哥为太子。”
“当真?”窦怀贞大吃一惊。
“不可能吧?”萧至忠也是不信。
他们虽然看见了武则天的举动,心里也隐隐约约的猜到了一些,当听到太平公主的话后,仍是震惊。
“八九不离十。”上官婉儿点点头,剖析道:“平心而论,在陛下两子一女中,谁能把陛下的江山发扬光大,必然是皇嗣了。皇嗣没有过人的才华,但他有一个好儿子,楚王英明果决,小小年纪就立下如此大功,若是再过些年,他会更加了得。只要有他在,这江山必然会更加锦绣。”
说到这里,顿了顿,道:“陛下先前无法决断,是因为我们联合在一起,势力太大,陛下不得不好好掂量。如今,有王孝杰这员重将上书,也就是为皇嗣保驾护航,我们的反对已经无关重要了。”(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胁迫
王孝杰这次上书具有一锤定音的效果。
王孝杰是武则天朝硕果仅存的老将名将,身经百战,德高望重,在军队中的影响极大,只要他支持谁,谁的实力就会暴涨。
更别说,他在大漠,手握重兵,影响就更大了。
最重要的是,他支持李旦,使得军队倒向了李旦。
李隆基的表现很抢眼,突厥因他而灭,李隆基在军队中的影响很大,威望很高,可是和王孝杰比起来的话,仍是不足。可以说,唯一能阻止李隆基的人只有王孝杰了。若是王孝杰反对李隆基,即使以李隆基的声望,也不可能控制军队。
王孝杰这一支持,无异于和李隆基联手了,两人联手之下,军队就控制在李隆基手里了,即使武则天的话也未必好使。
至于德高望重的狄仁杰更没戏,至于新近升迁的张柬之,更没法比。
有了军队保驾护航,武氏势力、李旦的势力和太平公主的势力虽然很大,但仍是显得苍白,无关紧要了。
上官婉儿的剖析可以说是一针见血,很能打击人的信心,窦怀贞和萧至忠两人一脸的沮丧,道:“这可如何是好?”
“你可有办法?”太平公主冲上官婉儿问道。
“这要看公主有没有决心。”上官婉儿并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一句。
“我一定要当上皇太女!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太平公主斩钉截铁。
“即使是骨肉相残?”上官婉儿再问道。
“骨肉相残?”太平公主迟疑不决。
上官婉儿并没有说话,而是死死打量着太平公主。
“骨肉相残固然让人痛心,可为了当上皇太女。骨肉相残又如何?”太平公主脸色变幻不定。过了一阵。一咬牙,下定决心。
“既然公主有如此决心,我倒是有一策。”上官婉儿眉头一挑,道:“趁陛下正式立皇嗣为太子之前除掉楚王。”
“行刺?”窦怀贞和萧至忠齐声问道,眼睛瞪得大大的。
“没错。”上官婉儿点头道:“只有把李隆基除掉,皇嗣就失去了军队的支持,这事就好办多了。”
“好!就这么办。”太平公主沉吟一阵,道:“光行刺还不够。三郎身手了得。而出入有精锐护卫,要想行刺他的话,能否成功很不好说。我们要做好行刺失败的准备。”
李隆基的身手非常好,能斩杀大食千挑万选的勇士,经过战场历练,身手更加了得。而且,他又精明过人,有精锐护卫,要想行刺他,失败的可能性不小。
“公主。要如何准备?”上官婉儿有些不解了。
“若是行刺成功的话,一切好说。一旦失败的话。必然会招来三郎的雷霆之怒,即使陛下的话也未必好使,在行刺之前,我们一定要把国老、张柬之拉拢过来。”太平公主眉头一挑,杀气腾腾的道:“唯有如此,我们才能面对三郎的怒火。甚至,可以举事,发动宫变,把三郎一举铲除。”
狄仁杰和张柬之这两人的份量很重,若是能把这两人拉过来的话,这好处不需要说的,发动政变都有可能。
“公主的主意虽好,可国老刚直,要拉拢他不可能。”窦怀贞摇头道。
狄仁杰德高望重,为人正直,拉拢他是不可能的事,这点早就为人证明了。
“拉拢不成,那就胁迫。”太平公主眼中精光闪闪。
“胁迫?如何胁迫?”萧至忠问道。
“我们可以这么做……”太平公主把想法一说。
“好主意!好主意!”上官婉儿、窦怀贞和萧至忠齐声赞好。
“既然要胁迫,不妨多胁迫些人,庐陵王、武三思和武承嗣也要胁迫。”上官婉儿道。
xxxxxxxx
狄仁杰府里,家人进来,送上太平公主的请帖。
“国老,公主请您过去一叙,说是要商议立太子之事。”家人把请帖递给狄仁杰。
“不去。”狄仁杰脸色一冷,道:“立太子之事可以在朝堂上议论,何须商议。”
狄仁杰是支持李显,但他坚持在朝堂上争论,而不是私下里商议,这就是狄仁杰的正直。
“国老,您还是去吧。公主派来的人说,公主有重大发现,有关国运之事。”家人提醒一句。
狄仁杰眉头一挑,没有说话,展开请帖一瞧,随即眉头一挑,道:“备马。”
下人备好马,狄仁杰带着护卫,骑着骏马,直奔太平公主府。
来到太平公主府,只见张柬之、李显、韦王妃、李裹儿,还有武三思和武承嗣他们都来了。狄仁杰一愣,冲张柬之问道:“你也来了?”
“我本是不想来的,只是公主说她有重大发现,关系国运,我不得不来呀。”张柬之和狄仁杰一类人,正直无私,要他私下里议事,那是不可能的。
太平公主把他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