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天子- 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还是有那么一些人颇有点正气凛然,然而人数不多,只有区区百来人。正是这百来人站在最前面,举着一块横幅,上面全是签名画押和手印。
    武承嗣一瞧,脸色大变,狠狠瞪了一眼张嘉福和王庆之这些爪牙。
    然而,张嘉福和王庆之这些爪牙却是一脸的苦笑。
    武承嗣虽然花重金收买人心,许以高官厚禄,然而,还是没有百姓支持他。只有那些怙恶不悛,为非作歹之徒响应。
    即使如此,张嘉福、王庆之他们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聚拢这么多人。
    能怨谁呢?只能怨武氏平日里不体恤百姓,只知作威作福,把百姓坑惨了。
    “武承嗣,这就是你叩阙上书,请陛下立你为太子的人么?我咋就没有看到一个正儿八经的人呢?”李隆基嘴角掠过一抹坏笑,扯起嗓子,冲武承嗣大声喝问。
    “噗哧!噗哧!”群臣失笑出声,响成一片。
    这个李隆基还真是的,哪壶不开提哪壶。
    武承嗣的脸色一下子难看之极,李隆基这话就是响亮的耳光,重重抽在他脸上。
    “陛下雄视四海,驱使群雄,四海称尊,武承嗣你不会败坏陛下威名的坏事儿做多了吧?叩阙上书如此重要的事儿,竟然没有正儿八经的人支持你,你这名声也太‘好’了吧?”李隆基仿佛没有看见武承嗣那张鸡冠脸似的,叫嚷得更欢实了。
    “哼!”武则天脸色难看,冷哼一声如同炸雷,冷冷的瞪着武承嗣。
    武三思招蓦不到人手,不得不滥竽充数,花重金收买那些恶徒。武则天原本还以为有些夸张,如今看来,这一点也不夸张。
    正如李隆基所说,叩阙上书是何等的重要,一定要正儿八经的人不说,还需要有名望有身份的士绅带领。瞧瞧,看看,这里连正儿八经的人都没有多少,更别说有名望有身份的士绅了。
    这是武氏不得人心的明证!
    这已经够让武承嗣难受的了,然而,还有让他更难受的。
    “咦!那不是刚从牢里放出去的江洋大盗么?”刑部尚书眼尖,看着一个一脸横肉的恶徒,大声叫嚷,道:“你是不是还想坐牢?”
    “大人,我不敢呀,再也不敢了。”这个恶徒脸色大变,挤出人群,飞也似的逃走了。
    “刑部尚书,你仔细瞅瞅,还有没有恶徒?”李隆基善于抓住机会之人,立时冲刑部尚书问道。
    “我只识得这个江洋大盗。”刑部尚书打量一阵道。
    刑部尚书能认得的刑徒,必然是穷凶极恶之人,一般的小打小闹,他哪里知道。
    “要不,把刑部审案的人叫来认认?”李隆基一脸的坏笑。
    “罢了!”武则天冷冷的一挥手,转过身就离开了。
    这情景不看也罢,看了徒增烦恼。(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立太子之议
    原本以为可以露一回脸,却是没有想到,竟然丢脸了,还是丢大发的那种,别提武承嗣心里有多难受了。
    更让他难受的是,群臣的目光总是在他身上瞄来瞄去,个个一脸的怪异笑容,仿佛他是跳圈的猴子似的。
    武承嗣脸色难看,随着群臣回到殿里,以为这事没戏了,然而,转机却来了。
    武则天在宝座上坐下来,脸色平静,扫视一眼群臣,道:“立太子这事儿,朕思之再三,总是犹豫难决,就趁今儿好好议议吧。”
    “甚?甚?甚?议立太子?”
    “我没听错吧?”
    “我耳朵没出毛病?”
    武则天的话刚落音,群臣就发出一片叫嚷声,个个一脸的难以置信,以为听错了。
    立太子是国之大事,也是犯忌的事儿,等闲不会提起。更何况,武则天要立太子这事儿更加复杂,敢提的人不多,武则天主动提出来更少。
    有了武承嗣丢脸这事儿,群臣还以为这事儿没戏了,谁也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主动提出来,要好好议议立太子之事,谁能不惊讶?
    就是狄仁杰、张柬之这些重臣也是意外。
    “这……”李隆基也是一愣,随即醒悟,暗道:“立太子这事儿早就该进行了,只是因为突厥南犯而推迟。如今,突厥覆灭,北地安宁,的确是该处理这事了。”
    立太子这事儿争论了好几年,都没有结果。如今武则天的年事已高,已到了非决断不可的地步了。再加上北境安宁。正是处理这事的良机。
    “太好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一脸的狂喜。昂首挺胸。就差放声高歌了。
    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一脸的诧异,紧接着就是欢喜。
    若是立武氏为太子,那么李氏就会势危。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对李氏是毫不手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置李氏于死地。武承嗣就曾向武则天提出,把李氏斩尽杀绝,只是因为群臣的反对才没有进行。
    要是武氏当上皇帝,李氏能有几人活命?
    对于这太子之位,李氏是志在必得。再加上李氏得人心。有群臣支持,应该会成功。
    “陛下,臣以为武氏为陛下血亲,立武氏天经地义。”王庆之上前一步,大声道:“还请陛下立断。”
    “嗯。”武则天很是赞成这话。
    “陛下,侄儿一定为陛下建庙祭祀,让陛下英名千秋万代流传。”武三思满脸红光,忙拍着胸脯保证。
    这话搔到武则天痒处了,她一心要立武氏为太子,就是因为武氏会为她立庙祭祀。要不然的话,以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的才华。哪里入得了她的法眼。
    “嗯。”武则天微微点头,脸上泛着微笑,大为赞赏。
    武承嗣也不甘落后,忙保证道:“陛下雄视天下,气吞四海,驱使群雄,谁敢不遵?以陛下之英名,当万古流芳,侄儿定要令天下各地为陛下建庙,请高僧主持,一日三祭。”
    “好!好!好!”武则天大为欢喜,脸上泛着笑容,笑眯眯的,很是享受。
    武三思和武承嗣本没有过人的才华,他们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地位,就在于二人善于拍武则天的马屁,而他们拍马屁的绝招就是抓住“祭祀”二字,这是武则天最想做的事儿了,如此一说,百试百灵。
    “陛下,不可。”狄仁杰上前一步,大声反对,道:“观古今,就未有侄儿为姑母立庙祭祀之事。若是立武氏为太子,武氏为帝后,必是为父祭祀。”
    狄仁杰是反对立武氏为太子最得力的大臣了,他当然要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武三思和武承嗣看在眼里,恨得牙根发痒,怎么每次提到这事儿,狄仁杰都要反对呢?而且还是反对最得力。
    要不是狄仁杰反对,武三思早就是太子了,他恨不得把狄仁杰撕着吃了。
    “臣等附议。”一阵轰鸣声响起,发自群臣之口,七八成大臣全力支持狄仁杰。
    “国老,你这话就不对了。”张嘉福立时反驳,道:“观古今,也未有女皇。陛下以一介女儿身而成女皇,开一代先河,为何就不能侄儿祭祀姑母呢?”
    “对对对!”武则天一脸的笑容,抢着道,整个人如同欢喜的源头似的。
    张嘉福这话不是搔到武则天的痒处了,而是戳到武则天的心坎上了。
    武则天以一介女流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这是开了一代先河,这是武则天平生最得意之事,她不能不能喜。
    “没错!”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见武则天欢喜,他们也是高兴,大声附和。
    “恳请陛下立武氏为太子!”武氏爪牙大声请命。
    “陛下,自古以来就未有侄子比儿子亲,立侄不如立子。”张柬之上前一步,大声道。
    “嗯。”武则天一愣,脸上的笑容有些发僵,随后点点头,很赞成张柬之这话。
    血浓于水,侄子再亲能亲得过儿子么?武则天是个明白人,不得不承认这点。
    “陛下,观古今,就未有为异姓立庙祭祀者。”武三思上前一步,一脸的诚恳之样,仿佛信徒见到圣人似的,道:“儿子再亲,也是异姓,是李氏之人,要祭祀的是李氏先祖而不是陛下。而侄儿姓武,是武氏之人,是陛下的亲侄子,为陛下立庙祭祀是侄儿的天职。”
    “也有理。”武则天重重点头,大为赞成。
    虽然李旦和李显是武则天的亲儿子,可是,他们骨子里还是李氏之人,他们若是当上皇帝,定然是为李氏立庙祭祀,不会祭祀武则天这个异姓。
    这就是武则天的悲哀。难以找到让她满意的人传承江山。
    传给侄子嘛。侄子没有儿子亲;传给儿子嘛。儿子又是异姓。
    接下来,就是唇枪舌剑,你一言我一语,双方各执一词,皆有道理,让武则天难以决断。
    这争论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各有各的道理,让武则天难以断决。今日如此一点也不意外。
    争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照这样争下去,就是争上十年也没有结果,武则天的眉头拧着了。
    “陛下,此事不难决断。”李隆基上前一步,大声冲武则天道。
    “哦。三郎,何出此言?”武则天大为诧异,忙问道。
    立太子这事争论了快十年了,无论是立侄还是立子。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不足。以武则天的精明,快十年了她还是没有决断,李隆基竟然说不难决断,她还真是意外。
    “我没听错吧?不难决断?”
    “这要是不难决断,能争论这么多年么?”
    “楚王是不是说大话?就是国老也不敢说这话呀。”
    群臣也是好一阵惊讶,个个眼睛瞪圆,打量着李隆基。
    狄仁杰、张柬之这些重臣,也是一脸的诧异,瞄着李隆基。
    “三郎,你莫要胡说。”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忙提醒。
    在这立太子的紧要关头,绝不能出错,要是李隆基乱说,那后果难以设想,会葬送李氏的前途。
    “不管是谁当上太子祭祀陛下,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姓李还是姓武,而是在于能否让江山传承久远。”李隆基如同没有听见群臣的质疑声似的。
    “这话何解?”武则天一愣,随即问道。
    这话正是众人心里所想,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李隆隆。
    “要祭祀陛下,唯有江山传承久远;若是不能传承久远,何来祭礼之说?”李隆基的声调有些高。
    “李隆基,你好大的狗胆,你竟敢诅咒陛下的江山不能久远传承,你当诛!”武三思一蹦老高,扯起嗓子大声喝道,吼声如雷。
    “李隆基,你果然是包藏祸心,竟敢诅咒陛下。陛下,当诛杀李隆基。”武承嗣如同打鸣的公鸡似的,就差跳到屋梁上了。
    “这……”群臣额头上直冒冷汗,为李隆基担心。
    “三郎,你胆子太大了,这话也敢说。”李旦只觉眼前发黑,差点晕过去。
    李隆基这话绝对是犯忌的话,武则天一怒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武则天并没有发怒,而是若有所思。
    “若是陛下当皇帝,自然是国运永享,若是换作武三思或是武承嗣,就难说了。”李隆基接着道:“武三思不能招蓦到壮勇,不能立功,这事儿陛下是知道的;武承嗣用那些歪瓜裂枣叩阙上书,徒贻人笑,陛下是亲眼所见。究其原委,就在于他们平日里仗着陛下的势,作威作福,不把百姓放在眼里,不体恤百姓,百姓不爱戴他们。若是陛下把江山社稷交到他们手里,敢问陛下,陛下的江山能传承多久?”
    李隆基的声调并不高,却是字字如同惊雷般,打在所有人的心坎上,个个脸色大变。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脸色铁青,脸孔扭曲了,看着李隆基,眼里快喷出火来了。
    这是二人的糗事,李隆基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当众揭他们的短,让他们万分不爽,却又无法反驳。
    “楚王胆子太大了,这话固然有理,一旦触怒陛下,后果不堪设想呀。”群臣在心里暗道,个个提心吊胆,脸色大变。
    更有人脸上渗出了冷汗。
    “楚王这话有理,却是一个不好会招来滔天杀劫呀。”狄仁杰额头上也渗出了冷汗。
    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对视一眼,脸色苍白。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是立武氏还是立李氏,陛下应当想想民心所向。”李隆基如同没有看见群臣那担心的神色似的。
    武则天脸色难看,目光如同刀子似的,盯着李隆基。
    李隆基昂头挺胸,目光清澈,对视武则天。
    “哼!”武则天站起身,一甩袖子,转身快步离去。(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武则天很烦
    很明显,李隆基的话触怒了武则天,按理说武则天定然要重惩李隆基,谁也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没有处置李隆基,这还真是太出人意料。
    武三思和武承嗣满脸喜色,对望一眼,飞也似的追了上去。
    “陛下,李隆基大逆不道……”武三思如同打鸣的公鸡似的,扯起嗓子叫嚷,大告特告李隆基的状。
    这种机会哪里去找,一旦错过了的话,武三思就会后悔。
    趁此机会,激怒武则天,让武则天杀掉李隆基,李隆基一死,李氏的势力就会大降,这对他们来说有天大的好处。
    “滚!”然而,武则天蓦的转身,眼睛瞪得滚圆,冲武三思大喝一声。
    吼声如同雷霆,打在武三思心坎上,他一句包藏祸心的告状之语再也说不出来了。
    “陛下……”武承嗣一愣,忙来帮腔。
    “啪!”武则天右手一挥,重重扇在武三思脸上。
    “……”武三思只觉眼里冒出一长串美妙的小星星,他一下子被打懵了,张大了嘴巴,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啪!”武则天又是一个耳光,狠狠扇在武承嗣脸上,这一巴掌很用力,指印宛然。
    “……”武承嗣也给打懵了,瞪圆眼睛,张大嘴巴,说不出话。
    “哼!”武则天兀自不解恨,冷哼一声,脸色不善,狠狠瞪了二人一眼,这才一甩袍袖,大步而去。
    望着武则天的背影。群臣个个一脸的不明所以。把李隆基瞧瞧。再把武三思和武承嗣瞧瞧,越看越糊涂。
    明明是李隆基触怒了武则天,为何挨打的是武三思和武承嗣呢?
    “为何打我?”过了好半天,武三思和武承嗣这才反应过来,一脸的疑惑,望着对方,想不明白。
    是李隆基说了犯忌的话,惹得武则天生气。为何受伤的是自己呢?
    “妙!妙!妙!”狄仁杰眼里精光闪闪,把李隆基打量一阵,若有所悟,大拇指一竖,冲李隆基赞叹不已,道:“楚王高明!楚王高明!”
    “楚王了得!了得!”张柬之、宋璟、张说这些重臣也是赞赏。
    李旦、李显兄弟二人一脸的疑惑,嘀咕道:“陛下为何不处置三郎,而冲武氏发怒?”
    太平公主好看的俏媚眼眨呀眨的,猛然想明白了,脸上泛着笑容。道:“三郎,你好了得的心计呀!”
    李旦和李显更加糊涂了。
    “走!我们边走边说。”太平公主冲李旦和李显道。
    三兄妹快步而去。太平公主笑道:“三郎这话固然犯忌,却是说出了没人敢说的话,让陛下触动甚大。以前,我们每当提到这事儿,总是闪烁其词,总是不敢明说,而且,还没有证据。如今,武三思和武承嗣不得民心都有铁证,三郎直截了当的挑明了,陛下不得不好好想想。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武氏因三郎这番话而势危也。”
    “有理!有理!”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智囊,她对武则天的心思非常了解,她如此有把握,应该不会差,李显和李旦当即恍然。
    “要不是有武三思‘独树一帜’的败仗,要不是有武承嗣用歪瓜裂枣来叩阙上书,让陛下亲眼目睹的话,三郎这话就是适得其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