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称王- 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烈两世为人,很早就定下了目标,这并非不好,但是,他之前的所为就像是一个理性的机器人一样,胸中充满了尔虞我诈,面对事情,都要去想是否其中有很多利益关系,然而此时皇甫嵩的言语让他想起了一些东西,也让他内心深处不在那么“理性”。

    至少,多了些遗忘的“感性”。

    此刻,许烈的道路并没有改变,依然是要通往至高之位,但是其中所包含的意味却是截然不同了。

    皇甫嵩拍着许烈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道:“以你的才能,终有一日会成为这天下的柱石,只愿你能记住今日,莫要蝇营狗苟,学那些一心只为争权夺利的人!能力有多大,责任便有多大!”

    匣浅难羁宝剑锋,玉藏石中也玲珑。

    许烈点点头,对皇甫嵩和朱俊说道:“烈省得!大丈夫,既有能为,自当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如今而言,平定这场动乱,让天下归于宁静,便是我的任务,其余的事,与我无关!”

    “孺子可教!”皇甫嵩点点头。

    朱俊也是一脸欣慰地站在旁边,看着眼前这个自己极为看好的少年,竟生出一股“后生可畏”的感觉。

    “对了,之前那宦官对我们说了一件事,我觉得有必要告诉你!”皇甫嵩忽然说道。

    许烈一脸疑惑,不知道是什么事跟自己有关系,问道:“什么事?”

    “那宦官说,陛下见我等已解决了颍川的危机,而卢中郎却一直未曾攻破广宗城,因而很是不满,有意让人替换他!”

    果然,有些事情还真不是现在的他能够避免的!许烈默然不语。

    其实在离开卢植大营之前,许烈就略微提醒过卢植,让他以大事为重,与朝中之人莫生嫌隙,这暗示得已经很明显了,想必卢植也能明白,他也不是意气用事的人。

    而如今依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便足以说明许烈之前的猜想——这与宦官其实没有关系。

    这时朱俊说道:“依我之见,陛下如此想法,可能既有卢中郎久久不克的原因,还有他自作主张让你带兵来颍川的原因。大将领兵在外,君王本就不安,而卢中郎如此作为想必已经触怒了陛下。”

    许烈眉头一皱,他来之前就提过这个问题,但是卢植和宗员都让他不必担心,本以为他们有什么对策,没想到还是会出现这番结果。

    许烈心中还抱有一线生机,抬头问道:“但是此时大军正围困广宗城,一旦临阵换将,难保不重蹈昔日‘田单复齐’的覆辙啊!陛下难道不考虑这个吗?”

    朱俊摇摇头,说道:“如今之所以还没有正式的旨意,想必陛下就是在考虑这个问题,而那宦官敢直接告知我们,想必陛下已经有所倾向了。况且,陛下多半认为,颍川之危已解,黄巾再乱,也乱不到雒阳去,以大汉的力量,平定黄巾是迟早的事,即使期间有何差池,也不乱大局。”

    朱俊的政治敏锐度相较于皇甫嵩而言,就要高得多,条分缕析,大胆猜测,便已将整个事情,分析得如此透彻。

    事实上,事情正如朱俊所料想的那般,灵帝也确实正在考虑之中,而卢植和宗员的做法也确实令他十分不满,没有立即发作,已经是想到了战争的问题了。

    许烈心中虽然有些烦闷,但是想来卢植肯定不会有性命之忧,也就稍稍宽心,毕竟,这不是他能够改变的。

    皇甫嵩看着许烈的样子,安慰道:“你放心,即使卢中郎当真被罢,以他的声望,也不会有什么事,等到平定黄巾后,我等自会上书为其辩白。也幸好我提前向陛下要了你的兵马,如今你便好好呆在我帐下,多立功勋,你所展示的才华越高,对卢中郎也就越好。”

    许烈深以为然,点点头说道:“我明白其中道理,二位将军放心吧!”

    皇甫嵩、朱俊二人相视一眼,暗自点头。

    “既然如此,也没有什么事了,你下去休息吧,之后还有很多大仗要打,莫要堕了你刚树立起来的威名!”

    “是,末将告退!”

    随后,许烈便退出了营帐,回自己的营地而去。

    仰望天空,烈日当头,许烈只觉得今日似乎特别的暖和,低下头来,看到脚边的石子,右脚一甩,将其踢飞出去,随后不觉一笑,脚步轻盈地走去。

    我才十八岁啊!

    翌日,那宦官便要回雒阳去复命了,而曹操自然也就随行而去,同时也算提供一下保护。

    汉军大营外。

    曹操顶盔掼甲,正欲上马而去,只见许烈朝自己走来,忙止住身形,迎了上去。

    “孟德兄,此次分别,不知何日方能再见,与君并肩而战,人生一大幸事!愿君此去济南,荡污除秽,一展所长,他日同升天子之阶,再与君痛饮,届时共论天下英雄,一评古今豪杰!”

    虽然已经将曹操视为对手,但是许烈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要与其交好,这样的人物当真是了不得的豪杰,本来之前心中还有顾虑,但是前日念头通达后,许烈便再无纠结,心扉大开。

    取天下是一回事,交朋友是另一回事,为何不能随心而动?

    曹操此时也还是个意气风发的梦想家,听闻许烈这一番话,只觉热血沸腾,大感知己,心中感念,情不自禁:“贤弟之言,深得我心!好!愚兄也祝贤弟此行斩将立功,冠盖满京华!”随后又环顾四周,指着周围的青山绿水,继续说道:“你我便在这颍川相约,他日同升天子之阶,共留青史之名!如何?”

    曹操眼眸精光四射,灿烂夺目,右手半弯,一片希冀。

    许烈洒然一笑,右手也挥了上去。

    “哈哈哈哈!”

    两人掌着彼此的手,放声大笑,清朗爽快,肆意无忌。

    皇甫嵩和朱俊在远处看见两人,相视一笑:“后生可畏啊!”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第82章 聚散皆缘() 
就在曹操走后的当天,刘关张三人也找到了许烈,提出了离开的意思。

    看着刘备的神色,许烈知道他心中已有决断,是改变不了,因而也就坦然地同意了,之后几人见了皇甫嵩后,刘关张三人便带着义勇军离开汉军大营,北上而去。

    其实对于许烈而言,他内心还是希望刘关张三人留下来的,虽然刘备打仗不怎么样,但是关羽张飞确实是一把好手,尤其是关羽,他一直都在进步,经常都有自己的想法,虽说现在还只能胜任一个冲阵的猛将,但是可以想象得到,不久的将来,这位关二爷绝对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帅之才!

    至于张飞,年纪和许烈一般大,毕竟没有许烈那般特殊的经历,性格上还是有些小孩子气,脾气也是急躁易怒,因而现在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便是那一身武艺了,不过别人不知道,可许烈知道啊,这位张三爷,日后一旦经验多了,能克制脾气了,那可是能胜过张郃的人。

    那张郃是谁?陈寿说:时之良将,五子为先。这是很高的评价了。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也被张飞打得一点脾气都没有。

    望着数百人远去的背影,许烈只能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呸呸,什么鬼!”

    ……

    军机大事,自然容不得半点怠慢。

    三天之后,汉军便已经将颍川各地的情形探查得一清二楚。

    整个颍川郡几乎没有再看到成规模的黄巾军。

    汉军大帐中。

    “公伟,如今颍川事了,一个时辰后,你我便就此分兵,拔营而去,各自讨贼吧!”

    “好,三天时间,将士们也休整了一番,天下汹汹,时不我待,早日平定黄巾方是正理!就此分兵吧!”

    “我率军走陈留,过济阴,北上东郡,这一路的黄巾贼便交给我;至于彭脱所率领的黄巾贼,便有劳你了,你下南阳时不妨先走汝南,将汝南黄巾贼平定后,再行去南阳对付张曼成。”

    “好,此言正合我意,彭脱往汝南,必入西华,我若快速行军,想必能在此地击溃他!”

    皇甫嵩、朱俊二人当机立断,定下分兵之议后,便开始讨论起了具体的路线策略,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

    一个时辰后,汉军大营拆卸,分为两部,一部向北,一部向南,就此分兵而去。

    许烈自然是跟随皇甫嵩一路北上,不过许烈并没有和自己的部队在一起,而是让下属统领着,他自己则被皇甫嵩留在了中军。

    “阿烈,对于陛下以董卓为东中郎将代替卢中郎一事,你有何想法?”多日来的接触,已经使得皇甫嵩和许烈的关系更加的亲密了,如此私下谈话,皇甫嵩也顺理成章地叫起了许烈的名字。

    至于所言之事,那便是在一天前得到的消息。

    许烈的老师,也就是卢植,还是没有逃过被罢免的命运,灵帝依旧派了董卓代替他,唯一庆幸的是,如之前所料,卢植并没有什么事,仅仅是被替换下来,让他回家待着罢了。

    不过对于卢植而言,当初金殿上众人推举、弟子争光的风光场面,却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沦落到如今被临阵换将的尴尬情形,不得不说,时局异变,当真不是空话。

    所谓伴君如伴虎,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当初灵帝想要倚重卢植,期望用来制衡新任的大将军何进,但是皇甫嵩、朱俊异军突起,威震关东,自然也就让灵帝找到了代替品。

    当然,许烈自然不是不讲道理的人,这与皇甫嵩和朱俊,没有关系,只不过是帝王权术罢了。

    既然你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又找到了替代品,那还留着你干什么?

    “我曾经听闻那董卓在西凉很有威名,作战勇猛,左右皆能开两石之弓,而且在羌人中很有声望,这样的人想必不是一个庸才。不过……”许烈话说到一半,故意沉吟,看着皇甫嵩,不知当说不当说。

    皇甫嵩听到“不过”二字,心中知晓许烈还有下文,于是说道:“但说无妨!”

    得到允许,许烈自然没有了顾虑,说道:“我先前在老师军中,与张角有过接触。最开始我以为张角才略不足,军略上也唯有‘果断’二字值得说道,但是后来我才明白自己的错误。张角此人,用兵诡诈、大胆,思维缜密,善于捕捉战机,若非手下人实在不堪,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对付得了的。”

    许烈说到此处,便不再言语,和聪明人说话,说的又是背后论人之语,自然是点到即止,对方明白就好,有时候话说透了,反而不好。

    举个极端的例子,万一要是以后皇甫嵩和董卓关系好的不得了,那许烈岂不是极为尴尬。

    皇甫嵩当然明白许烈的意思,不过他并没有放在心上,笑了笑,开玩笑地说道:“你对这张角评价很高啊!不会是因为他是你老师的对手,你才如此说吧?”

    许烈闻言,也明白皇甫嵩在开玩笑,不以为忤,也笑着说道:“将军这就冤枉我了,那张角确实是个有才华的人,并非只会妖言惑众。”

    皇甫嵩点点头,也正经地说道:“听你所言,董卓的日子不好过啊!若他能胜,一切好说,若他不能胜,这黄巾之乱恐怕就不是那么好平息的了。以卢中郎的才能,野战大败张角,结果围下广宗城却久久不能攻克,正好应了你所言,是他手下人太过不堪。”皇甫嵩越说,面容越是凝重,连带着胯下的战马似乎也感应到了他的焦躁,连打着响鼻。

    许烈接话说道:“是啊,到了广宗城,张角一人就足以掌控全军,又是守城,就连老师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一时之间只能筑围凿堑,将其困住。”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抚摸着枣红马的鬃毛,安抚那因皇甫嵩的战马带起来的躁动。

    随后,许烈见皇甫嵩久久不说话,想了想,仔细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不过凡事皆有两面。”

    皇甫嵩的注意力瞬间就被许烈给吸引了过来。

    许烈会心一笑,继续说道:“那张角凡事亲力亲为,若是平常还好,如今战事繁重,听说他年龄本来就大,如此一来,必然不是长远之计!”

    许烈总不可能直接对皇甫嵩说“张角估计快死了,你别担心”,想来想去,也唯有这样说法了。

    皇甫嵩听完后,面容一舒,瞬间心情好了不少。

    你以为他是相信了许烈的鬼话?

    错!

    他只是觉得,连一个后辈都坦然面对,他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而且眼前这个后辈,还是战胜过张角的人啊!

    既然能败他一次,就不能败他两次?

    至于许烈说的寿命问题,虽然许烈说的是真的,但是皇甫嵩不知道啊。

    战场上的杀伐之将,又有几人相信寿命的问题?

    真要相信的话,那还打什么仗啊,天天盼着对方死好了。

    至于那熬死诸葛亮的司马懿,别人也是在详细问明白之后,方才那么说的。

    “加速行军!”

    皇甫嵩忽然下令,随后也不待结果,直接扬鞭打马,快步而去。

    “又来?”

    许烈一脸无奈,不过也只好双腿一夹马腹,摇摇头,跟了上去。

第83章 领兵寻踪() 
许烈随大军一路北上,这次就不像来时一样,匆匆而过了。

    颍川虽平,然各郡仍有黄巾作乱,大军过陈留、走济阴,虽然未有遇到上万的黄巾军,但是数千规模的却是遇上了好几拨,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了。

    如此一来,虽然最终都击溃了当地的黄巾军,一路横扫,但毕竟耗时日久,因而大军进入东郡境地时,已然到了七月份。

    汉军大营中。

    “长枪前刺的时候,不能太使力了,太过使力虽然威力大,但是不容易变招,而在战场上,一旦遇上有本事的人,你招式用老,那就有性命之忧。”

    “将军,可是我不像你力气那么大,要是还收着力,那不是杀不了敌人?那我上战场干嘛?”

    “你怎么就是不开窍啊?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战场上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你还有兄弟同袍,很多时候,你只要牵制住敌人,你的同袍自然会跟上的!而我教你们的都是在战场上能最大限度保住性命的情况下做到最大的杀伤,不要逞匹夫之勇,你见过张飞了,你要是有他的本事,那就不必听我的了!”

    大营中,许烈正在教导张猛武艺,毕竟是自己的亲兵首领,也很有胆气,许烈还是想培养一番的。

    张猛见许烈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虽然心中依旧不以为然,因为他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是很强的,至于许烈、张飞这些人,那都已经不是人了,整个天下估计也就这么几个。

    不得不说,很多时候弱小并不是问题,但是明明弱小,却又觉得自己很强大,那才是真正的问题。

    不过张猛并没有再还嘴,因为他知道许烈是为他好,而且自家将军那么强,教他的东西肯定都是有用的,自己提意见归提意见,好好学着就行。

    莽汉的心态就是这么直,虽然心中反对,但还是愿意跟着做。

    “你看看你,再看看林方,林方在战场上也是英勇杀敌,从来没有退缩过,但是为什么林方受的伤就远比你少?”许烈刚问完,也不待张猛回答,直接说道:“就是因为林方知道,自己与同袍兄弟是一体的,战场上没有成千上万的人,只有敌我两个人!”

    张猛毕竟没读过什么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