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称王- 第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烈点点头,也不说话,他根本就不怀疑关羽的实力,只是对于将士们是否服气不能保证罢了,刚才之所以说得如此严厉,也是给大家做个公正严明的样子,毕竟汉军之中,许烈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大公无私的人。

    张飞见关羽拿到了暂时的兵权,心中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正要说话,也争取一份,却被刘备在身边连忙拉住,制止了发言。

    张飞还是少年心性,而且心思直,哪里有那么多弯弯绕绕,不过见大哥不让自己说话,虽是心中郁闷,但也未敢忤逆。

    良久,夕阳渐渐落下,天地间还剩下一丝的余晖,转眼间也没入了山间,夜,来了!

    又过了片刻,忽然,许烈只觉衣襟飘拂,发丝轻扬。

    起风了!

    “上马,通知各军,严阵以待,听我号令!”

    许烈一言既出,众将纷纷忙碌起来,由于没有点火,倒也多花了些时候,方才整顿齐备。

    许烈看了看身后的军队,又再次确认了一番面对的黄巾军大营的方位,说道:“上!”随后策马向前,慢慢地踏了出去。

    关羽紧随其后,再次则是各部将官,至于张飞,则是跟随刘备身处后方的义勇军中。

    待行进到一段距离,许烈大声喝道:“武运在天,铠甲在前,功勋在脚下!杀啊!”说完便纵马冲了出去。

    “啊啊啊啊!”军队瞬间爆发出一阵呼喝,立时加速跟上。

    刘备、张飞见到这般高涨的士气,皆是一惊,不由得一阵激动,热血涌上心头。

    关羽身处军前,感受更是清晰,纵马而出,望着前方几步远的许烈,想到对方还未加冠的年纪,原本平等而视的心却莫名地添上了些许郑重,随即摇摇头,眼神一眯,不作他想。

    几千人的呼喝加上两千多匹马的冲锋声,除非是聋子,不然谁都会注意到。

    不过哪里还有机会?

    许烈与关羽二马并肩,同时冲进了黄巾军大营,面对着匆忙拿起武器反击的黄巾军,毫不留情。

    凤翅镏金镋,镋影翻飞。许烈右手持镋,左手持鞭,一镋一鞭,肆意挥洒,拍拦敲打,刺砍崩撩,每一击必能了结一人,状若鬼神,万军辟易!

    青龙偃月刀,刀光闪闪。关羽大刀在手,一砍一撩皆有千钧之力,一崩一挂尽是莫当之勇,手下无有一合之将,近身三尺,一命难保!

    身后众将士在两位神勇绝世之人的带领下,更是精神抖擞,昂扬奋发!

    后人有诗赞曰:

    英雄趁乱世,汉末有将星。

    一龙与一凤,震古又烁今。

第70章 一子破局() 
波才本非将才,然而能围皇甫嵩、朱俊于长社,虽有人多势众且欺皇甫嵩、朱俊在天子脚下不敢弄险之因,但也算有些斤两,迅速号召军队,展开反击。

    许烈一镋挑死一人,转头与关羽对视一眼,略一点头,随即策马向左,横向冲杀而去,关羽自知其意,策马向右,如法炮制。

    两千骑兵和部曲不需多言,各自按照事先的分派,分列而行,一路行进,将士们手中火把已不知点燃了多少草木帐篷,身后的火焰熊熊而起,黑夜的阴霾瞬间被驱散。

    天干物燥,火烛难防。

    “将军快看,城外焰火冲天,似乎有援军来了!”

    皇甫嵩和朱俊正在城头琢磨着行动的细节,闻得此言,皆转头看去,只见东北方宛如有一条火龙一般,不断侵蚀着黄巾军的大营。

    皇甫嵩略一思忖,随即大喜,指着城下笑道:“此必破贼之机也!来人,举火燎,开城出战!”

    朱俊心中也甚是欢喜,正欲说话,两人身旁一将官出言道:“二位将军,这会不会是黄巾军的诡计啊?”一句话顿时有些扑灭了大家刚刚升起的热情。

    皇甫嵩哼了一声,说道:“我与那波才在此相持近二十日,他若有这般能耐,长社焉能久存?勿复多言,速速出战!”

    皇甫嵩言语甚众,诸人心中一凛,不敢言语,皆道:“谨遵将军将令!”随后众人纷纷忙碌起来。

    只见城上火燎一起,城下黄巾军大营各处皆开始起火,原来皇甫嵩早已派锐士出外,准备四处放火以应大军,本来见有军乱入,正是犹豫,此时见城头发号,自然是毫无顾忌,纷纷放起火来。

    随后城中一阵响动,长社城外喊杀依旧,长社城下,东门和北门吊桥开始相继放下,城门打开,早已整装待战的汉军将士鱼贯而出。

    皇甫嵩站在墙头大喊:“将士们,破贼立功就在今日!我亲自为尔等擂鼓助威!杀啊!”随即,一阵急促的鼓声响起,只见皇甫嵩已经卸掉铠甲,亲自擂起了战鼓!

    汉军精神一振,既得号令,岂有不前?朱俊则带头向前,直奔黄巾军本阵而去。

    可怜的黄巾军,刚刚在波才的组织下逐渐开始反抗,正欲将营中肆无忌惮的汉军驱逐出去,岂料刹那间,只听呼喊声起,众人回首四顾,大营周遭都开始燃起了火光,哪里还扑得过来,同时长社城中又冲出汉军,气势汹汹,丝毫不逊色正在营中翻江倒海之兵,一时之间,皆是恐慌不已,惊乱奔走。

    波才本阵位于长社城外东偏北方向,本人正在幻想攻破长社城、消灭汉军、荣华富贵招之在手的美好画面,岂料营外突然有人踹营,你说你踹营就踹营吧,你干嘛还放火啊?

    波才见到熊熊火起,心中一惊,忙组织慌乱的黄巾军应敌的应敌、扑火的扑火,恰在这时,一瞬间整个大营各处都开始着起火来,正觉不妙,连日来死死龟缩城中的汉军也在鼓声震震下冲了出来,手下黄巾顿时大乱,一时之间,只觉整个人都掉进了冰窟窿一般,张口欲言,却喉咙发干,说不出话来。

    黄巾四散奔走,惊慌失措,汉军如狼似虎,里应外合,大火熊熊,其势难当!

    一切都已注定!

    从波才围皇甫嵩于长社,却久攻不下结草扎营时便已注定!

    眼见汉军铁骑席卷,步卒奋勇,威风赫赫,无人敢拦,直杀得慌乱的黄巾军人仰马翻,更是难以自制。

    波才此时如堕梦中,似梦似幻,手下人见他久久不语,连忙摇晃着他的身子,说道:“渠帅,我们快撤吧!兄弟们挡不住了!”言语中很是焦急,也不知他是在焦急军队,还是焦急波才,亦或是,焦急自己。

    是耶非耶,终有觉也。

    波才被他连番晃动,终于如梦初醒,忙说道:“对对对,快撤快撤!马呢?我的马呢?”见马匹不在身边心中急躁万分。

    众人连忙去找马匹,在喊杀声弥漫四野的情况下,花费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找来了几匹马。

    波才翻身上马,也顾不得铠甲兵器之类,正欲纵马而走,只听身后一声大喝。

    “贼将哪里走!”

    波才心中一惊,不过这次却没有进入那似梦似幻的奇妙境界,反而反应更胜往昔,也不回头细看,扬鞭打马,双腿一夹马腹,坐骑立即长嘶而去。

    来者自然是许烈,见波才为众黄巾拱卫,心中知晓必是有身份的将官,便出言欲镇住他一时半刻,岂料那人头也不回,径直就跑了。

    不过到手的鸭子,怎么能让他这么简单就飞了?许烈再次一喝:“留下来吧!”绰镋摘弓,刹那间,弓如满月,只听一声霹雳,长箭如一道流光般射了出去,眼见就要射中波才时,波才身边一护卫竟从马上跳了过来,竟以身体为波才挡下了这必杀的一箭!

    原来那护卫回头见许烈绰镋时,心中不知怎么,涌现出一阵“他要射箭”想法,也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渠帅当初斩杀县吏、救了自己妹妹一命的画面,身体不由自主地跳了出来。

    也幸亏他是早有所觉,事先而动,否则哪里能刚好挡住许烈的必杀一箭?

    那人身子中箭,顿时摔了下去,趴在草地上,闻着芳草泥土的清香,至于火焰燃烧的味道恍若未觉,眼睛虽大大睁着,但却渐渐没有了焦距,庆幸的是,嘴角露出的那一丝欣慰笑容,至少证明了他无怨无悔。

    许烈看到这舍身护主的一幕,百感交集,转瞬间又想到这义士却是一个自己正全力砍杀的黄巾贼,心中对大汉朝廷的不满再次涌上心头,回忆起当初雒阳城外的一幕,忠君老臣却流放边地,甚至祸连家人,那不满更是强上三分。

    不过,许烈很快便回过神来,看着眼前四散奔逃的黄巾军,面容一整,眼神一凝,仿佛没有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般,再次加入了厮杀之中。

    出手无忌,肆意猖狂!

    要想制住权力,唯有得到更高的权力!

第71章 黑夜尾声() 
黄巾军本就慌乱,波才一走,更是没了主心骨,纵然有部分中下层将领聚集部下,但心中顾念的除了保命,还是保命。

    此时夜黑风高,大火熊熊,汉军憋足的一口气释放得那是酣畅淋漓,一个个状若猛虎,哪里还去管什么敌军人数众多,见到黄巾就砍,东面和北面的黄巾军大营很快便沦陷了。

    大军气势不减,纷纷转向南面和西面,结果一路行进,发现也是死伤遍地,黄巾军七零八落,毫无建制,再细看之下,才发现原来前方早有兄弟杀了过去,众人连忙紧随而上,生怕自己少拿了这到手的功劳。

    前方冲杀者自然是许烈与关羽二人带领的援军,两人自长社东北分道,关羽向右,走北门,转西门,许烈向左,走东门,转南门,二人皆是绝代猛将,黄巾军中本就无人能制,长社城中汉军一出,黄巾军更是如同待宰的羔羊一般,哪里还有什么反抗的勇气。

    关羽此时已带兵杀到了西门,一刀劈死一名黄巾,又回身将另一名黄巾拍倒在地,神威凛凛,已是无人敢上前,就连逃跑也是纷纷避开自己,顿时觉得好生无趣,又见大局已定,于是安坐马上,也懒得追击了。

    忽然,眼帘中火光闪现,关羽侧头一望,只见西方闪出一彪军,擎火而来,正好拦住部分黄巾,恰如火龙入海、猛虎下山,拦住黄巾便是一阵厮杀,战力强横,不逊与己,正不知是何处援军。

    打马上前,未行几步,便见前方迎面而来数骑,火光掩映下,为首者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身材虽小,形态不慑,却自有一股威风气势,一看便知不是池中之物。

    来者到得关羽近前,面露微笑,拱手言道:“某姓曹名操,字孟德,官拜骑都尉,今率军援助皇甫将军,恰逢其会,不知将军何许人也?”

    来者正是曹操,乃是朝廷闻知皇甫嵩、朱俊被困长社,特意派出的援军,恰到好处地在这大破黄巾之际赶到。

    关羽见来人甚是客气,毫无架子,也拱手回道:“某姓关名羽,字云长,乃是白身,随兄长义勇而来,此刻乃是卢植将军麾下许烈许司马授命领兵作战。”

    曹操万万没想到眼前领兵冲杀之人,竟是白身,心中一阵感叹,说道:“老远处便见将军神威赫赫,万军从中,如入无人之境,甚是钦佩,许司马真是用人有术啊!”

    一句话既捧了关羽,又赞赏了提拔关羽的许烈,而且毫无拍马屁的痕迹。

    关羽闻得此言,心中好感顿生,于是两人便在这杀声不断的战场上,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旁若无人,神态自若,曹操博学多才,与关羽谈天说地,无论什么都能接得住,一时之间,自是相见恨晚,言笑晏晏。

    良久,战事渐渐止息,黄巾军能跑的都跑了,没跑掉的自然是身首异处,此次大战,无论是皇甫嵩还是许烈,皆是早已下令,不管投降者,只管放火冲杀,汉军令行禁止,竟是没有受降一个俘虏,尽皆成为刀下亡魂。

    众人慢慢收拢大军,往长社城而去。

    许烈到得南门下,只见城门洞开,皇甫嵩在众人的拱卫下策马而出。

    许烈心中一惊:皇甫嵩尽然亲自跑来见自己!

    许烈忙打马上前,正欲下马,只听皇甫嵩笑着说道:“许司马甲胄在身,不必如此!”

    许烈也不执着,立于马上拱手说道:“汉北军五校越骑营军司马许烈,奉北中郎将卢植卢将军之命,特来相助!拜见皇甫将军!”面对长官,自然是要先言明来意。

    皇甫嵩点点头,说道:“卢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举甚好啊!”果然如卢植所言,皇甫嵩知兵之人,言谈无忌。

    皇甫嵩顿了顿,又笑着说道:“许司马千里而来,又大战一场,快随我入城吧,部曲自有安排,不必担心!”随即策转马头,欲要进城。

    许烈见他如此,随即也打马而上,却也未敢并列,落后皇甫嵩一个马身,该有的规矩许烈还是懂的。

    岂料皇甫嵩突然转身说道:“你离那么远干嘛,到我身边来!”同时向许烈招招手。

    许烈晃眼一看,只见身旁众人目光,艳羡者有之,不甘者有之,也不去管他,双腿一夹,纵马上前。

    许烈刚刚走到皇甫嵩身边,便听他笑语问道:“你今日为何会在那时冲杀进来啊?”

    许烈一听,这好像是在考教他啊!也不知皇甫嵩什么意思,便老老实实地回答的原因。

    皇甫嵩听完后,点点头,神情更是满意,说道:“果然大将之才啊!此言深得兵要,且察天时、明地利,本将带兵多年,从未见过如你这般聪慧的少年人了!”言语间赞叹连连。

    许烈忙谦虚道:“皇甫将军过奖了,老师说我用兵过于大胆,不够稳重,还有的学呢!且今日也多亏了将军及时出城,要不然,我这点兵马,一旦黄巾军恢复过来,便会陷入无休止的乱战中,被剿灭是迟早的事!首功当为将军才是!”力量弱小时,该低头还是要低头,况且,面对眼前的这位汉末名将,低头是什么耻辱的事吗?当然不是!

    皇甫嵩心情大好,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指着许烈,摇摇头说道:“你这小子,原来也会拍马屁啊!当日你金殿对答,我便知你非常人,今日一战更显本事,不仅心有韬略,而且我在城头都看见了,你与另一员将领当先冲阵,奋勇杀敌,那是威风赫赫,好不神气啊!”

    皇甫嵩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许烈要是再谦虚,那就纯粹是在装了,于是挠挠头,笑一笑,也不说话。

    两人言谈之间,已经进得城池,皇甫嵩说了一句“随我来”,便自顾自地纵马奔驰而去,留下许烈在后一头黑线。

    这位名将,就这么喜欢只下令,不管别人的想法?

    其实许烈误会了,皇甫嵩生于武将世家,父亲是雁门太守,长期身处边军中,叔父是皇甫规,乃是“凉州三明”之一,一家子行事全是有规有矩,下属无条件服从,这样的环境下,皇甫嵩自然也养成了这样的铁血将军的风范,所以并不是他刚愎自用,而是性情使然。

    许烈也无法,再犹豫皇甫嵩走得更远了,连忙打马跟上,随行而去。

第72章 同乡豪杰() 
许烈与皇甫嵩来到县衙,此处早已成了皇甫嵩与朱俊两位将军的住所和办公场所了。

    进得门来,才发现朱俊、刘备、关羽、张飞等人都已经到了,屋里还有一众将官,总共有十来人左右。

    “义真回来了,就等你了,我回城时去城楼却没有看见你。”朱俊笑着说道。

    皇甫嵩哈哈大笑,说道:“我去巡视了一番西门和南门的情况,然后又把今日之战的大功臣给接了过来。”言毕,侧身指着许烈。

    闻得此言,许烈忙拱手一礼,说道:“汉北军五校越骑营军司马许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