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称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末称王- 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与此同时,在卢植的中军大帐中,卢植与宗员两人正相对而坐,轻声交谈。

    “卢将军,虽然事情已经定下,但我还是想问一句,你真的想好了吗?”这是宗员的声音。

    “宗将军,我们不是已经商量好了吗?”卢植反问道。

    “唉,虽是如此,但连许司马年纪轻轻都知道,就此举而言,我等纵使一心为国,恐怕日后还是会有些麻烦啊!”宗员轻声叹息,喁喁而言。

    卢植并未立即回应,端起案几上的茶水,细细地抿了一口,说道:“我等虽无授命,但正如今日帐中所言,大军在外,一切当便宜行事,皇甫将军和朱将军乃是知兵之人,自然不会多想,至于其他嘛……”

    卢植皱了皱眉,说道:“颍川乃是要地,一旦有所闪失,后果不堪设想,陛下应该是能理解的。”卢植的声音越来越小,他自己其实也有些不自信。

    宗员看着卢植这般样子,也不与他争辩,说道:“那十常侍呢?天子身侧,言语之间,闪烁其词,恐怕也不是好相与的!况且朝野尽知,许司马是你的弟子,此次领兵,不是徒惹非议吗?”

    卢植默然,良久,正色道:“无妨,只要我能斩杀张角,定然不会有事的!至于阿烈,宗将军难道认为有比他更好的人选吗?”

    宗员一时也是默然。

    是啊,此去颍川,兵不能多,因此临阵时必然要多多依赖将领智勇,细想之下,满营汉军,竟然除了自己和卢植,找不到第三个可以代替的人选。

    卢植见宗员不说话,笑着说道:“而且,宗将军今日推举玄德之举,想必也有这方面考虑吧?毕竟他还不是官场中人,身为义勇都知道颍川事急,汉军更是义不容辞啊!”

    宗员苦笑:“此举其实并非多么高明,只是聊胜于无罢了!而且,我也确实有为国举才之心,也担心许司马用兵不够稳重。”

    话到此处,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卢植道:“那便到此为止吧!事情既然已经定,就莫要犹豫不决,况且,有你这位忠臣良将与我一道,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只愿一颗丹心付家国罢了!”

    听到最后一句,宗员甚为动容,随后二人相视一笑。

    吾与汝,同道者也!

    ……

    次日,清晨,大营前。

    许烈顶盔掼甲,刘关张三人也皆在身侧,部曲严整,蓄势待发。

    卢植看着自己的弟子高坐马上,意气风发,只觉得孩子真的长大了。

    “将军,那我便去了!”许烈坐在枣红马上,手持凤翅镏金镋拱手言道。

    卢植点点头,心中虽是欣慰,但面容不改,叮嘱道:“此去颍川,定要小心,颍川乃雒阳门户,不容有失!万万不可大意!”

    许烈也不嫌卢植啰嗦,静静听完,老老实实回道:“末将知道了!”

    卢植又转向刘备说道:“玄德,此去颍川,为师便祝你一战功成,建功立业!”对于刘备自然就没那么多叮嘱了。

    刘备忙回道:“多谢卢师,备必不忘卢师提携之恩!”

    卢植点点头,挥挥手,道:“你们去吧!”

    许烈四人一拱手,遂策马转头而去。

    许烈刚走没几步,忽然眼帘中闪现广宗城墙,心中一阵计较,立即下令:“且慢行军!看我如何为尔等壮行!”

    将士行止戛然而止,许烈双腿一夹马腹,径直朝广宗城冲去。

    行进间,绰镋摘弓,大声喊道:“诸位看我手段如何?”

    众人早就被他的异常举动吸引了,此时听他一喊,更是全神贯注地盯着他,想看他做什么。

    就连广宗城的黄巾军也是疑惑不已,不明白这个战场上的死神一个人跑来城下干什么。

    枣红马与许烈相处日久,感情渐深,似已明白许烈心意,速度骤然又提上三分。

    许烈来到广宗城一射之地,纵马横驰,只见一名将领模样的黄巾军正手托护梁,以观城下。

    许烈取箭搭弓,灵宝弓瞬间满月,回头喊道:“看我射中那厮手臂!”说声未绝,弓弦响处,一箭破空,只听“啊”的一声,果然射个正中,把那人手臂射透,反牢钉在护梁上。

    城上之人一阵惊惧,忙将那将领救下城去!

    城下卢植大军眼见此举,皆是兴奋不已,喝彩连连,军中顿时气氛高涨!

    “哈哈哈哈!黄巾贼子,岂不闻谯县许烈否?”许烈鲜衣怒马,意气风发。

    归得阵来,全军一片崇拜的眼神,只看的许烈那是一个心情舒畅。

    此时关羽纵马上前,拱手言道:“许将军,身怀神术,箭法惊人,实在令关某叹服不已啊!”

    许烈一听,更是高兴,有什么能比得到武圣关二爷的佩服更令人高兴的呢?

    许烈哈哈一笑,拱手回礼道:“关将军过奖了,人之所长,各有不同,烈恰好于此道较长罢了,若论他事,却是万万不及!”

    刘备此时也上得前来,大笑道:“师弟不必谦虚,云长素来敬重有本事的人,师弟神术,堪比古之李将军啊!此翻壮行之举,必为千古一绝啊!哈哈哈哈!”

    后人有诗赞曰:

    金戈纵铁马,赤手挽雕弓。

    临行齐夸勇,一箭慑群雄!

第68章 谋而后动() 
时间不知不觉地流逝,光和七年也慢慢进入五月份。

    许烈、刘备等人自广宗出发,走魏郡,过东郡,经陈留郡,时间也已经过去十天,马上便要进入颍川郡了。

    许烈一路行来,也不知是运气还是黄巾军有什么其他的方略,基本上没有遇到成规模的黄巾军,偶尔遇到大猫小猫三两只,也是被大军当作开胃菜,随手打发了,毕竟拥有当世三大猛将的军队,且不论其他,作战凶猛程度肯定是足够的。

    不过一旦进入颍川郡,也就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与黄巾军的大军碰上,因此许烈也开始减缓了速度,好让将士们渐渐调整状态,毕竟,马上就要打一场打仗了。

    “师弟看起来好整以暇,似乎并不着急啊!”许烈与刘备两人领兵在前,边走边闲聊着,刘备见机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在刘备看来,他们来颍川的原因便是从外部帮助皇甫嵩尽快解决颍川的黄巾军,之前也一直都在加速行军,就算是要调整状态,速度也不至于降到这个程度。

    许烈没有立刻回答刘备,而是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天空,随后说道:“前日下了雨,地上未干,颍川境内地形在雨后行动不便,两军势难交战,正好趁此机会让士兵蓄养更多的体力。”

    刘备见许烈说得头头是道,心中虽然还是觉得有哪里不对,但是一时又想不到如何反驳,因而也就不再追问。

    其实许烈只说了一半,雨天行动不便是一个理由,不过还有一个理由,那就是他曾经来过颍川,一路优哉游哉,但对颍川也有了比较深的理解。

    皇甫嵩、朱俊被围在长社,但地形上易守难攻,因此并无忧虑,而黄巾军兵多,要想破开包围,只有三个方法,要么大军在外,前后夹击;要么骑兵自背后冲锋打乱阵型,伺机而动;最后一个便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火攻了。

    长社外部草木丰茂,然而恰好前日下了雨,地形自是不便,草木也并未干透,要想用火攻,势必还要等上两日的晴天,不然根本点不起来。

    因此,三个方法,第一个许烈没办法,兵少;第二个和第三个都时机未到,这才是许烈真正的想法。

    而且许烈也并非什么都不做,实际上,他一直都保持着对长社军情的严密侦查,一切都在等待时机罢了。

    至于说许烈为什么没有完全告诉刘备,那纯粹是许烈通过这些日子与刘备的接触,真心觉得还没有经过大半生军旅生涯洗礼的刘备,那军事才能是真的渣!满脑子里除了边境军队经常用的“突击敌方中军”外,几乎就没什么其他的套路。

    不过,这也让许烈更充分地认识到了刘备这个人。

    军事才能虽然有待提高,但除此之外可以说是毫无破绽,甚至就连军事才能的问题,在治军带兵方面也是颇有才能,他带的那五百乡勇个个都对他忠心耿耿,愿效死力。

    ……

    长社城正处于波才大军的包围下,皇甫嵩和朱俊四万大军看起来多,但是与波才的八万人相比,直接少了一半,被围在长社已近二十天,黄巾军虽然未得寸功,但汉军的士气也渐渐低落了。

    此时,皇甫嵩和朱俊正亲自巡城,以坚定军心。

    “皇甫将军,得赶快想个办法啊!这样下去,将士们的士气早晚要被磨光了!”朱俊看着周围的将士们的神情,心中很是焦急,可是他又没有办法,只好寄希望于皇甫嵩了。

    皇甫嵩在城头四处张望,也不回答朱俊,片刻后嘴角一笑,立时神态自若,说道:“朱将军放心,我心中已有计策,只是时机未到,城已巡完,且先回去,我说与你听!”

    “有何妙计?”朱俊听皇甫嵩这么一说,哪里还能忍得住,心中一急,慌忙问道。

    皇甫嵩拍拍朱俊的肩膀,笑着说道:“勿急!勿急!”随后便自顾自地往城下走去。

    “诶,你这人,真是……唉!”朱俊本就心中急躁,此时被皇甫嵩这么一撩,更是急不可耐,岂料这人又非要回去再说,更是好奇,但也只好随行而去。

    回到住处,皇甫嵩屏退左右,将朱俊带到地图前,说道:“今日巡城,朱将军可有发现什么?”心中既有定计,自然也就甚是轻松。

    朱俊没好气地说道:“你快说吧!别打哑谜了!”

    皇甫嵩洒然一笑,不以为忤,说道:“前日下雨,我注意到了长社城外的草木,四周皆是草木丰茂,而贼军依草结营,若为火攻,很容易便燃起火势,但是当时正在下雨,我便未曾言及。今日再巡城,我便主要看了城外情况,以今日天气推算,只需两日,无论地形、草木,皆已晒干,到那时,我等趁夜纵火,出兵击之,定能破敌!”

    朱俊何等样人,之所以失态,那只是因为一时之间想不到办法,甚是焦急,而越焦急也就越想不出办法,此时皇甫嵩已说得如此明显,自然是一点就透,脑海中回忆起所见所闻,心中一过,便知此计可行。

    朱俊心中一宽,会心一笑:“义真言之有理啊!此举定然能成!”军中本来不称字的,但是如今两人私下相商,朱俊又心情愉悦,也就脱口而出了。

    “不过,虽要等上两日,但却要早做准备,至于计策,你我知晓,其他人到时再说不迟!”皇甫嵩补充道。

    “好,依你所言!”

    两日后,下午。

    连续的晴天果然没有辜负皇甫嵩的期待,大地上再无泥泞,一片干燥。

    皇甫嵩召大小将官议事,言道:“贼军甚众,围我等在此近二十日,然兵有奇变,不在多寡,当出奇制胜!今贼依草结营,易为风火,若以精锐之士因夜纵烧,必大惊乱,趁此时出兵击之,则田单之功成也!各军准备已绪,且静待我令!”

    “谨遵将军号令!”

    “去吧!”

    众将遂相继而出,完全没了之前的惶恐,一个个兴高采烈,连日来受的窝囊气终于可以吐出来了!

第69章 卓尔不群() 
此时的长社城外,黄巾军的大营自然是最为显眼的存在,夕阳还未落下,火把却已经先点燃了,刹那间灯火通明,整个场景就好似长社城被一团火围其中一般。

    不过,正是因为有这么显眼的存在,才没有人注意到黄巾军大营的东北方向,还有一支军队存在,但是这支军队并没有点火把,也并没有做饭,所有人都安安静静地吃着干粮,就连马匹也早就在更远处喂饱后才带上笼头过来。

    “诸位对我之前的安排还有没有疑问的?若有赶快提出来!”说话者正是许烈,而对象则是麾下诸将官及刘关张三人。

    刘备略一犹豫,最终还是开口说道:“师弟,你真确定皇甫将军今晚会出兵纵火攻击?”

    刘备已经不是第一次问这个问题了,许烈心中也有些不耐烦,不过表面上还是认认真真地回道:“皇甫将军深通韬略,他一定出兵的!而且就算他没事先出兵,以他的决断力而言,只要我们四处纵火,带兵猛攻,他也一定会当机立断,出兵配合的!所以不可能失策!”

    刘备点点头,不再言语。

    其实许烈这次是误会刘备了,就算他现在水平再低,也明白许烈计策的可行性,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问,更多的是因为他对皇甫嵩不了解,对于皇甫嵩会很好地配合没有信心。

    “若没有意见,那便……”

    “且慢!”

    许烈话还未说完,便被打断了,众人寻声看去,只见出言者乃是关羽。

    许烈也不说话,静待其言。

    关羽拱手说道:“许司马,某请命单带一千骑兵,与司马分道冲阵!”关羽神色认真,一片郑重。

    众人听得此言,心中皆是一惊,这关羽一介白身,竟然想要统领一半的骑兵!

    就连刘备也觉得不妥,忙按住关羽,对许烈说道:“师弟,云长不……”

    刘备话未说完,许烈便抬手制止了他,直接问道:“说个理由!”许烈语气毫无波澜,极为平静。

    关羽也不畏惧,正色道:“黄巾贼大营宽广,若皇甫将军未曾出兵,则以我等兵力放火,两千骑兵汇集一处,势必作用有限,若分兵冲击,便能放火的范围便能扩大一倍,某与司马一向左,一向右,步兵分随而后,便能形成更大的扰乱!”说完后,再次抱拳拱手。

    众人本来以为他已经说完,岂料关羽又说道:“况且,凭司马与的某的武勇,一千骑兵与两千骑兵,有何分别?”言辞之间,傲气无双,孤高无忌。

    其实许烈本来就是这么想的,但是没有合适的人选,他根本没想用关羽、张飞,因为他们虽然勇武,但毕竟不是官军,若冒然让他们成为官军的领导,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而只好放弃。

    但是如今关羽却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看穿了战场,毛遂自荐,许烈一时也不知道如何是好。

    关羽根本就不在乎其他的官军将领,他之所以此时当众提出来,便是要听许烈一个人的决定,在他看来,此处除了自己三兄弟,也就许烈能与自己并肩而论,余子琐琐,不足道哉!

    众人皆不说话,恼怒者有之,好奇者有之,欣赏者亦有之,纷纷看向许烈,等着他的答案。

    许烈凝视着关羽,只见他抱拳的双手并未放下,略一思忖,说道:“若你败了如何?”

    “请斩某头!”

    言简意赅!

    “好!既然你愿立下军令状,我便允你带兵,倘若失败,希望你也莫怪不顾及师兄的情谊!”许烈言词凿凿,随后点派三人说道:“你,你,你,尔等三人领兵随他冲阵放火,杨干、蒋方,尔等领兵随他在后,记住,这是打仗,他若败了,我定斩他,尔等若敢阳奉阴违,我也定不轻饶!”

    “末将领命!”被点到的几位将领异口同声说道。

    随后,许烈又看向关羽,说道:“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关羽长身而起,向着许烈鞠躬一礼。

    许烈点点头,也不说话,他根本就不怀疑关羽的实力,只是对于将士们是否服气不能保证罢了,刚才之所以说得如此严厉,也是给大家做个公正严明的样子,毕竟汉军之中,许烈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是大公无私的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