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霸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西秦霸业- 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

第149章 曹叔之死() 
人老了,总有说不准的时候。;;;;;;;;;;;;;;;

    今天看起来还精精神神的,谁会知道明天将会是什么样子。

    当秦公任好把治理秦国、壮大秦国的重任交给老臣曹叔时,曹叔是兴奋的,更是激动的,虽然老了,但还能够为秦国做出最后几年的贡献,他是愿意的。毕竟国君把如此高的位置给了他,他总该为秦国做点什么吧

    但是时运不济,正当他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噩运却来了。

    岐山。

    这个地方对于秦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不单单是因为这里是周天子最早赐给秦人的国界线;更重要的是,岐山以北的渭水平原乃是秦国最重要的粮食产地。地势平坦,加之又有渭水的灌溉,使得岐山以北的平原地带为秦国带来源源不断的粮食。

    秦国要休养生息,壮大实力,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作为后援。

    为此,曹叔把发展壮大秦国的首选地放在了岐山。

    春日的岐山,黍,稷,菽等农作物已经开始拔节,远远望去一派绿油油的景象。

    田边,秦国左庶长曹叔正带着一帮属下前往岐山查看庄稼涨势。

    虽然远看,一派生长旺盛的样子,但是走进一看却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庄稼稀稀拉拉,高高低低、参差不齐;很显然,百姓们没有用心种庄稼,才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但是连年战乱,百姓们连生命都难以保障,哪来的时间和经历好好种植庄稼呢特别是去年“四戎”入侵,直接打到了岐山脚下,这里的百姓不知道被敌人杀死了多少。

    百姓都没了,谁来种植庄稼呢

    曹叔蹲在地上,一畸一畸的查看庄稼的长势。

    “哎,这么好的土地可惜了。”当他看到还有的土地没有种上庄稼时,心痛的说道。

    曹叔老了,但做事认真,他查看着庄稼的长势,心中也在估算着今年秦国的收成。不知不觉,天就黑下来了。

    “大人,天快要黑了,咱们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查看不迟。”岐山当地官员对曹叔说道。

    “好,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曹叔拍了拍手上的泥土,准备起身离去。

    嗡

    就在他站起身的那一刻,曹叔觉着头晕目眩,连连向后退了两步,顺势跌倒在地上。

    众人慌了神,赶紧过来将曹叔扶起,幸好这里是庄稼地,土地还算松软,并没有伤到头部。

    “大人,您没事吧”岐山令扶着曹叔问道。

    曹叔睁开眼,摆摆手道,“没什么,只是头晕的厉害,躺会应该就没事了。”

    众人七手八脚将曹叔扶回到岐山府衙,扶着他在床上躺下来。

    快吃饭的时候,手下来请,曹叔觉着稍稍有些好转,试着坐起身来,但刚一坐起,又觉着头晕的不行,只好再次躺下。

    第二天,曹叔还是头晕的厉害,浑身上下没有一丝力气。

    “我怕是不行了,你们这就派人送往回雍城。”曹叔对随行的官员说道。

    “诺”

    既然曹叔都把话说到了这份上,其他人也不好在说什么,毕竟人年龄大了,谁没有个七灾八病的,谁知道要不要命呢。

    回到雍城,曹叔本想前往大郑宫向国君告假,可是还没等他走到宫门口,又再次晕倒;护送的官员见状,只好直接送他回府。随后前往大郑宫向国君复命。

    得到消息的国君嬴任好赶紧就前往曹叔府上看望了,当他见到临走前还精神矍铄的老人,几天时间就晒得又黑又瘦,心中很不是滋味。

    “曹叔,寡人来看望你了,我给你带来了宫里的郎中。”

    曹叔睁开眼,望着嬴任好轻声道:“谢谢国君,不过再好的郎中,对于老臣来说,怕是没有用了。”

    听着曹叔的话,嬴任好忍不住哽咽了,“不,左庶长千万不要这么说,寡人还年轻,没有多少治国经验,还需要老大人帮衬我。”

    似乎是一夜之间,老人的须发全白了,他抖动着胡须说道,“国君,老臣一生辅佐过秦国的五位国君,你的伯父、父亲、两位兄长,还有国君你;职位越做越高,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不是老臣夸你,你虽然年轻,但是老臣见到最有智慧的一位国君;老臣相信秦国在你的治理下,一定会蒸蒸日上,若再有高人辅佐,秦国将来饮马大河会成为可能。”

    高人

    可是眼下的秦国哪有什么高人呢,除了曹叔,秦国还真找不出一位经天纬地、经世治国的大才来。

    “左庶长,在你之后,秦国最缺的就是能够治理国家的能臣,这样的人该从哪儿找呢”嬴任好问道。

    “秦国是没有这样的人才,但是天下有,我死后,国君要遍访天下名士,让他们西来秦国为我们所用。秦国不缺战将,也不缺有血性的男儿,但唯独缺少治国理政、运筹帷幄的能臣。国君今后若有一两个能臣辅佐,以秦国的血性和毅力定能够饮马大河,说不定还能称霸中原。”

    以眼下秦国的实力,饮马大河已经是难上加难;称霸中原只有在梦中出现了。

    毕竟你小小的秦国打败只有几千兵马的戎狄国家,还算容易;但要想饮马大河,就必须与东边的晋国开战。

    能胜利吗

    嬴任好没有底气,也不敢想。

    因为他没有治国理政的能臣,更没有战胜晋国的实力。别以为在骊山战胜了晋国,就说明秦国一定能够打过晋国,嬴任好心中十分清楚,那样的胜利只是侥幸而已,凭实力,秦国根本不是晋国的对手。

    “国君,老臣自知命不久矣,临死前还是要感谢国君对老臣的信任,有你这种信任,各国有能力的名士是愿意来秦国发展的。请国君一定谨记,你若诚心对待那些列国来的名士,他们也一定会忠心辅佐国君;只要我们秦国君臣一心,用不了几年时间,秦国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定会饮马大河、一统关中的。到那时老臣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说着,曹叔蜡黄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随后,缓缓的闭上眼睛,他累了。

    赢任好起身,静静的离开,走到门口,他亲手将卧室的们替曹叔闭上。

    三天后,这位七十多岁的老臣静静的离开钟爱一生的秦国。

    听到曹叔去世的消息,秦公任好的眼泪不自觉的下来了。他抬起头望着秦国高高的天空,春日的天空如此纯净、如此空远。

    曹叔走了,他所说的治国理政的能臣在哪呢

    。。。

    。。。

第150章 楚人百里奚(一)() 
楚国西北宛邑。;;;;;;;;;;;;;;;

    西岗村是这里极其平常的一座小村庄,因为村子西边有座不大的小山岗,故名为西岗村。

    公元前695年秋天,一个极其平常的午后。

    一位中年男子正坐在西岗的一刻大树下静静的读书。

    他个头不高,身形偏瘦,说是中年人,其实也就是三十岁左右,由于长期不好好收拾自己,所以显得老了一些。干瘦的脸上,胡须胡乱的长着,也不梳理梳理。

    “昔在帝尧,聪明文思,光宅天下。将逊于位,让于虞舜,作尧典。”

    他所读的是尚书,里面主要记载了上古帝王有关政事和治国的言论,也保存了古代经济、地理及社会性质等方面的珍贵史料。读到高兴处,男子读出声来。

    秋天正是一年中收获的重要时节,这个男人不好好收割庄稼,却在这没人的西岗上读那些不知名的破书,村里人早就私下里耻笑他了。

    虽然他们家的庄稼种的是一塌糊涂,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他的读书热情,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一个人跑道山后面来读书,而且读的是津津有味。

    他的名字叫百里奚,这一年他已经三十多岁了。

    在春秋时期,像他这样的年龄虽不能说是爷爷辈的人,但至少也是儿孙满堂了。可是由于他酷爱读书,一心想谋取功名,活生生把自己的婚姻大事给耽搁了。

    试想一下,春秋时期一般男孩在十几岁就要结婚,可他为了读书,为了功名,把自己的婚姻一年一年的往后推。

    他没有媳妇无所谓,但是他爹却受不了,在他过了二十五岁还没有娶到媳妇的时候,他爹终于等不住抱孙子了,在村里人嘲笑的目光中,终于离开了人世。

    他爹死了,娘当然还在,至少还有人能够为他洗衣做饭;但是少了一个人再他耳边叨叨,他读书的尽头更足了,可以说是夜以继日、乐此不疲。

    人的时间和经历总是有限的,他如此酷爱读书,自然就没有时间去打理地里的庄稼,一年下来,草长得比庄稼还高;草太多了,就会长出自己的地畔,长到别人家的地里,没多长还时间,他们家的草就影响到了连畔种地人家的庄稼。

    邻居实在是忍受不住了,只好找到百里奚家里,“百里大娘,你家孩子在哪”

    母亲抬起头望着邻居,“他大叔,你有话就跟老身说吧,孩子到后山去了。”

    “大娘,你回来跟他说说,让他别再读死书了,好好把自己家里的庄稼收拾收拾,草都长到我家地里了。”

    “好好好,回来我一定跟他说。”

    “哎,要下这样的孩子,也够然人操心的。既然这样我就走了。”邻居说完,叹了口气,只好离开了百里奚家。

    天黑了,百里奚终于回来了,边走边背诵着今天读过的内容,“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

    “孩子,别背了,再背下去,就真的傻了。”母亲见他这样,数说道。

    “娘,又有什么事情”百里奚很不耐烦的说道。

    “邻居张大叔今天来说了,咱们家地里的草都长到他家地里去了,让你好好除除草。”

    “哦,原来是这样,孩儿知道了,明天一早我就去除草。”百里奚答应道。

    但是,说归说,做归做,第二天一早,百里奚并没有去下地除草,而是拿着书又去西岗了。

    既然说了不起作用,邻居们也就不再说他了,只好把自己地里的地畔再修高一点,能阻挡多少是多少吧。以后除草的时候,多在靠近他家的地畔上多下点功夫就是了。

    草多了,庄稼自然就差,产的粮食就更少了。

    这样一来,百里奚家里的日子就更难言了,家无余粮三斗,地无薄田五亩,这样的日子,找媳妇的事情就越来越成水中月镜中花;谁会把女儿嫁给这样一个不成器的年轻人呢

    这不,找媳妇的事情是一拖再拖,五六年的时间就这样一晃而过。

    就在所有人都人百里奚一生都要废了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就在百里奚过了三十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家的门被人推开了。

    有人来给他提亲来了。

    好家伙,还真有这样的好事落在自己的头上。百里奚的母亲被这样的好事击的差点晕倒过去。连忙答应了媒人的说媒。

    媒人说的是邻村杜老四家的二女儿杜兰英。

    杜兰英是何许人也竟然会看上一个只知道读死书的百里奚。

    难道她是个瘸子、哑巴、还是有精神疾患的人。

    其实她什么都不是,健健康康、不聋不哑,而且这个杜兰英长相还相当不俗,又能吃苦,周围村里的小伙子都很看上她。

    但是杜兰英心性较高,非要找一个既有知识,又懂生活,最好再有点功名心的男人。

    这样的条件看似不高,实则难找,还真难住了说媒的人。

    因为在春秋时期的农村,想找这样的人比登天还要难,其一,那个时侯能够读书的人大多是贵族子弟,百姓家的孩子能读书的人少子又少,加之当时的门阀观念,贵族子弟是不会娶一个农家女子为妻的,充其量只能给家人做妾;其二既便是在农村能够找出一个有知识又懂生活还有事业心的男子,人家能看上你,人家会没有媳妇其三,也是最主要的,在宗法制度极其严格的春秋时期,平民人家的子弟要想有事业心,想当上个一官半职那是非常难得事情;事业心对于平民人家来说,就是完完全全的非分之想。你杜兰英再好,把这样的条件往那儿一放,谁都会被吓跑的。

    但是杜兰英就是这样一个倔强的女子,认定的事情就不肯更改,于是年龄也就一天天拖大了,眼看着就到了十七岁。

    十七岁,对于今天的女子来说还是个孩子,但放在春秋时期,那绝对是大龄青年了。

    父母急的没有办法,四处托人给她找人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周村镇的男孩子都知道了杜兰英的要求,虽然知晓你的容貌和勤恳,但也知道你的要求,于是原本很好找婆家的杜兰英竟然成了村里难嫁的姑娘。

    父母急的没办法,没事就往媒人家里来。

    媒人实在是没办法了,气急败坏的说道:“老杜啊老杜,你家兰英这样的条件,我实在是没有办法替她找啊要不你去找找别的媒人,看看他们那里有没有好的人选。”

    一见面,媒人就开始推托。

    但是,杜兰英的父亲既然来到你家,岂能说走就走,继续央求道,“你看咱们也是一个村的,还是一个门子的堂兄弟,你不说,谁还会替咱家姑娘说媒啊你就再想想办法。”

    望着杜兰英父亲那张祈求的脸,媒人心一横,“我看只有一个人符合你家姑娘的条件。”

    “谁”

    “西岗村的百里奚。”媒人实在是熬不过杜兰英父母,气急败坏的说道。

    “西岗村的百里奚不就是那个痴子吗他都三十多岁了,不会种庄稼就知道读死书,不行不行。”杜兰英的父亲听罢,连连摇头。

    “你看看这个百里奚既喜欢读书又有功名心,虽然年龄大了点,但是咱家姑娘也不小了。哎,除了他,我实在想不出其他人了。你就饶了我吧。”说完这话,媒人头一低,再也不说话了。

    杜兰英的父亲知道,为女儿这事情,也把媒人给整完了,既然人家都把话说到了这份上,他还有什么好说的呢,只好起身回家。

    女儿还没有回来,看来是出门打柴去了。

    “她爹,你今天去,媒人是怎么说的”回到家,老婆上前问道。

    “哎,别提了,咱们把人家也是给找烦了,媒人说只有一个符合咱家姑娘的条件。”

    “谁”

    “百里奚。”

    “百里奚是谁啊”

    “就是西岗村那个爱读书的痴子。”父亲叹了一口气坐在自己门前的台阶上。

    “是他打死我也不会把我家闺女嫁给这个人。跟了他,我家闺女非活活饿死不成。”娘从心里当然爱惜自家闺女。

    若是真的跟了百里奚这个痴子,年龄大不说,而且连庄稼都不会种,坏名声早就在四乡八镇传开了。

    有名的痴子,基本上跟傻子差不多。

    说完了,喊够了,夫妻二人也累了,坐在门前一言不发,谁让咱家的孩子心性如此的高,非要嫁个有学问的人呢

    女儿终于回来了,背上背着一捆柴火。放下柴火,杜兰英擦了一把汗来到父母面前。

    看到二老一脸的愁容,“娘,今天我爹又给我说亲去了”

    “嗯”

    “又失败了没人要,我这一辈子就不嫁人了。”杜兰英倒是干脆,虽然都十七岁了,还是一点也不着急。

    “有,这一次说到人家了。”

    “是谁没学问的我可不嫁。”

    “这个人有学问,也有功名心,就是年龄大了。”母亲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