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新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张辽新传- 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条所谓的“毋故入人室律”甚至没有加上夜间因素这一限制。也就是说,不管白天黑夜,私闯民宅并有犯罪意图者,皆杀之无罪。因此,根据这一条汉律,张辽提出的“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不过是“私宅不受侵犯”的延伸。而众人根据各自的利益需要也认可了这一条法律,使得这条在二十世纪中期的中国根本就看不到的法律反而在汉末的乱世中出现了。(注)

张辽知道在西方也有类似的法令,甚至在18世纪中叶英国的一位首相老威廉·皮特曾经在以此演讲中发表了一个著名的私人财产保护观点,即: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虽然中国历史上也并没有真正执行这样的法令,皇帝和官吏能够肆意践踏法律。但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并不存在真正的政治自由。但而“毋故入人室律”却体现出了古代的中国依然有着基本的社会自由的观念。

张辽看到《商法》相关的条文后,曾激动地想到,若是这样法律精神能够长时间的留存于中国的百姓心中,并加以发扬光大,那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

在各项官府的工作都取得进展的同时,管宁所主管的教育也同样成就不俗。虽然全民教育限于条件尚未全面开展,但定在昔日稷下学宫旧址上的青州公学的校舍已经修建完成。在所有的房子都落成后,管宁兴高采烈的将张辽和一干同僚拉到了公学,兴奋的指着还空荡荡的校舍大声的向众人介绍着。

“使君,各位,大家请看,我们公学的校舍已经完全建成,但就规模已经超过了当年的稷下学宫。等到日后我们将空地全部种上花草树木,在花木的映衬下,学子们徜徉其间读书学习,那该是多美好的图画呀!”

管宁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兴趣,邴原他们也是名士,甚至将来还是青州公学的客座教授,他们纷纷发表者各自的观点。但总的说来,大家都很满意。

张辽看着这些错落有致的房子,他的心中也能够想象出管宁描绘的场面。虽然这些校舍是在管宁的监督下修成的,但无论是最初公学的提议还是青州公学校址的确定都是张辽一手所为。张辽完全可以想象,只要历史能够正确的记载,那么在未来中国教育界,必然会有他张辽的大名。何况,张辽的存在也不会容许别人肆意篡改历史。由此看来,国人喜好留名的天性在张辽这里依然明显。

当张辽想起留名,却又想到了后世国人的劣习之一的在树木和建筑上刻着“XX到此一游”的字样,就在张来哦正想着是不是自己也要造一个最显眼的地方刻上“张辽到此一游”时,管宁已经结束了他的讲述,走到了张辽的身边。

“使君,对此处观感如何?”管宁问道。

张辽看了管宁一眼,肯定的说:“非常不错。等将来鲜花灿烂、绿树成荫之时,学子们必然会喜欢这个地方。”

“呵呵。纵然是一片荒芜,我等读书人也不会因环境恶劣而放弃读书求知的。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这里的条件太好了,不知会不会让学子们因此而懈怠。”管宁感慨的说。

“幼安,我知你一心教化,可知识才是我们民族发展的基础,能够为学子们提供好一点的条件,我是不会反对的。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啊!”张辽说着,却想到了后世那几个因为全民教育的普及而成为强国的国家,德国,美国,还有中国的世仇日本。他们都是因为重视教育,才让他们各自在不同的时期走上了强国之路,而德国和日本更是在国家战败,经济崩溃后依然凭借着完善的教育体制而重新崛起。这样的例子,又如何能让张辽不重视教育呢。

“我也只是说说而已。不过使君刚才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这让宁甚为钦佩,对使君的慷慨,宁要代尚未入学的学子们感谢使君啊!”管宁的态度很诚恳,他甚至还向着张辽躬身施礼。

张辽眼疾手快,将管宁一把拉住,他看看周围,众人正忙着参观公学并没有注意到他这里,张辽吐出一口气说:“幼安,你这是要折我的寿啊!你身为我青州典学从事,可是堂堂一方学政,青州的学子都是你的学生,你将来桃李满天下时,可比我这个只知杀人、赚钱的粗人强多了。”

“你,杀人、赚钱?”管宁乐了,他憋着笑说:“使君,你可是康成公的弟子,千万可别妄自菲薄!”

“呵呵!一时失口,一时失口。”张辽有点不好意思,他将话题岔开道:“我看这些屋子的采光不是太好,晴天还能开窗,若是阴雨天和冬季该如何?”

管宁说:“只有点火把。还好这些屋子都是砖砌的,也不虞会烧起来。又在屋子里修了使君设计的壁炉,冬季也不至于冻着学生。”

张辽早就知道了屋子的结构,而且这些砖还让他家的砖窑小赚了一笔。不过张辽可不会嫌钱多,他现在就在想,家中养着的那些工匠什么时候能将玻璃弄出来就好了。

“幼安权且放心,辽必要为公学解决此事。”张辽决定去催催他的那些工匠。

“多谢使君!”

注:禁止无故进入私宅的律例,在汉代以后传承不辍。据《隋书·刑法志》,北齐律例规定“盗贼群攻乡邑及入人家者,杀之无罪”,这显然延续了汉律的精神。到了唐代,这一条款有所节制,加上了夜间因素的限制,如《唐律疏议》贼律条:“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这是说夜间无故闯入私宅,如果被屋主当场杀死,不论罪。此后,《宋刑统》完全沿袭了《唐律疏议》的条文。《大明律》的相关条例则作:“凡夜无故入人家内者,杖八十。主家登时杀死者,勿论。”这与《唐律疏议》、《宋刑统》大同小异;而以后的《大清律例》又完全沿袭了《大明律》这一条文。由此可知,从汉代到清代,对(夜间)私入民宅在法律上都是明确禁止的。只是到了近代以后,东西分流,西方式制度对于这种理念和法律更加发扬光大;东方式制度却将这种理念和法律摧残殆尽。经过对私有制的极端破坏,经过住宅的集体化(公家化),经过“文革”、“抄家”的狂飙,本来源远流长的“私宅不受侵犯”观念,已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无迹可寻,以致新生的自由主义者只会惊诧于友邦“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有精神了。这并不能证明新生自由主义者的浅薄,只不过证明了,经过无数思想清洗之后,我们的法律传统已被割裂,我们的集体记忆已被遮蔽。

第179章 宛城,逆天之举!

先不说张辽和青州,张新带着张辽的信件也在连续数天的纵马疾驰后,在雉县东武亭赶上了大军。当他将信件亲手交与曹操后,就一个劲的盯着典韦关照着张辽的吩咐。

张辽这样的吩咐也是为了能救典韦一命,若张绣真要采用贾诩之计,只要典韦不被胡车儿灌醉后偷去双戟,以曹军的战斗力,说不定曹操根本就不会有危险。要知道,平时的紧急集合训练也是曹军必修的科目,甚至某些恶趣味的将领还将其当做惩罚性练习,使得曹军士兵对夜间遇袭后的反应根本和其他诸侯完全不同。

张辽在典韦的心中还是地位很高的,虽然不明白张辽的意思,典韦还是决定严格按照张辽的话来做,在曹操回到东平之前,他绝对要滴酒不沾。

此时曹操也看完了张辽的信,他对张辽从青州驻军中抽出一万士兵充实兖州防御一事很是赞赏,但却对张辽提醒他重视贾诩不以为然,他也知道贾诩智谋过人,但还是觉得在自己的绝对力量下,贾诩是翻不了天的。张新和典韦的对话他也听的清楚,对此他除了感叹张辽的细致和典韦的憨厚,也没有当回事。却不知,正是这些他没有在意的地方,让他保住了宛城的胜果。

当曹操准备给张辽写回信时,张新却说他还有任务,就是盯着大公子曹昂将张辽布置的习题做完,并向曹操声明此时已经得到了曹嵩和曹清的支持。曹操看到习题的内容,又听到夏侯尚已经做过了类似的题目时,先对着夏侯渊好好的夸奖了一番夏侯尚,然后他同样也表示支持张新盯着曹昂做题目。其实他是对张新转述的张辽话中的“主公文武双全,这大公子将来也不能只用一条腿走路吧?”这一句话深感张辽知心。

就这样,张新就跟着大军向宛城进发,天天盯着曹昂做题目。也幸亏曹昂为人宽厚,又明白这是张辽对自己的一番心意,倒也没有表示反对的意见。

而此时正在宛城的张绣在闻听曹操亲自率大军前来,虽然不甘心,还是依照贾诩的劝说,向曹操投降了。贾诩就说的是:“曹操兵多将广,且有朝廷大义,不可与之为敌,举众投降为上策。”但张绣还知道贾诩没有说出来的话,那就是我军军粮不足。

后面的事情正如历史的发展,在曹操接受了张绣的投降后,他也见到了被张辽所称赞的贾诩,曹操与贾诩交谈间见贾诩应对如流,心中甚爱之,又想到张辽之言,欲将其留下用为谋士。可贾诩却说:“某昔从李傕,得罪天下;今从张绣,言听计从,不忍弃之。”乃辞去。曹操虽有些不舍,却也没有在意,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控制贾诩。而那个被张辽忽视了的那个曹安民依然成为了拉皮条的,曹操也将张绣的叔母邹氏带进了自己的军帐。并命典韦把守在外,非传唤不得入内,连续十几日众将官求见均不得入。

张绣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立即请贾诩商议。贾诩依旧为张绣定下了偷袭之计。张绣以自己军心不稳,逃兵众多为由,希望能将自己的军队安置在曹军大营之中。曹操略一思索,想着四面都是自己的大军,张绣如此做更显示了投降的诚意,于是也就不再多问,继续与邹氏饮酒作乐。

这时候,张绣也见到了守在曹操帐外的典韦,他深惧典韦的勇猛,担心会因此而坏事。于是他命令偏将胡车儿去想办法,务必要在进攻前解决典韦的威胁。

于是历史就在此时打了个转。

胡车儿依然想用酒来灌醉典韦,于是他不但常常向典韦卖好,还时常和典韦比试力量。典韦对胡车儿这个能和他在力量上一比的家伙也很看重,渐渐的对胡车儿也有了好感。但是,当胡车儿不厌其烦的邀请典韦喝酒的时候,典韦的神经却被触动了。

典韦虽然憨直却不是笨蛋,他清楚的记得张新告诉他的张辽的嘱咐,可胡车儿的举动却让他生疑,于是典韦直接将此事报告了曹纯。

曹纯正为曹操终日迷恋女色,不理军务而头疼,得到典韦的报告后,他立刻意识到要出事情。于是曹纯立即派人在胡车儿又一次来找典韦时将其逮捕。并通过严刑拷打,从胡车儿的口中获悉了张绣要反的事情。

大惊失色的曹纯立刻赶去想曹操报告,这次因为典韦的防水,曹纯很容易的就见到了曹操。当他将获得的情报禀报曹操,而曹操也为之震惊之时,张绣却因为胡车儿的失踪而提前发动了袭击。

正当曹操准备更衣并召集将领的时候,就见帐外火光晃动,金鼓喊杀之声四起。

曹操掀开帐门走出军帐,他能清楚的看到张绣的西凉军正在进攻,而典韦正带着中军的士兵抵挡着敌军的进攻。

曹操恨声道:“张绣莽夫一个,又岂能出此计策,这必是那贾诩所为。唉!悔不听文远之言,若及早控制贾诩,当无此祸矣!”

“主公,我军并未显败迹,士兵们正在集结,并自发的参与了战斗,没有人逃跑!”曹纯在曹操感叹时却首先关注了战局,但给他发现战局并未恶化时,立刻向曹操报告。

曹操闻言,也抬头细看,这时,他原本有些低落的情绪又高涨起来。曹操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张绣匹夫,我军将士平日就训练有素,区区偷袭之法如何能击败我军!”

“主公,中军火起,其余各军必然来援,我等只需严守即可。”曹纯说道。曹纯如此说是因为曹操担心众将领和自己的儿子会妨碍自己猎艳,于是将各军分散驻扎,自己这里只留了曹纯的中军。

“嗯!嗯?不!”曹操一开始不在意,可转念一想,又有了主意。

“子和,你速去传令,让妙才、子廉带兵直接进攻宛城,让文谦、仲康、公明和昂儿率兵将围攻我的敌军包围。曹某要在这里给张绣匹夫上演一次中心开花。”曹操狠狠地说。

“主公妙计!末将领命!”曹纯领命而去。

曹军的士兵此时已经全部投入了战斗,除了在一开始被烧伤的士兵外,两万人的中军伤亡不足一千,没有受伤的士兵在典韦的带动下,生生的顶住了数万敌军的攻击。

曹休此时也披挂整齐赶到了曹操的身边,曹操看着一个年轻的侄子,笑着问道:“文烈,见此情景,汝怕否?”

曹休将胸一挺,高声回答:“回禀主公,不怕!”

“哈哈哈!好!不愧我曹家千里驹也!”曹操对曹休的胆色极其满意,高兴的笑道。

正如曹操所料,其他各营的曹军在见到中军起火后纷纷准备出兵救援。但是夏侯渊和曹洪却在路上接到了曹纯派出的信使,他们见中军无事,立刻命令全军改变方向,两万大军向宛城而去。

而乐进等人和曹昂接到的则是从外面包围张绣军的命令,他们也迅速执行了曹操的命令,四路人马、四万大军如镰刀般划出两条弧线,向着张绣军包围过去。

张绣并没有发觉曹军的动向,他正为面前顽强的不像话的曹军感到头疼无比。张绣对身边的副将说道:“曹军不愧有精锐之称。这些士兵也只有被我军攻击之初有所慌乱,后来就各自结阵,越战越勇,硬是挡住了我数万大军的进攻。据说曹军的训练是张辽张文远一手负责,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训练出来的?”

与张绣不同,贾诩却在此时感觉到了不对,当他派出的斥候告诉他发现了曹军有包围他们的意图时,贾诩也没有了平日的从容。他跌跌撞撞的跑到张绣身边,拉住张绣的马缰急切的说道:“将军,我军此时无力攻下曹操的中军,而其余曹军却向我军合围而来,我军如今形势危急,将军当速速撤军回宛城啊!”

“什么?”张绣听的火大,说打的也是你贾诩,如今要撤的又是你贾诩,你这不是玩我嘛。正当张绣不准备听贾诩的意见,要再加紧攻击的时候,斥候又送来了一个坏消息。

“将军,曹军正向我宛城而去!”

“什么?曹军将领见中军大营起火不来救援,怎么就去了宛城?”张绣气急败坏的问道。

贾诩此时说道:“将军,此事虽然蹊跷,但目前却不是深究之时。将军还是先带兵回城,否则等曹军合围上来,又夺了宛城,我军就无立足之地了。”

张绣此时也不坚持了,带着本部人马,收拢士兵就向宛城退去。

可是曹军却根本就不给他撤退的机会,乐进、许褚、徐晃、曹昂的四万大军如一张大网将张绣军的退路牢牢的封住,并开始收网。而曹操的中军也察觉到了张绣军的举动,曹纯、曹休也带着中军兜尾追了上来。

张绣见四面敌军杀到,当时就想亲率骑兵冲开敌阵,可贾诩却将他拉住。

“将军不可。”贾诩说道:“敌军中有点点寒光,此必为弓弩手。况且敌军已经竖起了巨型盾牌,我军铁骑若真的出击,不过是飞蛾扑火而已!”

“文和先生,那,那当如何是好?”张绣惶恐的问道。

“唉!”贾诩一声长叹,有些灰心的说道:“是诩低估了曹军的实力,也低估了曹操的反应。我军如今的遭遇必然是曹操在其中军挡住我军时,给其他各军传达的命令。曹孟德不愧为称雄一方的霸主啊!”

“文和先生,绣是在问此时该当如何?”张绣有点急了。

“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