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强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第一强兵- 第6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无奈之下,他也只能放弃洛阳南下,改以荆州为根据地。
    去关中也是个办法,在那里,他可以背靠益州的援助,效法当年的秦国。不过关中太过残破,根本没办法当做长期的基业来经营,西凉的马超等人又投靠了王羽,很容易被两面夹击。从战略上来说,关中和荆州太远,很容易被从中切断,到时候就变成困死在关中了。
    衡量之后,他还是觉得退守荆州是最稳妥的。
    虽然荆州也有刘表在后方捣乱,但荆州向西可以联系益州,向东则有江东军呼应,经营得当的话,未尝不能据此与王羽分庭抗礼。
    曹艹留下刘馥、吕常守洛阳,为自己断后,又派人传令曹洪、钟繇,令其不必死守长安,也不须耗费兵力维持与荆州的通道,必要时可以弃守洛阳,退往扶风甚至汉中。
    总之,就是在敌人背后放一颗钉子,让对方时刻不能放松警惕。这也有助于尽快将益州拖进战场,分担荆州、江东两家的压力。
    当然,曹艹最大的希望还是在东线。既然王羽不回援,东线就还是己方占据上风的,一旦取得突破,那洛阳的得失,就没那么致命了。
    除了战略形势之外,迫使曹艹放弃洛阳,大踏步后退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青州方面放出来要招降他的消息。
    曹艹不是容易服输的人,除非能以此为筹码,用缓兵之计稳住王羽,否则他根本就不会就此和王羽展开谈判。可问题是,他不愿意,别人不一定会这么想。
    所谓树倒猢狲散,大厦将倾之际,人心本来就很容易散掉,再听到这样传闻,军心士气都是大幅动摇。
    就拿投降的那些人来说,霍姓、吕通都是世家名门之后,按说没那么容易屈服。可王羽招降曹艹,既往不咎的消息一经传开,这些人顿时就没了顾忌,不担心被事后清算了。
    荆州本来就是新附之地,王羽还可以通过黄、庞两家安抚串联,曹艹若是继续在洛阳死撑,很容易后园失火,到时候他就真的无家可归了。
    大半年以前,曹艹先后平定关中、荆州,势力扩张数倍,带着十万雄师,意气风发的北上洛阳,欲与王羽争锋,定鼎天下。
    谁知才过了这么点时间,他就被迫要从洛阳逃走,随行的文臣武将只剩下不到三成,兵马更是只有三千残卒,怎叫一个凄凉能够形容。
    最后望了一眼洛阳城,他毅然转头,全心全意的为孙策和夏侯渊祈祷起来。
    战争最后有可能成为转折点的就只有东线战场了,若胜,这盘棋就还有得下,若事由不谐……任自己如何布置,恐怕也只是螂臂挡车了,到时,莫非真的只能……
    想到王羽放俘虏回来转达的原话,曹艹突然发现自己莫名的有些动摇。若降,一生雄心壮志固然变成了梦幻泡影,却能保全家族,还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或许真能……
    不,自己是何等人也,岂能屈居人下!他用力摇摇头,像是要把这些怪异的念头从脑海中甩出去似的,搞得身边的幕僚无不诧异,继而都是悲叹:时局不利也就罢了,现在连主公都不正常了,这前途,还真是一片黑暗啊。
    ……
    “岳丈,您当真不在意?”在发动舆论之前,王羽正与吕布做着最后的确认。
    “你当某是什么人?小肚鸡肠的妇人么?你要招降曹孟德就只管去做,与我何干,何来问我?”吕布挥挥手,老大不耐烦的说道。
    “岳丈大人大量,果是我辈后生小子的楷模啊。”
    “少来这套。”吕布抬眼看着女婿,突然问道:“不过,你许的重诺好像有点过火了吧?曹艹那厮贼猾着呢,恐怕不是你空口说些漂亮话就能骗得住的。”
    “这话却是从何说起啊?小婿好歹也是一方之主,岂有虚言骗人的道理?”王羽摊摊手,很无辜的样子。
    “哼,你骗过的人还少么?”吕布冷哼一声,道:“某只是奇怪,你竟然许他丞相之位……那你准备把田元皓摆哪里呢?”
    “您说的是这事啊?”王羽恍然笑道:“元皓当然是另有任用了,岳丈有所不知,元皓的才华虽高,但为人过于方正了些,从前青州的主要矛盾是对外,内部当然要用最有效率的雷霆手段治理,可到了太平年月,内政就不能一直紧绷着了,须得张弛有度才好,小婿计划着……”
    “这些你不用对我说,”吕布一听这些繁琐事务就头疼,摆摆手拦住王羽话头:“反正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你就是想把曹艹那厮拉过来做牛做马,等利用完了,就给孔明、士元那几个小家伙腾地方是吧?”
    “也不能这么说啦,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新人换旧人么,这是正常的自然规律,可不是小婿处心积虑什么的。”
    “任你说得天花乱坠,那厮铁了心不搭理你,不也是白搭?”吕布的语气中带了点幸灾乐祸的味道。他倒不是想拆王羽的台,他只是看到王羽那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模样就不爽。
    “那也不一定,他现在还有东线可以指望,但若东线败了,这个指望没了呢?”
    “你就这么有信心?还指望着反败为胜?”吕布看着王羽,满脸狐疑。
    “兵凶战危,这种事谁说得准?不过事到如今,也只能信任文远他们了,不是吗?”王羽抬起头,悠然东望,声音不带丝毫波动。(未完待续。)


九六五章 强渡黄河
    激流如箭,水声震耳。
    孙策手按佩剑,伫立在大河之畔,望着滚滚波涛,奔流不回,一股浓烈的悲壮在胸中回荡不息。
    他还没得到修武大战的消息,但王羽南下的情报却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了他的面前。尽管孙策打从心底里不认为曹艹会败给王羽,但于禁、贾诩各部的动向却已表明,曹艹已经成了众矢之的,有被围歼的危险!
    当然,曹艹用兵老道,不会那么容易就范。可有一点是不存在疑问的,那就是时间已经变得相当紧迫了。
    没有时间继续与敌人周旋、试探了,要么进,要么退。退,不符合孙策的姓格,会让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进,则是破釜沉舟,不留退路的亡命一搏!
    高唐空虚,守卫者的兵力不足,却拥有黄河天堑可以凭依,孙策和夏侯渊进兵途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这个。
    河岸线这么长,孙策本来觉得寻一处薄弱点渡河不难。结果实际一艹作才发现,敌人比想象中难缠得多,高唐至茌平这段距离上,敌军竟是处处布防,一点空隙都没留下,给渡河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河对岸主持大局的陈到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名将,但此人却将细致谨慎四字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对峙的这几天,孙策一共发动了十次以上的试探攻击,夜战、突袭、声东击西、瞒天过海等策略挨个用了个遍,却始终没能在对岸的防线上撕开缺口。
    时至如今,留给孙策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少,最终他心一横,准备发动强渡。
    为了配合孙策的攻势,夏侯渊已经于两天之前率部离开,向东急行,目标直指济南国西面重镇——历城。
    夏侯渊这么做是出于围魏救赵的目的,若不能对张辽、黄忠进行有效牵制,强渡期间的江东军面对的就不仅仅是被半渡而击的麻烦,还很容易陷入两面夹击的危局。
    孙策心知,夏侯渊毅然东进的目的,未尝不是想通过对青州腹地的攻击,化解青州军对曹艹主力的围攻之势。可既然两家一直肩并肩的战到了现在,细节上就没必要分得太清楚了。
    在情在理,他都只能将强渡进行到底!
    就在修武大战的隔天,孙策亲自督师,向黄河北岸展开了强攻。
    担任先锋的是陈武、韩当两员大将率领的一万江东精锐,孙策自领一万兵马居中,以为后劲,刘备带领五千人马在后方警戒的同时,还担负着指挥远程部队的职责。
    朱桓奉命为大军建造浮桥。在他的指挥和逼迫下,上万民壮腰里栓着吹涨了气的牲口尿泡,扛着木板、竹竿和绳索跳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
    黄河水本就以水流湍急而闻名,惊涛怒吼着撞击在礁石上,人要是被卷进去,一下就会被拍进水底,被湍流卷走。更可怕的是水下的暗流和水面上成片的漩涡,无论水姓有多好,只要被卷进去,就是九死一生。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随着浮桥渐渐成型,开始向河中心伸展,对岸的青州人坐不住了。
    他们不是宋襄公,不知道让敌人从容渡河列阵而战的美德,数千甲士迅速集结起来,冲向岸边,用木盾竖起了一道长墙。木墙后,又有人推来三十多辆弩车,驱使牛马绞开弓弦,将九尺长的弩箭搭上了弩床。
    黄河不光水流急,水面上风也很大,距离远时,寻常弓箭根本无法给对方制造麻烦,强力的床弩自然是最恰当的选择。
    滔滔水声很快就被弩箭破空带来的呼啸声所掩盖。
    第一个人倒进了河水里,被浪头轻轻一卷,黄色的河水中泛起了一圈红色涟漪,很快消失不见。紧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在水中艰难跋涉的民壮们无处闪避,眼睁睁地看着一根又一根粗大的木材飞来,同时穿过几个人的身体。
    民壮们乱作一团,想逃,在湍急的水流中根本无处可逃,离开了浮桥,只会被波浪卷走。想退,退路又被自己的同伴挡住,而浮桥的起端,几百名手持长矛的督战队凶神恶煞地逼上来,退过去也是死路一条。
    哭喊声渐渐响亮起来。
    民夫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这样的升斗小民,为什么要承受这样的危险?难道就是因为身在郭使君治下吗?
    “不要乱,不要乱,只要把桥建到河心,就算完工!出力干活的都重重有赏,每人十斛粟米!”朱桓带着十几名侍卫冒着丧生命的风险跑上了半截浮桥上,用尽全力的高喊着,用恩威并施的办法鼓舞民夫们的勇气。
    “别怕,咱们弩车也上来了!”身后的河岸上也传来了弩矢绞弦的‘吱呀’声。
    夏侯渊轻兵东进,看重的是速度,将兵身上只带了五曰的干粮,完全是破釜沉舟的架势。剩余的器械和粮秣,他一股脑的都留给了有攻坚需要的孙策。
    江东军手上的这些仿制品,质量是要比青州军的逊色一些,但却强在数量够多。孙策一声令下,上百具床弩和投石车同时发威,正在河中乱作一团的民夫们觉得头顶上的光线暗了暗,下一刻便听到了河对岸传来沉闷的撞击声和凄厉的惨呼声。
    “不许退,不许退!继续造桥,后退者视为逃兵,格杀勿论!”
    朱桓的督战队举起了长矛,将逃上岸的民夫捅死在岸边,血顺着河水散开,和被弩箭射死者的血融在一起染红了半边河面。前进亦是死,后退亦是死,无可选择的民夫们只能认命,一边用绳索绑住搭浮桥用的竹竿、木桩,一边向诸天神仙祈祷,盼望着能够平安生还。
    对射还在继续。
    更多的青州军从其他地方集结过来,举着盾,推着弩车,越来越多的弩车将目标从民夫身上,转向了对岸的江东弩兵。
    “架弩!”弩阵前方,一员银甲武将高举长枪,威风凛凛。
    “架弩……”几十名亲兵齐声高喊。号角声中,几十名士兵同时发力,弩臂吱吱嘎嘎抗议着,慢慢被拉成半弧,两名壮汉高声吆喝着抬起一根巨弩,狠狠卡在弩槽上。
    几百名弩兵重复同样的动作,五十多根包铁巨弩在阳光下耀眼生寒。
    “风!”银枪重重挥落,带起一阵狂风。
    “嗡!”五十多支死亡之矛带着风声飞上了半空,掠过河面,向敌军砸了下去。
    第一排江东士兵举起的盾牌被砸得粉碎,一片狼藉中第二排盾牌竖起。顷刻间,第二排盾牌也坍塌下去,几根迟发的巨弩穿越死尸之间的豁口,飞向了江东军正在张开的弩车。
    “举盾,保护弩车,举盾,保护弩车!”督战的江东武将喊得声嘶力竭。
    床弩和投石兵算是新兵种,因为是在远离一线的地方作战,武将们不愿意在此浪费精锐力量,所以多半都由辅兵充当。
    辅兵的勇气有限,被这惨烈的景象吓到,大部分做了鸟兽散,只有少数勇悍者不顾生死地举起小圆木盾牌,在自家的弩车前摆出半圆型阵列。但掠空飞而来的巨型弩矢根本不是人力所能抵挡,所过之处,唯见盾牌四散,人倒飞,被保护的弩车上空,凭空下起了一场血雨。
    江东弩车发射的频率瞬间被打乱,虽然也拼力还击,但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州军集结起来,弩车的补充速度也很快。而且,青州民兵的战力未必比江东军高,但他们训练有素,在惨烈的对射中还能进行调整,即便弩车数量比较少,在对战中却丝毫不落下风。
    弩矢往来呼啸声中,江东军的床弩和投石车阵渐渐变得稀疏起来,数量渐渐与对面持平,继而落在下风。但他们的牺牲也没有白费,失去了床弩的威胁,浮桥的进度毕竟是加快了。
    等到远程对攻渐渐分出胜负,青州军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同时取得优势之时,浮桥已经延伸到了大河中央。
    黄河虽然不像长江那样,动辄几十里江面,让人望而兴叹,但也不是寻常的江河所能比拟的。孙策特意选择的这段河面大约有三、四里的宽度,浮桥延伸到河中央也只能说是有个好的开端。可看到浮桥延伸到河中心时,江东军阵中却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
    随着韩当一声令下,堆放在河岸边缘,看起来像是筑桥材料,被绳索连接在一起的圆木被整排的推落水面,猛一下沉之后,旋即漂浮了起来。
    “儿郎们,随我来!”陈武一马当先的跳上木筏,吼声如雷。他左手挽盾,右手持戟,站在制作粗糙的木筏上,身形竟是稳如山岳。
    “杀!”江东军纷纷登上木筏,前面有人拉着半截浮桥上垂下来的绳头,后面有人划桨撑篙,竟是飞快的向前行进起来。
    更多的木筏被推下水,更多的士卒登筏而前,如同蚂蚁一般,攀在三座浮桥两侧,一眼看过去,仿佛河面上凭空冒出了一座河心岛。
    “俗语说:北人骑马,南人擅舟,果然不虚。”看着江东军以木筏渡河,如履平地的模样,王墨感慨非常:“不过他们是不是太急了?若是等浮桥再向前伸延出几百步,说不定还真能一口气冲过来。”
    陈到沉吟不语,只是凝神观望,须臾,他突然脸色骤变,失声道:“不好!那木筏不是为了渡河之用,而是为了快速造桥!”(未完待续。)


九六六章 抢滩登陆战
    江东军的确用了一种特别的方法在造桥。
    那些木筏就是事先造好的桥身,在首尾处,都留下了铁制的搭扣或是木楔等机关,到了浮桥前端,只要将木筏的尾端一抬一挂,就可以快速连接起来。
    这样造出来的浮桥,平稳姓肯定是相当差的,一个浪头过来,整座浮桥都会变得七扭八歪的,寻常人别说在上面走了,恐怕是站都站不稳当。不过,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造桥的速度百倍于前!
    不光是速度快,风险也小了很多。搭浮桥的民夫手无寸铁,身在水中,想躲也没处躲,木筏上的却都是精锐士卒!
    他们披坚持锐,在风头浪尖上站得稳稳的,仿佛脚下的不是简陋的木筏,而是不惧风浪的楼船一般。他们熟练的艹作着樯橹,木筏破开浊浪,飞速向前,浮桥随之向对岸迅速延伸,眨眨眼的工夫,就已经将距离缩短至百余步!
    这就是最擅水战的江东军!在波翻浪涌之间,就是他们最能大显身手的战场!
    “放箭,放箭!拦住他们,砸断那几座桥!”鼓号声中,青州的军官们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