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光是这些还不够。
三弟如今尚在青州军中,但刘备有信心,只要自己的消息传入对方耳中,那个三弟就会兼程来投,只要王羽不痛下杀手,拦是肯定拦不住的。
他意识到的不足,不是张飞的问题,而是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通过和王羽的暗中较量,刘备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在战阵上,他其实并不比青州差太多;韬略上,差距应该也不会大到天差地别的地步。之所以一败涂地,别说还手,连具体失败的原因,都是事后才总结出来的,关键就在于情报和大局观上的全面落后。
这种缺陷,想要弥补可就难了,不是一两个有财有势的投机者就能解决的。
好在,在惨败之后,上天似乎都在垂怜自己,接二连三的为自己提供了机遇。先是在彷徨无依之际遇见了关定,随后又在抵近观察战场时救下了许攸……重整旗鼓的希望,和弥补缺陷的希望,竟然同时出现了!
谁敢说自己不是天命所归?
这一刻,刘备眼前一片光明。
四五五章 震动与变局
前途很光明,但道路无疑是曲折的。
想招揽许攸的难度,跟收服关定这样的土豪,完全不能同日而语。后者只需摆个礼遇重视的姿态出来,就令其足以感激涕零,死心塌地了;对前者,就算有救命之恩,也不足以成为可靠的凭借。
许攸毕竟是老资格的名士,在投效袁绍之前,就曾策动废立天子这样的大事,其后又在天下第一强雄的冀州幕府中担当重任,眼界是极高的。刘备虽然不会妄自菲薄,但也知道,自己这点身家,在许攸眼中,就好比草台班子一样不起眼。
比起给自己当军师,许攸有很多更好的选择,比如兖州的故交曹操、荆州的旧识刘表、甚至盘踞淮南的袁术,同样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许攸的才华,在这几路诸侯的幕僚之中,也许算不上拔尖。但与冀州打了这么久的交道,刘备很清楚,许攸不仅仅是个幕僚而已,他手中掌控着袁绍的情报网!
那是个巨大的网络,就算袁绍的势力崩溃,也不会随之消失,只要许攸这个中枢还在,保全其中一部分,是很容易做到的。
有了这个资本,许攸无论投靠哪方势力,至少在一开始,都会受到极高规格的礼遇。
特别是对于一穷二白的刘备来说,若是能招揽到许攸,他差不多可说是完成了乌鸡变凤凰的巨变,直接鸟枪换炮了。
所以,他不惜冒着青州轻骑随时会出现在魏郡的风险,也要在关家庄停留,并非为了过年,而是为了等许攸从外界收集到需要的情报之后,做出最后的决断。
今天正是除夕夜,同样是许攸找到的密探,将最新情报交付给许攸的一天。同样的,今天也是,能否留下许攸这个重要人物,完成起兵至今,最为重要的一次飞跃的至关紧要的一刻!
怀着不尽的忐忑与期待,刘备强作镇定,与关定寒暄礼让,推让之下,最后反倒是将许攸推上了首位,他和关定左右相陪。
不回避关定,也是笼络的方式之一,这可以让对方感到很受重视。毕竟接下来的说服工作,无论成功与否,都会涉及到很多天下大势与机密。
与闻机要,本就是示好的不二法门。
就像是刘备观关定一样,刘备的心思,同样没逃出许攸的眼睛。长于阴谋诡计,许攸洞悉人心的本领虽然不如贾诩,但也是在水准以上的,刘备也没刻意收敛,他当然不会看不出,刘备的招揽之意。
实际上,他对刘备本来也有些好感。
救命之恩还在其次,许攸最大的弱点就是好虚荣,在袁绍手下,名士太多,其实不怎么显得出他来。偶尔一起吃个饭,在袁绍来说,就是很大的恩宠了,可对许攸来说,多少有些不足。
刘备虽然落魄,但态度可比袁绍端正多了,他将许攸推上首位,自己坐在下首相陪的行为,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许攸相信,以自己的资本,走遍天下,应该都能受到礼遇,但今天这种待遇,恐怕只有在刘备这里才能获得。
虚荣心被满足,极大的增进了许攸对刘备的好感。
这当然还不足以成为决定性的因素,真正让许攸产生动摇的还是郭嘉的横空出世。
刚踏上逃亡之路时,许攸的目标就是曹操。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尽管用淳于琼吸引走了追兵的注意力,但恶劣的天气却对许攸的逃亡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虽然被刘备救下,保住了性命,但时间上毕竟是耽搁下了。
郭嘉有多大本领,许攸还真就不清楚,但毫无疑问,郭嘉的出现,会使得他在兖州重要性比预期中大幅下降。
曹操铣足徒步往迎,普通人只会觉得这是曹公求贤若渴,会拿他和握发吐脯的周公旦相比较。但在许攸这样的明眼人看来,曹操就是在为这个年轻人上位造势!
郭嘉太年轻了,就算真有才华,也很难服众,但曹操搞了这么一出,就可以将内部的异声压下去了。主公都做到这份儿上了,谁再起刺儿,不就是和主公过不去吗?主公的眼光还没你强么?
其实,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关张的身份特殊,想让这二位不言语,总还得经过一番明争暗斗才行。但在目前的兖州军来说,曹操此举,算是彻底奠定了郭嘉二把手的地位。
对王羽来说,这是个极大的遗憾,可对许攸来说,这相当于一扇大门的关闭。
有了郭嘉,他想凭借谍报方面的长项上位就不可能了,荀彧、戏志才经营数年的情报网虽然比冀州的还差点,但差距也不是太大。郭嘉如果真有胜过戏志才的才干,用不了多长时间,这点差距也就补上了,不足为凭。
如果按部就班的来,许攸都不敢去想,自己在曹操幕府的排序将会是第几位了。前面至少会有郭嘉、荀彧、程昱、满宠……光是许攸知道的,就有十位以上,再加上一些隐而未现的,和潜在的……许攸只觉未来一片灰暗。
他能想象到,自己到了兖州后的未来。
开始会受到隆重接待,但情报网肯定没办法保留在手里,开始的礼遇,不过是为了顺利交接罢了。等交接完毕,受重视的等级就会直线下降,虽然他还有其他底牌,但终究无法摆脱成为一个普通幕僚,与诸多名士竞争的命运。
这绝不是许攸想要的。
至于投靠其他诸侯……许攸不觉得事情会有多大变化,河北太危险,不予考虑;刘表、袁术等势力的权力框架都已成熟,他压根就没有插足的余地;刘焉、刘繇之流所在太过偏远,顶多就是个土皇帝罢了;徐州和青州关联太密,难不成他要去投靠董卓不成?
就算是董卓,他也没办法成为二把手啊,人家还有个智计高超的女婿李儒呢!
转了一圈,许攸最终发现,刘备其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没错,刘备的势力很弱,但那是在没有自己之前,有了自己,肯定就不一样了啊!
想到这里,许攸有了成算,打断刘备谦虚求教的那些场面话,笑问道:“愿闻将军之志。”
刘备一听,知道关键时刻到了,当下抖擞精神,倾诉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刘备这话很务虚,没几句实在的,就是场面话。对关定这样的围观众来说,倒是很有蛊惑效果,一听就知道,这是个有大志于天下的。但对许攸来说,其中最重要的只有一句,刘备自承‘智术浅短’。
普通人这么说话,应当是自谦没错。可刘备是个枭雄之人,一言一行,都是有深意的。如果许攸没料错的话,刘备的潜台词就是:备不擅智计,一切将以先生之意为准。
许攸当然不会因为一句潜台词就洋洋自得,他有野心在曹营占据一席之地,自不是没有来由的,比起引起曹操的重视,折服刘备就容易得多了。
“自董卓为乱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袁绍之所以势强于王羽,却反被克之,概因不能用人也……如今王羽拥强兵十万之众,雄踞山海之间,天下诸侯纷纷退避,此诚不可与之争锋也。河北不能立足,未知将军欲往何处?”
刘备沉吟半晌,迟疑道:“江东可乎?”
此时与历史上他三顾茅庐时不同,刘焉、刘表雄踞一方,锋芒正盛,远谈不上可以轻取。曹操占据兖、豫,袁术占淮南,关中的董卓拥兵十万,都不是什么好对付的目标,想来想去,也只有江东算是个空白了。
“将军差矣!”许攸就知道刘备说不到点子上,就等着出言更正呢。
“将军欲往江东,想必是因与刘正礼同宗的缘故。然则,将军可知刘正礼性情否?那刘正礼身份虽高贵,但气量却狭小,将军当日与王羽并肩作战,刘岱因此而没,攸知此事与将军无关,但刘正礼会怎么想?就算勉强接纳,将军在江东还想有甚作为吗?”
刘备大汗淋漓,当下起身,一揖到地,满面诚恳的求教道:“备自知智计远逊,不想管窥之见,竟大谬至此,敢请先生有以教我。”
他这话其实也是言不由衷,去江东什么的,本就是他随口说说,他若是当真想清楚了去向,就不会在关家庄逗留这么长时间,怀着最后一线希望,等着看王羽和袁绍两败俱伤了。
正是因为迷茫,他才在冀州徘徊不去,但通过几天的相处,和从前的听闻,他多少知道了点许攸的性情,说白了,这人就是名士范儿特别大,和他交往,就得使劲往上捧,越高越好。
自己把脸送上去让人打,其实也是捧人的最佳方式之一,效果很好的。
“河北大战之后,天下大震,世人只见青州兵锋之强,慑于其威,连曹操这样的强雄,也大有逼其锋芒之意,风头可谓一时无两。然而,很少有人看到危局之中潜藏的机遇,蒙明公不弃,厚加礼遇,攸不才,敢请明公听我一言,容攸为明公指点一条明路!”
许攸语气极大,也不甚恭敬,但刘备脸上的诚意却愈发浓厚了。
他再次起身施礼,然后干脆就那么站着了,口中高声道:“备洗耳恭听。”
(未完待续)
四五六章 一语破迷津
这一次,刘备并非做作,他是真的被许攸的话震住了。
河北大战前的王羽,给他带来的威压,就已经相当大了。而在河北大战尘埃落定的现在,青州庞大无比的身影,就像是将整个天幕都遮盖住,将世间万物都笼罩在了其身影之下了一样。
天下虽大,刘备却只觉四处都是阴影,找不到一线希望的曙光。
事实上,王羽的势力并没有扩张到这种地步,就眼下来说,王羽甚至连河北都没办法完全控制。不管他用什么办法解决与公孙军合并的问题,招抚黑山军,压服刘虞,都不是一时三刻能做得到的。
可是,在饱受重击的刘备眼中,王羽就是这么可怕,让他避之而不及。
他观点也未必就夸张了,一个周边没有强敌牵制,获取了充足发展空间的百战名将,在争鼎天下的群雄之中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
而尽管刘备不太明白缘由,但他很清楚,自己是王羽的重点盯防目标,从一见面开始,对方就对自己严加方法,诸多限制。纵然偶尔有放松的空隙,事后的事实也会残酷的向他验证,那不过是陷阱罢了。
可以想象的是,只要他出现在王羽势力范围的周边,肯定会重复先前的悲剧。可若想远离势力大涨的王羽的影响,却又谈何容易?
关中肯定不能去,董卓是公认的国贼,他无论如何也不能去投奔。除此之外,相对安全的就只有荆州、巴蜀和江东了。当然,投靠曹操也是个办法,可问题是一样的。投靠这些已经稳固了统治的势力,势必会错过群雄逐鹿之初的混战,没了先机,以后就更难翻身了。
思来想去,他也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所以在许攸发问的时候,他只能以去江东来搪塞。
结果,许攸在否定了他的对策之后,居然说另有明路指点给他,这叫他如何不惊喜交集?
“拿舆图来!”许攸说得兴起,大袖一挥,指挥呼喝,大有狂士之风。
此刻谈的关乎刘备的前程,闲杂人等自然早就被赶开了。关定毕竟是主人,刘备反应也很快,以目示意关羽,令其去拿图。
从许攸坐上主位之后,关羽的眼神就有些不对劲。这会儿见此人叫嚣呼喝,俨然颠倒了主从尊卑之位,他更是大为恼怒,别说听吩咐去拿图了,能按捺着不把这长得人不人、鬼不鬼的家伙揪下来揍扁,已经是看在刘备的面子上了。
见刘备示意过来,关羽当下就想爆发,他最看重的就是忠义。自家兄弟好歹救了这人的性命,没让他葬身在冰天雪地之中,就算单是从这层关系说起,许攸也没有嚣张的理由。
然而,看到义兄凝重中带着恳求之意的眼神,关羽的怒气却又爆发不出来,只能是硬压了回去。他在心下长长的叹息一声,无奈起身去了。
谁让大哥有大志,又不肯屈居人下呢?其实,在鹏举麾下也未必就……真羡慕翼德啊!能在那样的大战中绽放光彩。男子汉大丈夫,不就是应该在面对外虏之际,挺身而出,奋勇而战的吗?
这许攸在袁绍麾下时,就做了许多蝇营狗苟之事,当年更是大逆不道,起了废立之心!据说此番勾结匈奴胡骑,也是此人力主而为之,人品如此低劣,纵有些才学,又岂能倚之为臂助?
心中虽有千般不爽,可关羽毕竟是以义兄的看法为重的,刘备既然认可许攸,他也只能暂时充任仆从走上一遭了。
等候在外的是关定的幼子,此子沉稳的行事风格,甚得关羽的欣赏。同时,关羽也意识到了关定似乎有向义兄推荐此子的意图,住在庄上这些天,他也不吝于多加指点,对方学的很快,在短短十余天内,武艺比之从前,大是突飞猛进。
两人的关系也变得越发融洽起来,至今无子的关羽,对关定暗示的,收下这个义子的提议同样很有兴趣。
向关平吩咐一声,后者迅速领会意思,自去关羽房中的行囊里取舆图,而关羽则留在门口,听里面的对话。
许攸虽然喊着拿舆图,但他兴致一起,却又哪里等得及,就在关羽出门这会儿功夫,他已经长篇大论的将河北的形势分析过了。
“……王羽肯定不会强并公孙瓒,否则青州军必然会陷入主忌臣疑的境地,偌大势力迟早分崩离析;对张燕倒是没有这种顾虑,但黑山军与青州主力的距离过远,想要施以重压,也不是一时三刻能做得到的;更何况,刘虞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
“因此,不管近期如何表现,未来两三年内,王羽的主要精力一定会牢牢被牵制在河北!尽管三五年后,他有可能全取河北,进而挟众全力南下,问鼎中原,但毕竟是几年之后的事了。这段时间,就是有志于天下者,辗转腾挪的机会!”
“明公要顾虑的,不是避开王羽的全部势力范围,只须避开他的主力所在即可,也就避开河北,尽快取得一方立足之地,发展壮大……”
饶是对许攸为人颇为鄙视,但关羽还是被许攸的论断折服了。
大哥常挂在嘴边,据说是出自于鹏举的那个新名词——大局观,似乎正被许攸淋漓尽致的讲述出来。
就在这时,关平带着舆图回来了,关羽心有所系,无暇多说,正要接过舆图,转身入室,可手才伸出,心中忽然一动,想了想,沉声吩咐道:“平儿,随我来。”
关平似乎吃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