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理。”赵云点点头:“小弟也听说过,当初袁绍屯兵河内时,就与匈奴于夫罗交好,不过胡人性情多变,只重眼前之利,在袁绍入冀州后,曾一度叛之,挟持了河内张杨,试图占据河内,进逼魏郡,最终却被麹义击败。胡人性情如浪,对打败过自己的人尤为敬重,此后变得极为服帖,大哥的猜测,确是极有可能发生。”
“是吧,是吧?”赵云附和自己的想法,太史慈这下乐了。
“你再想想,袁绍放狼烟,就代表他还有一定的残余实力,可以坚持。不过,匈奴人为了隐藏行迹,肯定躲得比较远,八成不在清河郡内,很有可能是在阳平郡!消息往来,再加上路途上的时间,袁绍能不能坚持住还是两说。”
“确是如此。”赵云认同这个观点。
如果袁绍能在夜袭中保住辎重不失,那就是说明主公的夜袭是以失败而告终的,顶多只能算是骚扰,起不到决定战局的作用。
相反,夜袭如果成功了,袁绍就算勉强保存下了一部分残军,也不可能拥有大量补给。因此,青州军要解决敌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围而不攻,用不了几天,袁军就变成饿殍了。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倒是将平原战场的情况猜了七七八八。
“主公那脾气,肯定舍不得让弟兄们舍命强攻,但他又确定不了,匈奴人到底什么时候能赶到战场。若是来的晚还好,若是袁军还有战斗力的时候,胡骑就出现了,那就麻烦了,还不如先解决了袁绍再说呢。”
太史慈总结道:“所以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时间!胡骑要来,要么走郡城那条路线,要么走聊城到博平那条路。匈奴人都是骑兵,普通的斥候就算迎上去,也未必逃得出来,逃出来了,消息也不可能很及时,所以……”
赵云惊叹:“大哥你想的真远啊。”
太史慈得意洋洋:“那当然了,为国出力,不暇谋事,说的就是我了。”
赵云一脸郑重的提议道:“既然如此,请大哥先回营报讯,小弟往南面探探。”
“诶?”太史慈笑容一僵,继而怒道:“凭啥我回营,你去探查敌情啊?莫非你觉得翅膀硬了,武艺比我高么?不成,某可不信这个邪,元直那个鬼精鬼精的家伙到处捡漏,抢人风头也就罢了,子龙你这个老实人怎地也要学坏?你要去可以,且先赢了某手中的枪戟!”
赵云不慌不忙的一拱手:“小弟的武艺,自然是比不上大哥的……”
“算你识相,其实你的武艺也很了得了,顶多也就差我那么一点点,好吧,就算你武艺跟我一样高强,不过我是大哥,长幼有序,哪有弟弟跟哥哥抢风头的道理?做弟弟的,要知道谦让,你若不明白这个道理,倒是可以向文举公请教请教。”太史慈絮絮叨叨的说着。
“不过,探查敌情这种事,看的可不光是武艺高低,最重要的是……”只听赵云话锋一转,眼神也是一转。
太史慈顺着赵云的眼神一看,心中大叫糟糕,赵云用眼神示意的,可不就是两人胯下的战马么?
武艺还不好说谁高谁低,但这战马么……赵云那匹可是公孙瓒的玉花骢,神骏非常,就算遍数整个青州,顶多也只有主公那匹乌骓马可堪一比了。自己的黄骠马虽然也不差,但比起玉花骢,那根本就不在一个档次上,没法比啊。
“子龙啊,你真是……”太史慈有气无力的叹了口气,悻悻道:“也罢,你去也好,某去大营等着。唉,遇人不淑啊,一个两个,都是爱抢风头的,我这命啊,咋就这么苦呢?”
“大哥……”赵云心里有些过意不去。
要说他贪功吧,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主公对他那么看重,他却从来没主动讨过官职,对出镇一方,独掌一军也没表现出很强的欲望。但一有仗打,他恨不得参加所有的战役,每一仗都冲在最前面。
老实说,赵云并不是很理解太史慈的心理状态。
某种程度而言,自己这位大哥似乎就是单纯的争强好胜,寻求挑战强敌的刺激。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怪异的性格呢?
“主公应该会有妥善安排吧?”半是宽慰,半是猜测,赵云如是说道。
“得了吧。”太史慈一脸的不以为然,悻悻然道:“主公会怎么安排,你当某不知道吗?他肯定会说,他有个很重要的任务,非能独当一面的上将不可,然后……”
(未完待续)
三九六章 泰山之危
当夜,平原大营。
“有个很重要的任务,非能独当一面的上将不可……”正如太史慈所料,见到王羽没多久,他就听见了那熟悉而亲切的话语。
他撇撇嘴,接茬道:“臧霸,是臧霸吧?不用说了,主公,您肯定又想忽悠我去守后路了。”
“呃,居然被你猜到了。”王羽微微一滞,然后瞪了一边偷笑的贾诩一眼,喝道:“有何可笑?”
借着这个空当,他回想了片刻,然后想起来了,当初黄巾军大举攻入泰山时,他已经用过同样的说辞了。显然,太史慈已经吸取教训,不肯上当了。
同样的招数,果然不能反复用啊,王羽在心里暗叹一声。
心念电转,转过身时,王羽已经换回了那副和蔼可亲的模样,继续忽悠:“子义,这可是很重要的任务,非你不可!”
太史慈把头摇得跟拨楞鼓似的,只是不信:“不是有元直在吗?有他在,区区泰山贼,怎么可能讨得了好去?某可不去,元直那人鬼精灵得要命,跟他一起做事,只有被他使唤着做苦力的份儿,风头都被他抢光!”
听出了太史慈语气中浓浓的怨念,王羽大奇:“子义,你们不是和好了吗?都结拜了,怎么还这么……”
“嗨,主公您这就有所不知了,哪是什么结拜啊!子龙与某意气相投,结拜固所愿尔,可那元直……诶,当日的棋局,某不过是想借子龙的本事压他一头,挫挫他的锐气,谁想到这人没脸没皮,顺着杆就往上爬,某这也是马失前蹄,一步错,步步错啊。”
看着太史慈一脸憋屈的表情,听着他无可奈何的语气,王羽和众人无不莞尔,这莫非是一物降一物,又或恶人自有恶人磨么?
好吧,太史慈算不上恶霸,徐庶也只是擅长把握机会,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不过,徐庶此刻面临的局面,的确不容乐观。
笑了一阵,王羽略过了这个话题,太史慈不愿意去,徐庶那边的形势错综复杂,也不是多一员猛将,难题就能迎刃而解的。
王羽不说,太史慈自己却又送上门了,他主动问道:“主公,元直那边需要援军?形势莫非很糟糕么?”
王羽看看太史慈的脸色,发现他虽然努力做出一副满不在乎的表情,可眼神中的关切之意,却难以掩饰。看来那个有些玩笑似的结拜,并不像某些人嘴里说的那样无所谓,也算是弄假成真了吧?
这样也好。
“元直那边,的确有些棘手……”王羽点点头,说起了后方的战局。
臧霸在前世的历史上,并不是什么有名的人物。这人虽然有雄踞一方的实力,但始终没有争鼎天下的志向,可以说是有自知之明,也可以说是胸无大志。
要说他的基础条件,可比刘备强太多了。
本身就是豪强出身,在泰山郡颇具声望,其后在对青徐黄巾的战争中,更是立下了不少功劳,顺利得了官职,并且积累了相当的实力,进而在琅琊国站住了脚,获得了相当大的一块地盘。
不过因为没有大志,所以他始终没进行过任何扩张。前世的徐州,在陶谦去世后连番易主,每次他也都像是看清大势了一样,从容易帜,但始终都是听调不听宣,出工不出力。
正因为知道这人的经历,所以王羽没怎么将其放在心上,觉得这个墙头草就算有不稳,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麻烦,顶多就是被他抽冷子劫掠点财物罢了。
当然,王羽没在第一时间剿灭臧霸的原因还有很多,后者毕竟是徐州名义上的武将,贸然越境,可能会影响青徐二州的关系。
另外,臧霸名为泰山贼,实际上的确是山贼,剿灭这么大股的山贼,需要动用的军力,和消耗的时间都是王羽很难承受的。
更重要的是,剿灭臧霸,能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少了,为了区区一个琅琊国,徒耗军力资源,实在不怎么划算。如果臧霸再祭起游击战的法宝,占下来的琅琊也是永无宁日,那就更是得不偿失了。
根据臧霸的经历,王羽认定,对其应该暂时采取守势,等到河北局势明朗,大势已定,此人八成可以直接收服。
历史上曹操打败刘备、吕布,占据徐州后,臧霸就望风而降了。王羽不觉得自己的实力会比曹操差,对臧霸的威慑力也不应该比曹操低。曹操攻徐州,臧霸一直出工不出力,现在他没道理和自己拼命才对。
可事实证明,光是有先知的本领,对细节的了解不足,就会变成很致命的缺陷。
曹操和臧霸的关系,远非表面上那么简单。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曹操的老爹携全家避祸,去的正是琅琊国!而陶谦与曹操的敌对关系,却是在二袁分别拉帮结伙之后,就形成的。而琅琊国却是徐州辖下,曹嵩好歹是当过太尉的人,这点关联岂有看不出之理?
陶谦为人虽厚道,可对曹操的战事一直不顺利,他怎么会一点抓人质的念头都没有?之所以没行动,只是因为有人保着曹嵩罢了。
因此,袁绍开始联络臧霸的时候,臧霸只是暂且答允,还是保持坐山观虎斗的态势。当曹操遣戏志才入琅琊后,他才真正变得蠢蠢欲动,并切实的采取了行动。
曹操的权势当然不如袁绍,臧霸行动的时机,也与王羽抽空了青州的兵力相对应。可即便如此,曹操因私人交情,对臧霸产生的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王羽搞不清楚曹操和臧霸到底什么时候结下的友谊,但曹操从游学天下,到就任济南相,走过的地方着实不少,与臧霸有接触也并不奇怪。
济南国与泰山郡,其实就是近邻。
有了这层关系,戏志才在泰山贼内部发挥的作用,可就不寻常了。
他不是只能提提建议,让人参考的客卿;也不是遇事只能苦谏,受不受采纳,全凭别人心情的幕僚;而是可以替臧霸做主,决定泰山贼攻略方向的举足轻重的重要角色。
对手是臧霸还是戏志才,青州方面的压力绝对是不一样的。
对付臧霸,王羽的防御方向主要是北海。这里的社会构成相对简单,只有屯田的民众和青州的官吏,臧霸可以放手大抢,无所顾忌。
泰山贼前期的军事部署,也确实是冲着北海去的。
可戏志才到了琅琊后,泰山贼的战略重心迅速转移,行动也变得果决起来。得到王羽挥师北上的消息后,戏志才果断采取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了泰山。
没错,就是泰山。
这是个颇为出人意料的选择。青州新政并没有覆盖泰山郡,当地的穷苦百姓可以自由移居到青州屯田,王羽对豪强则是秋毫无犯。用后世的名词来形容,青州和泰山就是一国两制。
这项制度,极大的安抚了泰山豪强不安的情绪,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泰山豪强都是坚决的站在青州一方的。
有这些豪强在,攻略泰山就不是个好主意。
豪强的坞堡甚至比很多县城还高大坚固,豪强的私兵更是忠诚,会为了主家的利益奋战到死。相比空虚而富庶的北海、东海诸郡,泰山无疑是块硬石头。
而且,泰山郡的战略价值也远比不上北海。
北海若失,治所临淄就会受到威胁。青州文武的家眷,都集中在临淄,一旦有失,那就和关羽被吕蒙偷袭江陵一样了,再强的军队,也唯有分崩离析的下场。
攻打北海,能极大的牵制青州军。
而泰山却没有这种价值,就算真的丢了,也就是损失一块地盘罢了,还是相对不怎么富庶的地盘。在王羽的战略构想中,泰山就是个缓冲,防御兖州方向军事压力的缓冲。
“那,还有什么可棘手的?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弃了,回头再找臧霸那贼算账呗。”太史慈挠挠后脑勺,颇为不解。
泰山的战事可能会进行很长时间,可河北这边的胜负,在短期内就能分出。到时候不须太多,随便派遣那一营回师救援,区区泰山贼,还不是只有望风披靡的份儿?
“哪有那么简单?”贾诩苦笑出声:“臧霸在泰山,还是很有些人脉的,我军强势,地方豪强固然不得不从,可我军内部空虚,这些人未尝不会动心思从中取事,迎合臧霸。臧霸夺取泰山的过程,未必如想象中那么漫长。”
太史慈眨眨眼,显然还没想通,臧霸占了泰山有什么好可怕的,青州在泰山的投入相当有限,除了书院需要搬迁之外,好像没有任何其他麻烦。
再说,很快不就能抢回来了么?
贾诩继续解释道:“夺回泰山,可能也比想象中艰难。臧霸固不足虑,可他既然愿意为曹操火中取栗,很可能就已经下定了决心,要用泰山作为礼物,找个新靠山了。”
“是曹操?”太史慈明白了。
贾诩点头:“是曹操!这样一来,就算我军取得了河北之战的胜利,临淄也会随时都处在曹操的威胁之下。同时,我军与徐州的联系,也彻底被切断了,战略态势将变得极为恶劣。”
“啧,元直这下,果真是麻烦了。”太史慈咂着舌,皱起了眉头,发愁了。
(未完待续)
三九七章 黎明之前
太史慈知道为什么自己说不想去,主公就默认了,徐庶那边的情况很复杂,不是单纯靠一两个猛将就能解决的。
泰山贼的背景相当复杂,从臧霸身上就可见一斑,说是贼寇,但他们和地方豪强的关系可谓千丝万缕,藕断丝连,不是那么容易就能理清楚的。
若是臧霸攻向北海,威胁可能更大,但应对起来却很简单,甚至可以直接照搬自己在清河使用的战法——凭借深厚的群众基础,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然后寻找各个击破的机会。
徐庶手上没有轻骑,可在北海那种地方,特战队的发挥可能比轻骑更好。
面对这样的战法,泰山贼的表现不会比张杨强太多,即便给青州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徐庶和田丰合力,也能撑到主力回援,到时候就是臧霸的死期了。
可在泰山,这仗就复杂了,徐庶甚至搞不清,到底谁是朋友,谁是敌人。
主公对泰山豪强还不错,但也就是不错而已,这年头,豪强支持某位诸侯时,多半都有着相当高的期望的,比如从龙之功什么的,而不是单纯的家里出几个普通官吏。再加上泰山贼和地方豪强千丝万缕的关系……总之,豪强八成是靠不住的,支持王羽的百姓又有很大一部分移居到青州去了。
想要给徐庶有力的支援,要么调遣一支部队回去,要么王羽亲自走一趟,可这两个办法,无疑都是行不通的。
就算没有匈奴人的威胁,削减平原的兵力也很危险。河北大战打了这么久,好容易把袁绍打到山穷水尽了,这要是让他带着一万多残兵突围了,天知道仗还得打多久。
毕竟是四世三公的大世家之子,只要留住了本钱,想翻本也不是不可能的。
“干脆,不管匈奴人到底来不来,咱们先解决了袁绍的残兵好了。”在复杂局面中抽丝剥茧,并非太史慈所长,他的风格就是直来直去的解决问题。
以他想来,袁绍收拢的残兵,应该没多少战斗力了,强攻虽然会有不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