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科生- 第2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一次朝鲜被倭国揍,都是哭这一张柿饼脸来求中原救他,从来没见他自己欺负过倭国一次的。历史上的朝鲜,一旦强一点倒是喜欢跑过来闹事的。

    这一次,朱由检决定换一种方式干涉朝鲜和倭国之间的事。

    “朕愿意帮助朝鲜国训练士兵,提供战舰租赁,鼓励朝鲜打回去。这样吧!作为替人出头的出场费,朕只收取战争红利的一半儿,一切以战争中实际获取的收益为基准。”朱由检一副很慷慨的表情。

    废话,大明现在不是傻子,没有实际好处的事,我们坚决不干。

    想让大明再无私出兵,也不看是什么时候。说句不好听的,如果朱由检现在正打算靠明军一家的力量彻底解决日本问题,恐怕整个大明全国动员不说,一样会被战争拖垮。

    日本就是一个漩涡,想想二战日本的动员能力,一直到挨了米军大炸器才停止。

    这个时代大明没有这种大炸器,如果去打日本,非被拖死不可,怕是要用尸山血海去堆。

    实际上朱由检认为,中华想要彻底解决日本以及东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促使朝鲜半岛先去进攻日本,然后等到朝鲜消耗掉日本一半的实力之后大明再出手,东亚问题就一锤子解决了。

    但是,这个前提几乎实现不了,因为朝鲜半天从来没硬起来过。

    但是这一回不同,朱由检决定帮朝鲜硬起来。现在的大明,已经是不如热兵器时代,而朝鲜还是有一定人口基数的。大明的技术和装备,武装朝鲜农夫,还是可以去锁国的日本岛上横着走一回的。

    一个月之后,朝鲜国主回信:朝鲜国愿意先由大明帮助训练五万新兵,也原则上同意租赁大明的战舰。但是,他们不敢打出找倭国发动战争这个借口,只愿意借剿匪的名头出兵。

    “窝囊废,这点胆子都吓怕了。去告诉朝鲜,少于二十万兵,朕就赖得派人帮忙了。”朱由检气坏了,只怕这朝鲜国自己还没见过十万兵马是什么概念吧!

    没有二十万人,还是别指望能打日本的。

    朝鲜确实没见过十万兵是什么概念,关键是他养不起啊。但是朱由检会忽悠,朝鲜养不起,可以从倭国抢粮食啊。

    实际上日本的粮食产量也不高,按说东亚的地盘上,真正的粮食主产地,还得是东北的松嫩平原。

    “实在不行,可以让朝鲜国再出二十万劳力,帮助我们开发东北,以五年为合同期限。他那二十万兵的资金我替他出了。”朱由检也是急了,什么事都敢想。

    “皇上,朝鲜人要是出了二十万青壮,再有二十万兵,万一对东北垂涎……”李岩赶紧在一旁提醒。

    “哼!朕要这些天去的地方是辽东的矿区,他们要是敢有异动,朕敢让这二十万青壮埋进万人坑。”朱由检转脸就是一双冷冰冰的神情。

    东北大开发还真不是靠二十万劳力就解决的事,起码最适合先期开发的辽东,光是基础工业就需要大量的劳力。

    只有辽东的基础工业基地建立起来了,整个东北才能迅速大发展起来。

    想想如果没有本溪的钢铁,黑龙江的锄头难道全部靠南京运过去吗?

    要想发展基础工业,煤和铁就是先导。朱由检正担心东北地区的矿工数量不够呢,正好有东亚俩小国站家门口朝外张望。

    不用他们用谁?

第603章 朱由检嘴里的牛炖() 
南京的冬天湿冷湿冷的,就算烤上炭火,朱由检也总是不习惯这样的气候,难怪一部分南京城里的勋贵都吵着要去南洋看一看了。

    但是南洋毕竟才是大明刚刚捏在手里的地盘,有些事还没处理周全,今年还只能从心里感受一下它的存在。

    不过,这个冬天已经有一些南洋的物产朝南京涌来了,比如稻米和榴莲。香蕉和菠萝太容易坏掉,在这个时代还经不起海上一个月的漂泊。

    南京城的皇上已经吃上了暹罗的稻米,同时也用上了马六甲的锡器。

    “皇上,方大人、宋大人和毕大人到了。”已经在京城摆足了威风的王承恩又回到了南京,他最终还是放不下跟在朱由检的身边。

    原本朱由检是想让他一个人轻松自在安度晚年的,结果这老头却已经习惯了几十年固有的生活模式。

    王承恩已经没有家人了,作为一个太监,又经历了京城陷落的落魄境遇,他现在什么都想开了,连钱财都不贪了。倒是每日里陪着皇上这件事,是做得最习惯的。

    “把他们请到后花园的翠波亭吧!不要让其他人靠近,你亲自伺候。”朱由检吩咐。

    “是,老奴这就去。”王承恩是知道这些人的,如果说朱由检身上还有什么秘密,那也就是在这几个人身上了。

    王承恩看了十年了,大约也知道朱由检带来的好处有些什么。首先肯定不是什么“仙家法器”,也不是“天兵天将”,那些都是传说。

    朱由检没有改变大明的人,也没有改变大明的物,他只是改变了原有的这些人的位置而已。让不同的人待在他们最应该待的位置上,从而避免了大明再出错。

    其二,朱由检带来了一些奇淫巧技,而这些奇怪技术创造了许多奇迹。但是这些技术又都是大明原有的人用双手营造出来的。

    说到底,这位突然附身出现的皇帝,只是出了一些鬼点子和手段,大明一下子就回魂了,而且在短短的十年间比过去还要庞大。

    “不,大明现在还很虚弱,只是空有架子而已,根本比不上张居正的时代。”这是朱由检最近的原话,但是王承恩却觉得现在的大明要比以往更大,至少南洋就是例证。

    朱由检最大的本领都在将军山,这一点王承恩是知道的,所以他接待方以智的时候特别尽心。

    “怎么样,最近有没有休息休息,南洋的岛屿你们买了没?”朱由检一进亭子就放开了话题。

    “没钱。我们都是穷人,可负担不起你那每年的盘剥。”方以智倒是不拘束,上来就损朱由检。这要是一般人,估计早吓坏了,但是方以智太知道朱由检的脾气了,他当初可是被朱由检耍过的。

    “这都被你发现了!哈哈哈。”朱由检无所谓地大笑。

    “那些小岛没什么好玩的,朕给你们准备了一个养老的好地方,也是一个小岛,但是比南洋那些岛要大。到时候盖一批好房子,让你们这些做了一辈子学问的人,舒舒服服地去哪儿养老去。”朱由检说。

    “皇上说得是新西兰吧?”方以智问。

    “有了世界地图,啥都瞒不过你啊!”朱由检说。

    “那是,我早猜到皇上想去的地方是澳洲了。新西兰就在澳洲旁边,是块好地方,就是有点远。”方以智说。

    “远点不怕,你可以研发出热气球,到时候我们飞过去……”一瞬间,几个人的话题又扯到了空中旅行了。

    王承恩竖起耳朵在一旁听着,对于空中旅行,他是不敢兴趣的。但是他对朱由检的想法是有兴趣的。听到方以智说朱由检会去澳洲,王承恩认为方以智的猜测一定是对的。

    王承恩特意找了一副地图看过了,那澳洲是一个大岛,地方不小呢,但是比起大明还是要小不少。

    澳洲孤悬海外,对大明几乎构不成威胁。王承恩心中的石头落地了,他想念远在河南的朱慈烺了。

    朱由检心狠,朱慈烺在信阳主政,朱慈焕和朱慈炯又都去了部队,听说还受三年的活罪呢。而且这二位皇子都更换了名字,没人知道他们的真实身份,连王承恩都不准去探视。

    有时候王承恩觉得朱由检对以前崇祯的几个孩子太狠了,但是看看九儿和阿珂,王承恩又觉得朱由检对九儿好过阿珂。

    王承恩猜不透朱由检真实的想法。

    亭子里,几个人还在继续聊天,这场看似随意的谈论,其实是朱由检对大明科技状况的摸底排查。

    最终结果却并不乐观,朱由检感到忧心忡忡。穿越已经十年了,朱由检也算是带来了不少的知识和理论,但是到目前为止,大明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居然还建立不起来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

    什么是完整的理论体系,说穿了,整个人类史的科技树,总共只有三个阶段的理论体系。第一个阶段,就是各个文明的神话理论,以神造万物来解释宇宙现象,各个文明都出现了各自的神。

    这一套理论体系几乎都差不多,区别只是神不一样,故事也不一样。说到底大家的技术差距都不大,自然对世界的认识也区别不大。

    第二个理论就是牛顿的万有引力,以及在万有引力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一套宇宙论。

    第三就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一直到朱由检穿越,基础科学理论几乎停滞不前,一直还停留在爱因斯坦的宇宙论里面。

    以方以智这样的学者,凭着朱由检带来的只是铺垫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理论基础,朱由检当然也没有这个本事。

    他只能想到一个人——牛顿。

    牛顿现在大约十几岁,如果大明把牛顿带过来,借助朱由检带来的知识指引,大约这个理论基础可以很快出现。

    为什么非要这个东西?因为基础理论是一切应用技术的基础。正是因为牛顿的万有引力,才促使了力学的大发展,并最终诞生了两次工业革命。

    想想看,所谓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是不都是发挥和发展力学的应用嘛。

    大明要想真正的发展工业,就离不开牛顿这个人。现在看,只有牛顿才能完善这套基础科学理论。

    “牛顿,牛顿,是时候来了。”

    朱由检自言自语。

    “皇上,牛还没炖好,您先吃羊肉,我一会把牛炖好了送来。”王承恩急得满头汗,他一直听朱由检念叨牛顿,就差没亲自进御膳房帮厨了。

第604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会() 
“皇上,最新的栓动式步枪暂时停止研发了,新式前装燧发枪已经定型,陆军后装火炮的研发也进入实验阶段…”负责武器具体研发的毕向东向朱由检汇报了最新的武器研发情况。

    “基础理论不突破,整个行业的技术就跟不上来。同样是枪管露气的事,燧发枪的要求比栓动步枪的要求低得多。”朱由检说。

    “千年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改变的,能教格物之学的老师严重短缺且水平不够,就算现在天天不睡觉现教也教不出来啊。”方以智补充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前不重视格物,是因为没有发现格物的好处。要想让格物之道发扬光大,在推广上就必须有所倾斜。

    现在朝廷拿下了南洋之地还需要巩固,正好借机发展造船业。造船行业需要用到大量的格物之学。

    索性就朝这个方向倾斜,等到把下一代人才培养出来了,再从海里转回来。教书育人是一个亏本的事情。朝廷以前为了照顾读书人制定了不纳税的政策,导致了大量百姓拿着土地投靠举子。

    这是弊端,不能因为读了几天书就当霸王。以后朝廷的教育不能一味指望朝廷倒贴,要考行业来支撑。就先有造船业来支持适合造船技术发展的格物之学吧!”

    朱由检一口气说得口干舌燥的,赶紧端起茶碗猛灌。穿越也不是万能的,大明就算是有朱由检带来一点后世的先进知识,也不能说整个社会就此大发展了。

    什么事情都可以跨越式发展,唯独教育不行。一个时代如果没有教育支持,想一下子就发展出几百年的成就,那还真真是扯淡了。

    “炼钢的技术发展现在很慢,老臣愧对皇上……”宋应星嘴巴蠕动几下,有苦难言。

    “别这样想,宋爱卿已经做的很好了。”朱由检赶紧劝住。

    炼钢看起来容易,实则相当困难。炉温的提高技术就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小炉到大炉也不是简单的把炉体扩大。

    很多小说里写炼钢,只要一实验出来,然后一两年钢产量直逼二战的米国,再过几年中原大地就能跑火车了,而且还能从新疆修到中原,从河北修到关外。

    胡扯!

    能用小炉实验出的钢产量,怎么支撑一条铁路的用钢量,建一万座小炉子吗?

    钢铁洪流听起来激动人心,可惜钢铁行业的发展整整经历了几百年,而且从技术层面上,人们很早就知道原理了。

    “炼钢技术不能停,如果钢材料不过关,武器就会落后。大明可以不装备栓动步枪,但是不能不产钢。”朱由检一语成谶,这是他不敢松懈的技术发展。

    四个人聊了很久,看似轻松惬意的一场话会其实决定了大明未来的政策基调。

    大明现在步子迈得有点大,然而国内其实已经严重空虚了。要不是海战这一仗打赢了,怕是亏空的厉害。

    说到底,朱由检使用了国债这个手段来暂时填补了亏空,但是央行发行的国债是五年期的。难道到时候朱由检使用货币超发这种掠夺式的办法,来堵这个窟窿嘛?

    那是真不要脸的行为。

    现在的大明不同于后世,大明没有工业规模,也没有商业规模。货币超发,抢那些从地里刨食的农民的血汗钱吗?

    大明必须在五年之内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出来,而且还要填得上国债这个窟窿。

    左想右想,实际上只有发展航海和海贸这一条路。再说明白点,就是抢荷兰人的生意。只有把“海上马车夫”荷兰的生意抢了才有可能得到这笔财富。

    同时朱由检说得也没错,大明没有现代造船业,从教育和政策上向造船行业倾斜,一是帮助朝廷抢荷兰人的生意;二是帮助教育业培养一批理工科的人才,因为营造技术本身就是理工科的范畴,跟文科可扯不上关系。

    其次,大明在商品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抢荷兰人的生意还是有底气的。只要造船业跟上来了,相信海贸的发展会有一片新天地。

    “皇上想如何发展造船业呢?”方以智问道。

    要说大明现在的造船技术也不落后了,就算前一批战舰造得有点粗糙,可那不是技术达不到,而是因为时间不够赶出来的活儿。

    在这样先进的造船基础上还要技术倾斜,那会是什么技术?

    “造铁龙骨的战舰,或者包铜皮的战舰。民用船只要造得更大,航行更远的大海船。”朱由检说。

    “什么,铁造的船,不沉吗?”宋应星以为自己听错了。

    “是的,不光铁龙骨船不沉,全部用铁造得船也不会沉。”朱由检说。

    “这怎么可能?”皇帝的话已经颠覆了他们几个的认识。

    “现在不可能是因为技术不过关,但是你们可以先设计出靠蒸汽机驱动前行的船出来。”朱由检又说。

    “是在船上安装水车的划桨吗?”王承恩都听得兴起,加入了询问。

    “不,不是明轮驱动,是螺旋桨。”朱由检觉得大明的力学没有牛顿还真不行,螺旋桨的力学原理不是这群人一下子能理解的。

    皇帝拿出白纸,用笔勾勒出了一副草图,一个简单的螺旋桨的样子画了出来。

    “这,可行吗?”毕向东很有兴趣。

    “让人做个模型试一试呗!”方以智说。

    朱由检当然知道螺旋桨肯定行,但是这种技术如果发明出来,大明的造船业又会向前发展多少。

    “航海不只是造船,同样还有海上的辩识方位的本事,比如六分仪。”朱由检补充道:“要让每艘船都配备一名能辩识海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