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崇祯本科生- 第1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岩骑着他的瘦马就立足在三岔路口上,用消瘦的身躯矗立在月光之下,偶尔胯下的战马会低头扭动几下。

    “驾!”朱由检那边的影子刚刚出现,李岩就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可怜的瘦马屁股小肉少,马鞭直接膈了骨头,疼得它四蹄乱跳。

    两人相距三十步,李岩迅速勒住缰绳翻身下马,然后不管不顾的就上前行大礼。这个时候朱由检的战马刚好把他带到两个人相距五步远的地方。

    李岩行完礼,朱由检这才下了马背。

    “你我之间,何必虚礼。”朱由检没有看李岩,反而瞅起了他的瘦马。

    “先公后私,皇上为先。”李岩笑了笑说。

    “马瘦毛长,屁股小倒是显得腿很长的。怎么样,这马背骑起来膈应得很吧?”

    “皇上的马皮毛光滑,屁股大,扭动起来很是好看,想必马背上很是柔软呢!”

    “等会咱俩换着骑一下。”

    “哈哈哈。”两人相拥而笑。

    朱由检说换还真就换,李岩也不客气,嘚瑟地骑在朱由检的专用坐骑上,还拼命地晃屁股。

    “怎么样,鲁中军的人都撤走了吗?”朱由检为了能顺利撤走李岩的部下,可是从淮安府调了不少马车和医护人员。

    “能带出来的,九成是都能返回战场的。这些人只要好好修养几个月,又能重新组成一直五万人的精兵。而且都是打了两年仗的老兵。”李岩没有先为自己说话,而是先强调了自己的手下。

    “我已经安排下去了,所有伤员会跟着淮安的医院一起撤往将军山营区。这个事情就由李年带队,顺便带领南京的新兵营,等伤兵康复之后和南京的新兵混编。

    淮泗马上要打大仗了,不适合滞留伤员。但是你手下没负伤的兵,我还得用。我现在缺人手,委屈他们了。”

    “你让李年带你的黑旗军?”李岩很惊讶,他可是知道朱由检的黑旗军对于皇帝的意义,那就是御林军。

    “是啊,我觉得他非常合适。”朱由检还真觉得李年合适,起码比邓之容都合适。

    “那我呢?你给座城我守吧。”李岩巴巴地看着朱由检。

    “你能力太差了,就留在我身边当个小参谋吧!嘿嘿。”朱由检看着李岩怪笑。论军事上的指挥能力,恐怕无人能敌李定国;论军事谋略,朱由检目前只相信李岩和左懋第。

    左懋第留在四川给他坐镇,江淮就需要一个大牛来把控战局。靠史可法和马士英吗?玩笑开大了。朱由检当然得靠李岩才行。

    “好吧!我第一条建议:赶快撤回刘良佐的骑兵赶紧南撤,这里不是决战的战场。”李岩说着立刻就进入了角色,决断又准又狠。

    “你亲自去告诉刘将军,限他三个时辰内率全军回到这里。”朱由检想都没想,对着纪彪就说。

    “可是皇上的保卫?”纪彪有些犹豫,朱由检几乎很少直接给他派这种任务。这说明事情很重要,非得派能压的住的人去才可以。但是纪彪毕竟是朱由检身边第一卫,轻易是不动的。

    “怕什么,我身边有白衣秀才李岩跟着,黑白两道哪个蟊贼都得饶着走。”

    “哈哈哈。”李岩许久没有听到自己的匪号了,这绰号从皇帝嘴里说出来味道完全变了。

    “跟金兵打了两年多,有什么感触?”朱由检没有继续问刚才的话题。

    “昨日在沂南那一仗,金兵的战力倒是削弱不少。如果不是鲁中军被困太久,顾及太多,完全可以吃下陈德的一万人。”

    “你的意思是轻松吃下?”朱由检一愣,他明白李岩所谓的吃下,绝对不是斗一个两败俱伤。

    李岩点点头继续说:“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多尔衮扩军速度太快了。这所谓的百万大军有些虚胖,他们的战力下滑很快。”

    “这很正常。八旗精锐都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兵,所以在没入关之前全是精锐。可是入关之后他们的总兵力也就只有二三十万,现在一下子骤然增兵到四倍,战力不下滑才奇怪了。”朱由检非常认同李岩的这种分析。

    不管是大明还是大顺,留在北方的降军都不是真正的精锐,除了吴三桂的关宁军。而关宁军现在在陕西,其他军队的精锐要么战死,要么南下了。

    “多尔衮的算盘打得太精了,他现在发动淮泗大战的时机把握的是恰到好处。一是拿我们留在江北的军队磨刀;二是趁机夺取江南。等到四川的主力赶过来,这些后金的新兵就成了老兵了,战力会大增。

    如果我们不能把这些人留在江淮,就算我们最后胜了,也是南北朝的格局。依我看,这不是多尔衮的谋划,更像是洪承畴或者范文程的谋略。”

    朱由检听着听着,后背已经汗湿了一大片。如果他不是仗着有先进技术,依南京朝的这些人的能力,估计最后只能是李岩说的一个格局,而且还是最好的状态下。

    这是一个真正的大牛,李岩的水平比左懋第还要高一筹。

    “江北的兵力不足以决战,给金兵练兵却是刚刚好的。现在我们每跟后金打一仗野战,其实都是敌人最希望看到的结果。你说说,咱们该怎么办?”

    这种局面,朱由检是没能力解困的,穿越者靠的不是能力。朱由检执意救李岩,除了兄弟情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指望他解决江淮的问题。

    “死守。守每一个城,每一个条河,没一个镇。焦土抗金,寸土必守。”李岩非常严肃地说。

    朱由检身子一晃,李岩的话怎么跟后世某位的抗战策略差不多啊。而后世那位的策略是已经被证明了是错误的啊。

    “难道我们不应该尽量保存实力,等到和金兵做最后决战吗?”朱由检是真的不解,但是他不相信李岩说的策略是无的放矢。

    “野战是金兵的磨刀石,但是守城战对于金兵来说毫无意义。多尔衮要消灭的是我军的主力,对于城池,他完全可以拿降军来消耗。

    江边的守军本身就不多,保存实力就等于要把整个江北拱手让出,我们失去的不光是土地,还有士气。

    再说了,江北的军队又能撤到哪去呢?湖广还是四川?多尔衮此次战略目的就是跟我们决战,怎么躲都逃不过他们的骑兵。

    所以,我们用江北的军队来消耗金兵的战力,他们学会的攻城战的本事对未来的大决战毫无帮助。”

    李岩最后的话让朱由检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金兵不是日军,他们没有进入火器时代,攻城难度大。加上江北的主要城池被朱由检做了强化,足够金兵喝一壶的。

    正如李岩所说,金兵进攻这些城池学到的东西,将来在野战中几乎毫无帮助,而可以预见到的是金兵在攻城战中将会出现巨大的伤亡。

    “全部守城,那刘良佐的骑兵该怎么用呢?”朱由检为难的很。

    而这个时候,多尔衮正派人朝徐蚌一带运送攻城利器,按照多尔衮的预料,淮泗一带的城池不难攻破。

    双方都相信自己的战略判断是对的。

第360章 江淮大决战之三() 
任何一种部署都有弱点,朱由检现在没有找到金兵的弱点在三路大军的哪个方向,这还需要一点时间验证。但是明军的弱点是东部,是宿迁、淮安到扬州一线。

    不管是徐州还是凤阳,朝廷这两年都花了大力气修筑防御工事,唯独在淮安周围动的不多。东线仅仅是宿迁和海州两城作了一些防御修筑。

    从兵力布置上看,似乎豪格这一路也是后金的弱点,人数是最少的。

    从驻守大员来看,马士英督徐州,帮忙守宿州算是合理的安排,朱由检认为徐州防御最强,合适的时候只有撤回去就是安全的。

    黄得功和卢九德守凤阳,也算是老搭档了,又是江北拿的出手的老将,加上坚城配合,朱由检也找不出更合适的人。

    李岩刚刚从山东撤回来,现在手上又没足够的人,是不适担任一城守将的。

    海州交给钱氏三兄弟,自己亲自驻守淮安,史可法在扬州负责后勤物资调配。

    作为移动的力量和总预备队,朱由检给了刘良佐两万骑兵和一万地方驻军,可以随时支援徐州,宿州和海州任何一方。

    等到朱由检把最终战略确定下来,淮泗大战已经打响一个月了。金兵攻占了外线除上述几座重要城池之外的几乎所有小城,内些已经把明军压缩到了整个江北一半的区域内。

    金兵来势汹汹,一时间整个江南人心惶惶,大批江北的有钱人逃亡江南,只有盐商还坚持在淮安和扬州一线。

    按照以前那个崇祯的性格,在这种局势下一定会下达天下大军勤王令,命令各地驻军赴南京作战的。可是现在的朱由检不会这样做。

    朱由检只额外做了一件事,在江南号召富户捐款,为江北守军募集物资和军饷。至于效果如何,大约还需要一个月之后才知晓。

    ……

    “第十三军的战事如何了?”当大雪纷纷扬扬地覆盖淮泗大地的时候,大战已经进入到了第三个月内。

    “情况不算好,路面都冻住了,挖都挖不动。十三军进河南的时候还是夏末,现在已经是初冬了,他们连衣物补给不了,能坚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李岩一边忙着在整理各方军情资料,一边回答。

    “十三军在黄河岸边骚扰金兵补给线,等于是为我们争取了近一个月时间。”朱由检嘴上说着十三军的功劳,其实心里明白的很,李来亨这一次损失不小。

    多尔衮八月底出兵,他也没料到江北的几座城池那么硬,活活把百万大军拖到了下雪天,只能怪这小冰河时期的冬天来的太早。

    百万大军的后勤是个天文数字,加上河南恢复得又慢,还得加上那些该死的“土匪”,战事就弄成现在的局面了。

    在这方面,明军倒是占了便宜,毕竟是在自家地盘。

    “可以给十三军下令撤退了,再让他们耗下去会全军覆没的。”李岩走到朱由检的身边,伸手在火盆上烤了一会继续说:

    “海州已经被强攻了大半个月了,钱氏四兄弟已经重伤一个了。看来他们快撑不住了……”

    “不能撤!你说过的:焦土抗金。海州一撤东线这边无险可守,豪格可以直逼淮安。”朱由检说。

    “可是不撤回来他们最多也撑不了五日,于全局影响不大。”李岩是个老好人,能说话的时候绝对说好话。

    “多争取一个时辰都是好,打战哪有不死人的。现在的淮泗大地,每一个时辰都在死人。”

    ……

    海州城。

    当新一波金兵退却之后,整个城墙上的到处都是横七竖八的尸体。钱肃乐杵着一杆长枪,勉强站起身。

    放眼看过去已经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城垛子了,就连海州城的外包砖都垮塌了好几处。城内到处是残垣断壁,到处是大火熄灭后的青烟,就连救治伤员的青壮行动都不在那么迅速。

    俨然一副颓败的景象。

    “哥。”钱肃遴、钱肃典俩人穿着破破烂烂的甲胄走到钱肃乐的面前。

    “老五的伤势如何了?”钱肃乐问的是钱肃范。

    “五弟已经提前我们走了。”钱肃典说完,丢掉手里的单刀,转过身子蹲着一片废墟边上失声痛哭。

    “哭什么。宁波钱氏没有像妇人一样哭哭啼啼的男儿。”钱肃乐虽然这样说,可是眼圈里不自觉点的有眼泪打转。

    钱肃乐深呼吸一下,海州城的空气中略带着咸味的风跟老家宁波很相似,如果再能吃上一口软糯的年糕,他感觉此生再无遗憾。

    “哥,那些二狗子又来了。”钱肃遴跑了两步,扒在城沿儿喊了起来。

    “三弟去左边,四弟去右边,五弟去保护缺口……”钱肃乐习惯性地布置,却猛然间响起五弟已经不在了。

    参与海州攻城的主力压根就不是金兵主力,而是山东的二狗子。某家族也算是下了血本了,几乎调动了外姓全部的力量来给金兵帮忙。

    原因就是豪格威胁他们如果不帮忙就把曲阜平了,在这种威胁下,某家族二话没说就直接派兵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

    黑压压的敌人蜂拥着冲向一座城门,钱肃乐正站在这个城门上面,他的身边还能拿起兵器的士兵已经不足百人。

    城门早就已经被堵的死死的,金兵根本就撞不开。钱肃乐本以为城门是最安全的,却不料一群金兵抬着一担子黑乎乎的东西朝城门口奔来。

    “快,拦住他们,不要让他们靠近城门。”凭直觉,钱肃乐感觉到那担子东西是威胁,必须消灭掉。

    可是金兵的速度非常快,似乎那东西并不重。金兵很快就把担子丢到了城门底下,然后疯了一样朝城外跑。

    “轰!”钱肃乐还没猜透金兵在干什么,脚下的城墙直接被掀飞了。就连他本人也被气浪冲飞了起来,最后丢到钱肃典的身边不远处。

    “大哥。”钱肃典吓傻了,刚刚那声巨响像山崩地裂一样,他的耳朵被震得听不到任何声音了。

    天空中下起了砖块石头雨,无数的转头劈头盖脸地砸向钱家兄弟,钱肃典爬在大哥身上护着自己的哥哥。

    “四弟,曲阜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们?”钱肃乐最后一句话是对自己的反问,钱氏满门都是圣人弟子。可是钱肃典听不到哥哥在说什么,他抖掉身上的尘土,提起大刀疯了一样冲向缺口。

    “王爷,这东西的威力实在太大,以后再也不怕南蛮子的城墙了。”韩岱笑嘻嘻地看着已经被炸出一个大豁口的海州城,幻想着金兵一马平川地踏平所有明人的城池。

    豪格的脸黑的像碳,他知道刚刚的爆炸是他在费县挖了两天挖出来的所有存货,他手下的八旗骑兵在费县就已经领教过这东西的威力了。

    可是所有的工匠都不知道这东西是如何做出来的,就连最基础的原料都没人能猜出来。

    “传话下去,海州屠城,一个不留。”豪格心里感到莫名的恐惧,他害怕自己被那东西炸的粉身碎骨,所以他要用杀人来掩盖自己的恐惧。

第361章 江淮大决战之四() 
后金是重视火器的,但是他们重视的是已经是火器制造出来的武器,而不是对火器原理的研究。

    当二百多年后的西洋人打到家门口的时候,他们的大炮仅仅只是铸得更大更重一点而已,从技术上来讲,没有一点进步,就连火药配方都跟大明事情一样。

    这样的王朝,可能真的是每天都只在玩宫斗吧!

    宿州城外,两千青壮在前面休整道路,八个巨大的石碾子被人拉着反复在道路上碾压。拉动石碾的是一群赤身的壮汉,几个金兵正用鞭子抽打在这些壮汉的后背上。

    在这些碾子的后面,是由几十头牛组成的牛阵,牛阵的后面是一门万斤大炮,黑黝黝的大炮被一匹红绸子系着。

    这就是多尔衮的攻城利器-超大型红衣大炮。

    准备了足足一年半,后金也仅仅铸造成功了三门这种大炮。耗银足足二百万两,堪称天价。

    如果朱由检在这,他一定会说:“这东西最多一万块银元成本,我十万两银子卖给你,五天可以交货。”

    不过卖给后金那是不可能的,比较一下性价比,凸显一下金人的愚蠢而已。大明朝至少提出了燧发枪理论设计,而满清二百多年居然都忘了有燧发枪这个东西。

    多铎舔着嘴唇,欣喜若狂地看着两门大炮被运到宿州城外,因为金兵已经确定明朝忠臣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