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西军这一回跑不掉了。阿济格派了八旗白甲参将格布库直接堵死了平武和青川一线。除非西军过草地翻雪山,否则他们只有南下了。”
“后金为什么没有开出招揽的条件?”
朱由检就奇怪了,这个时候后金应该会使出他们的绝技:重金收买对手啊。
“因为李定国不同意,西军大部分将军认为是后金杀死了张献忠,现在没有投降的人,大都还怀有仇恨在身。”左懋第现在开始佩服朱由检在成都放过张献忠这步棋了。
“放出话去: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给我把川军军歌唱响了,一定要让整个四川人都知道这句话和这首歌。”
四川攻略,对象不只是打倒谁,和谁为敌这么简单。它本身就带着一定的政治目的,所以是时候祭出宣传战这颗棋子了。
孙可望一听这口号,以为跟大明的谈判有新的希望,大西军北上不了,南下不行,又转回到了遂宁。
而孙可望他要再次试探大明皇帝的底线,同时也要试探后金的底线。此时已经六月中旬了,离江口阻击战已经过去了整整三个多月。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这是一块被上天眷顾的地方。整个四川盆地内,最大的地形不是平原,而是丘陵,是一片片低矮的小山丘。穿插其中的是河道纵横,沟岔环绕。
盆地内除了成都平原,其他都是这样的地形,这样的地形其实最适合滋养万物。
“皇上,蜀中的态势图的图上作业已经完成了,各方势力形态一目了然。”作为标准的参谋体系,绘制作战地图是必修课。而大明军队还没有专业的地形地图,但是在朱由检的传授下,好歹也弄了一张比抽象的大明地图精确得多的地图出来,并开始实验性的学习画着图上作业。
三方态势非常明显:川军沿着沱江上游的德阳一直到资阳、安岳转东方向到潼南;东面顺着江渠控制着广安和达州一线,基本上全靠水师在撑着。
而后金控制着西充以北,巴中以西的川北地区;大西军直接被压缩在绵阳到遂宁的培江沿岸的狭小地区。
“第十三军到达州多久了?”朱由检盯着达州方向想着某个美女问。
“已经有一个月了,水师正在给他们进行补给。”邓之容名义上是川军团的司令,其实就是一个作战办公室主任,负责打杂的。
川军团现在有六个四个师编制的野战军,两个直属炮兵师,一个直属宪兵旅,外加两个军的水师。总共将近三十个师,四十五万人的庞大军团。
别看人数吓人,但是缺点就是扩军太快,战斗力没有跟上来。八成的士兵都属于参军不到两年的新兵,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完全属于菜鸟。
而大西军的士兵构成中,七成属于打过五年仗以上的老兵,哪怕他们都很年轻,却个个都是战争中走出来的人。
后金士兵的构成就更简单了,他们六是精锐,四成是新兵,属于新老占比最合理的军队。
“阿济格还在朝西充集结吗?”左懋第盯着地图沉思很久了。
“是的,目前后金已经在西充集结了近二十五万人,还在继续集结,另外他们在江油有八万兵。后金的作战意图非常明显:如果西军继续沿着培江防御,他们就会拦腰截断。如果西军集结在遂宁,他们就想一口吞下。”
“阿济格的胃口不小,我们为什么不派水师北上去骚扰一下?”
“试过了,没用。嘉陵江航道太长了,我们的水师上水太慢,拉出的战线太长了,容易被切断后路。”
如果水师沿着嘉陵江一直向北,可以直接到广元,光是直线距离就足足有近七百里,如果算上曲折的航道,全长至少在一千五百里以上。在内河航道里,没有哪只水师能扯出这么长的战线的,这是派战船出去送死的。所有,川军的水师只能保证北线到南充,对后金造成不了什么大的威胁。
沱江方面之所以可以利用水师形成战线,是因为川军控制了沱江沿线的节点,而且川军的主力三个野战军主力全部压在这一线上。
“巴中是谁在领兵?”
“吴三桂。”
“皇上,三方大会战啊!这棋局,臣思索了多日,始终解不了。”左懋第的脸拉得像个苦瓜一样,这种规模的战局对于一个作战核心人物来说,是会折寿的。
“我看这局棋没那么简单。阿济格不是傻子,他不可能不想到我川军的动态。之所以摆出一副吃定西军的态势,恐怕跟西军内部的态度有关。”朱由检抽了一支烟,他心里在计算着孙可望这一局会不会投降。
“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此战的关键在于西军的态度,如果西军倒向后金,则对我川军不利;如果西军倒向我大明,则后金会直接被撵出四川。”党守素指着地图说。
“有一点我可以确认,那就是不可能所有的大西军都会投金。”朱由检掷地有声地说。
此次作战指挥部还是设在钓鱼城,朱由检的话音刚落,指挥部大厅里立刻鸦雀无声。大家听到这话,都知道皇帝不可能指得是一两个大西军会归顺大明的问题,如果非那样理解,纯粹就是抬杠了。
左懋第两眼放光,他心里认为,估计是朱由检从某条渠道已经说服某个大西军的高级将领准备反正才会这样讲。
其实呢,朱由检之前除了接到到孙可望的一封投降信之外,跟其他人没任何联系。
“皇上,我们的战线拉的太长了,恐怕到时候真的打起来,救援不急了。”左懋第按照这种思路,立刻想到最低的可能:如果有人反正,那么战局变化后的救援问题。
朱由检一看地图,惊出了一身冷汗。地图上的排兵布阵中,川军的战线确实太长了,就连钓鱼城的指挥部发出的一道军令,传到成都的时间居然长达两日,这不是消息传递慢的问题。而现在后金在聚集兵力,那说明川军的战线确实太长了。
“快!命令第八军,第十军,第十一军快速朝安岳集结。水师第一军第一师负责内江的粮草供应,第一军第二师负责沱江防御,第三师负责岷江防御。”
“皇上,成都如果放弃,大西军会乘机西进的。难道不要了?”邓之容没看明白,抢着问。
“不要了,只要不给后金,现在谁愿意西进谁就不会投降后金。”左懋第反应最快,接话就答。
一直以来,大明的最大敌人就是后金。现在张献忠已死,其实在蜀中大明和后金争夺的焦点根本就不是土地,而变成西军了。
战场局势到了这一步,也就是逼着西军摊牌的地步了,大明也好,后金也好,底牌基本上都亮了出来。
对于大西军来说,无非是北上和南下的问题。集中在遂宁周围的大西军,要么跟着后金打大明,要么跟着大明打后金,这个时候只要不是帮后金的,那都是“好人”。
第323章 川军的险境()
朱由检是如何发现漏洞的?
事情很简单,他看到后金在拼命的集结。对手在握紧拳头了,而自己这边居然把手掌松开在,这就是大警钟。
可惜的是,这种警觉来的太晚了点。后金的布阵已经接近完成,大西军的布阵也基本已经完成,只有川军慢了人家不止半拍。
这就是指挥水准不够,川军这边没有人有这种大兵团指挥的能力。
具体的布阵上面,两个对手都显示出了高超的水准。
阿济格把吴三桂的主力调动到嘉陵江的东面负责侧翼,同时威胁着广安,一旦战局出现变化,关宁军依靠超强机动性就会迅速南下。后金的精锐白甲主力堵在江油,基本上是当钉子在用。
而他的主力聚集在西充,目标根本就不是遂宁的孙可望,人家盯着的是合川。
换句话说,阿济格的大军南下的动态只是虚晃一枪,转身就从嘉陵江西岸穿插至潼南,然后迅速抵达合川城下,再配合吴三桂从东面就能把合川给围了。
就算攻不下钓鱼城,整个战局立刻一变,川军西线的主力根本就救援不了。只要冲垮了东线的川军,阿济格实力大涨,可以直接要挟孙可望做选择题了。
朱由检没有猜出来后金的意图,但是历史上的西军就是这样被迫撤出四川的。只不过当时没有西线的川军而已。金兵在干死张献忠之后,直冲重庆,一路撵着孙可望南下。
孙可望现在在干吗呢?孙可望把绵州的兵力收缩了,他们集中到遂宁其实是在看热闹,只是朱由检这边没能看出来而已。
“定国,你为什么非要守东面呢?”对于李定国主动请求守遂宁东线的要求,孙可望不解。
以战场态势看,现在守西面是最有利的。一旦打起来,不管是后金赢还是大明赢,西线的部队都会从容撤离,而李定国部,之前就是守西线的。
“我要替义父报这个仇。”李定国坚定地回答。
以孙可望的眼光,他不可能不明白后金大军一动,虽说目标不是大西军,可是依然会和西军的西线部队交战,这是双方谈判的一种方式,也是西军要价的一种姿态。
换句话说,如果西军在西线用心堵一下后金八旗,等川军反应过来,后金就会吃亏。哪怕在后金围攻合川的过程中,西军的西线部队依然有随时威胁后金的本钱。
这个时候,就是西军跟后金要钱的时候。军事行动,从来都是为政治目的而服务的嘛。
“既然如此,那你就适可而止吧。只是定国,你别忘了咱们的意图是西进,要保存实力。”
孙可望没有能直接抛出自己想投降后金的想法,实际上这个问题他从来都是摇摆不定的。后金势大,但是现在的大明也不弱,这一点他领教过。
而且他是靠张献忠所谓的“遗命”当领头的,他也不可能直接违抗张献忠的意思现在就公开降金。
狡猾的孙可望要跑,他就想着跑到一旁继续观战。
(PS:不要说历史上的大西有多么坚定地抗清,那是后来孙可望在南明站稳之后的事了。在这之前,他可是把四川全部丢给了川南的明军和川东的李过部。)
“报!报国主,川军在西面的各部都在调动,正沿着沱江南下,内江的部队也在朝安岳移动。”
正当孙可望觉得自己的安排天衣无缝,就等着战争开打的时候,军情又开始了新的变化。
“有点意思,朱由检那个皇帝老儿现在反应过来了?哈哈哈”孙可望大笑连连。
“现在才反应过来,会不会觉得有点晚了?”艾能奇在一旁打趣。
“管他的,就让后金和明军死磕,没准我们还能捡漏的。俗话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到他们打得要死要活的时候,咱们就溜。”刘文秀也很高兴,因为孙可望对大家说的意图就是趁着后金和大明打得激烈,大西军好溜。这样绝对不会违背张献忠的遗嘱。
可是李定国却看了一眼孙可望,他可不觉得孙可望仅仅只是想溜这么简单。如果孙可望真得想溜,他为何把自己的部下安排在北线,别以为那是孙可望顾忌兄弟情义,在照顾别人。
。。。。。。
“快!加快脚步,就是跑死,也要在天黑之前赶到潼南。”从合川到潼南九十里的路上,第九军军长刘体纯已经疯了。
军情显示,后金大军已经开始动了,目标向南。而从西充到潼南一百七十里,一后金的速度,一天一夜就可以到。如果潼南被后金占领,安岳就会是他们攻击的下一个目标。
到时候后金只需要在安岳打防守,牵制住川军西线的主力,然后阿济格可以从容的兵至合川城下。合川城根本守不住,钓鱼城又装不下太多的兵。
到了那个时候,川军东线主力会变成后金的猎物,在部队还没展开到位的时候就被人家在野外吃掉了。
所以,朱由检给第九军的目标就是必须守住潼南关。
而在钓鱼城,朱由检也是急得嘴角冒泡,整个指挥部里忙成一片。
“放信鸽,告诉李来亨,他要用双脚和关宁骑兵赛跑,一定要提前赶到广安。”
“第十军到哪了?还要一天一夜才到安岳?怎么这么慢啊。”
朱由检现在真恨不得有无线电,因为作战参谋们计算过,无论如何,川军的时间都滞后了一天。这一天不是部队赶到预定地点的时间,而是这个时代发令之后,送递给部队的时间。
后金动手了,他们需要一天一夜抵达目的地。而消息传递到钓鱼城,已经是一天后了。也就是说,第九军必须在一个晚上的时间赶一百二十里路才能抵达潼南。同理类推,从内江到安岳的第十军要晚到两天。
这就是这个时代战争的局限性,消息传递的太慢了。或者说,川军的战线真的太长了。朱由检以后世的通讯速度来布置这个时代的战场布局,彻底的一步臭棋。
“不行,这样下去不行。赶紧搬家,指挥部必须搬家。”朱由检在钓鱼城转悠了一圈,找到左懋第劈头盖脸就冒出一句话。
“皇上,您要干什么?”左懋第知道朱由检急,可是他明显感觉皇帝急糊涂了。本来人手就不够,富裕的人他们都恨不得全部送到潼南去,现在哪有人手搬家。
“我是说钓鱼城的大炮,这些东西留在这里根本无用,应该全部运到前线去。”朱由检指着钓鱼城的这些大炮,其中还有一半儿是以前铸造的大将军炮,死沉死沉的。
“没有这些炮,万一敌人围了钓鱼城怎么办?”左懋第问。
“不要了,等到敌人围了钓鱼城,咱们就败了。还要钓鱼城有什么用。”朱由检摆摆手。
“我刚刚想通了,这一战对于川军团来说生死攸关。我们之前的安排全错了,我们只想着守城了。虽然爱卿的战略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的战术思路却完全错了。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不要计较这些坛坛罐罐,只要有用的,全部拉到一钱去打敌人。包括我在内,全部上前线去。”
“啊!那厨子也去?”左懋第长大了嘴巴,他没想到朱由检说出了这么经典的话。
“所有人,只要拿得动兵器的。”
朱由检转身对着范老根吼道:“你们敢不敢?”
“敢!”范老根应声就回了一句。
“那还等什么,现在就跟着我走。”就这样,范老根的工程兵,现在成了朱由检的御林军了,他们拆掉钓鱼城的大炮,紧跟着皇帝的身后就过了浮桥,一路杀向潼南。
第324章 潼南阻击战一()
潼南,是掌握在川军手中的靠近遂宁最北面的一个城。它的东面是培江对岸的龙多山,西北面是大西军的防线。
金兵不管是想南下合川还是直接攻击安岳,如果不能直接从西军的防线南下,就只能走潼南。要在安岳阻挡川军的西线大军,这是唯一的路。
阿济格部从西充分两路南下,一路直接西进射洪,逼迫西军撤退遂宁;另一路五万大军只差宝龙镇,准备强攻潼南。
而此时的孙可望已经把西军的主力西撤八十里到大英,只留下少量军队在遂宁城。唯有李定国部还坚守在遂宁东南方向的培江沿岸。
孙可望同时给大明和后金都去了两封信,两封信的内容几乎一样:要求封他为单子王,并且化川西为大西军独领的封地,他就可以附国,请以沐王府例。
“将军,我们撤不撤?”靳统武陪着李定国看着培江对岸若隐若现的金兵,担忧地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